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的故事(短篇小说)

老夏的故事(短篇小说)
作者:叶何圆
来源:《北方文学》2011年第02

        酒席气氛调节器

        

        酒宴场合,最是没话找话的时候。

        老夏属于这种场合的活跃分子。只要酒桌上有老夏,就不用担心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老夏酒盅一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谣言传说故事顺口溜俏皮话歇后语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就会滔滔不绝顺口而来,逆酒而出。

        这时候,满桌的酒客们或者捧腹大笑,或者目瞪口呆,或者倾耳恭听,或者肃然起敬,或者随声附和,或者厚颜吹捧,或者锦上添花。总之,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于是,酒客们的表情变得异常生动,丰富多彩,主人和客人皆大欢喜,酒宴达到理想境界。

        酒客们常说,喝酒喝的是气氛。气氛上来了,能喝半斤喝八两——通常是酒客们追求的最佳效果;气氛上不来,能喝一斤喝半斤——通常是酒客们的大忌。

        老夏每每自觉担当酒宴气氛调节器的角色。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火候甩什么包袱,老夏运用自如,往往恰到好处。

        家乡之谜

        

        酒桌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家乡。来自五湖四海漂泊异乡萍水相逢的酒客们聚在一起,总喜欢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时候,常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因为酒友中间说不定哪一位就和你具有相同的籍贯。既然是同乡,当然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于是,这杯同乡酒是必然要碰,而且必然要喝干的。

        许多和老夏一起喝过酒的人都有幸和他结上了同乡之谊。

        老夏的家乡在哪里?别人说不清,甚至他自己有时也糊涂。到目前为止,至少已经有五个版本:一说是人间天堂苏杭;一说是革命圣地延安;一说是革命老区西柏坡;一说是内蒙古大草原;一说是祖国首都北京。

        知情人士说,这五个版本也不全是空穴来风,个个都有些来历。

        据老夏说,他的父亲原本是苏州城里一个丝绸店老板的三少爷,因为不满家庭包办的婚姻,丢下比他大三岁的未婚妻——警察局长的斜眼大小姐,毅然北上,经过颠沛流离,辗转到了张学良杨虎城管辖的西安,后来和八路军办事处接上头,去了延安。

《老夏的故事(短篇小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