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在《左传》 《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
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
A .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

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偶然发明了豆腐。 目前发
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25.民间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安徽八公山与“八公”修仙炼丹,
现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 是五代陶谷撰写的 《清异录·官志门》 ,其中记载的“小宰羊” 即指“豆腐”。

3 河南打虎亭东汉古墓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
由上述材料可以推断
A.豆腐的起源不晚于东汉 C.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 .豆腐发明与道家炼丹关系密切 D .五代时豆腐已在中国各地普及
26.宋神宗时期,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两税、商税、盐酒
课、茶税、免役钱等项目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数仅是北方(开封府、京东、京西、河 北、陕西、河东)的
79 6%。这反映
A.商业税开始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渐趋削弱 D .北方主要赋税收入小于东南地区
27.罗尔纲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水浒传》应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前部
分成书于元末明初,后部分成书于明中叶。有此判断的原因之一,是《水浒传》的主题 思想由“替天行道救生民”转变为“替天行道存忠义”。由此可知
A.理性判断与解释利于历史研究的突破 C.史家对史料的解读带有强烈主观色彩
B.只有大量的考证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D .历史研究的深入唯有依赖丰富的史料

1 页(共 9 页)


28.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 1912 1 11 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
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 .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 D.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瓦解
清末时“革命青年”, “五四时期”是“新
C.社会生活日趋现代时尚
29 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


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
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材料中, 毛泽
30



东重点论述了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B .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 D .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2

31
邓小平访问缅甸、尼泊尔、朝鲜、新加坡、日本
1978
美国普赖斯科学家代表团访华 邓小平访问美国
1979
50 名中国留学生赴美
1980 世界银行代表团访华
2 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C.加速了历史性转折
32.有人指出“在所有人数非常众多的集会中,
B .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D .确定了对外开放国策
无论其成员如何组成, 激情从来都会占据理
性的上风。即使每个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雅典的每次公民大会仍然是暴民聚会”。 这一言论抨击了雅典
A.直接民主 B .轮番而治 C.法律至上 D.人民主权
33.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
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 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 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
过去也从来没有过, 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 到非洲购买奴隶, 让这些奴隶
到美洲农场耕 2 页(共 9 页)


作, 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 可见, 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 贸易
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34.对图 4 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 .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4 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B .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
351969 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 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 20 世纪 80年代,
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 既联合又斗争。 2009 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 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
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 .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
www zxls 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 “选举” 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 或者说是以 “贤”选“贤” 。⋯⋯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 “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 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 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 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 46 1%来自寒族。
——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孙中山指出 “今者由平民 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 之议员构成之。 ⋯⋯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 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 121 条,国 会组织法 22 条。
3 页(共 9 页)


——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材料三 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 发展了互助组, 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扩大 了生产。 通过普选宣传动员, 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好处。 民众 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 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 “整顿作 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 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嬗变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
9 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
“选举下乡 ”的意义。(4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 “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帝国的年代: 1875 1914》是它的第三部,其中的第 一章概述如下: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 1875 年至 1914 年这一帝国时代。 一方面, 凯歌高奏 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
实现了科学、 艺术的伟大革新, 兼并和统治, 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
帝国的时代。 另一方面, 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 工人阶级 大规模、 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 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 帝国格局也慢慢 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 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 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 从上述内容中提取一个叙述, 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史上的 重大历史现象, 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叙述及历史现象, 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 ——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元朝宣政院 “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 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 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4 页(共 9 页)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 入关前便设立理着院专司其事。 入关以后, 随着边 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 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着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付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 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 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 动荡不宁、 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 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宣政院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 5 分)
46.【历史——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巴尔干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1908
10 7 日,奥匈帝国宣布正式吞并波斯 尼亚和黑塞哥尼亚,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
在波斯尼亚危机的诱发下,巴尔干各国决定联合自保并扩大版图。 1912 年保加利 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既反对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又针对奥匈帝国的
巴尔干同盟” 。同年 10 月,同盟四国相继对奥斯曼帝国宣战, 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
争。奥斯曼帝国很快战败,被迫求和。巴尔干各民族获得解放。 1913 5 月,它与巴 尔干同盟签订合约, 同盟国取得大片领土, 奥斯曼帝国几乎丧失了了全部欧洲领土, 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周围的狭小地区。 但是,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战果时又发生分歧, 1913 6 月,以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为一方,以保加利亚为另一 方,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奥斯曼帝国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奥匈帝国支持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很快战败,被迫割地求和。
——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两次巴尔干战争的性质。 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分)
11
47.【历史 ——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1917 年,范旭东开始筹备永利碱厂。至 1920 年,碱厂仅募集到 346 万元。对 于当时的中国, 制碱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业, 被西方掌控, 中国国内屡有人投入试验 却以失败而终。
1924 年耗资 160 余万元终于试产,产出的却是红黑相间的红碱。一家民营股份 制企业, 6 5 页(共 9 页)


都在投入而没有一分钱产出,范旭东的压力不问自知。而在这种情况下, 范旭东抵制住了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的诱惑。 又经过 2 年艰苦卓绝的奋斗, 终于生产出了 雪白纯碱,并获得了当年费城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随之,通过 与国外产品的殊死竞争,不仅争得了国内市场主要份额,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诸 国。⋯⋯正当范旭东的化工王国高歌猛进之际, 抗战爆发。 日本多次派人与范旭东接洽, 想以保全工厂为条件与范合作, 但范既拒绝悬挂美国旗以自保, 又不与日本人合作, 被日本人强占; 范旭东毅然带领他的团队西迁, 在重庆附近建立起永利川厂、 自贡模 范精盐厂,继续为民族工业奔波奋斗。
—— 摘编自张吾愚《范旭东和他的化工王国》
1)根据材料,指出范旭东在经营“化工王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旭东经营“化工王国”的历史功绩。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6 分)
9 分)
www zxls 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24 C
25 A
26 C
27 A
28 B
29 D
30 B
31 C
32 A
33 A
34 D
35 C
41.( 25 分)
1)变化: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选举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学
(或:由注重世家到不问出身) :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逐渐扩大(或:
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任意 3 6 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升读书人政治参与的兴趣;扩大官吏来源,有利 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趋 向相对公正平等。 (任意 3 6分,如学生单纯从科举制的角度作答减半给 分)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
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 举的影响。(任意 3 9 分)
3)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公
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其当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 (任意 2 4 分)
42.( 12 分) 1)评分标准
6 页(共 9 页)


分值
4
评分要素

3 2 1
1 )提取的 述和反映 的历史现象
叙述提取于著作, 历史现象具有关联 性。历史现象属于该 时代
只符合三项要求 的二个
只符合三项要 求的一个
2 )对历史 现象的概述
时间、 过程、时 时间、过程、时间、 时间、过程、时 间、过程、代表 性事件等基本要 素不够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时
间、过程、 代表 过程、代表性事件等 事件等基本 要素完本要素比较完整 准确 整准确
间、过程、代表 事件等基本 要素缺少,表述 不准确
3 )对历史
评价全面合理
现象的



评价不够全面合
评价较全面合理

历史现象的概 评价不合理
4 )历史现
述与评价的逻
的概述与 评价的逻辑 关系



辑关系一致
2)评分细则:叙述 1 +历史现象 2 +概述 4 +评价 4 +逻辑 1 3)答案示例:
叙述:“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
艺术的伟大革新”。
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述和评价: 19 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
层出不穷,电为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及垄断组织的出
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出此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德 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 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7 页(共 9 页)


其他参考示例:
1.叙述:“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
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
历史现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建立。 概述和评价:略
2.叙述: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
义;
历史现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工人运动迎来一个高潮。 概述和评价:略
3.叙述: 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 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
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历史现象: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的爆发。 概述和评价:略
45.( 15 分)
1)相同点: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都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4 分)
不同点:宣政院与中书省同级,理藩院与六部同级:直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理藩院管 辖部分外交事务: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理藩院管辖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事务。 (任意 2 6 分)
2)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交流、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
一步加强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 (任意 1 3 分, 2 5 分)
46.( 15 分) 1)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掠夺战争。 4 分)
2)原因: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大国争夺激烈;奥斯曼帝国衰落。但力图控制巴尔
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新兴民族国家力图维护独立:巴尔干地区民族关系复杂。
(任意 2 6 分)
影响:诱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大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任意 1 3分,2 5分)
47.( 15 分)
1)筹资融资艰难;技术基础薄弱;外资利诱打压;市场竞争激烈;日本的侵略。
6 分)
(任意 3
8 页(共 9 页)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持久
抗战;实践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任意 3 9 分,如学生答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给 2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 zxls 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9 页(共 9 页)


《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