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影评

后窗 Rear Window (1954)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 康奈尔·伍尔里奇 / 约翰·迈克尔·海耶斯

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格蕾丝·凯利 / 温戴尔·柯瑞 / 瑟尔玛·瑞特 / 雷蒙德·布尔

类型: 犯罪 / 悬疑 / 爱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12 分钟

上映日期: 1954-08-01

剧情简介 · · · · · ·

  杰弗瑞(詹姆斯 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饰)是一个摄影记者,他喜欢冒险,到各地周游拍摄。一次意外令他的脚受了伤,现在他必须安心在家养病,日常生活由护理工和时尚靓丽的女友(格蕾斯 凯丽 Grace Kelly饰)料理。时值炎夏天气,为了清凉透气家家窗户大开,观察对面楼座上各色家里各色人物每天的生活成为杰弗瑞派遣无聊的妙方。

  其中一个家庭是商人和他的妻子。妻子卧病在床,二人常常吵架。然而异常的事件接连发生了。杰弗瑞注意到商人在一个晚上出去了三回,次日早上整理一堆锯和刀。而邻居的小狗,也对楼下的花坛又刨又挖,不久被人残忍地拧断脖子。而商人的妻子,也已失踪了几天。

  事件越来越离奇,让敏锐的杰弗瑞对商人起了疑。但是他的伤腿又无法行动,于是女友与好友一同加入了这个刺激的破案计划。

这部《后窗》,是IMDB中排名最高的一部希区柯克电影(排名13),应该算是最多人看过也最多人喜欢的popular film了吧。对于它,最多人联系起来的就是“偷窥”。记得曾经有电影课老师说过:“如果你看到的是一部关于谋杀的电影,一级;看到的是一部关于偷窥的电影,二级;看到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三级,看到的是一部从无序到有序的电影,才是最高级。” 的确,希区柯克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他讲的故事,而且还在于他讲故事的方法。从开始的矛盾纠结到结尾的平静有序,他把一部谋杀片的悬疑一点一点娓娓道来,而这一切又只是发生在从一个房间的窗口向外辐射100米的范围之内,而主人公的活动范围几乎就是静止地靠在窗边,这很考验一个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和拍摄的技巧哦。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1、希区柯克关于“偷窥”的道德观

  如果说这是一部关于“偷窥”的电影,伟大的希区柯克是看得很透彻的。窥视僻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人们通过这样来得到性的满足感。这里涉及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因此这种性不是指的简单的繁殖机能的性。(在电影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最出名的那部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爱情故事》的电视短片及其改编成的电影,也是我的最爱哈)希区柯克是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影响很深的一位导演,他的很多电影中企图通过弗洛伊德式心理学分析(特别是梦的解析)来解析电影人物、情节的发生缘由。本科心理学课讲弗洛伊德心理学时,就是以《爱德华大夫》为例来解析的。所以在这部电影里,希区柯克也是用他那种经过精心安排,巧妙设置的镜头来表现了这样的一种哲学。他安排主人公偷窥着对面楼一扇扇窗户中上演的一场场好戏,通过偷窥别人的生活来度过自己的日子。使我们看到没有人能够逃得过偷窥的诱惑和被偷窥的尴尬,就把人性解析得很透彻了。当主人公在偷窥中无意发现了一宗谋杀案时,偷窥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在这里就似乎变得不那么不道德了。在一个号称人人有隐私的米国,偷窥比起谋杀案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在这里,偷窥通过谋杀案的发现却堂而皇之地变成了一种与不道德的对立的道德了。那么,我想问的是这两者的界限在哪里呢?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中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了,“德行主要的是在于避免罪恶”,因此道德是联系着善,但又并非完全等同于善的。那么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呢?“不道德的”这个词的适用范围是非常狭隘的。比如我们知道意志薄弱并非是不道德的,那么年轻力壮的人乞讨是不是不道德的呢?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自杀是不道德的吗?有很多人会争论。关于这里的这个问题,或许有一种解释就是,偷窥本质上被判定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由于其带来的罪恶远远小于谋杀案,因此它又不是一种那么不道德的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永远是伦理学上一个争论不休的有趣话题。而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道德一直都是被他玩耍的对象。

   2、关于“偷窥”的电影符号学

  我觉得在这部电影里希区柯克的高人之处也在于窥透了电影的本质。关于电影的本质,第二电影符号学讲得很透彻了。Christian Matz说,一方面电影满足了人偷窥的欲望,一方面电影也满足了人梦想的欲望。我们也可以用下面这种很简单的理论框架去解构观影过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看/被看。(当然在解构主义者看来,任何二分法都是一个陷阱)这一套电影理论是深受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影响,而拉康又是传承弗洛伊德衣钵的弟子。麦茨说,一方面电影是裸露癖者,而观影人是窥淫癖者,两者的欲望陷于两种目的永久性的交流之中,即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看/被看。另一方面,电影又不是裸露癖者,我在看它,但是它却没有看到我在看它,或者它知道我在看它,但是它却不愿意知道这个事实。“正是这个根本性的否认,把一切古典电影引入到了故事的途径,它无情地消抹了故事的推论基础,并最多把故事造成了一个美丽的封闭对象”。因此,电影是知道者,同时也是不知道者,但是这二者是不可分的。当电影作为电影时,它是一个知道者,它出现在每一部影片中,出现在虚构背后的话语形式中;当电影作为本文的影片(故事)时,它是一个不想知道者。因此,影片放映时,观众在场并意识到演员,但演员不在场,而且也不知道观众。在拍摄时,演员在场,观众缺席。因此,电影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设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是裸露癖者又有遮掩者的角色。

   从这一意义上说希区柯克的这部《后窗》也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分层讨论的话:首先是我们通过银幕看到了一部男、女主人公的电影。其次是男主人公通过窥视看到了对面楼每户邻居家里都是一部电影。最后是以一户商人家的谋杀电影牵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这样,电影中的电影满足了我们看电影的欲望。为了讲这个故事,希区柯克在开头做了相当长而细致的铺垫。很有意思的是,希区柯克通过模拟男主人公主观视角的方式推动和拉近镜头来拍摄邻居家的一场场电影。每个窗口都可以看作是一出戏,邻居被放大到了屏幕正中,并且会随着窥视者起和放下望远镜而放大和缩小,观众就是男主人公,同时也暗指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因此,在这部电影中,有一半的故事都是拍摄的邻居的生活场景。我惊叹的是希区柯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对于对面邻居家的拍摄,几乎用纪实的手法,没有画外音,隐约能听到邻居谈论的话题,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来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一个窗口到另一窗口的跟,就是一种内部蒙太奇。我们可以猜测,但同时这种猜测也是伴随着时候男主人的推理来猜测的,因此,观众的情绪很容易被电影带着走,这就是希区柯克的神奇的地方。从爱森斯坦开始,电影的蒙太奇的本质得到凸显。希区柯克在这里蒙太奇套蒙太奇的创造力让人惊叹。说起希区柯克对电影拍摄手法的贡献,电影史上的书写得是一大堆一大堆的。

   3、关于看老电影

  这部电影是1954年的老电影,也是一部经典电影了。每次看老电影,总觉得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看怎么拍电影,有些累。几乎所有的老电影都是一部教科书。记得本科上电影史的课,老师几乎是一格一格的给我们解释《巴顿将》、《毕业生》、《公民凯恩》这样的经典电影教科书。比如《巴顿将军》开头那个长达10分钟的演讲是怎么拍的,比如《公民凯恩》中什么时候奥逊·威尔斯拍出来了第四面墙,比如《毕业生》里面水下主观镜头是怎么拍的等等。当初去看安东尼奥尼影展,可害苦了我,《扎布里斯基角》这样相当实验性的电影看得我头痛。这样的一种习惯造成了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感官享乐,而成了一种学习的任务,颇有些苦恼。电影很有趣,曾经我也这样想过:如果我都看懂了门道,那我该失去多少乐趣?如果我能清晰地判断出这个镜头为何而设,这个对白有何作用,那么我还留有多少空白给自己去体会这部电影所要带给我的喜怒哀乐?于是开始的时候我是抗拒接受一切启蒙,只为了保留自己内心那块空地。但是渐渐发觉,如果我其实不懂得电影却自以为我懂得,那我还是失去了很多乐趣。电影是什么?你想过这个问题吗?电影到底是谁的梦想?谁的作品?一部电影成功要感谢的人那么多,但是他们付出的汗水在哪里,你看见了吗?所以现在看电影也理智多了。有些电影就是用来享乐的,比如张艺谋的历史巨片,仅供娱乐;而有些电影就是拿来学习的,于电影的思想性,有各种欧洲电影,于电影的形式创新,有布鲁艾尔、安东尼奥尼、特吕弗、好莱坞等等。

   那么关于希区柯克的电影,他做出了很多贡献,而后人也几乎把他学光了。其他不提了,就拿不久前的《云水谣》的开头就是抄袭《后窗》开头那个缓慢摇动镜头的大全景的。

这世界没有上帝,尼采说:上帝已死。可其实上,我们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想做上帝,都想拥有支配别人生活的权力。所以,杰夫的美丽女友才希望杰夫能听从她的意见,她想支配她爱的人的生活。所以,后来,杰夫从一个旁观的窥视者最终参与进推销员杀妻案中去。同样,他那好奇心满满的美丽女友和他的按摩护士也一起参与进去。希区柯克那个邪恶的家伙,让杰夫在三人一起躲在阴影里看着对方仓库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你们不是说有事的吗?"摇摇头,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想把事情真相查清楚。"于是,三个人一起扮演侦探,扮演英雄。

   偷窥在这里变得似乎不再那麽不道德了,只因为他们发现了一宗谋杀案。其实,在希区柯克的电影里,道德一直都是被他玩耍的对象。他只是制造惊险,激起人们心理深处的恐惧。他甚至不使用花哨的电影技巧,不用紧张的音乐,不用恐怖的画面就能让我们随着影片情节提心吊胆,失声尖叫。

   金发女郎在接待那个新男友,作曲家在弹奏他新的作品,寂寞的女人准备吞下安眠药,那对夫妇为他们小狗的死亡悲伤不已……而他们大楼的另外一扇窗内却正在发生着谋杀!这个世界上,痛苦与欢乐是同时进行的,死亡和犯罪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些都发生在不同的角落,或许就在你身边,那个犯了罪的人或许就是你昨天在电梯里与之交谈的那位。当这种想法突然一下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希区柯克的恐怖已经深入你的心里了。他制造的不是感官刺激,而是心理惊傈。

   记得一开始上大学,电影课上,老师就说要想真正理解电影的本质,就要看看希区柯克的《后窗》。 如果抛开故事情节,这就是一部解释电影本质的电影。电影到底是什么,其实什么都不是,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梦到的.. ..这些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生活片段只是经过屏幕再一次返回到我们面前。你相信也好,不信也好,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电影和文学一样,都是对人类生活最佳的解读方式。

  深刻的说,《后窗》所表现的就是观众和电影的关系,就像杰弗瑞透过窗户看邻居的生活一样,(谋杀案只是个以外,如果是我我会多看看美女跳舞和作曲家弹钢琴)。我们看电影其实就是一个高雅的合理的偷窥过程。这和一个小屁孩趴在窗子上看对面的大波妹一个道理。

  回来看《后窗》,故事很简单,空间相对固定,出场主要人物也很有限。而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这样固定的空间,这样少的人物,而且人物几乎都相对静止(男主人公估计拍完电影要狠狠活动一下)希区柯克竟然能梳理出如此多的支点故事,最终还能将各种看似杂乱无章的情节由一条主线串联的天衣无缝,实在是名不虚传的大师。

从情节结构上,《后窗》大概有三个故事构成,一,摄影师杰弗瑞和她的女友之间的爱情故事,漂亮温柔富有的女友想结婚,而穷困懒散爱好冒险的杰弗瑞却要保持现状,两个人在这一点上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两个人又是那么深沉的爱着对方;二,杰弗瑞邻居的众生相,这些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不错的电影,失意却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美丽却贪慕虚荣的女舞者,渴望爱情却得不到爱情的“寂寞芳心”小姐等。三:家庭谋杀,电影简单交代了原因,可这个故事一直是被动的,但即使这样也包含了一部好电影所有的所有因素。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后窗》里的所有镜头都是偷窥镜头,都是以”别人的“的眼光去接触的。真是应了那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不要以为这些看似繁杂的小故事都无关紧要,其实每个小故事都是影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环环相扣,相互呼应。杰弗瑞和女友缠绵时,旁边悦耳的钢琴曲响起,杰弗瑞的医师帮助破案,并且在结束时有一个意味深长去不置可否的表情;侦探朋友一次次将我们置于否定和怀疑的陷阱,美丽的跳舞女郎让影片多了性感的元素,邻居家的狗嗅到了死亡的气息,正是“寂寞芳心”小姐想要吞食安眠药才使杰弗瑞第一时间拨通了报警电话等等,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画一个故事拼图。   

从技巧上,每家每户都有三个大小不一却始开放的窗户,这让镜头有选择的带领我们进入电影里的生活,在大全景下我们也可以透过不同的窗户观看我们想看的生活。特别是三个窗户的设置,中间最大,两边偏小,好比三个不同的戏剧舞台,在短暂的间歇后,(墙壁阻隔)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几乎记实的拍摄手法,让我们可以编织一个又一个酸甜苦辣的故事。而这部电影里众多的窗户在让我们应接不暇的同时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电影的魅力。

关于影片最具悬疑惊悚的桥段,凶手去找杰弗瑞时,曾经大段大段的背景音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尽的黑暗和寂静,当门外的灯光熄灭,当闪光灯渐次亮起,我们的神经也被牵到了最最紧张的位置。

这个人性的一面便是窥私欲。窥,小视也(说文)。这个词在古代偏重于单纯的“看”,一种看的方式而已。比如“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当然不是说他有三年不偷窥。但是在现代,“窥”这个词代表了好奇,代表了隐秘,代表了人性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不为人重视的那一部分。

   人性是什么呢?就是你最难于解释却切身感受的东西。在《后窗》中,男主角大腿骨折,卧病在窗,正好有机会一窥由这窗户所发散出的世界。一个房子住久了,自身也不免寂寞,窗户恰似这房子的眼睛,为寄居的人提供方便。

   窥探的是什么呢?邻居。对于窥探的男主角而言,这些邻居全变成了演员,各自上演着生活的剧目。每个人很难不成为演员,但又成不了职业演员。一个人在生活中扮演自己就已经够烦琐的了,所以还是把揣摩别人心理,模仿别人行为的麻烦事让给职业演员们去吧。当然,我们需要演员,因为我们有窥私欲。戏剧、电影、电视一切都是由这“看”的欲望而起。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演员,我们不仅要自己活,还要看看别人怎么活。这是一个基本的生存定位的问题。

   男主角窥到的具体是什么呢?一个充满青春活力把大腿踢来甩去的女舞蹈演员,一个在拖地时也会在头脑中闪出一个旋律的钢琴师,一对成天亲热却不甚亲密的年轻夫妻,一个单身的老女人,还有一对喜欢露宿阳台,把所有的爱寄托在一条小狗上的夫妻俩——希区柯克自己说“从院子的另一边,您看到了每一种人的行为,这是人世间各种行为的小小样本”。(《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是的,真是这些样本,为我们的时代划上最生动的一笔。生活世界之中,一个人与自己的生活太贴近了,太熟悉了,也便往往无法自拔了。对于导演而言,生活可能是样本,而对于当事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没有再比这更直接,更感性,也更深刻的表达了。

  

   值得注意的是,偷窥并不是没有任何缘由的。这表现为偷窥内容的选择和对偷窥行为的评判。

   男主人公是个生性自由的摄影师。他的兴趣在于深入不毛,漂洋过海去完成那最不安定却能让他的灵魂最感到安宁的事情。他的事业就是他的志业。而对于婚姻生活,他有一种恐惧。一个美丽的,温柔的妻子在他看来也许会为他创造一份宁静的生活。但真是这样一份宁静,一定会毁掉他的习惯,他的梦想,他的追求,最后是他的生命。这是男主人公自己的“私” 。观众在面对这一窥私者前,已然了解了他的私,既然通过他的眼睛去了解别人的私。这样一种双重窥私会令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做更进一步的思考。男主角到底在看什么?为何而看?男主角看的最多的,其实是邻居们的爱情生活。没有这个重点,他就不会注意到那对奇怪的夫妻。就不会总是发问,为什么那个妻子突然不见了?为什么那个丈夫一晚三次出去又三次回来?为什么小狗会被杀?————如果偷窥者是个家庭妇女,也许兴趣就转移到家具和厨具上了。

   另外,影片把男主角设定为一个无法自由行走的人。这是导演刻意的一种安排。相信每个观众家都有一扇窗户,但是似乎并没有这么离奇的事发生。为了增加可信度,我们必得让这个男人有能力(摄影师),有时间(病休),还有设备(高倍望远的照相器材)。但是,这里的不自由有一层隐喻。偷窥者自身不是一个“正常人”。他与我们的观众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也算是为我们每个人的窥私欲增添了一块遮羞布。对于偷窥,男主人公自己的解释是无聊所致。这个理由十分的正当。人在无聊时可以做出所有的事情,远比人在大喜大悲时可做出的事情疯狂的多。无聊是不自由者最大的自由。借助无聊,人们可以把自己暴露的快些,更快些,多些,更多些。

   当然,影片的主旨是要通过“偷窥”讲述一个凶杀的故事。但这并不是说“窥”变成了无足轻重的手段了。在这部影片中,希区柯克成功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令人恐惧的凶杀案上。而这次留给观众的恐怖礼物,是周围无所不在的窥视的眼睛。

   电影风格

通过一个个的画格,杰弗瑞捕捉着邻居们的表演,邻居们也成为演员。每一个住家 后窗好像都在上演着一场小电影,不仅有演员,有故事,甚至有镜头的变换,从远景镜头(肉眼观察)到特写镜头(望远镜观察)一应俱全。 但是,如果电影观众混淆了电影和现实的界限,试图参与电影的表演,失去了旁观者的身份,麻烦也就来了。 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讽刺性的幽默,当然,还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但是,希区柯克所贡献给电影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就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希区柯克在他的电影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愤世嫉俗的人生观。他想要告诉人们的似乎是,在美国人正常的表面之下,暗藏着最惊人的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心理异常和性变态。在他看来,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最有趣然而也是最可怕的是人们对平庸的心满意足。但是这种平庸的生活实质上是最不正常的,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美国人对看电影的热衷,而这实际上体现了美国人的窥视狂倾向。窥视狂成了希区柯克的电影要揭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影片《后窗》一片中得到了最为彻底的表现。   

《后窗》粗看似乎只是一部平常的侦探片,而深入其内部我们才发现这实际上正是“看电影”的寓言。当杰弗瑞拉开公寓后窗的窗帘,也就预告着一部电影的上演。坐在轮椅上的杰弗瑞也就是一名电影观众,他对窗外情景的体验也就是一名电影观众的体验:身体被固定着,对窗外(电影上)发生的一切都无能为力,只能观看、评论、推测、同情、兴奋……   影片的结尾是让人深思的,杰弗瑞捡了一条命,但另一条腿却也摔断了,要比影片开始时更为虚弱可怜。他决定不再窥视,拉下了后窗的窗帘,而电影也就闭幕、散场了。从来没有一个导演能够拍摄如此激动人心的电影,同时又对电影的激动人心做如此辛辣、深刻的自嘲。希区柯克的电影,其实也是希区柯克心灵的后窗。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最终的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 后窗

常的思想,因而尽管他的影片没有我们现在所崇尚的各种特技和特效,但仍然极具悬念,发人深思。   

《后窗》便是希区柯克悬疑影片的代表作,它制造出了恐怖与悬念的气氛,形象地发掘出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喜欢偷窥的心理。影片以《后窗》为名似乎蕴涵了某种意义——门紧闭着,打开后窗,那是另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世界。   

在悬念片和恐怖片领域里,希区柯克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所开创的“希区柯克模式”对年轻一代的导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著名导演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对白是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语言的表达也是无与伦比的。像其他少数电影天才一样,他对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安德烈·巴赞   

使我感到无比震撼的是:在他的影片中,所有的爱情场景都拍得像凶杀的场面,而那些凶杀的场面又都像爱情场景……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爱情与死亡的主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弗朗索瓦·特吕弗   

希区柯克是个伟大的导演,我有幸与他合作过4次。我个人最满意的作品是《后窗》,我在片中扮演的角色难度非常大,他必须整天坐在轮椅上。希区柯克通过观众的反应来渲染影片的紧张气氛,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由于他的巧妙处理,观众也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来了。希区柯克比任何人都更擅长制造银幕上的紧张气氛,许多人都在模仿他,但是没有人能在电影中再现希区柯克模式的恐怖效果。  

 ——本片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后窗》干净清晰的剧情让我们很容易就被吸引。   ——芝加哥太阳时报   

尽管年代久远,但《后窗》依然是世界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旧金山编年史  

 《后窗》是一部机关重重的电影,但你又很难发现任何机关。   ——阿波罗电影导航   

希区柯克先生的这部电影没什么意义可言,他对人性的看法既显肤浅又显幼稚,但是,他或多或少揭示出了城市生活的孤独,证实了一种病态窥视欲望的存在。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关于电影】  

 也许是出于对人类本能的认识,或者和美国50年代麦卡锡运动有 后窗

关,希区柯克在《后窗》中采用了一种纯粹的窥视角度。影片一开始,杰夫和观众一起就被置于观众的位置,欣赏对面公寓中窗户中形形色色的剧情,而所有的窗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面镜子,增加了电影的视觉内容,映照出复杂的人生百态。这似乎印证了萨特那句经典名言——在接触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窥视欲就占据了上风。   开头一大段偷窥的描绘悠闲自得,丝毫没有大部分惊险影片的凌厉之气,于无声处等待惊雷。接下来的情节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让人一刻无法转移视线,所有的线索都等待你去推想,而你所有的推想又都不能肯定,希区柯克就象一个狡黠的老人,不断向听故事的孩子们不紧不慢地卖着关子。从丽莎到庭院寻找证据开始,双方才开始间接的接触,已经和主人公习惯了躲在窗子后偷窥的观众也不得不面对即将发生的直接接触了。我们这些观众和远远在窗子这边的杰弗瑞一样,只能眼巴巴看着丽莎冒险、遇险、搏斗而帮不上一点忙。这个段落应该是希区柯克最得意的段落之一了吧。和这种提心吊胆的着急相比,后面杰弗瑞用闪光灯拖延时间的情节设计固然心思巧妙,也只是雕虫小技了。  

 《后窗》不仅仅是针对窥视欲的思考,还涉及了对爱情很深的理解。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露台上晒日光浴的姐妹,穿着裸露的女舞蹈家,寂寞的单身女人和音乐家,一对年轻恩爱的夫妻以及每天争吵的推销员夫妇,当然还有不断为结婚扯皮的杰夫和丽萨。这分明就是一部爱情婚姻三部曲:未婚的人孤寂幽幻,新婚的人欢乐甜蜜,经受长久婚姻折磨的人则兴味索然。并且,很显然,希区柯克对这一人类生活切片并没有心存乐观:在影片结尾丽萨在看到杰夫睡着后,把手中的小说扔掉,换了一本时装杂志,看来这对扯皮的一对儿问题是不能解决了。

  这部把偷窥与谋杀进行饶有兴味地组合的影片是希区柯克后期作品的典范。平凡甚至乏味的生活背后的谋杀,带着些微阴暗面的幽默,精巧的故事设计,出人意料难以预测的结局,都深深打上了希区柯克作品的烙印。   

在所有人无声尖叫的时候,在银幕背后,是希区柯克狡黠、得意而又胸有成竹的笑餍。“永远的惊悚大师”的杰出代表作一则“看电影”的寓言,一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希区柯克电影之路】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出生在伦敦一个天主教家庭,父 后窗亲是一个水果商人。从11岁开始,希区柯克便出没在游艺场中看电影了。当时,在英国大行其道的是美国电影。据他自己回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威廉·哈加尔拍摄的一部关于杀人犯查尔斯·皮斯的影片,这部电影给年幼的希区柯克造成了持久的影响,这与后来他钟情于犯罪题材关系密切。   

15岁时,希区柯克的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加入了亨莱电报电缆公司,每天的工作就是丈量电缆和测电压,这些枯燥乏味的工作让希区柯克非常苦恼。幸运的是,希区柯克的才华并没有被埋没,一位好心的上司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把他调入了广告部。在广告部,希区柯克的第一个设计人物就是为一本宣传在公共建筑安装电灯好处的小册子做封面。他在封面上画了一座燃着两支蜡烛的黑暗教堂,暗示即使是耶稣基督也需要公司的电灯,显示出他非凡的想像力。 但希区柯克并没有在广告界出名。1920年,希区柯克跳槽到名演员拉斯基电影公司,主要做字幕装饰和字体设计。尽管这项工作离做导演的理想还相差甚远,但是希区柯克做的非常认真。除了本职工作,希区柯克还广泛涉猎有关电影的一切知识,常常参与到其他工作中去。1923年,一位独立制片人巴尔康改变了希区柯克的命运,他相当赏识希区柯克的才华。据巴尔康回忆说,“希区柯克对电影极有感情,勤于钻研。他在游艺界没有任何背景,家里是开水果店的。但他一门心思想拍电影,我敢肯定,就算是让他在片场扫地他也愿意干。他是个聪明的制图员,负责书写和设计字幕,这在默片时代非常重要。”1925年,正是这位制片人力排众议,派这位年轻的小伙去慕尼黑拍摄了《欢乐花园》。从此,一代电影大师横空出世。而后,希区柯克又拍摄了《讹诈》《三十九级台阶》等作品。1939年希区柯克移居美国,又陆续拍摄了《蝴蝶梦》《晕眩》《后窗》《西北偏北》等传世经典,被誉为二十世纪电影史上最伟大惊悚悬疑大师。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谈后窗】   特吕弗:《后窗》是我喜欢的一部电影,科内尔·伍尔里奇的小说《后窗》为你的同名电影提供了情节,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搞到这本小说。   

希区柯克:小说是以一个整天呆在屋子里的残疾人为主人公,我记得还有一个人专门伺候他,但不是每天都在。故事的主人公每天都透过窗户朝外看,一 后窗天他怀疑发生了一件凶杀案,后来凶手暴露了,还威胁这个残疾人。我记得,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凶手察觉到了自己的暴露,于是想用手枪把这个邻居打死,主人公把一尊贝多芬的雕像放在了窗前,露出一个侧面,结果贝多芬挨了一枪。   

特吕弗:依我看,你首先想在技巧方面下赌注,这个赌注相当大,只有一个大堂布景,而且全片只以一个人的视角展现……   希区柯克:当然了,因为这有可能使你拍出一部纯电影性的作品。一个瘫痪者从室内看窗外的景色,这是电影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他所看到的一切,第三个层次是他的反应。这三个层次是表现电影意念最纯粹的方式。   特吕弗:杰夫的态度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   

希区柯克: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偷窥狂。我记得在《伦敦观察家》上有一篇影评,谈到了这一点。作者勒热纳小姐说这是一部令人讨厌的电影,理由是主人公这家伙专门在窗口偷窥。我觉得勒热纳不应该说这部电影令人讨厌,要知道,主人公是一个偷窥狂,但我们何尝不都是偷窥狂呢?   

特吕弗:确实我们大家都是偷窥狂。这不只是当我们在观看那些描写家庭室内生活影片的时候,此外,靠着窗户偷看的杰夫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现场观看影片内所发生一切的观众。   希区柯克:我敢想你保证,十个人有九个,当看到对面人家有女人脱衣服睡觉或者男人打扫屋子时会忍不住窥视。然后,他们会一边转过头,一边说:"这与我无关。"他们还可能会拉上百叶窗,真的!但是他们不会罢休,还会继续偷看。   

特吕弗:在后窗结尾,凶手跑进杰夫的屋内,对他说"你到底要拿我怎么样?"这时杰夫哑口无言,因为他偷看的行为纯粹是出于好奇,所以,对他来说是这无法辩解的。   

希区柯克:对,难怪凶手会找上门来,其实是杰夫活该。   

特吕弗:我第一次看《后窗》时还是一个记者,曾写文章说这是一部充满阴暗、感伤和恶毒的电影,现在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样了。我甚至在凶手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善良,杰夫从窗口里看到的不是凶残的暴行,而是人类种种弱点的一副图景。   

希区柯克:确实是这样。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希区柯克很早就决定要用雷蒙德·伯尔扮演苏先生,因为只需稍加化妆,他就很像希区柯克的老制片大卫·塞尔兹尼克。希区柯克觉得大卫对他干涉过多,所以要报复一下。   

影片中的场景被搭建在派拉蒙片场巨大的室内工作棚中。   

除了接近尾声时一对夫妇的镜头和发现死狗的镜头外,影片中的其它镜头都是通过杰夫公寓的窗户拍摄的。   

这部电影剧组内的合作是希区柯克所有电影当中最为融洽的一次。希区柯克曾对詹姆斯·斯图尔特说:“演员们如果不是牲口的话,至少也都是导演手里的一颗小卒子。”   

在历时一个月的拍摄过程中,饰演托索小姐的乔琴·达西全天都呆在片场,休息时间也“住”在电影人物居住的公寓内,就像那儿真的是她的家一样。   

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和女主角格蕾丝凯利的恋爱被希区柯克认为是本部电影中浪漫元素的灵魂。   

拍摄过程中,希区柯克一直在杰夫的“公寓”中工作。对面公寓中其他演员都戴着肉色耳机,以便希区柯克能直接与他们沟通。   

一千盏电弧灯被用来摹拟太阳光。多亏了这些照明设备,这群电影工作者才能在四十五分钟内任意改变白天与黑夜。 希区柯克在影片开始约二十六分钟后,也出现在了电影中,当时他呆在那位音乐家的公寓中,并为钟上发条。   

在拍摄过程中,炽热的灯光让人难以忍受,工作人员不得不启动摄影棚的洒水系统来降温。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Lisa: How's your leg?   

Jeff: Hurts a little.   

Lisa: Your stomach?   

Jeff: Empty as a football.   

Lisa: And your love life?   

Jeff: Not too active. Lisa: Anything else bothering you?   

Jeff: Uh-huh, who are you?   

丽萨:你的腿怎么样了?   

杰夫:有点儿疼。   

丽萨:肚子呢?   

杰夫:就像个空心儿橄榄球。 丽萨:那你的感情生活呢?   

杰夫:没什么活力。   

丽萨:有什么其他烦心事吗? 杰夫:有,你是谁?   

Jeff: She wants me to marry her.   

Stella: That's normal.   

Jeff: I don't want to.   

Stella: That's abnormal.   

杰夫:她想和我结婚。   

斯特拉:那很正常啊。   

杰夫:可我不想。   

斯特拉:那就不正常了。   Jeff: When am I going to see you again?   

Lisa: [angry] Not for a long time...  Lisa: [softening]At least not until tomorrow night.   

杰夫:什么时候可以再见你? 丽萨:[生气地]不会太久…….   

丽萨:[温柔地]不会等到明天晚上。   

Jeff: Why would a man leave his apartment three times on a rainy night with a suitcase and come back three times?   

Lisa: He likes the way his wife welcomes him home.   

杰夫:为什么一个男人在下雨的晚上提着行李箱进进出出公寓三次呢?   

丽萨:他喜欢妻子欢迎他回家的方式。   

Lisa: A woman never goes anywhere but the hospital without packing makeup, clothes, and jewelry.   

丽萨:除了医院,如果不带着化妆品、衣服和珠宝,女人是不会去任何地方的。   

Jeff: Would you fix me a sandwich, please?   Stella: Yes, I will. And I'll spread a little common sense on the bread.   

杰夫:给我做一个三明治好吗?   

斯特拉:好的,我愿意,我会在面包上抹上一点常识。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丽萨穿着一套绿色套装转向窗户时,上衣明显乱七八糟。随后,镜头转向了钢琴男人的公寓,当镜头再对准丽萨时,她的上衣已经被整理好了。   

·斯特拉给了杰夫一张便条后,杰夫重新回到轮椅上,在两个镜头之间,他原本敞开的睡裤扣子被系好了。   

·丽萨看着苏先生打好皮箱之后,拍摄现场的摄像机已经移到了轨道的尽头,于是电影中传来摄制组成员的脚步声和地板的咯吱声。   

·在拍摄公寓的第一组全景镜头中(丽萨第一次出场之前,大约在影片开始后的十分钟左右)在顶楼的窗口,很明显一盏电弧灯炸了。   

·在两个镜头中间,侦探杯中的白兰地增加了。   

·丽萨来到杰夫的公寓庆祝还有一星期就要摘掉石膏时,她将两支蜡烛放在桌子上了,这时的蜡烛并没有被点燃。稍后,同一场景,丽萨从厨房走回来时,蜡烛已经被点燃了。   

·不论是早晨还是傍晚,“太阳”造成的阴影位置和角度总是在同一个地方。   

·杰夫第一次按摩后,斯特拉把盛有绿色液体的瓶子放在了桌边,没有给瓶子盖盖儿。当斯特拉收拾好准备离开时,瓶子已经被盖好了盖儿。

《后窗影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