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态个别康复矫正训练

我对十三名视障儿童进行盲态个别康复矫正训练。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视障儿童开展矫正训练一定做好个别训练计划,在计划的基础上,可采取活动矫正、动作矫正、器具矫正三种方法。

1)活动矫正,是常使用的主要方法,即针对学生存在的盲态提出一些活动方法予以纠正。如学生有低头的盲态,我们可设计头部运动操,使学生了解头部不同的姿势,自觉地保持正确地姿势。还可以安排靠墙站、直坐、顶沙袋等活动训练。对弯腰驼背的学生,可教学生双手上举,头和身体慢慢后仰至极限,再恢复直立,反复进行。也可以让学生爬在体操垫上,双手和双脚向上翘起。还可以在高处挂气球,让学生跳起摸气球,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会更感兴趣。这些活动都对矫正弯腰驼背起作用。

 

2)动作代偿法。针对有自娱性盲态学生使用。教会学生用正确的体育运动活动代替盲态的动作。列如对有转圈、摇摆身体、晃动身体的学生,可教其学会蹲起、跳绳、跳台阶、拍手操、体操等积极健康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及时间要求时才能起作用。

 

3)器具矫正法。针对有的学生盲态形成时间较长,矫正很难时,可使用必要的器具进行矫正。如对有摇头的学生可使用抑制摇头的脖项式矫正器;对有弯腰驼背的学生可使用背式矫正器。

 

具体练习的方法有:旋转练习、荡木、摇摆马、原地跑、广播操、拍手操、棒操、转向练习、拍球练习、跳绳、顶沙袋、做头部操、靠墙站、戴矫正器等;这些方法可分别应用在不同矫正项目上:

 

正低头、弯腰驼背:顶沙袋、坐高背椅、贴墙站、直立后弓身、仰卧飞鸟、杠铃胸前推、仰卧起坐;

 

矫正摇头:戴铃铛帽、前视练习、头部操、戴矫正器;

 

矫正行走盲态:扶墙走路、穿拖板走路、跳台阶、向内勾脚走路、站板、夹物走路、脚尖踏步、抬后跟、摆手练习等;

 

矫正动作盲态:转向、手臂操、踢腿操、蹲起练习、举哑铃、滚筒练习;

 

矫正晃、摇手盲态:拍手练习、拍肩练习、拍球练习;

如何指导视力残疾孩子克服盲态

2009-07-11 点击率:418 标签:


如何使视力残疾孩子克服盲态呢?这困扰了有很多家长和视力残疾孩子。但有些家长和视力残疾孩子却不在乎,他们以为这是视力不好所带来的后果,无法改变。其实不然,盲态也可以摆脱,只要进行行走训练。下面是行行走训练的方法:
一、异常站立矫正
 由于视力残疾孩子长期不能用眼视物,站立时普遍存在着偏头、低头、含胸、舔腹或弓背、侧身等盲态。这种不正确的站立姿势,对准确定向和正确行走十分不利,必须通过正确站立姿势的身体训练予以矫正。
矫正方法:
让视力残疾孩子按正确站立姿势背靠墙站立,使之足跟、臀部、肩押和  后脑与墙壁接触。
注意事项:
1. 视力残疾孩子靠墙站立时,教师随时提醒视力残疾孩子将身体相应部位接触墙壁,并逐一纠正。
2. 视力残疾孩子靠墙站立时间不宜过长。
二、异常步态矫正
 异常步态,指视力残疾孩子在长期摸索或探试行进中不自觉形成的错误步伐和不正确的身体姿态。对于盲生应按正确站立姿势正确行走步伐有针对性地矫正其异常步态。
1.蹭步
 蹭步,指行走时两脚掌不离地面的擦行。
 蹭步特点:
 蹭步行走时,身体拘谨,没有手臂摆动的协调动作;步幅小而长度不等,易于走偏;步频缓慢,行走吃力。蹭步不能长距离行走。
纠正方法:
(1)以正确姿势站立,做加大摆臂动作的原地踏步练习。
(2)在平坦的路面上,有人搀扶令其大胆向前迈步行进。
(3)按正确步伐独立迈步行进,随时纠正盲态。
2.碎步
 碎步,指行走时全脚掌离地的小步踏行。
 碎步特点:碎步行走时,双膝弯曲,身体拘谨;手臂摆动的协调动作不明显;步频虽快但步幅极小,易于疲劳。碎步也不宜于长距离行走。
纠正方法:
(1)以正确姿势站立,原地做慢速高抬腿踏步练习,强调前脚掌先着地。
(2)在视力残疾孩子熟悉的路段上,帮助视力残疾孩子做大步行进。
(3)“碎步的错误动作纠正后,要求按正确步伐行进并及时纠正盲态。
3.八字步
 八字步,指行走时两脚尖过于外撇或内扣。八字步特点:八字步行走时,可使身体摇晃扭动,易于偏离行进方向。
纠正方法:(1)两脚并拢正确姿势站立,左腿脚尖向前迈步,右腿脚尖向前跟进成并脚站立;右腿脚尖向前迈步,左腿脚尖向前跟进再成并脚站立。两脚如此交替做并步行进。      2)在并步行进的基础上,做两腿脚尖向前连续交替慢行,以克服身体摇摆和扭动。注意事项:
A讲清异常步伐的危害,加强正确行走步伐的训练。
B针对异常步伐的不同特点,为每个视力残疾孩子确定不同的矫正重点。
C异常步伐的矫正是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课外也应严格要求视力残疾孩子按正确步伐行走,使之生活化。
D异常步态的形成与视力残疾孩子缺乏自信心有关,因此增强视力残疾孩子的自信有助于异常步态的矫正。

盲校开展课外活动的认识与实践初探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对课外活动提出如下定义: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指学校在必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之外举办的形形色色的具有教育性质的作业和教育措施。可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又一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方法。

盲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阵地,她所教育的对象视障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这个群体不同于普通的学生,他们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把这些特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具有挑战性。因此,盲校在课堂教学之余,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十分必要。

1、矫正盲生的身体盲态,美化盲生的形体

盲生由于眼睛有疾病,眼部经常有不适感,所以很多盲生习惯不断用手摸或抠眼睛,动作不雅观。另外,盲生由于视力障碍,大部分不敢大步走路,更不敢跑,不敢跳,只能用手和脚探索着向前走,身体总是习惯向前倾,走路时手脚动作不协调,不仅走路的姿势不美观,而且容易形成驼背、头向一侧歪或者脖子向前伸等体态。盲生的这些体态特征一般叫着盲态 盲态在盲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盲生的形体和气质,甚至影响了盲生的就业。

针对盲生的这些盲态,学校可以组织开设律动、舞蹈、定向行走等康复性课外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专业的形体训练,让学生的身体、形体和气质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用身心去感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陶冶情操,矫正盲态、美化形体、提升气质、增加信心,并缩小盲生与健全人的差距,回归主流,为盲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弥补盲生的行动障碍,丰富盲生的生活

盲生由于视力障碍,导致他们行动不方便,为了安全起见,大多数家长往往把他们关在家中,尽量限制他们外出活动。盲生上学后,目前很多盲校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一般也不让盲生随意外出活动。因此,盲生生活的环境一般都比较单一、闭塞,大部分盲生的行动能力也比同年龄的正常学生要差,有的甚至连路都不会走。但盲生除了视力障碍外,他们的生理发育是正常的,到了中学阶段,他们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需求量大,求知欲强。多数盲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学校及各学科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丰富多彩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提高盲生的行动能力,而且能满足了盲生的求知、成长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的青春活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充满色彩。

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趣味体育竞技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另外,盲校学生有个特点,就是爱听收音机,差不多人手一部。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收听国内外新闻,并做好笔记,每周组织一次时事交流活动,不定期地举行时事知识竞赛活动,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提高了盲生的政治觉悟。

3、补偿盲生的视力缺陷,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盲生由于视力障碍,特别是先天失明的学生,对很多东西的颜色他们无法看见;更有甚者,有的盲生由于家长过于代劳,连很多经常吃的食物都不知道是什么形状的,如有盲生认为苹果是一片片的,鸡蛋是没有壳的。可见,盲生比正常的同龄孩子的感性认识要缺乏,理解知识也就相应的难一些。学科教师如果能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见识一些具体的实物,或者让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如植物老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各种植物、花卉、果实等;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内容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调查对象也要由家庭到单位到社会逐步进行。如在讲授了《一般违法》后,就让学生先在本校学生中进行调查,看同学中存在着哪些违法行为;然后让学生在社区去调查又存在哪些一般的违法行为,出现了哪些后果。最后,要求学生每人就其所了解的一般违法行为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取得了课堂上无法取得的效果。

4、纠正盲生的心理偏差,促进良好个性的成长

部分盲生不仅身体上有残疾,而且心理上也有某些偏差,比如自卑、自闭、内向等,这些心理偏差让盲生无法正确看待自身身体残疾,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个性成长。如果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要求盲生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共同遵循活动规则,强调成员之间的配合、协调和互补,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给与肯定与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变得大方、活泼与自信,学生积极的良好的个性就可以得到发挥和成长,而消极的不良的个性就会受到抑制和排斥,从而实现盲生个性的积极、自由、和谐的成长,促进良好个性的成长。

如一位盲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性格内向、自卑,平时沉默寡语,心灰意懒,班主任了解情况后,让她与全部同学一起学跳小兔舞,在与同学们喊着口号并肩起舞时,激发了她的好奇心,人也活泼开朗起来,渐渐地她恢复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对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中专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

5、根除盲生的依赖思想,培养盲生独立生活能力

盲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事事包办代替,由于家长过于代劳,部分学生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惰性,事事不愿意动手,生活能力很差。如果学校能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些动脑、动手的机会,引导盲生大胆动手,不断训练,根除依赖思想,就能培养盲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美好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各学科教师可以坚持布置行为作业,即在向学生讲授某些指导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后,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向他们提出和布置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的要求和任务。例如,政治老师在讲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后,向学生提出利用节假日为老师、同学和社会做好事,送温暖的行为要求;讲授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后,向学生布置建立良好班集体需要我做到的……”的行为任务。这就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由知到行的转化,也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6、发展盲生的特长,打造专业人才

盲生虽然有视力残疾,但有的盲生在某个方面有特殊才能,如有的盲生的听力很敏锐,对音乐有天赋;有的盲生触觉很灵敏,心灵手巧。学校可以经常开展系列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盲生的特长,并在长期的活动中发展特长,打造专业人才。

例如,我校在开展文艺课外活动时,就发现了很多有文艺天赋的学生,学校就专门为这些学生开展声乐、器乐等课外活动课,对这些学生定期有针对性开展训练。这些学生中,有的在各种级别的演出会上获奖;有的被残疾人艺术团吸收,成为专业演员;有的被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艺术专业录取,成为大学生。

 

总之,盲校积极组织盲生广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体、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都有特殊的作用,只要我们盲校教师开动脑筋,针对盲生的身心特征,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盲生是一定会快乐而健康成长的!

《盲态个别康复矫正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