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对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再思考(上)兼谈“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

对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再思考(上)

——兼谈“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

遵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高考语文试题,正在全国范围稳步推广。为了落实“课程标准”对作文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考试中心率先垂范,在2006年推出新型给材料作文。六年来,考试中心共拟出了十九个同类型的高考作文题目,这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尝试——它促使我们对作文命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年来,围绕新型给材料作文,语文界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争论,也始终纠结。

一、作文题目的要求不断调整。

2006年作文题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2007年、2008年作文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2009年、2010年作文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011年作文题目要求:“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六年三变,主要针对的是立意角度。

二、考试中心的解释也在调整。

2008年海宁卷的作文题目,考试中心做出了如下解释:

这则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触小鸟的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各自可以成为选择的角度。这样,无论从三个小故事来看,还是从总体故事来看,这则材料是有比较多的立意的选择点。不仅如此,在材料的结尾,还埋藏一个细节,‘放生活动’使‘鸟的需求量大增’,捉鸟要‘起早摸黑’,这几个发人深思的语句使这个生活故事生出了异样的尾巴。正是这个尾巴使这个生活故事材料的复杂性明显地加大了。自然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则生活故事材料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

(余闻《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试题与研究》2010年第10期)

《2015年高考语文对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再思考(上)兼谈“最佳角度”和“最佳立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