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说理散文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说理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千古兰亭

祝 勇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 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

1.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

2.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回溯了文字在纸张发明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

3.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留白之美

李 娟

①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

②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

③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蔻年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等到花儿全开了,就没有了悬念,没有了猜测和遐想,更没有了悠长的回味。

④其实,婚姻里也要留白,再亲密无间的一对夫妻,一定要留出两人精神世界的空间来。夫妻间容易做到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但是,能做到比翼双飞、举案齐眉的很难很难。胡适先生谈到夫妻相处时,曾说过一句格言:久而敬之。所谓敬,就是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她是你的妻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比如,作家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

⑤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看来,不求甚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初读书时囫囵吞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⑥风动荷花香的季节,我在苏州园林里流连。恍然明白,苏州园林的建筑处处讲究留白。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对季节最敏感的诠释。见拙政园里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一处水榭,一座亭台,一扇花窗,一条回廊,仿佛一阙宋词,一首唐诗,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移步换景,人如行走春夏秋冬间,有清风明月相伴。园林里没有一处荷塘、回廊、亭榭是对称的,处处有留白。留园里有一座小亭,名可亭。意思是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山水的小亭,可亭夏可赏荷,冬可观雪。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可心、美好吧。

⑦有些美一直藏在意念里,不可说,不可诉,仿佛一开口就意味尽失。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美,艺术的美,爱情的美,文字的美。

⑧佛家言: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你不禁要问,世间为何要有遗憾?因为,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可以把话说尽。

⑨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人只有渐渐年长,才要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选自《2013中国随笔年度佳作》,有删改)

4.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留白之美”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绘画之中给人以无限遐思的意境之美,(2)爱情之中增添猜测和遐想的悠长的回味之美,(3)婚姻之中懂得相互敬重和相互体谅的人格之美,(4)读书之中留有思考和回味时间的赏析之美,(5)园林之中饱含空白意味的艺术之美,(6)留有遗憾却能使人感受到人生幸福和美满的人生境界。

5.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提出婚姻也要留白的话题;接着,引用胡适的话语强调夫妻只有相互尊重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才能真正做到比翼齐飞、举案齐眉;最后,以两对名夫妻为例进一步说明婚姻中相互欣赏和相互体谅的“留白之美”。

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后一段强调人生的“留白之美”和怎样才能真正懂得“留白之美”;(2)紧承上段,又照应开头,点明题旨;(3)由艺术、生活的“留白之美”引申到人生的“留白之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说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