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0一一年七月


培养方案是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工作和制定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对专门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具体化;是各专业培养研究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为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我校特色+精品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对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次修订工作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进行的。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总结各专业培养方案共性的基础上,特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总则》,这是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均应严格执行。

课程编号说明:字母中的第一位B表示博士生开设的课程;第二位G表示公共基础课,Z表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X表示选修课。数字中的前二位代表开课院系,后三位为课程序号。

本培养方案从2011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117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1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2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3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4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5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总则……………………………………………7

思想政治教育…………………………………………………………………………………10

海洋地质…………………………………………………………………………………………11

地球物理学…………………………………………………………………………………………12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3

地球化学…………………………………………………………………………………………14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15

构造地质学………………………………………………………………………………………16

第四纪地质学………………………………………………………………………………………17

宝石学……………………………………………………………………………………………18

岩石矿物材料学…………………………………………………………………………………19

生态地质学………………………………………………………………………………………20

岩土工程…………………………………………………………………………………………21

水文学及水资源……………………………………………………………………………………22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3

矿产普查与勘探…………………………………………………………………………………24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5

地质工程………………………………………………………………………………………26

地学信息工程……………………………………………………………………………………27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28

地下建筑工程……………………………………………………………………………………29

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30

资源产业经济……………………………………………………………………………………31

地球物理工程……………………………………………………………………………………32

能源地质工程……………………………………………………………………………………33

资源管理工程……………………………………………………………………………………34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35

资源与环境遥感……………………………………………………………………………………36

钻井工程……………………………………………………………………………………………37

地质环境与工程……………………………………………………………………………………38

安全技术及工程……………………………………………………………………………………39

油气田开发工程……………………………………………………………………………………40

环境科学与工程……………………………………………………………………………………41

管理科学与工程……………………………………………………………………………………42

土地资源管理………………………………………………………………………………………43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2011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总则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教育部有关规定,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总结我校不同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总则,我校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同执行。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突出我校精品+特色的办学理念,要求各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达到:

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于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

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系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优良素质和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我校博士研究生的正常学习年限为3年。不能在正常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的最长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含休学)。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的,需经本人申请,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院(系)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延长期间的住宿及其它待遇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如果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包括经批准的延长期)内,未能完成博士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三、培养计划

每个博士生均须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培养方案,由博士生导师负责,组织博士生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和博士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对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度等做出规划。培养计划要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发挥博士生的特长和创造精神。

在导师指导下,新生应在入学后1个月内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由导师填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培养计划表》,该计划表经所在院系审核后在院系备案。凡未按规定制订培养计划者,将无法记载所学课程成绩、也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四、课程设置

学位课:博士生课程设置规定5门学位课。5门学位课设置如下:

1、第一外语(4学分)

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3、理论基础课(3学分)

4、专业基础课(3学分)

5、专业课(2学分)

选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

必选课:科技论文写作技巧,16学时,1学分

任选课:鼓励博士生在学位课之外选修一些选修课,可以是非本专业的博士生课程或硕士生课程,所得学分列入学习成绩单。

其它:跨专业录取或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部分硕士课程,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五、指导方式

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成立由导师负责,以博士点学科梯队为主体,或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指导博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及品德教育。

六、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论文中期研究报告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围绕研究方向,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提出文献总结及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应至少参阅近10年内中外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30篇。

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进行,博士生就选题范围、意义和价值作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论文工作计划,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正式形成。该项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初至第四学期结束前进行,完成后填写《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评定表》。凡通过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者,记1学分。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由评审小组做出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的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报院(系)研究生培养办备案。重新开题应在3个月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中期考核

博士生中期考核工作,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规定学分之后进行,一般在博士生入学的第三学期初至第四学期结束前,结合博士生的文献总结和选题报告进行。中期考核主要由导师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主要情况进行反映,并写出评语。

论文中期研究报告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选题背景与研究性质、研究目的任务、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阶段性研究成果与认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下一步工作安排;参考文献等。对于中期检查不满足要求的学生,应给予书面警告,并在后期或学位论文答辩中重点督查。该项工作应在答辩前半年内完成。

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期报告完成后由教研室考核小组签署意见,考核结果分通过、不通过,并填写《博士生中期考核表》。

七、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及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论文撰写,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课题确定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和所需的经费及设备。在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期间,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进行调查研究,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和中期研究报告,并在教研室和学院范围内公开报告。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并在院系或全校范围内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并且,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须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具体实施办法详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关于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

另外,博士生还应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理论或研究方法手段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完成后应提出论文答辩申请,经导师、教研室和学院同意,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可进行论文答辩,具体答辩程序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试行办法》中的规定执行。答辩通过后由校学位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

一、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专业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

1、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 4、高校德育教育理论与方法

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设置


海洋地质

一、培养目标

海洋地质是研究地球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由地质学和海洋科学交叉而产生,专业覆盖面极其广泛。不仅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分支学科一旦进入海域即可归入海洋地质范畴,其他如地球物理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也均是海洋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多方面的培养训练: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相结合,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相结合,理论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海上工作与岸上工作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实习结构,使学生在较宽广的海洋地质学知识基础上在某一分支学科达到足够的深度,具备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创新意识,能够独立进行研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成为活跃于科学前沿,或跻身国家级学术团队,或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洋底构造与边缘海地质; 2.、沉积学和古海洋学;

3、深海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 4、海洋油气资源与天然气水合物;

5、海洋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6、海洋地球物理与探测技术、。

7、极端生态系统与微生物地质学 8、海岸带地质与环境

9、海洋调查技术与工程

三、课程设置


地球物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硕士教育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学、阅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其研究方向上获得比较渊博的知识。了解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学术前沿、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地球物理学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选择前沿性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研究,并获得若干创新性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中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使其能独立承担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地球物理勘查或管理工作,成为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理科人才。

二、研究方向

1、重力学; 2、地磁学;

3、地电学; 4、地震学;

5、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 6、岩石物理学;

7、地球动力学; 8、深部地球物理;

9、海洋地球物理; 10、天然地震层析成像;

11、地球物理信息处理及反演理论; 12、构造地球物理学

13、计算地球物理学; 14、空间物理学。

三、课程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一、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求实进取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能力,能成为本学科领域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人才,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 2、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

3、环境与生命矿物学 4、实验矿物学及实验岩石学

5、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 6、岩浆作用与资源环境

7、沉积学 8、变质岩石学

9、区域成矿学 10、结晶岩热力学与相平衡

11、矿产资源评价及国土资源信息 12、矿田构造学

13、矿床学与矿床地球化学 14、地质微生物学

三、课程设置


地球化学

一、培养目标

为促进地球科学发展,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培养地球化学领域教学、科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身心健康。通过博士阶段培养,使其能成为本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成为地球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地球化学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2、区域地球化学

3、环境地球化学 4、生态地球化学

5、勘查或应用地球化学 6、地球化学动力学

7、天体化学 8、流体地球化学

三、课程设置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深厚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学风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与古环境学 2、海洋地质学与古海洋学

3、地层学与大陆边缘地质 4、沉积学与古地理学

5、积盆地分析与计算机模拟 6、进化生物学

三、课程设置


构造地质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专门知识,掌握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前沿,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技能和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读、听、说、写)的要求,并在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能在国家重要生产部门组织实施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关的重大生产项目和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二、研究方向

1、大地构造学与地球动力学 2、解析构造地质学与构造年代学

3、显微构造学与构造物理学 4、应用构造地质学

5、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地质学 6、构造地球化学

7、盆地动力学

三、课程设置


第四纪地质学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深厚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和第四纪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第四纪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第四纪生态环境 2、地质景观(遗迹)评价与规划

3、地球表层信息处理

三、课程设置


宝石学

一、培养目标

宝石学是地质学学科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包括宝石矿物学、宝石矿床学,合成宝石学(含宝石改善),利用光学、物理学原理和方法的宝玉石鉴定学、有机宝石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宝石评估、首饰艺术设计等。本培养方案是为我国培养具有在宝石学领域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求实进取和钻研精神,在国际宝石和首饰行业能胜任宝石科学研究、珠宝鉴测、首饰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宝石材料学 2、宝石矿床学

3、珠宝玉石评估与文化

三、课程设置


岩石矿物材料学

一、培养目标

岩石矿物材料学是我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然矿物-岩石材料属性的发掘、改善和表征以及矿物-岩石材料制备工艺和技术途径研究为特色,属于地质学与材料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岩石学、矿物学和材料学以及相关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求实进取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能成为本学科领域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人才,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在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陶瓷材料设计与制备 2、纳米矿物材料

3、矿物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4、环境矿物材料

5、矿物材料加工工程 6、固体废物资源化

7、多孔材料

三、课程设置


生态地质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态地质学及相关领域深厚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学风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也可独立承担并完成专业相关的技术工程任务。

二、研究方向

1、生态环境地质学 2、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3、地质环境与生命矿物学 4、生态旅游与景观地质学

5、地质生态环境的地球化学评价 6、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7、环境磁学 8、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及全球变化

9、农业生态地质

三、课程设置


岩土工程

一、培养目标

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有深入的了解。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也可独立承担并完成专业相关的技术工程任务。

二、研究方向

1、岩土体稳定性 2、岩土体动力学

3、环境岩土工程 4、岩土信息工程及数值分析

5、基础工程

三、课程设置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在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和相邻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正派的学风,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使其成为本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水循环及水环境演化规律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水环境遥感 4、流域水文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

三、课程设置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品质和修养较高,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主持较大课题的能力。

3、全面掌握地图制图学及地理信息工程知识,了解其最新进展和相关知识,并在该领域的某一方向上作深入的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4、对于学习的第一外国语,能熟练使用阅读本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能进行学术交流。

5、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数字地图理论与技术 2GIS理论与技术

3、遥感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3S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

5、空间数据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

三、课程设置


矿产普查与勘探

一、培养目标

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以各类固体矿产和流体矿产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地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研究目标,为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矿产地质技术人才。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在本学科和相邻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求是进取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进行研究、攀登科学高峰的能力,使其成为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未来的学术骨干和学术梯队的成员,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在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该学科是研究固体(包括金属、非金属、煤和放射性)矿产和流体矿产等各类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按其业务领域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 2、流体矿产勘查与评价

3、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 4、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

5、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6、应用有机地球化学

7、含油气盆地分析 8、层序地层学及应用

9、油气储层地质与评价 10、煤与煤层气地质

11、应用沉积学 12、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及评价

三、课程设置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硕士教育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学、阅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其研究方向上获得比较渊博的知识。了解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学术前沿、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选择前沿性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研究,并获得若干创新性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中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使其能独立承担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地球探测或管理工作,成为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工科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航空重磁勘探; 2、电法勘探;

3、地震勘探; 4、放射性地球物理;

5、地球物理测井; 6、海洋与深部地球物理勘探;

7、能源与固体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 8、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9、地球物理仪器; 10、地球物理信息技术;

11、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12、地球物理模拟技术;

13、应用地球化学; 14、遥感地质;

15、数学地质; 16、定量地学与资源评价;

17“3S”技术集成与应用。

三、课程设置


地质工程

一、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地质工程领域常用的测试、实验分析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地质工程项目中的设计、工艺优化、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某个方向上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问题,能独立组织地质工程项目的施工或工程评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也可独立承担并完成专业相关的技术工程任务。

二、研究方向

1、岩土钻掘工程 2、新能源勘探与开发

3、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 4、工程应用技术

5、爆破理论与方法 6、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方法

7、基础工程 8、矿山环境评价与修复

三、课程设置


地学信息工程

一、培养方案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前沿动向;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写作和进行学术交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组织或协调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公司中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地学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 2、地学信息系统及应用

3、资源与环境信息工程 4、遥感信息工程

三、课程设置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相邻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正派的学风,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使其成为本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2、水文地球化学

3、地下水模型与信息技术

4、地下热水形成、运移及其模拟

5、地下水环境

三、课程设置


地下建筑工程

一、培养目标

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风。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科学问题和工程设计问题。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也可独立承担并完成专业相关的技术工程任务。

二、研究方向

1、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技术

3、地下工程水害防治 4、地下工程安全与环境评价

5、地下工程数字化与数值分析

三、课程设置


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

一、培养目标

非传统矿产资源(Nontraditional mineral resources)是指受目前经济、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尚难发现和尚难工业利用的矿产资源,以及尚未被看作矿产和尚未发现其用途的潜在矿产资源。本专业以地球岩矿物质资源为主体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依托,以认知、发现与开发新类型、新领域、新深度、新工艺、新用途非传统矿产资源为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地质-矿产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树立大地质资源观地球物质资源辨证观,掌握认知、发现和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适于从事地质-矿产和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 2、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3、非传统矿产资源经济

三、课程设置


资源产业经济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热爱祖国、坚持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资源产业和经济学为宽厚基础的复合性人才,尤其是以国土资源产业经济为特色的高级人才为目标。要求具有广博资源产业经济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资源产业经济方面的组织领导、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索前沿领域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矿产资源产业经济与管理 2、国土资源产业经济与管理

3、海洋资源产业经济与管理 4、土地资源产业经济与管理

5、资源产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设置


地球物理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硕士教育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学、阅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其研究方向上获得比较渊博的知识。了解地球物理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学术前沿、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地球物理工程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选择前沿性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研究,并获得若干创新性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科学研究和地质工程中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使其能独立承担地球物理工程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地质工程或管理工作,成为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工科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环境地球物理工程; 2、资源地球物理工程;

3、灾害地球物理工程; 4、能源地球物理工程;

5、城市地球物理工程; 6、水文工程地球物理;

7、军事地球物理工程; 8、地球物理信息工程;

9、综合地球物理工程。

三、课程设置


能源地质工程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地质学理论知识及数理化基础,具有在本学科和相邻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科学技术知识,系统掌握能源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质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具有求是进取的钻研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具备解决本学科重要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从事能源地质勘查、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2、煤层气、页岩气开发理论与技术

3、储层表征与建模 4、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勘探

5、油气资源评价 6、油气藏管理工程

7、煤的洁净利用与环境保护

三、课程设置


资源管理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热爱祖国、坚持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资源管理和经济学为宽厚基础的复合性人才,尤其是以国土资源管理为特色的高级人才为目标。要求具有广博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资源管理方面的组织领导、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索前沿领域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矿产经济与管理 2、国土资源管理

三、课程设置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硕士教育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自学、阅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其研究方向上获得比较渊博的知识。了解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学术前沿、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选择前沿性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自主开展研究,并获得若干创新性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科学研究和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查中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使其能独立承担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环境与工程勘查或管理工作,成为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工科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微重力探测; 2、环境磁学;

3、环境与工程电法探测技术; 4、工程地震勘探;

5、核辐射与环境; 6、工程地球物理测井;

7、考古地球物理技术; 8、环境地球物理技术;

9、灾害地球物理技术; 10、水资源地球物理技术;

11、城市地球物理; 12、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仪器;

13、无损检测技术; 14、近地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反演技术。

三、课程设置


资源与环境遥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运用遥感技术与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坚实的资源与环境遥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深入掌握生态、环境、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遥感调查、监测和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并具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源与环境信息管理、分析和传输的技能。熟悉国内外关于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现状,并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独立进行探索性的科学研究。

二、研究方向

1、遥感信息提取技术 2、环境遥感

3、资源遥感 4、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三、课程设置


钻井工程

一、培养目标

必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机械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本学科比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比较清楚地了解,具有把握本学科学术前沿的能力;至少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和实验条件等科学手段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严谨、求实的学风;毕业后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钻井与完井工艺 2、钻井液及钻井流体力学

钻井工程材料与机具 4、钻井安全与环境工程

特种钻井工程

三、课程设置


地质环境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地质环境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地质环境与工程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测试和分析技术,并能改造实验设备或实验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精通外语一门。能独立从事大型复杂的地质环境与工程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力。

二、研究方向

1、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2、地质灾害形成机理

3、矿山环境评价和修复技术

4、地质环境数值模拟

5、城市地质环境分析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设置


安全技术及工程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安全技术与工程博士人才。掌握坚实、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和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成为本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安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2、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

3、安全系统工程及信息技术 4、事故分析技术与保险理论

5、矿山灾害与安全 6、公共安全与产业安全

7、工程安全与建设安全

三、课程设置


油气田开发工程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宽广、深厚的油田开发理论基础和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本学科有关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成为能够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管理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油气田开发地质 2、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

3、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 4、油田化学与环境治理

5、油藏开发地球化学 6、采油工程及提高采收率

7、油气渗流理论与现代试井分析 8、储层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

三、课程设置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培养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相邻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和本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学术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正派的学风,并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使其成为本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学术梯队,在国际上能跻身于先进行列,国内能胜任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机理与恢复技术; 2、地下水及土壤污染评价与控制;

3、水处理技术; 4、环境监测、评价与规划;

5、水污染防治; 6、环境污染生物技术;

7、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8、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9、环境矿物材料。

三、课程设置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和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熟练地利用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组织领导、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索前沿领域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有关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管理 2. 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管理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工程与项目管理

5. 人力资源管理 6. 财政金融工程

三、课程设置


土地资源管理

一、培养目标

了解资源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研究前沿;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1、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 2、土地利用工程

3、土地信息技术及应用 4、土地行政与公共管理

三、课程设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