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40年来中国一直不变的主旋律 - 改革开放党课讲稿(22页)

改革开放是40年来中国一直不变的主旋律

(党课讲稿)

前 言

现在我们国内舆论场谈论最多的,应该是改革开放40年。今天,就这个内容,和各位网友来分享交流。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40年,中国一直在唱响一个主旋律,也就是40年中国一直不变的主旋律,分四个方面:第一,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在接力推进;二,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在不断深化;三,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在创造奇迹;四,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在惠及于民。

40年来,在中国,有一种不变的主旋律一直在回响着;在世界上有一种来自于中国的主旋律一直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这种主旋律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40年来一直不变的主旋律。同一种主旋律回响几年、十几年已经很不容易,连续激荡40年一定是了不得。中国的改革开放延续40年,这在各国的历史上也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世界舆论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激发了世界关于制度的丰富想象”。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其规模,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社会革命,包括美国始自于1870年的改革。

40年来,我们曾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也曾经受考验,艰辛探索。尽管我们遭遇了众多急流险滩,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始终如一。回过头来看,40年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在接力推进

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决定。这一决定,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就是在这次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个重要讲话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员令。在改革开放关乎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上,力主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几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一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还有一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迅速地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无论世事如何,无论国是怎样,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恒定唱响。国际上的“苏东剧变”、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海啸……国内的“98大洪水”、“5·12”汶川大地震,以及来自美国的单边主义……在一系列重要的历史关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负责的大智慧、大勇气、大担当,接力推进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40年间,在唱响改革开放主旋律上,中国共产党一直进行着“接力赛”,一代接着一代谋,一届接着一代干,一年接着一年办。

最为有力的证明是:40年中,先后召开八次党的代表大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的关键成果、这一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攸关主题,连续8次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题,成为自十二大到十九大的主题和主线。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全面小康社会”又从十六大到十九大,成为四次党的代表大会的重要战略部署。

翻开中国历史卷轴,我们看到: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中华民族虽不乏“载入史册”的改革之举,结局却鲜有善终。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大地开启的这场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革命,因为始终有执政党的坚持和引领,因为有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接力推进,从而40年一以贯之,40年依然强劲。反观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时常进行“拳击赛”。例如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这种“拳击赛”的上演令世界惊讶!特朗普登台后,几乎全面否定了奥巴马时期的内外大政,连连退出各种国际组织。而我国台湾国民党与民进党上演的“拳击赛”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党的十九大刚结束时,台湾知名网友“阿靓说”发表在天涯台湾论坛上的一篇文章引爆台湾舆论。文中说:最近几天,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媒体,都惊讶中国的科技井喷,说中国在被国际技术封锁最残酷的情况下,居然能弯道逆袭,并开始对西方进行技术封锁,对此感觉很不可思议和震撼。再给中国10年和平环境,中国将给世界更大的惊奇。而这一切,跟中国超强的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跟制度又有着因果关系。现在,中国的规划愿景已经到本世纪中叶了。反观台湾,根本不知道战略为何物?别说想到、看到、规划40年后的目标和工作了,他们最多只想到4年后。因为4年一次的选举,如何争取选票才是他们最需要考虑的,这是他们的最大目标。为此两党争斗不止,民进党为谋取下届“连任”绞杀对手国民党更是不管经济社会的发展。

喜看中国,却是另一番图景。比如,到2012年,改革开放在经历34年之后,不仅获得巨大成功,而且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显示:欲要继续改革,很多都是难啃的“骨头”,就像滚石上山、爬坡过坎。

难题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前。“接力棒”在手的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党和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不凡的勇气、智慧和担当,提出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组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亲任组长,先后召开多次会议,作出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

四梁八柱的改革全面展开。其中,似如“旱天惊雷”般的军队改革,震惊世人。习近平主席以宏大战略运筹和坚强决心意志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发展之基。这轮改革恰如新加坡舆论所讲的“如旱天惊雷”。改革中,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恢复了一些带根本性的东西,破解了一些深层次矛盾,政治建军之本牢牢确立,改革强军之路大步开拓,科技兴军核心驱动滚滚向前,依法治军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改革中,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变动最大的一次,较之当年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军区司令对调,更为剧烈,是整体性、革命性的变革,引领着人民解放军实现历史性跨越,向世界一流军队大幅迈进。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人民解放军可以打败任何来犯之敌!

再如,面对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有效供给明显呈现短板。党的十八大前,我国钢铁年产量可以达到8亿吨,几乎是世界的一半;但几年前,作为世界圆珠笔生产销售第一大国、年产量超350亿支的我们,却无法生产圆珠笔笔芯上的小钢珠。我国卫浴用品的生产企业多如牛毛,然而我们却不能生产高质量的马桶盖;我们的电饭煲生产企业也是多如牛毛,可是我们也没有高质量的电饭煲产品。于是,很多人从日本往回背马桶盖和电饭煲。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芯片研发进度相当滞后,中兴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例证。鉴于这种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即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为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深入推进。化解钢煤产能超过预期目标,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正在提升,供给大幅改善。我国钢铁工业已经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宝武、首钢、太钢、南钢、沙钢等,在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智能制造等方面都具有特色。太钢继开发出圆珠笔钢珠后,又研发生产全世界唯一的超薄钢板。这种钢板比A4纸还薄,手可撕,按克卖。美国商家在全球转遍,还是回到太钢签单。南钢研发了智能制造平台,实现“生产流程革命”,获国家层面推广。再比如,赴国外购物的消费已经减弱,代之而来的是国产商品开始走俏。国产奶制品特别是奶粉的销售也开始升温。

不容易,了不起!40年中在历经8次党代会、8届政府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一以贯之,奋力向前、行稳致远,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国家信念,成为不可扭转的大势所趋。

二、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在不断深化

一项伟大事业,40年执着坚守,持续探索,不断深化,步步为营,这在世界史上堪称奇迹。这奇迹就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这个事业就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开放的航程历经千辛万苦,改革开放的拓展却从没有停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深化、一步步胜利。回顾历程,我们不难看到我们的改革开放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解放思想,启动勇敢探索。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一份大包干的“生死契约”,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由此,安徽等地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这是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以思想解放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就不可能有全国范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1980年,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又陆续扩大到10个港口城市,从而经济特区变成了14个。

随着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积极进行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宏观管理体制方面,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采取“调、放、管”相结合的方针,理顺商品和服务的比价关系;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银行组织体制;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同时,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解放思想、启动勇敢探索的阶段,我们不能忘记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谁呀?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体制,也就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这种生产关系虽说不是没有好处,但实践证明,它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作为有着10多亿亩耕地的中国,有着许多远古形成的、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比如洞庭湖畔、杭嘉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有盛产粮食的华北大平原、东北富饶的黑土地,却长期缺粮缺油缺棉缺少农产品。每每回忆起来,简直就是笑谈。缺粮、缺油、缺棉,城市人口凭粮票油票布票供应,是典型的“票证经济”。粮食是粗细粮搭配,大米面粉为细粮,苞米面、小米、高粱米为粗粮,北京人在首都享受优待,粗细粮比例为7:3,其他很多省则是8:2。所谓的细粮面粉是分普通粉和富强粉的。普通面粉蒸出的馒头发黑,包饺子也不好吃,过节包饺子只有托人买点富强粉。大米,做出的米饭米粒都粘合不到一起,也极难下咽,因为多数是南方生产的早稻米。油呢,北京人特殊一些,每人每月半斤油票,其它很多城市三两,还有二两的。家里想炸油饼油条,只有等到逢年过节。布票,每人一年15尺,也就是说每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只可能换一套衣服。说到这些,年轻人可能觉得很好笑,也不可思议,甚至有的还认为“多吃粗粮少得病”不是很好吗?这是典型的“事非经过不知难”、“饱汉不知饿汉饥”呀!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以前村里人均耕地4亩多,应该说是很多了,一亩地按照产粮300斤来说,也不至于缺粮吧?可由于当时的体制约束,农民没有积极性,每年产不了多少粮食,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以后几乎家家都外出讨饭。这样的生活,简直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1978年11月24日晚上,这个村的18位村民聚在一起,冒着坐牢的危险,主张实行大包干,每个人在大包干的协议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并许诺: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种“生死状”。时任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知晓小岗村这18位农民的事情以后,拍案叫绝,随即给予坚决支持,使这18位农民免除了牢狱之灾。而且,万里同志肯定了大包干姓“社”不姓“资”,预言包产包干到户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他还以省委的名义,在一个公社进行包产到户的试点,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的第一家。邓小平同志就评价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有功的。那时候,坊间流传一句话,“要吃米,找万里”。所以,说起改革的起始阶段,真不能忘记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

第二个阶段,突破桎梏,架构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使全党逐步从原有桎梏中解脱出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认识并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由此,中国改革开放推进到体制架构的阶段。其中,宏观管理体制方面,1994年提出对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进行系统改革的方案,确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的财政体制框架和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得到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抓大放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许多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第三个阶段,继续改革,体制走向完善。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此,我国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系统完善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改革力度空前。比如,实行几千年的农业税、牧业税被取消,特产税也不复存在。这几亿农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振奋,种田不纳税,反而有补贴,还是中国共产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好。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是40年来中国一直不变的主旋律 - 改革开放党课讲稿(22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