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研究

昆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研究周娜;张德媛;张晋【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公共交通导向土地使用的开发策略(TOD理念虽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深入分析以上问题,以昆明市为例,研究在城市现状及远景规划控制下,轨道交通周边的用地、人口、岗位分布情况,发现TOD发展理念并未很好地融合到我国现有规划体系中,实施中缺少轨道交通对建设用地分布的“强反馈”机制.提出总规、控规、轨道交通规划3个层面上的规划建议,以期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良性互动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期】2019(032001【总页数】8(P48-55【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TOD;互动;一体化;昆明【作者】周娜;张德媛;张晋【作者单位】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650100;云南省城际轨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昆明650100;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图分类】U231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外出行过度依赖小汽车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压力、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美国首先对这种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新城市主义。其中,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了公共交通导向土地使用的开发策略(TOD模式,这一策略被学术界广泛认同,并得到推广应用。1993年,彼得·卡尔索普在其编写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1]一书中正式提出这一理念:即以TOD代替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TOD规划理念在2000年左右引入我国,有学者对北美TOD模式发展进行介绍、分[2],对国外城市成熟TOD发展模式开展总结、分析[3-4],对我国大城市应用TOD式进行理论分析[5-6],研究TOD模式对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反馈[7]。相比于传统公交,轨道交通适合TOD发展模式,一线城市在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上海市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确立了公共交通导向开发区的概念[8];北京基于TOD发展理念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城市设计的研究[9]。目前,TOD模式在我国主要还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或局部应用上[10],并没有系统地融入我国城市的规划体系内,尤其在实践层面,作为城市重要骨干交通系统的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促进功能尚未很好发挥。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中昆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在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探索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实现TOD发展
理念。1.1.1昆明城市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高强度中心城与薄弱外围区域共存的城市结构。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不断拓展,截至2013年建成区已经超过340km2,从原来的“翠湖时代”迈向“滇池时代”。1.1.2昆明城市交通发展现状随着昆明城市发展和空间的不断扩大,居民出行距离不断增大,出行方式由传统的步行、自行车向小汽车、公共交通等机动化转变。特别是2007年以来,公交分担率保持在20%以上,公共交通在全方式交通出行中的比例凸显。昆明市交通出行方式年度分担统计见表1随着轨道交通6号线机场段和12号线首期工程的开通运营,进一步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可达性良好的区域为87.3km2(见图1,占研究区域(560km2的比例15.6%。可以发现,轨道交通对区域公交可达性的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轨道交通经过的区域可达性均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向外可达性逐渐降低的可达性分布模式。1.2.1昆明城市土地开发现状
在土地开发强度的分布上,目前昆明还是呈现出从主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状态,其中容积率超过3以上的用地面积为1357.8m2(见图2,占城市总体规划范围(430km231.6%,分布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容积率在2以下的用地面积为1130m2(3,分布相对较散,占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的26.3%在土地价值的分布上,目前昆明土地价格与房价呈现出一定的圈层结构(见图4、图5:传统的老城区地价、房价均较高,主要集中在一环、二环内;特色湖滨地带土地价格与房价也较高,体现为度假区、3个半岛等区域;城市重点发展区地价与房价也较高,体现为呈贡、南市区等区域。从昆明现状看,地价主要受区位条件、交通现状、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影响。1.2.2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的关系通过将昆明市现有及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与现状容积率分布进行叠加,得到图6。轨道交通首期工程串联了城市南北向大部分高强度开发区域,6号线机场段为机场与主城区连接线,受功能限制,所经地区容积率相对较低。从规划来看,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与高强度开发用地基本耦合。通过对9条轨道线路进行分析可知,9条轨道交通线路影响区域约为137.9km2,占总体规划(430km2范围30.4%;周边现状建筑面积为10610.8m2,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37.6%。轨道影响区范围内存在较多高强度开发,也存在部分低强度的开发区域,如呈贡片区、滇池会展中心片区、巫家坝片区等。以上结果说明,虽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会尽量覆盖现有高强度用地,但由于线路走向受规划用地、功能需求、工程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可能与现有城市开发情况完美匹
配。因此,需要通过规划的调节,让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使二者更加匹配。同样,对比昆明市地价与轨道交通的关系(见图4也可以发现,由于区位是土地价值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现状昆明市整体地价依然呈现圈层结构分布,但近年来轨道站点周边的房价普遍上涨,也说明轨道交通开始对土地价值的分布产生影响。1.3.1昆明市人口及岗位分布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在昆明中心城区430km2范围内,现状人口为292.67万人,现状提供岗位为135.206万。从人口与岗位分布的情况来看(见图7、图8,主城中心区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与岗位,北市区、高新区片区、泛亚片区、福海片区、世纪城片区、呈贡也集中了较多的人口与岗位数。1.3.2轨道交通与人口岗位的结合程度从人口、岗位与轨道交通结合的现状来看,轨道交通经过的是人口与岗位相对集中的区域。结合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在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分布现有人口为142.51万人,占总体规划范围内人口的48.7%;现有岗位86.72万个,占总体规划范围内岗位的64.1%以上结果说明,昆明现有轨道交通网与城市人口岗位的分布匹配性良好,类似香港早期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线跟人走”,轨道交通很好地实现了SOD(服务引导开发功能。未来随着更多的线路开通,轨道交通还需要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目标、疏解主城人口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就是TOD(交通引导开发功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轨道交
通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互动协调。总之,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循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正是由于交通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互动关系,才推动城市不断发展。从对昆明现状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来看,呈现出以下特征:1轨道交通的建成运营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轨道交通沿线区域是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最好的区域。2土地及其区位都是稀缺资源,区位条件越优越,土地价值越高,相应开发强度越高,城市交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区位优劣,轨道的修建已经开始影响土地价值。3轨道交通与人口及岗位关系密切,从分布特征来看,轨道经过的区域多为人口与岗位相对集中的区域。4轨道交通与现状土地开发强度呈现出一定的耦合,轨道影响区范围内存在较多高强度的开发,也存在许多低强度的开发。5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引导着城市用地布局和结构的变化。昆明全市远景建筑面积为80381.6m2,在9条轨道交通线路影响区内,远景建筑面积为23162.2m2,占全市范围内建筑面积由现状的37.6%降至28.8%。从轨道周边开发强度来看,轨道交通影响区内多为高强度开发,非轨道交通影响区也存在较多高
强度开发,开发强度分布差异性不明显,未来土地开发强度与轨道交通的结合相对薄弱。昆明市控规容积率与轨道规划关系如图9所示。在昆明市564.93km2范围内,远景人口为1188.21万人,远景提供岗位为580.3万个;在9条受轨道影响的137.91km2范围内,远景人口为359万人,占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人口比例,由现状的47.2%降至30.2%;远景提供岗位为200.18万个,占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岗位比例,由现有的55.1%降至34.5%。未来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城市人口与岗位绝对数量相比现状都有大幅提高,但其所占比例均大幅下降(见图10、图112.3.1规划层面分析综合对比全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及轨道交通影响区内现状及规划人口、岗位、开发体量,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在人口分布上,远景年比现状全市人口增长率为294%,中心城人口增长率为261%轨道交通影响区增长率为152%;在岗位分布上,远景全市增长率为269%,中心城增长率为247%,轨道交通影响区增长率为131%;在远景建筑面积增长率方面,全市为185%,中心城区为139%,轨道交通影响区为118%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1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中心城区都集中了全市绝大多数的人口与岗位,在城市规划层面,人口、岗位呈现向心集中趋势。
2建筑面积增长率远低于人口与岗位的增长率,尤其在中心城以外区域,说明在未来城市用地配置上,昆明将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进一步强化高强度开发用地的配比。3轨道交通影响区内建筑面积增长率略低于中心城区,但人口岗位增长率远低于中心城区,说明在现有的规划控制体系内,轨道交通带动沿线用地高密度开发的理念还没有很好融入,现有的规划体系仍然停留在用地对轨道交通的指导层面,城市规划更多的是将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纳入”并进行用地控制,而轨道交通对周边用地的反馈与引导作用尚未很好体现。2.3.2现行政策、制度分析目前在城市规划与交通之间的协调方面,可依据的规范主要包括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以及《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通过综合梳理发现,现有规范虽然强调了公交优先的策略,但并未强调公交与用地的关系;另外,现有规范中对路网密度要求偏低,容易造成“大街区、宽马路”的格局,削弱了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的可达性,也不利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高强度开发。《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虽然对轨道交通周边用地开发强度有所提高(为标准值的1.2但是不够灵活,没有针对不同功能、等级站点进行差异化设置。通过对昆明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建设用地、人口岗位之间的关系变化可以发现,昆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以下问题:
1城市与轨道交通之间的协调严重不足,差异化不明显,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严重脱节。2轨道交通影响区内,人口、岗位密度不升反降,未发挥轨道引导城市发展的优势特征。3部分站点地区用地混合不足,没有实现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与土地的高效利用。4现行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关注轨道交通带来的交通环境改善,对轨道交通与土地的协同及用地的引导缺乏关注。以上问题并非昆明独有,而是当前阶段我国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究其本质,则反映出当前轨道交通TOD的理念与我国现有规划体系在融合上的矛盾。1从基本理念来讲,我国现有规划体系强调用地主导,无论是住建部对地方总规的管理,还是城市总规对各专项规划的协调,实际上都是通过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来调节的,这也就决定了在我国现有规划体系中,用地是一切规划的“纲”,用地对其他专项规划的影响远大于后者对它的反馈作用。2对于轨道交通TOD理念,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轨道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强反馈”,只有通过轨道交通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开发强度进行调整,进而影响城市人口、岗位的分布,才能实现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事实上,在我国现有规划体系中,轨道交通规划只是众多专项规划“之一”,轨
道线网只能“依据总规、纳入总规”,虽然住建部在《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中提到总规要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结合,形成《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专题;然而,在实操层面,目前我国城市普遍缺少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强反馈”的有效机制。4具体到轨道交通TOD理念的落实上,我国城市普遍停留在轨道对外围新开发区域的引导、带动上,对于中心城已开发区域,轨道交通无法起到调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分布的作用。事实上,目前我国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多位于已建成区,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更应发挥在对建成区建设用地重分布的引导上。昆明现有轨道线路周边开发强度要高于城市平均水平,但到远景年轨道周边建筑面积占全市的比例反而下降,说明城市未来“增量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非轨道覆盖区内,显然在这些细节的用地布局、强度调节上,轨道交通并未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城市目前在实施轨道交通TOD理念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未来土地开发强度分布的优化引导作用,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高强度开发“轴向”发展,如图12中所示哥本哈根轨道交通轴线。而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用地主导”的规划体系中,推动TOD理念的主要是轨道交通规划人员,而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只有我国的城市规划人员乃至规划部门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这一理念,同时在城市总规层面形成轨道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强反馈”机制,才能让TOD理念实质性地融入到我国规划体系中。在现有情况下,提出以下建议:
1在总规层面,城市规划部门主导,将轨道交通规划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通过《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专题,切实将TOD理念融入到城市总规的编制中,尤其是对增量规划用地的分布上。2在控规层面上,发挥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提高轨道交通周边地块开发强度上限,限制非轨道交通周边地块开发强度,在保证城市用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实现高强度轨道交通轴线。3从轨道交通线网的层面,建议遵循TOD发展理念,编制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导则,对轨道站点分级分类,确定开发强度,并提出用地功能、开发模式、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议,便于规划部门协调管理。通过梳理昆明现状及远景规划控制下的轨道交通周边城市用地、人口及岗位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虽然昆明已经开通运营了3条轨道交通线路并对沿线用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是当前城市规划体系缺乏与轨道交通的互动。轨道交通的出现并未对原来的城市规划产生应有的影响与引导,而且现有的规范、制度对该方面关注也不足,这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轨道交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城市总规、控规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几个层面对昆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提出了建议,希望在现阶段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导则的形式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实现城市与轨道交通的良性互动。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TOD理念与我国当前规划体系之间的适应与融合困难。因此,从更长远的角度,势必要对我国现有规划体系的框架有所突破,在理念、实施、政策法规
等层面全方位进行变革,更需要城市规划部门、轨道公司等多方的通力合作。【相关文献】[1]BaldwinJ.ThenextAmericanmetropolis:ecology,com­munity,andtheAmericandreambookreviews[J].WhoteEarthReview,1993.[2]马强.近年来北美关于“TOD”的研究进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3,24(5:45-50.MAQiang.Recentstudieson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innorthAmerica[J].Urbanplanninginternational,2003,24(5:45-50.[3]陈子妤.国内外TOD模式研究分析[J].城市建筑,2015(14:292.[4]冯浚,徐康明.哥本哈根TOD模式研究[J].城市交通,2006,4(2:41-46.FENGJun,XUKangming.AStudyonCopenhagen’s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J].UrbantransitofChina.2006,4(2:41-46.[5]李凤军,林卫,王晓明,.对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6,4(2:47-48.LIFengjun,LINWei,WANGXiaoming,etal.Issuesconcerning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J].UrbantransitofChina,2006,4(2:47-48.[6]俞洁,杨晓光,尹瑞,.基于TOD模式的成长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3:106-110.YUJie,YANGXiaoguang,YINRui,etal.Publictran­sportplanningofdevelopingcitybasedonTODmode[J].Journaloftraffic
and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2007,7(3:106-110.[7]代艳萍.国内外TOD开发案例分析及昆明TOD现状及实施建议[J].价值工程,2016,35(12:17-23.DAIYanping.CaseanalysisofTOD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andthepresentsituationofTODinKunmingandsuggestionsonitsimplementation[J].ValueEngi­neering,2016,35(12:17-23.[8]潘海啸,张瑛.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J].城市规划汇刊,2002(4:69-73.PANHaixiao,ZHANGYing.TherailtransitdevelopmentandTODmodelsinShanghai[J].Urbanplanningforum,2002(4:69-73.[9]王兆辰.基于TOD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2010.WANGZhaochen.AstudyonurbandesignofperipheralareasofrailtransitstationsinBeijingunderTOD[D].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2010.[10]王京元,胡江,张剑石.国内外TOD典型案例及其在深圳地铁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0,23(2:22-26.WANGJingyuan,HUJiang,ZHANGJianshi.TypicalcasesofTODinChinaandabroadanditsapplicationinShenzhenrailtransit[J].Urbanrapidrailtransit,2010,23(2:22-26.
《昆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