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用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
师:撇开年、月、日的时间不看,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现在是秋季,我是根据树叶凋零,小草枯萎等景象来判断的。因为有“秋风扫落叶”一说。生2:从北雁南飞、昆虫消失等自然现象也不难判断,现在是秋季,而且是深秋。生3:我也认为,现在是深秋,因为天气较冷,露水很凉。师:说得有理。我为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索感到高兴。
师: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可见,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研究大自然的语言,探讨大自然无穷的奥秘。(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作者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生齐读)简介作者
检查预习(生课前板书的字词)齐读,补充师: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呢?生: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生:草长莺飞,花香鸟语。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谁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生:物候。
师:非常正确,大自然的语言实际上指的是物候现象。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物候现象做题目呢?这样的话,说明内容不是更清楚,更明白了吗?生:我认为,还是大自然的语言做题目的好,因为这样更生动,更形象。
生:大自然的语言带有神秘感,让我们对文章很感兴趣,想接着读下去。如果换成物候现象就失去了这个效果,还有点干巴巴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大自然的语言这一题目用了比喻的说法。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物候现象就仿佛是向人们传递信息的语言,这样的题目既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又引人入胜。
那么这篇说明文都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现在大家看大屏幕,分组解答这四个问题,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课文里作批注。
问题: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性?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几个因素?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答得很好,能不能把物候学的定义阐释得更简明一些?生: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既要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更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使答案简明规范。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同学要注意这个问题。
生: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师: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生:第4自然段有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的“这里”很关键,指出了前面所写内容就是正确答案。
师:很聪明,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谁能告诉我,接下来第三个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吗?生:可以。第6自然段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在第7到第10自然段中,每段的中心句告诉了我们答案。决定于四个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师:好,继续回答第四个问题,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什么?希望同学们还是先告诉我方法,再说答案。生:课文第11自然段中有一句“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既然有“此外”,说明在这句话之前就提到了一些,所以把这句话前后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是完整的答案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解读】圈点勾画是前段教学中学生学会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抓说明文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词,是学习说明文的好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大家根据这几个问题,快速划分本文的层次,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本文可分为四个层次,13段由自然现象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45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师:思路很清晰,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这几个部分的顺序能否调整?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生:不能,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和物候现象的。师:是什么样的逻辑顺序呢?
生:(沉默)
师:老师举个例子,瓦特是如何发明蒸汽机的?
生:瓦特在外婆家,看见炉子上的水烧开后,水壶盖被沸腾的水顶起来,于是开始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生:我知道了!本文也是先由自然现象写起,然后才研究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启示,也就是物候和物候学,接着再说明为什么研究。
师:很好,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逻辑顺序吗?
生:由现象到本质!
师:除了这种逻辑顺序外,本文还应用到另一种逻辑顺序,大家看第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生:不能,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程度的大小来排列顺序的。
师:影响大的先说,影响小的后说,这是什么逻辑顺序呢?生:从主要到次要。
师:说得好,其实这几个句子中有些词语也告诉我们,这几句话的顺序是不能调换的,是哪些词语呢?生: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
师:找得好快,看样子刚才就注意到这些词语了,这些词语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来看一个例子:“但是到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学生读原句,老师也读,去掉了“只”字)生:“只”说明南京刺槐开花是比北京早,不过早的天数并不多,才10天。师:如果去掉“只“字呢?
生:就表达不出这个效果,不知道早10天究竟是多还是少。师:谁能完整地把“只”的作用说一遍?
生:“只”字说明了南京刺槐开花的确比北京要早,但早的天数并不多,如果删去,就表达不出这个时间长短的效果,“只”字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还有哪些用得准确的词语?
2:文中用了很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第7自然段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20“10,用具体的天数表达得很准确。
师:是的,运用具体的数字可以让说明变得准确,所以同学们以后写说明文的时候,比如你要介绍一下这张课桌,你就可以列数字,课桌长、宽、高是多少厘米(教师边说边比划),这样写出来就准确了。所以列数字是使说明准确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还有吗?
3:还有第5自然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里也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法。
师:列数字的说明法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那我们看看里面具体的数字。刚才的“20“10就是具体的数,而你说的十天左右五六天并不具体呀。
3:这里说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这么多花差的天数不能都一样,所以说十天左右,这样表达才会更准确。
师:是的,这些数字看似不准确,其实这样才是最准确的,这就是说在对这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讲话要留有余地,比如说文中第8段中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能不能把字去掉?生:“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中的“约”,说明这个数字只是个大概的数字,并不是很精确,与事实相符。生:“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中的“若干”,说明春天来临二者相比的时间并不确定,运用模糊语言留有余地。
师:我们这篇科学小品文语言不仅准确,而且生动。哪一段的语言体现了生动这个特点?生:第一段!
师:好,我们齐读一遍。师:(指大屏幕)燕子翩然归来。“翩然”好在哪里?
生:不仅写出了燕子归来,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归来时轻快灵巧的样子。师:你们找找看,还有哪些?

生:“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中的“簌簌”二字是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叶落下时的声音。生:“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中“迎接”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写活了,仿佛秋天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生:“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中的“传语、暗示”把杏花、桃花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耽误了农时,还照应了题目中的“语言”:同学们领会得很快呀!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两种表现形式:精确的语言和模糊的语言。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性,还有什么特点?
5:很生动,题目不说物候物候学而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师:是的,生动也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下面就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默读,静静地思考,把你想到的及时写到课本中去,做好批注。我们在分析语言时角度很多,可以从运用词语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等。(生读书思考。
师:哪位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你的思考成果?
1:第1段中的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很生动,它用拟人方法,写得很生动形象。2燕子翩然归来写出了燕子的轻快敏捷。
3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4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为过冬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师:从刚才几名同学们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语言生动的文章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一个是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请同学们寻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感情。
师:文章除了运用两字词语外,还运用了一些成语,比如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等,请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下面请同学们齐读1-2自然段,让我们在优美的语言中品味美妙的物候世界。
(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
师:我们说一篇科普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除了这些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劳动人民也是最好的研究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积累了很多谚语。你知道哪些有关物候的谚语?能不能说说这些谚语传递的物候现象?1:鱼跳水,有雨来。
2: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3: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4:麻雀囤食要落雪。
5: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师:刚才几位同学回答的谚语中,物候现象显而易见,这给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8页,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师:你能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吗?(生思考。
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1:人间到了四月的时候,各种花都开尽了,山上寺院的桃花刚刚盛开,经常怨恨春天回去了,不知不觉走到了这个地方。
师:前两句解释得很好,后面两句理解的角度不对。在文言当中不是怨恨的意思,而是伤感的意思。这首诗写的是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生恍然大悟。师:你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吗?
1: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师:你还能举例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差异吗?
1:青藏高原山上白雪皑皑,山下青草依依,这也说明高下的差异。
2:新疆,冬天比内地冷,夏天比内地热。这是由于经度的差异。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也能找出科学的依据。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一个疑惑,你能把它解决一下吗?

(屏显。玉兰和红杏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生纷纷举手。
3: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北京比广州的纬度高,所以春天来得晚,玉兰花开的也就晚。
师:你说得真好。看来通过大自然的语言,我们了解了这些物候现象,并且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总结总结。1:我了解了许多关于物候的知识。2:我知道了物候研究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我知道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四个因素。
4:我知道了说明文的语言除了准确外,也可以写得生动形象。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品味了说明文的语言。关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知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用严谨而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物候学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兴趣。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专心研究,也许你就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下课。

《大自然的语言 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