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反思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查找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新课改 方法

历史是一门常教常新的学科,面对异于通史体例的专题式模块内容,更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然而,教法陈旧、知识老化、观念僵化的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采取科学灵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历史知识体系

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最后,要树立国际意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把中国或世界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发展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

二、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丝绸之路”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四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历史小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各胜古迹,如西安大雁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国、安西四镇等,寻访名胜古迹,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地理小组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古今地名考证,丝绸之路从黄土高原出发,跨越黄河,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显示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语文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描写大漠西域的诗歌,如,王之涣、张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王昌龄的《从军行》等,在课堂上配乐朗诵,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情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