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二)期末试卷A卷(1)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史专题(二) 期末考试A

一、 名词解释。20分(每道5分)

1、《花间集》

答:《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后蜀。唐末五代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后蜀,次称南唐

2中兴四大诗人

答: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 位诗人的合称。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3、诸宫调

答:诸宫调,是说唱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4南施北宋

答:南施指安徽宣城的施闰章(1618—1683),北宋指的是山东莱阳的宋琬(1614—1673)。二人是较早在清庭应仕、出仕,主要生活在顺治康熙时期的诗人。有关两人的成就,大诗人王士祯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

二、简答题。30分(每道15

1简述晚唐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答:小品文之所以在晚唐时代大放异彩,固然离不开它所产生的社会现实的土壤,正是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孕育了独具特色、光芒四射的晚唐小品文。有关晚唐社会的现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中记载: “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范镇阻兵,陵慢于内,不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剑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杼柏空竭于旦阍。”

唐代社会自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之始的安史之乱以后,开始了它由盛世繁荣的恢宏气象而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从此之后的唐王朝在风雨飘摇的社会动荡中历遭坎坷渐趋渐衰,一蹶不振。尤其是到了晚唐社会,统治者自身的昏庸无度造成了社会的一片混乱。这种局面也导致了一系列不合理现象的产生,科举取士制度此时已名不副实,宦官把持朝纲、飞扬跋扈,为己之利而干预科场,堵塞了众多世人科考行官的仕进之路。尤其一些身卑位微的寒门庶族产生了科考无望、前途渺茫、报国无门的忧虑。至唐懿宗咸通时期,翰林院学士刘允章向懿宗上谏说:“今天下苍生,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答: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 位诗人的合称。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②这些昏暗动乱的社会现实必然会被文人反映在文学当中,尤其反映在小品文当中,体现为对现实的揭露,对统治集团的愤恨、怒骂以及对人民和个人遭遇的同情等内容。

晚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使文人一方面表现出为避祸全身而趋向退隐享乐的生活情愫,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穷困潦倒的身世地位与失意乱离的人生经历,又使他们不得不引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国事人生的思考。文人这种济世救国的心态体现在文学领域当中,就突出地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主张散文的写作应结合当时政治现实的需要,因此当时的散文创作发挥了其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等方式反映现实,指正时弊。尤其是小品文,以其自由灵活、短小精悍的形式与辛辣的讽刺、寓言等手法揭露现实,抨击时政。与当时没落、衰败的社会现实下绮靡、柔美的诗歌创作相比,正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正如郭预衡先生所言:“这时的文章,不仅指责朝政之失,而且抨击军权之害。从孙樵、刘蜕,到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从刘蜕的《山书》,到罗隐的《谗书》,文章发生了更大的变化。”③他们继承了古文运动提倡儒学古道、除弊救时的宗旨,创作了短小精彩的小品散文,这些作品如冷剑霜刀,投枪匕首,直刺社会种种罪恶,在当时独树旗帜,光彩醒目。

2、简述金瓶梅的创作背景。

答:明代从正德年间开始,整个社会即呈现出末世的征兆。嘉靖、隆庆之后,整个社会奢靡淫 纵,拟饰娼妓之风气更为娼獗。宪宗成化年间,大臣竟献“秋石方”以媚上。上行下效,举世 若狂,纵谈服食采战,闱帏亵事,全无羞耻感3街市上公然出售春宫画和淫具。“男风”时尚亦于此时兴盛。

晚明及清初的文献史料记载,文人士大夫的“名士风流”俯拾皆是:王世贞作诗赞“鞋杯”; 李开先宿妓染疥;袁中道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流连“游冶之场,倡家桃李之蹊”;钱谦益与柳如 是“皆汤共浴”,一时也传为佳话;冯梦龙沉湎秦楼楚馆,为品评金陵妓女的《金陵百媚》一书撰写书评,其《情史》颇多对妓女浓情的歌颂。

它们传达了一个普遍的价值虚无主义的信念。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晚明文人额然自放,浪荡风月场,表现的只是表面的放荡。表面的 玩世不恭掩饰不住内心的苦闷,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幻灭,他们把人生的寄寓从原先的仕途转 向了市井曲巷的声色犬马;而摆脱了名缰利索的束缚,又使他们在做人为文上失落了可以凭依 的准则。

于是,他们的作品在涉及两性关系时,展现出了旷古的自主意识。历代人做得说不得 的事,晚明文人做了也说了,而且更为狂放。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中,产生了《金瓶梅》等世情小说。

三、论述题。50分。(每道25分)

1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主张及其艺术得失。

答:(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最著名的诗论著作是《与元九书》。其诗歌创作主张如下:

  ①诗歌创作主张“为时”、“为事”而作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不过他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他在《与元九书》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②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

  将诗歌与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白居易强调诗歌的“刺”的一面,不主张“美”,他说:“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他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毛诗序》提出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主文而谲谏”,要大声疾乎揭露弊政,为民请命。这种观点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③关于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他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徒事形式。《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即内容,为最重要。

  ④作诗的标准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即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的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但自居易诗论也有其弊病,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了诗歌的针砭时弊的实用功能,而忽视甚或有意排斥和否定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的艺术性。他要求诗歌创作要用“实录”的方法,否定了诗歌要用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这样,诗歌岂能不枯涩干瘪,缺乏丰满的艺术形象。在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主张“其言直而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歌必然直白浅露,他的少数诗歌就正有这种缺憾,不能不说这与他的诗歌理论有关。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答:《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婴宁为例,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甚至于在王生面前亦“笑不可竭”。本以为她天真活泼,为人憨纯,却又在她对西邻人家儿子的墙角恶作剧中露出她机警调皮的一面。不止如此,婴宁还重情重义。老妈妈对她的养育之恩,婴宁一直心存感激,在老妈妈死后,她抚摸尸体哭之悲恸,恳求夫君帮她将老妈妈的尸体与其夫秦氏合葬。而每年的寒食节,夫妻二人必到墓地拜祭清扫,从不缺漏。同时,婴宁亦不贪财,这从她以金钗易花便可得知。小小一个女子,在她身上竟可折射出如此之丰富的性格特点,由此观之,蒲松龄在《聊斋》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可谓精妙。

  (2)故事情节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聊斋志异》虽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以紧紧吸引读者。如《红玉》中冯翁发现红玉与其子相如的夜夜往来,将红玉叱之为“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玷,而又以玷人!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受到如此不堪的斥责,原以为红玉会生气愤怒,要冯生对她负责。谁知她不仅不作丝毫纠缠,还主动提供给冯生娶吴村卫氏女的四十两聘金,决绝别去。冯生在红玉的帮助下,娶得美娇娘并得到一子。以为故事至此便告圆满,谁知又生曲折。因冯妻貌美,邑绅宋氏便想豪夺,冯生不从,便受宋氏御史一家及县令陷害,妻子父亲相继死去,儿子亦不知去向。当我们都为冯生的境遇捏一把汗,不禁感到同情时,红玉竟带着冯生的孩子出现了!她勤勤恳恳为冯生重振家业,让冯生能专心念书高中举人;她的努力也使得冯家肥沃田地一片接一片,大屋一所接一所,从此生活富足。此外,还因为聊斋故事有大量的花妖狐魅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他们都神通广大,来去鹘突,也就进一步促成了故事情节的倏忽变化、离奇曲折。

  (3)语言简洁又清新,具有很高的语言造诣

  作者对诸子百家、《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古文兼采并蓄,又大胆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词汇丰富,句法多变。以《叶生》举例,文中多次出现借喻与引用。“受灯火”、“茧丝蝇迹”为借喻,“黄钟长弃”、“非战之罪”、“同心二句”、“千里二句”等等都为典故的引用。但是,在蒲松龄展现他的语言造诣的同时又有弊端,大量的用典比喻使得文章某些地方显得艰涩难懂。

  (4)借由故事抒发情怀,寄托忧愤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还在于描写技术,场面如龙窝君检阅各部歌舞(《晚霞》),景物如王子服访寻南山(《婴宁》)等等,无不佳妙。它的艺术成就更在于蒲松龄写聊斋并不仅仅为了娱乐众人,他要借由故事抒发情怀,寄托忧愤。如讽刺人性的《劳山道士》,告诫世人要认清事物本质的《画皮》,指责官场的《罗刹海市》,慨叹自己功名不立的《连城》,以及写冤案的《胭脂》等作品,都是蒲松龄意味深长的告诫。

《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二)期末试卷A卷(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