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追思中升华家国情怀

在清明追思中升华家国情怀

【素材回放】

清明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走进烈士陵园、走进纪念场所、走进战场遗址,向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以深切的缅怀。今天,我们开展祭奠英烈活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对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的告慰,是对生命的由衷敬重。

【素材解读】

有国才有家。清明节作为一个以祭奠为主题的节日,理该为那些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革命先烈作祭奠。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抚今追昔,我们尤其要倍加珍惜。向革命先烈追思哀悼,一方面是告慰英烈,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一方面则是发扬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精神,代代相传,为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活力。家国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个春风浩荡的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我们扫墓祭祖,祭奠先烈,采取各种形式延续传统文化,说到底还是为了让我们的小家更美好,国家更富强。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树成荫。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学习先烈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

【适用话题】

祭奠忠魂,追思先烈 清明家国祭,缅怀致哀思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梨花风起正清明,英雄千古气凛然

铭记历史,崇尚英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清明祭奠,让英烈感受温暖

忆往昔艰难岁月,看今朝繁荣似锦。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英雄安息!

在缅怀中,人们铭记民族历史,激荡家国情怀,凝聚前行动力。

家国清明,不能忘却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用祭奠亲人一样的虔诚和真心去缅怀,有着浓浓的血脉亲情,也浸透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追思先人、缅怀英烈,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遗志,满怀信心地投身改革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素材锐评】

家国清明忆忠魂

清明,今又清明。

对于在传统文化里浸润数千年的炎黄子孙而言,这是一个追思怀远的时节。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成为中国人代代传承的文化底色。在这个时间节点,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

从“家”层面上的祭奠祖先,到“国”层面上的缅怀先烈,于家——清明是绿叶对根的一种眷恋,于国——清明是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巍钟山下,风华正茂的青年为守护家国梦想、为完成革命事业无畏无惧,在青春鼎盛的年华慷慨赴死——他们的名字叫雨花英烈。他们原本只是普通百姓,也曾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兄妹,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者偏向荆棘而行,他们意志坚定、舍生忘死。

血色飞扬的的青春之歌,已经化作千峦万壑的松涛和鸣,透过历史的硝烟,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充满理想激情和远大抱负的青年,为国从容赴死的悲壮豪迈。这样的家国情怀代代流淌,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那些平凡而伟大的青年,有着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全体中华儿女不断砥砺前行。

68年前,近20万名志愿军战士,留下保家卫国那句承诺,义无反顾地用血肉之躯把祖国护卫在身后,把炮火挡在国门之外。他们在异国疆场悲壮地倒下,换来的是祖国的尊严,多少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公辞六十载,今夕且当归,清明节前夕,第五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荣归故里。山河无恙,接您回家,无数青年网友在网上深情留言,正是浓厚家国情怀激发起的强烈共鸣。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回望,看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岁月,我们更能理解有国才有家的深刻道理,更加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肩上扛起“小家”,心中才会装下“大国”。今天,我们缅怀先辈英烈,不只是摆一束花、鞠一个躬,而是用祭奠亲人一样的虔诚和真心去缅怀,有着浓浓的血脉亲情,也浸透着深深地家国情怀。

《在清明追思中升华家国情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