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2009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质量分析(75)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立足于高考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查,检验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为备战2009年的高考提供参照和借鉴。试题依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参照了2008年全国试卷及各自主命题省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在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能力层级要求与赋分权重等方面均与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要求相一致,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考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查缺补漏,为最后的复习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试卷情况:

7536人参加了这次统测,总分3323分,平均分92.3分(基础45.64、作文46.67)。

其中应届生31人,总分2855分,平均分92.097(基础46.548、作文45.548);往届生4人,总分379分,平均分94.75(基础49.5、作文45.25);借读生1人,总分89分(作文50分)。

分数段(及格率:58%)

㈡客观题答题情况:(平均分:12.416,基础知识4.416、科技文阅读4.75、文言文阅读3.25

㈢主观题答题情况:(平均分:33.22,文学作品阅读11.083、语言运用10.39

㈣作文: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不容乐观,成绩普遍不理想。

2.选择题(30分)得分太低,平均分仅为12.416。有的同学填涂不规范。

3.书写不认真,有的同学文面不整洁。

4.审题不认真,未按要求答题。有的同学在答题卷上答错位置。

5.得分意识较差,有的同学空题不做。

6.主观题未完整表述,有的同学只是简单罗列词语。

7.信息概括不到位。1)遗漏关键词,概括信息不准确。2)概括信息不能分清主次。

3)概括信息不完整。4)概括信息“丰富”,远远超过要求

8.失分较多的题:语音、汉字、语病、科技文中的信息推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默写、诗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信息提炼和艺术手法分析、概括一句话新闻。㈤

9.作文:

整体印象不十分令人满意,虽然不及格的作文数量很少,但优秀作文的比例也很低,低于正常应有的水平。多数作文显得一般化,不能说它离题,不能说它文理不通,但就是乏味、平淡、缺乏深度。书写不认真、文面不整洁,立意较浅、缺乏深度,错别字较多,字数不足,错别字较多,有的同学未按要求拟标题、写两篇文章、出现知识性错误。

问题出在哪里呢?一是审题不严,文章主题偏离题意。二是空泛肤浅,议论缺乏深度。三是结构松散,详略层次处理不当。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800字”,按一般的常理来说,只要保证用45—60分钟的时间来作文,应该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楚的文章。但不少同学写得很随意,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详略层次也不认真考虑安排一下,逻辑过渡就更顾不得推敲了。至于语言的平淡苍白,不生动,缺少表现力,那就更是个老问题了。

三、复习的方向:

㈠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1.规范答题。填涂要规范,看清答题的位置,答题不超规定区域。

2认真审题。每次考试中答非所问、顾此失彼等现象大量存在,说明不少学生没有过好审题关,尤其是解答主观题时,审题意识不强。

3.认真书写,逐步形成得分意识,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4灵活指导。最后一阶段训练依然坚持点、块、面相结合,以综合训练为主,但训练量要适当,不宜过分频繁地整卷测试。要把高三以来有价值的综合卷整合起来“回头看”。

5.重点复习容易丢分的内容,强化专题训练。

6高三最后阶段,需要复习整理的学科知识,内容面宽量大,教学时间紧迫,但老师仍应花一定的气力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当作一个教学重点,结合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来抓。实际上,语文考试,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语言实际运用、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始终是一个重点。另外还要提高遵从题目要求的能力和意识。

㈡各类题型的复习方向:

1.语音。正确识读现代汉语汉字字音,关键在于平时积累。汉字字音,与词语环境密切相关,同一个汉字的字音,词语环境不同,读音就可能两样。要进一步提高正确识读汉字字音的能力,一方面要强化积累,一方面还应针对那些常用而又容易读错的汉字进行突击训练。作文训练,一着不让。①每次训练要仔细审读题干、题肢,抓住关键字句,明确文题类型,把握话题开放中的限制所在。②选材立意,尤为重要。力求写作素材鲜活一些,以免“撞车”。③从现在起到高考前,还必须认真做3-4篇完整作文,且力争每次能长善救失,有所提高。

2.汉字。近年来的考试,辨析字形题的辨析对象大多为常见易错的汉字,设题者或借字形相近易生混淆而布下陷阱,或以一别字偷换本字后意思似为可解而故施疑云。解答此类题,一方面要强记熟记字形,另一方面更要从词语含义的角度入手,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前提下识记字形。另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辨析错别字的基本方法,利用相关知识强化对字形的识记。

3.成语。作为教师,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归纳并明确误用词语(多为成语)的类型,分析误用的原因。对误用词语中误用成语的常见类型要作特别的分类总结,如: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不分对象,张冠李戴;褒贬颠倒,感情失当。作为学生,在最后复习阶段,除做一定量的习题练习,还可以采取一些特别的方法,巩固并扩大语言积累,如集中时间,突击阅读《成语词典》。

4《考纲》中所列的病句类型包括“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于结构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语病。教师要准确掌握《考纲》列举的六种语病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教会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识别语病。

5.科技文阅读。

要提高“对文中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必须首先训练学生筛选甄别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教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找出关键句段,然后体会其在语境中的却确切含义。建议复习备考时,在重视整体阅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学生语境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际上是概括能力的一种表现。复习备考时应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加强精读,将重要的信息(关键词句)辨别和筛选出来,这样正确判断就不难了。最重要的是在阅读答题要时时刻刻紧扣文章的主题。

高考说明文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并通过选项进行简单评价的能力”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这三种能力的基础是“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其中,推断题的解答关键是在文中寻找有关结论的相关前提信息,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复习备考中应加强“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为基础的“三大能力”(理解、分析和推断能力)训练。

6.文言文阅读。

复习中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要学会从语境中推测字义——因文求义。

读懂原文至关重要。把句子带回到语境中去理解,看是就什么话题,在说什么,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来判定是否符合信息筛选的标准。

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知道,有几点值得注意。没能读懂原文,不知所云。脱离开文本想要做对题目绝对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文章的整体意识。一些同学包括部分老师以为这类题目的选项就是把原文中某段文字进行直译,这是错误的认识。

7.翻译。文言文要适当压缩,翻译句子难度要适中。鉴于高考评分细则中找点给分的要求,复习时还是要注重一些关键词的理解。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所给的翻译句子,都有着和现代汉语明显差异的地方。我们学习文言,重点就在于和现代汉语差异之处。翻译时要直译,落实字词,如果是对话,要揣摩说话人的情景、气氛、对象、情感、语气。翻译出来要符合情理。于情可通,于理可安。

8.诗词鉴赏。

⑴明确诗歌鉴赏考查的范围: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查诗歌的一般表现手法。

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来理解诗歌。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观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一般能揭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示诗歌的类别。

学会鉴赏的流程:意象(形象)——意境——诗情。注意情、景、理关系。从内容而言,抒情诗的材料不外乎这三点。景是情思展开的引子,情、理是景的必然产物。诗歌往往不是单纯写景,而是情因景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理),这就是内容展开的基本手段。有时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

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古典诗词的一般结构是先写景后抒情。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的意象。古诗词中“用典”极为常见,考试题中的典故一般是在语文学习中所了解的,因此日常积累一些典故,把握其意义是很重要的。常见的典故,都是前人的故事,如屈原的故事,三国的故事等。还有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折柳”、“登高”、“端午”、“大雁”。课本上出现过的典故,如果高考中涉及,一般不会注释。送别之“柳”、“长亭”、思念之“月”、“雁”、凄凉之“猿啼”、愁恨之如“流水”、“春雨”、“春草”……其他尚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伤离别、“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

进行类型训练,找出各种类型的诗歌的规律。譬如送别诗、怀乡诗、怀古诗(咏史诗)、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怀诗(包括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和闺怨诗)等。各种类型的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包括: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选择一些典型的诗词进行鉴赏训练,多读一些大家的鉴赏分析文章,也是提高自己诗歌鉴赏能力的必要途径。

应考时要注意:

一是通读全诗,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注释、题目提示等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比如诗人的某种感情(乡情、伤情、怀古、吟边、忧思等),或诗人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某种见解。

二是审清题目要求,从诗歌的整体出发按要求进行定向分析。

三是明确答题要点,调整好思路,组织好语言按要求表达,几问几答,怎么问怎么答,答题力求准确、完整、流畅、书写规范,这是得分要领。

四是诗歌的语言鉴赏,要注意两点。第一,诗歌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解读,这些语句往往属于抒情议论句。第二,对富有诗歌特色的语言进行品味。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从主要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那些能够突现现象,显示语言风格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其他特殊词语(如拟声词、叠词、颜色词等)。

9.默写。从考生答题情况和抽样分析看出,名句名篇的默写问题十分突出,得分率太低,因此,在复习中,一是明确背诵的范围,重点要区分背诵名句名篇。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一定要牢固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背诵的(有的篇目课本未选)也要背诵;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名句名篇。二是掌握识记的基本方法。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切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否则,背下来了,也写不对字形。所以识记要准确、认真、细致。避免出现错误的字词。识记要有计划性。识记的内容多,任务重,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复习。

10.文学作品阅读。

概述】本大题主要考查阅读现代散文的能力。共设四小题(主观题),考查阅读一般文学作品类文章的能力。四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对文章关键词语、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主体结构和文章思想感情的分析和理解。内容涉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是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中的重点。鉴赏文学作品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对同一作品,因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因此采用主观性命题的方式更符合艺术鉴赏的原则。只要弄清题干要求,不脱离文本分析,得出正确答案应该是不困难的。

散文阅读不可急功近利、以练代读,必须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多多接触高考中常常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文本,熟悉这些文本内容、材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散文阅读考查的基本前提。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要求和指导:文章的主旨(与文题的关系),行文的思路,材料的支撑与辅助判断,材料组合的意义,重点词句的勾画理解,议论抒情语句的作用等。

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比如训练学生分点作答要养成习惯;根据题目赋分和提问个数,确定答案个数,使用规范的数字序号来组织答案;分点时要注意主次轻重判断;分点时应注意标准清晰,基本原则是:同质合并,异质分立。

任何一篇文章,都必定包含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为这些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所在,它们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时,一定要从整体全局的角度来看文章,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透彻领悟文章的写作意图,从而有层次的鉴赏并回答问题。

复习备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文学作品考查的知识点及常见设问方式,做到准确理解题意。在学生有了感性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对大阅读考点的解说才有意义。通过考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发现考题、考点与之前进行的文本阅读的关系,会大大增强学生的题目理解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仔细分析题干表述,明确要求、限制和暗示。对同一个考点的提问变式更是分析重点。高考试题的表述是最规范的,建议选择它们作分析材料。

现代散文阅读文章最好选择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能给他们以思想的启迪,又能从中得到美感享受的散文。

11.语言知识运用。

如果有格式要求的题目,格式一定不能错。

如果有特定对象的,例如长辈、上级等,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分寸。

仿写一定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要求:形式包括字数、句子结构、修辞方式例如比喻、拟人、对比、对偶等;内容须切合对象特点。

概括信息,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关键语句,准确把握关键词,以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概括一段话的要点、拟一个标题、写一句话新闻等,都应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抓关键词。如果抓住几个关键词,组合起来,大体也就是主要内容了。注意字数要求。

如果是排序,注意寻找首句,注意关联词语,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和事理)。

修改,应看清题干要求;错改错不得分,对改对不得分,错改对才可以得分,但将对的改错则会扣分,应慎重。

如果出现新题型,不必慌张,相信利用自己已学知识完全可以解决;但必须认真阅读题干,弄清要求,对照要求,一一落实。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万变不离其宗,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

加强审题,采集题干信息,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案指向。

表述准确规范,通顺连贯,切忌语病。

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多余、误推等。

语言运用题,最好先写在草稿纸上,一一对照具体要求,完全符合后,再抄到试卷上,保证试卷的整洁;仿句等一时想不出来,可放到作文后再做。

12.作文。

关于题目】这次复习统测是一道命题作文,以“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命题作文是同学们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经常使用的作文形式,云南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没有采用这种形式。但2007年的18道高考作文题中,命题作文占了9道,呈不断增加的态势,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评价能力,它有着鲜明的指向性和较强的限制性,对考生审题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能较为有效的防止宿构和套作。虽然人们一般都认为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大,限制性也较强,开放性比话题作文、题意作文要小,但就写作的具体过程来说,不管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题意作文、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的写作空间都是比较大的,也都需要考生认真审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因此,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题意作文、材料作文等写作形式结合起来反复训练,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会使高考作文的写作训练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或许是这次复习统测采用命题作文的一种考虑吧。

“声音”是一个命题作文,审题的要求较高,一定要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不过,因为审题的要求较高,理解一有偏差就会出问题了。

统计说明,作文的及格率是很高的,多数考生都能在较为准确的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写出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的文章。这次作文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高分段的作文少,不及格的作文也很少,一般过得去没什么大毛病的作文占了绝大多数,而那种让人眼睛一亮、让人击节赞赏的作文却踪迹难觅。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和认真思考的是:是什么阻碍了学生的作文往前再迈进一步,怎样让学生的作文迈过这最后的一道坎,向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冲刺?

从为数不多的优秀作文选取了有一定代表性的篇章,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在认真审题之后,一定要有一个周密的思考和缜密的安排,妥当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议论文尤其要重视逻辑层次的严密和语言的简洁明快。作文要力求写得自然,写得朴实,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真情的流露是最有力量的。作文一定要精心选材,而从个人的生活体验中选取的材料最真实,也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写作文要充分地展开发散性思维,要善于选择一个巧妙而新颖的角度切入,材料不必求奇求新,不必刻意地追求典型,真实具体就行。

把优秀作文的优点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这么几点:准确审题,逻辑严密;源于生活,感情真实;表达自然,不事雕琢;巧选角度,新颖独到。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一篇优秀作文应具备的主要特征,也是这次统测中好的和比较好的作文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为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这次统测中大批作文应该注意提升和加工的所在。不少作文如果在这几个方面再注意和修改一番,质量能大大提高。

2复习建议】为了使下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收到实效,希望大家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在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使自己的作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跨过那道坎,摘取作文的高分。我们给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形式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定时定量交叉训练。以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为指导,训练既统一又有所侧重,命题作文以审题训练为主,材料作文以中心主旨的训练为主,话题作文以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题意作文以巧选角度的训练为主……每一种形式的训练又都必须结合内容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来进行。互为补充,整体推进,相信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注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在“结构”方面多下些功夫。每次考试时,要保证留够用于作文的时间。在审题结束后,最好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认真构思全文,通盘考虑,努力做到在下笔之前对层次详略就有一个全面的安排,写起来后又加强开头结尾和过渡照应的处理,力争使自己的作文逻辑层次清楚,结构严密,详略得当。

归类整理作文素材,特别留心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和感悟的材料,注意收集富于时代感的新鲜材料,名人逸事当然也要准备一些,从课本上得来的材料也不要忽视。

语言训练则可以放在每次作文训练之后反复进行。

在后面四个月的时间里,教师必须继续认真研究高考、注意高考动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参加高考的同学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好好分析和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切切实实地让自己的语文成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