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发布时间:2011-01-17 来源: 作者:0793FDC.COM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一个枢纽、四个基地”⑴发展格局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结合上饶实际,科学编制和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1)“十一五”时期上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扎实工作,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许多标志性的重大突破。综合实力快速增长,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8亿元,成为全省第三个财政总收入过百亿的设区市。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和园区实际开发面积均居全省第二,晶科能源在美国成功上市,上饶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三清山、龟峰相继申遗成功,稻作文化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上饶建设全国旅游强市全面起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双十字”构架加快建设,上饶现代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其他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海关、无水港等设施相继建成,实现了无海有关、无水有港的突破,大开放型的格局已经形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8元,五年接近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5265元,年均增长10.3%。“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惠民最多的时期,上饶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展望“十二五”,是上饶加快发展,根本改变在江西发展格局和四省交界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国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加大,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性机遇。从我市基础条件看,“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项目投资效益的快速发挥,现代交通枢纽的逐渐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进一步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鼓舞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尤其是上饶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区、海西经济区重要城市、长三角的经济腹地和江西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市“十二五”时期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市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较低,优势产业不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城市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的发展与民生诉求还有较大差距;财力的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增长约束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等。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不断完善思路,切实强化措施,全力推动上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为上饶全面进入我省第一方阵、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全市“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强力主攻园区、城区和景区,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建设,全力打造新兴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全国旅游强市、居民最具幸福感城市,努力实现上饶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和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抓住全球新一轮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与竞争。从一体化发展和合作共赢的角度,大力推动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加强与“长珠闽”地区的对接和融合,努力把上饶打造成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不断提升全市开放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勇于大胆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推进行政管理、金融、土地、财税等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体制、机制、管理、科技、文化的创新,激发创造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和谐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较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坚持绿色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建设绿色上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并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6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江西省第一方阵,建成发展后劲足、经济实力强的上饶。

——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以上,把中心城区积极培育成特大城市,建成辐射带动强、城市品位高的上饶。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的目标,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成保障程度高、生活更殷实的上饶。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全面确立,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才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民主法制不断加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建成人文气息浓、幸福指数高的上饶。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上饶。

二、坚持项目带动,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飞跃发展的承载能力和保障能力,是我市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必须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5)实施项目带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上饶发展,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功能性配套设施等领域建设。扩大民间投资,认真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和平等准入的投资环境。优化政府投资,切实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努力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现代交通枢纽城市目标,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出省、出市通道、市内快速通道和重要交通道路建设,尽快形成“二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络⑵和“七纵五横四联”干线公路网络⑶。整合水、陆、空、铁交通资源,加快建设三清山机场、京福客专、杭南长客专,建设宁德港上饶码头,积极推进黄金埠电厂二期、上饶热电联产项目等能源点建设,加快天然气入饶项目实施,积极抓好核电、风电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生物质能发电以及锂电池、LED、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努力建设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管路、网路等“六路畅通”工程。

三、主攻工业,做强园区,建设新兴工业强市

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做强园区,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竞争实力,是加快上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

7)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园区是平台、产业是关键、企业是重点”发展思路,继续改造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形成园区建设上水平、产业集群有基地、企业发展有龙头的新格局。

8)做强园区。发挥好各类园区的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生态园区,推动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努力把各类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招商引资的大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强磁场”和推动上饶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9)做大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电光学和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力度,重点扶持已确定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深挖黑滑石和瓷石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努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做好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培育两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优势支柱产业,努力打造光伏、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光学、锂电池等产业基地。

10)做优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做大龙头企业,强化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生产、流通、金融、人才等配套服务,帮助做劳务的企业、鼓励做产品的企业、培育做品牌的企业、发展做标准的企业,培养企业的根植能力。

四、注重特色,做大城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较为完善、富有活力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1)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按照“一级中心、二级重点、三级传递、四级网络”的思路,进一步创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到“十二五”期末,把中心城区积极培育成为特大城市,把广丰、鄱阳、余干、玉山县城建设成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以上饶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广丰、玉山、铅山、弋阳、横峰县城为支点,打造成人口过200万的“1+5”信江河谷城市群⑷,努力形成若干个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12)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大项目、大框架、大生态”的要求,尽快实现中心城市发展由外延拓展为重点向内涵提升为重点的战略转变。围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集聚发展,塑造品牌”的目标,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城东区,做热开发区,做旺中心区,开发近郊景区,扮靓三江口”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不断提升中心城区产业支撑能力,力争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以中心城市的崛起带动全市的城镇化。

13)加快信江河谷城市群发展。按照“中心城区带动、快速通道相连、功能设施互补、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分工明确、绿色生态宜居”的要求,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1+5”信江河谷城市群。协调城市功能与产业的区域分工,促进城镇空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联。发挥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半小时城市圈。

14)加快县城和示范镇建设。各县(市)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把中心城区以外的10个县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中小城市。按照全省实施“重点示范工程”的部署,到2015年发展省、市级示范镇36个,打造成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15)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园林城市、生态城镇建设,加强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加快建立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构架,落实管理责任,稳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治理城市交通堵塞现象,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进城门槛,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让更多农民融入城市,到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居民。

五、整合资源,做优景区,建设全国旅游强市

围绕建成全国旅游强市的目标,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强化旅游产业在上饶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16)打造旅游品牌。以“生态上饶、休闲之都”旅游整体形象,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造上饶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不断提升三清山和龟峰世界自然遗产地、“稻作文化”、“中国最美乡村”、鄱阳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科技旅游等品牌品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挤进并融入国际、国内、省内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区域内的相互对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书院文化、道(佛)教文化、戏剧文化、民间文化、铜文化、湖文化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17)完善旅游设施。围绕打造十大品牌景区⑸、十大基础设施项目⑹、十大旅游名镇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条件,加快旅游设施标准化建设。突出中心城区旅游集散地位,重点抓好旅游集散中心、世界遗产展示中心、主题公园、旅游购物和美食街(区)、高星级宾馆等项目建设。加快三清山枫林、婺源、龟峰、灵山和玉山等地旅游服务区及景区游客中心、星级饭店、文化休闲、会展场所、餐饮购物场所建设,提升景区、景点的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推进旅游特色商品产业化,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工艺品、纪念品。加快旅游信息网络建设。

18)壮大旅游企业。在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中,着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加快组建上饶旅游集团。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尤其鼓励优势企业投资旅游休闲度假区、主题文化园及大型演艺、娱乐项目。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鼓励支持创办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和旅游文化娱乐企业。

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速建设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9)建设“国家粮仓”。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实施全省“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⑻、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高标准农田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推广良种良法,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全面提升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产品品质。

20)做强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上饶畜牧、水产、林产、果蔬茶等优质农产品优势,加快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塑造品牌,增强效益,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1)做大龙头企业。依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综合开发”的原则,围绕建设国家粮仓和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这一主线,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名牌农产品,形成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能人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中介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城乡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统筹规划山、水、林、田、园、路,美化绿化村容村貌,进一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清洁能源、信息畅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民科技文化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七、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依托中心城市和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加快构建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上饶经济发展活力。

23)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要加快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大力推进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建设,努力形成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城区,重点打造有特色商贸业,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城市集聚度和辐射力。在农村,重点完善网络,提升繁荣度。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商贸网络,更好满足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求。

24)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业。积极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培育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增3-5户企业上市。以防范风险、推进创新、营造环境为着力点,加快金融产业发展,加快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优化全市金融业布局,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努力促进金融业较快发展。

2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着力构建“数字上饶”,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信息产业,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利用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⑼,推进物联网应用,努力使我市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

八、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扩大开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

26)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机制和有效监督的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积极探索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27)深化完善国有企业改革。要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益性、资源性和先导性产业集中。继续推进深化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产权多元化。深化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努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8)继续推动全民创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推动全民创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改善政府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激活内资,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健全投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经营、守法经营,主动协调好劳资关系。

29)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鼓励外资投向我市具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切实抓好项目的推介工作,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指导和帮助各类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创造上饶劳务品牌。大力推进引智引资,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充分利用国外、省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周边地区、发达地区的交往合作,建立多层次的互动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九、坚持生态立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坚持走生态立市之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0)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⑽,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健全绿色生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责权利相一致的生态补偿机制。

3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防治并举,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执行严格污染防治政策,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强工业源头、城市区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保护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加大防污治污工程建设力度,稳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逐步建立并实施水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工业企业退出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32)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对各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强力推进工业制造领域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生产能力,大力推动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建设。

3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应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重点,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成一个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尤其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节水节地技术,实行差别水价、电价,并在地价和土地供应方面给予支持,对循环经济型企业在项目审批、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十、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人才、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上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3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大学的深度合作。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园工作,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5)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素质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职普比;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增加教育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实施重大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支持教育园区建设,重点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36)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强化人才使用效能为核心,以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型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急需领域人才为重点,以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优势主导产业为载体,以创新人才机制为动力,以完善人才发展制度为保障,以智库建设为前沿,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培育、引进、留住各类人才,实现人才强市的目标。

37)推动文化大市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以培育具有时代特征、上饶特色的人文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基础,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着力提升上饶文化软实力。继承和发扬包容、崇德、务实、勤奋的赣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以方志敏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培育发展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生态文化,进一步增强上饶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挖掘稻作文化、茶文化、弋阳腔、瓦屑坝移民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现代传媒、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和公益性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十一、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加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38)提高社会就业水平。优先扩大就业,切实把扩大就业放在民生之本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建立健全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创业和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强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群体就业的帮扶力度,加强对退役军人、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3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加快构建城乡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增加面向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大力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

40)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开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41)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工作。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武夷山区、怀玉山区、鄱阳湖区以及水库移民安置区等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积极有序开展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42)进一步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趋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43)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围绕发展群众体育,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的新形式,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办好市体校和各地少儿体校,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大体育产业。完善体育设施,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健身娱乐市场,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

4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安全生产,强化气象、地震、民防等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和药品安全、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充分整合社会信息资源,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服务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人防,巩固物防,提升技防,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综合运用社会治安打、防、管、建、教、改等手段,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切实保障各种合法权益。

十二、加强领导,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45)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繁荣,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刻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科学发展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建好队伍。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46)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坚持依法治市,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普法教育,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加强对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完善民兵预备役制度,加快人民防空现代化建设,加强武警、消防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47)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继续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冲破落后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思想大解放促进事业大发展。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致力发展,造福人民,把全部心思倾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在抓发展、促和谐上。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转变机关作风,营造加快上饶发展的浓厚氛围。

48)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干部健康成长、经济健康发展的“双健康”目标。

未来五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和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释

1、“一个枢纽、四个基地”:“一个枢纽”指赣浙闽皖交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四个基地”指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2、“二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络:“二纵”指上武和德上、济广线上饶段;“三横”指杭瑞线上饶段、德昌、沪昆线上饶段;“一环”指上饶环城线。

3、“七纵五横四联”干线公路网络:“七纵”指婺源德兴玉山广丰段、婺源德兴玉山上饶市上饶县段、德兴弋阳横峰铅山段、弋阳铅山段、鄱阳万年段、鄱阳(石门街与安徽省交界处)余干(洋湾与鹰潭交界处)段、鄱阳(肖家岭乡童家弄与安徽省交界处)余干(鹭鸶港)接第六纵;“五横”指婺源鄱阳、德兴鄱阳、玉山德兴弋阳万年余干、玉山上饶市上饶县横峰弋阳、广丰上饶铅山;“四联”指鄱阳(济广高速凰岗互通)鄱阳(群众)、鄱阳(肖家圩接规划第二横)鄱阳(接规划第七纵)、万年(鱼塘与乐平交界处)余干(陂头江家与鹰潭交界处)、广丰信州区(叶家池林场)外环高速公路火车站互通上饶市新火车站(接320国道)。

4、“1+5”信江河谷城市群:“1”即上饶市中心城区,包括信州区、上饶县城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5”即广丰、玉山、铅山、横峰、弋阳县等五县城。

5、十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上饶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三清山枫林服务区建设、婺源旅游设施建设、怀玉山旅游度假区建设、灵山服务区建设、铜钹山旅游设施建设、鄱阳湖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建设、龟峰旅游设施建设、茅家岭公园建设、铅山武夷山(葛仙山)旅游设施建设。

6、十大旅游名镇:枫林、江湾、乌泥、武夷山(葛仙山)、铜钹山、葛源、白沙洲、圭峰、清水(灵山)、紫湖。

7、十大品牌景区:三清山、婺源、龟峰、鄱阳湖湿地公园、灵山、神农源、方志敏革命根据地、上饶集中营、铜钹山、鹅湖书院及葛仙山。

8、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生产能力工程:我省启动实施的一项农业重大建设工程,通过重点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良种推广工程、高产创建示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农机化工程、水源和灌溉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农业保障服务工程等十大工程,推进水稻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全面提升水稻单产水平、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十二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百亿斤,达到450亿斤的目标。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指利用通信、信息、传感等当代先进技术,在生态环保、交通物流、智能电网、数字园区、数字城管、数字旅游等六大重点领域实施40余项智能化应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构建生态环保、交通运输、低碳产业、社会运行四大智能化管理体系。

10、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一大”指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指抓好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造林绿化工作。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