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老山界》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三课《老山界》第二课时 导学案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主备人:秦震

一、学习目标:

1、赏析精彩语句、语段,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重、难点)

2、品味语言,体会重要词语、语句的含义及作用。(难点)

3、体会文章个性写法。(难点)

二、预习反馈

1、揣摩特定语境中词语含义、作用:

体会下面横线的词语的意义,它们有何表达作用?

1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

2)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4)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三、合作探究

加强对本文精彩语段的理解,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B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2.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四、拓展提升

1、背诵文章精彩语段。

2、读以致用: 运用你的“妙笔”将你所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试着从多种角度、用多种修辞方法,尽量细腻而准确地写出来,看看能否“生花”?

《第三课《老山界》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