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审美赏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审美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题”即题写。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全诗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入”即进,由外到内。“初日”即初生的太阳。“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据史料记载,破山寺是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诗人首先通过对偶(流水对)手法描写了古寺周围的环境。其中,“高林”不但突出了古寺的古老,也给我们古寺的位置。这一联是写诗人走在古寺外所见,还没有进入后禅院。颔联写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是写景,是景联。诗人承上而来,进一步的描绘了到“后禅院”一路所见。“曲”即弯折、曲折。“幽”即幽静。“禅房”即僧侣们的住所。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其中,“幽处”说明了禅房在茂密的花木丛中。特别是一个“深”字,描绘出僧人们居处是幽雅宁静的。在艺术上,这一联与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联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这一联在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的前提下,也暗示了佛门弟子在此精神得到应有的提升。诗人在这里描绘了绿树成荫,百花盛开的自然之美,使诗人留连忘返,为“题写”奠定了基础。颈联写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对这一联的理解,必须要注意几个词语的意义。“悦”即意动词,以……悦,使……高兴。
“潭影”即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即意动词,以……空,使……空。“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潭影空人心”即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因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这一联的意思是说,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这里,是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可以说,这是诗歌的情联。上句写鸟,一个“悦”字表现出鸟儿的怡然自乐之态;下句写人,一个“空”字表现出人欢快愉悦之状。二者结合,心物同构。诗人面对如此美景,触景生情,不但表现出了自然之美,也表现出了后禅院的幽静(以鸟声反衬幽静),以及诗人受到感染而内心得到安静的状态。尾联是合,并紧承“潭影空人心”一句而写道:“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籁”即各种声音。“籁”即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此”即在此。即在后禅院。“俱”即都。“但余”即只留下。“磬”即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钟磬”指寺院里诵经、斋供的时候打击钟磬作为报时或召集信号。这一联的意思是说,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这里诗人通过衬托写法,通过声音进一步描写了静中有声,愈显其静的“后禅院”的景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万籁此俱寂”,表层意思说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实则深层意义就是暗示了诗人杂念(世俗观念)消除净尽的心境。在诗歌的结尾处这样写,就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写道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以说,不但更加描写出“幽静”之境,而且通过以声显静方法,用余音缭绕,不但提高了诗歌的意境,而且更加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静趣——禅味,即安稳寂静的妙趣。在艺术上,首先,意境优美,情趣闲适。其次,层层深入,脉络分明。再次,富有禅味而又没有用说教的方式。第四,在语言上,笔调有好似古体,具有语言朴素的特点。第五,起承转合,结构完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审美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