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旭彤

【教学目标】

1. 能概括“往事”并理解“往事”的意义。

2. 能找出表达“依依”之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往事十分留恋的感情。

3. 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围绕主旨选材、组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语句,加深对“依依”之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说出含有“依依”的词语。

    2. 说出含有“依依”的诗句。

3. 理解“依依”含义。

    “依依”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采薇》中,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原是形容一种姿态,意思是柳姿轻柔,随风摇摆的样子。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一种情态,含有不舍、留恋之意。题目“往事依依”中“依依”的含义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二、创“依依”情境

1. 齐读第1节,指导朗读。

年华似流水——用感叹的语气,“水”字延长、加重,表达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感叹。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用平缓的语气,叙述许多事情都忘记了。

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用强调的语气,“但”“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三个词重读,和“模糊”“不得”形成对比,表达往事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2. 提问:第1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看,交代下文写的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事情;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从情感上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读“依依”往事

1. 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几件事,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

2. 提问: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文章共写了六件事,有看山水画、看《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聆听老师的教诲。如果按时间段归纳,课归纳为:小时看画、童年读诗、初中听讲。

3. 提问: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

明确:写出小时看画感受的词语有:百看不厌、甚得其乐、入了神、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等;写出童年读诗感受的词语有:沉醉、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等;写出初中听讲感受的词语有:油然而生、深深感动等。

4. 提问:作者为什么会乐在其中?为什么会心旷神怡?为什么会深深感动?

明确:看图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唤醒了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读诗激发了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得到美的享受;听讲激发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感悟力,获得了对文学的兴趣。

5. 总结:这些往事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一步一步接受文学的熏陶,一步一步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往事就这样为作者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品“依依”深情

过渡:有人说,回忆性散文中其实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存在着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的感情,一种是现在的感情。正因为过去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刻,所以当作者后来回忆往事时,依依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淌出来。

1.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画出文中表现依依之情的句子,理由写在书旁空白处。

2. 提问: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之情?说明理由。

示例: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这里用鲜明的对比,突出几件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而历久弥新。

②“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这里直抒胸臆,点题,照应,强调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之大,表达了十分留恋之情。

③“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这里化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句,说明诗句在作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④“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里“几十年过去”“至今”可以看出时间过去之久,“镌刻”“信口背出”可以看出记忆之深。

⑤“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用“只要……就……”突出两位国文老师朗诵时的情状已经定格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以忘怀。

3. 结合课文内容,用“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说出自己对“依依”之情的理解。

例句: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镌刻于心的《南归》里。

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时时浮现的住满情思的眼睛里。

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里。

4. 总结:依依之情就这样寄托在一幅山水画里,寄托在一本《千家诗》里,寄托在一堂国文课中,作者就这样用真情、用细节来打动读者、打动人心。

五、辨“依依”之材

1. 出示一件往事,指名朗读。

往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也踏进了于漪的家乡江苏镇江。于漪就读的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大家唱《苏武牧羊》,老师边解释边教大家唱,眼中含着泪水。这一课带给于漪的触动很大,“祖国”“气节”“亡国奴”这样的字眼第一次对一颗幼小的心灵产生震撼。

随后,于漪跟着家人四处逃难,亲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社会的动荡,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这一段经历在于漪的心中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苏武牧羊》的旋律总是在不经意间响起。

2.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进文章里?

明确:第一,文中写的都是和读书有关的往事,强调读书对“我”产生的巨大作用,而这件事侧重点在爱国情怀的唤醒,和中心没有关联。第二,这件事的基调和文中不一致,文章的基调是留恋,而这件事的基调是愤怒。因此,这给我们写作带来借鉴: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选材、组材都要围绕主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明殷切期望

1. 一篇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纵观全文,作者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明确: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 简介背景。

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一再邀请,于老师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

3. 提问:从这一段话,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读什么——好书,如《水浒传》《千家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怎么读——有计划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多读;

为什么要读——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4. 齐读这几句话。

七、结束语

同学们,写童年写少年,写的都是往事;谈读书谈老师,谈的都是依依。饱含深情的文字里流淌着于老师对学生、对语文、对教育的情怀,让我们记住老师的话,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附文本:

往 事 依 依

于 漪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不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对它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这是入神,自己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我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以焦山一带风景作为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吃大败仗的情况。读时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形象却不如那时那么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有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河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成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姹紫嫣红”、“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郁。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里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时喜欢在课堂上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的是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诗至今能背得滚瓜烂熟,并且自此爱读辛弃疾的词。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师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的飘着炊烟。”教师朗诵着进入角色,他自己被感动了,他那深深被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迅速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虽几十年再未接触,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召集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又看到国文老师那充满情感的身子左右摇晃的样子和那一对注满情思的深沉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认认真真有计划地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记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美好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往事依依》初中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