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通用7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到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身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个别学生读,相继指导。
1 / 11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六)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 .激情,情境导入
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2 / 11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è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3 / 11
听课评析
艾滋病是透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齐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很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3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准生字的读音。
⑵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4 / 11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4 .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他。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5 / 11
.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5 .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6 / 11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透过拼音认读,自身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
7.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8.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身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7 / 11
听课评析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6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身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自由欣赏,初步感知课文。(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 第三环节:网络搜索,知识拓展。
经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也了解到课本上仅仅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于是教师请同学们点击西沙遨游、海洋链接,进入网络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岛。教师巡视点拨,个别辅导。这时学生能独立学习,也能结伴而学,收集感兴趣的资料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情感升华。
8 / 11
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的检索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来总结自身的收获,感情自然充沛,到达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潮。 听课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鉴赏语言文字,带给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升灵活利用语言文字的潜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忙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7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9 / 11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身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10 / 11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身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身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身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1 / 11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