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主题文章阅读训练

人物类主题文章的阅读训练(一)
——“母亲”主题文章阅读
班级 姓名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一)海棠(席慕容)
①在读大学的时候,一直想把家装饰一下。有一次用零用钱买了一大盆的棕榈,央人用板车送回北头的家中,摆在客厅里。自己是觉得室内的气氛浪漫起来了,可是父母却笑着摇头,认为我把家变成咖啡馆了。 ②过了几天,放学回来,棕榈不见了。原来有花贩来过,母亲把它换成了两盆海棠,放在廊上了。那个下午,对着两盆红红绿绿、圆圆滚滚的很老式的花,我很生了一阵闷气。当然,我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很痛惜自己的一番心血,而且有点伤心母亲的审美观无法与我的相比。 ③而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是从头一次离开父母出国读书的时候吗?是当船在黑夜里驶入地中海而惊觉自己是远离家乡的时候吗?还是在身披白纱时,忽然想到母亲也曾这样年轻过的时候呢? ④而海棠就是属于年轻时的母亲的花。 ⑤在北平深深的庭院里,就总摆着好些盆这样雅致而又妖艳的花。少女闲居无事,常会和友伴坐在廊前,一面赏花,一面编织着美丽的梦。而春雨就静静地下着,春风就缓缓地吹着。 ⑥而从来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 ⑦可是,母亲们忍受过来了,而且,也从来没有听到她们在子女面前诉说过什么苦。可是,每一次,在看见海棠花时,总忍不住想要买下来。 ⑧要买下来的,不仅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青春,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的古老而芬芳的故国。 ⑨而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
1、在①②两段里,棕榈与海棠给作者的观感有何区别?
答: 2、为什么“海棠就是属于年轻时的母亲的花”?
答: 3、为什么母亲“每一次,在看见海棠花时,总忍不住想要买下来”?
答: 4“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有什么深刻含义?“我”为什么能“明白母亲的心”?
答:
(二)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
1
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2005年孝感市卷)
5、请概述第③至⑦段中奶奶在老海棠树下所做的主要事情。?
答: 6、请写出老海棠树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答: 7、文中写到“我”对奶奶行为的不理解,这对塑造奶奶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答: 8、奶奶不停地劳动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答: 9、奶奶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 10、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
答:

2
11、本文为什么要以“老海棠树”为标题?试作简析。
答:
(三)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 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 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带你去北海吗?你偏 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文中两处“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答: 13、比较母亲说的两句话,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答: 2“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答: 14、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答: 15、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对这些菊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母亲最像哪种菊花? 答:
3
(五)我的沿阶草
①她静静地伏在窗台上,默默地度过了无数个朝夕晨昏。年复一年,除了数日一勺清水外,再也不曾得到过任何微薄的馈赠。
②可许久了,我却喊不出她的名字来,只知道针叶细密地排列在藤条上,无声地展露着生命的韵律。春天,悄然地沿枝条开出极小极小的淡蓝色的小花,不久,便会结出一串串浅绿色的果实;而到了秋天,那果实则变得殷红殷红的,远远望去,酷似儿时家乡崖畔上的酸枣或枸杞,委实可爱。
③因为珍惜这果实的色彩,便从不忍心采摘,以致经过漫长严冬,等果实失去了水分,有的偶尔落到地上,才捡起来,剥开干瘪的表皮,只见里面一个圆圆的果核,呈黑色,用舌尖一舔,方觉有一种淡淡的酸苦味儿……
④不料,某日邻居突然闯来,说要拿几粒拿去治病。我为之诧异,忙问道,这果实真能治病?谁知人家要的是根——一种半透明的、状若枣核形的良药,有养阴生津、清肺止咳的功能,名为麦冬。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盆景竟是沿阶草,其根部真是一种止咳药材,可惜的是自己也曾久咳不止,以致卧床成疾,却未能求助于她……真是两心相近不相知。
⑤春日将至的日子里,伏案已久后,便抬头伸腰,却见这沿阶草已长出了几条长长的蔓条,上面已暴出了纤弱的叶芽。那嫩绿的色彩,虽幼弱,却透露着一种勃然的生机……
我忽然想到,相伴数载,却似乎从未见过她如此诱人的风采。是因为去年冬天并不严寒的缘故,以致这春天的精灵过早地获取了对春的敏感?但仔细思索后又不以为然。心想,也许是那次邻居的意外寻求,使我真正了解了她,从而在我心头突然产生了一种珍惜之情,彼此的心灵贴近了许多。
⑦也许人间至为珍贵的,恰恰是用真诚换来的友情,而理解才是叩开友情之门的钥匙。当她在窗台上默默奉献的时候,因为无人理解,那生命的朝霞才忽而绚丽起来,呈现一派罕见的色彩,展露出一种少有的潇洒……
⑧我窗台上的沿阶草,你是否因为领受了一次心灵撞击的回音,才使生命的价值获得了升华? 20、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答: 2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 22“我”对沿阶草具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根据全文概括回答。
答: 23、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
答:
(六)荷叶咏(郑伯琛)
①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绿。到了,荷花洲! 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芳;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
③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魏晋时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迫而繁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枝不蔓,不容亵玩的品格:“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
④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动,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看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设想:如果去掉荷叶,只留下一枝枝光杆儿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吗?从美学意义上讲,荷叶是美的
4
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意义上看,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吗?
⑤是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风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而总是小心地把水积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的吧!当风雨袭来时,他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虾游戏。他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⑥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另外,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
⑦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24、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答: 25、简要概述“荷叶的精神美”的核心内涵。
答: 26、简析②③两段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不超过40个字)
答: 27、第⑥段对荷叶的功用作进一步说明有什么作用?
答:
(七)永远遥远的门
①是不是岁月如此的沉重,注定我要成为一个步履维艰的浪者,是不是生命有着无法承受的厚重,才要远离熟悉的家门。
②总想起离别好久的家门,总叫人黯然神伤。在这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他乡,怎叫人不想起遥远的门呢。
③也许思念太长了,街道太长了,夜也太长了,如千年的月光洒了一地长,长长地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梦醒间,还以为是故乡门前窗台的霜。
④月色下有一落叶飘舞,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这瞬间的漂泊落地,又随风而起,何时风尘落定才有你的安身之处呢。
⑤记忆中的门是那木质斑驳中透着红漆的那扇。冬日的阳光撒了一地,在“吱呀”的一声中迎来满屋的光芒,那种阳光很舒服,暖洋洋的,伸一个懒腰最是惬意,“呵”一口热气,可以看到它在空气中散去,那感觉很好。
⑥黄昏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回家的门,不然奶奶会不厌其烦地在田间地头村里巷尾地喊着乳名,那儿时的愉悦和恐慌总在那“吱呀”声中温暖着整个细胞。走进梦里还有小狗卧守在门边给人一份安然。
⑦年龄渐长,岁月依然保留着门的那份平和,看不出时光荏苒改变了它什么,依旧是那扇木质斑驳的门,还有门前那棵枣树,以及枣树旁边固执地成长为强者的梧桐,我曾亲手赐予它们生命,我好像预言了多年以后那份背道而驰的诀别,在很远的地方,我只想看到参天的树木耸立门前,看到树的叶绿叶黄,可以知道四季的变更,那门前的老人,她年如一日地远眺着,虽然她看不清很远的来路,但她知道
5
固守能给她带来喜悦,在某个细雨飘洒的日子,会有流浪的人,溅了一身的泥水归来。
⑧漂泊在门的远方,门离我遥遥几千里。本不愿漂泊,因为离不开那扇木质斑驳的门,当我看到门前的梧桐以一种强者的躯干俯瞰着下面时,它已不再是一棵树了,仿佛成了一个守护者。思索千遍,择了千遍,煎熬了很久,在成长中学会了放弃,在放弃中学会了选择,在选择中又学会了坚强。
⑨起程时故作沉着,把感性的泪化作坚强的背影留给日夜思念的人。早已看不见那扇门了,我才依恋地频频回首。好一扇门啊,如此走了很远,才让人想起门就是通往温暖的家的那个进出了无数次却不曾留意的“坎”。后来明白,门还是一个难进难出的情结。
10)房子换了坚固点的,门也换了铁制的。但记忆中总是那扇斑驳点点的木门,它一直存在着,每次回乡下,远远地看见那门,还有门前的树,以及树下的老人。原来走得再远也不过是在门前晃了一眼,离不开的还是那门。
11)从未嫌弃那红漆斑驳的木门,虽它没有铁制的门坚硬无比,但它那朴实的外表总给人一种安全和信任。出了门,说是远门,我敲开了更多的门。繁华的远方没有那扇木质的门,开门之后,听不到“吱呀”的声音——那如此纯粹如此让人沉醉如此让人温暖的声音。没有“吱呀“的声响,肯定也没有厚道的乡情和憨实的微笑了。
12)在异地有了一扇临时的门,那铁制的门很厚实坚硬,我很少带钥匙,可我不知道那门是要用钥匙才能为我开启的,总以为门会听到我铁脚步声会自动地打开,或轻掩着,等我轻轻一推就能开了。可很多次,我被门——准确地说是那临时的门——拒之门外,叫我好一番落寂和无助。门开着是一种期待,在家里门总是开着,那门只能从屋子里才能闩上的,微弱的灯光下,总有人为你守着门后的那份疲倦,有了熟悉脚步声,那门自然就“吱呀”开了,还有那小狗总在脚跟尾随好久才肯离去。
13)不能不思念啊,我虽把相思之情隐藏着很深,可我不小心一笑间竟把思念打湿,让这凌空的翅膀动弹不得。还是思念那扇门。
28、第④段中写“落叶飘舞”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
答: 29、文中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细节起了很好的作用,请你指出这个细节并简析其好处。
答: 30、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现在城市的家门是“临时的门”?
答: 31、作者所怀念的“门”有哪些特点使作者不能忘怀?
答:
6
《“母亲”主题文章阅读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