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4.红细胞比积(Hct抗凝全血经手工法离心沉淀后测得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或经血液分析仪法计算所得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皮克为计量单位。6.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指全血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为计量单位。
7.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全血中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量,以g/L为计量单位。2(laboratorydiagnosis: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9.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于4×10的九次方每升。10.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的九次方每升。11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
12.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13.leukemoidreaction: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14.血液常规检查: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有形成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的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四个检验项目。
15.颗粒管型:是由肾实质性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T-H糖蛋白中形成的,1/3
1出血时间BT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2.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和抗凝血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3.一期止血缺陷:指血小板和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止血障碍。
4.凝血时间(PT:静脉血放入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5.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6.蛋白尿:当尿蛋白含量〉100mg/L150mg/24h(4mg/m2/h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成为蛋白尿。
7.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大3个,称镜下血尿。8.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时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9尿尿2500ml/24h称多尿。可见于肾脏疾病和某些内分泌疾病。
10.尿尿400ml/24h17/h,称少尿。可见于休克、肾实质性改变及肾路梗阻等。
11.乳糜血尿: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可致乳糜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如果其中含有较多血液则称乳糜血尿。12.无尿: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若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
13.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成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1.耐糖现象:正常人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
2.胰岛素释放试验:在进OGTT的同时,于餐前、餐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各抽一次血,检测血清胰岛素的变化。借以了解胰岛B细胞的基础状态和储备功能。3.5.5mmmol/L4.3.5mmol/L5.转铁蛋白:是血浆中含铁蛋白质,运输由消化道吸收的和由血红蛋白降解释放的铁。
6.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其主要功能有:构成脂蛋白;使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被激活或活性被抑制;与脂蛋白有关的特异性受体结合。7.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8.高蛋白血症:血清总蛋>80g/L或白蛋白>35g/L9.>17.1umol/L34.2umol/L10.胆酶分离;各种重症肝炎,若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转氨酶活性反而降低,既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11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胆红素与配体结合蛋白分离,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存在时,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作用,形成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和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12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游离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5.细胞抗凝作用:体内单-吞噬细胞系统对进入血流的抗凝物质和被激活的凝血蛋白进行吞噬、清除或摄取、灭活。
7.PT:即凝血酶原时间,在被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使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凝血酶原化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发生凝固,其凝固所需时间称为PT8.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即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9.便隐血(fecesoccultblood):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11.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因红细胞已被消化液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显微镜下也不易查见红细胞,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称为隐血,而靠化学方法检出就称为隐血试验。
16.透明管型:由T-H糖蛋白、清蛋白和氯化物构成,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两端钝圆,尔含有少量颗粒。
OGTT口服一定葡萄糖分别测试FPG和口服口服葡萄糖后30min1h3h的血糖和尿糖。是检测葡萄糖代谢功能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14.高速离心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VLDL的代谢产物中间密度脂蛋白。1.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20×10*9L六个月-两岁(11-12)×10*9L12.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化脓性球菌感染13.白细胞总数低于4.0×10*9L称白细胞减少;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18.网织红细胞测定参考值百分数:0.5%~1.5%,新生3%~7%,绝对值(24-84×10*9L19.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10*9/L20.红细胞沉降率(ESR/_0~15mm/1h0~20mm/1h,0~10mm/1h0~2mm/1h
21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4.0-5.5×10*9L血红蛋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9L110-150g/L新生儿红细胞计数6.0-7,0×10*9L血红蛋白170-200g/L1.葡萄糖测定: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3.9-6.4mmol/L2血清总胆固醇测定,成人2.82-5.95mmol/L3.12-5.2mmol/L1.65-1.95mmol/L
30.56-1.70mmol/L43.5-5.3mmol/L,血清钠测135-145mmol/L血清氯测定96-106mmol/L,血清钙测定:血清总钙:成人2.1-2.7mmol/L2.25-2.8mmol/L血清离子1.12-1.23mmol/L5.病理情况下尿中形成的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

1血液标本的类型:全血、血清、血浆
2常用采血部位: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动脉采血
4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是血中EPO增多所致。
6诊断贫血最重要的指标是:血红蛋白量
7、泪滴形细胞可见于:髓纤维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8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常见于:多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症9嗜碱性点彩多见于毒。
12.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化脓性球菌感染14.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15.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衰竭也可见于应用药物抗代谢药物
16.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有_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
17.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1.一期止血缺陷是指_管壁/血小板/vWF缺陷所.32.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44.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三者共称尿三胆,前二者称尿二胆.46.镜下脓尿多为_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结核/膀胱炎/尿道炎
47.如在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提示肾小管病变48.尿检镜下见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49复层扁平细胞在.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且伴有白细胞,脓细胞,见于:尿道炎
52.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肾炎53.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或痔疮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8.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1)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病程长的化脓性感染。(2)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均匀、随机分布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见于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时。(3空泡: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核上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常见于严重感染。(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2μm,常见于严重感染。(5)细胞退行性变和核变性: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现象。变性是细胞核发生固缩、解及碎裂现象。
19.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败血症、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过敏性休克、脾功能亢进、恶病质、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等。
21简述哪些情况可能出现尿糖阳性?
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暂时性糖尿、其他糖尿、假性糖尿。
3.尿糖阳性临床意义:①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库欣Cushing)综合征、胰腺炎、胰腺癌等。其中以糖尿病最常见。②血糖正常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退致,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等。③生理性糖尿,见于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④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等。⑤其他糖尿:因进食或体内代谢失调可出现乳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及戊糖等非葡萄糖糖尿。22简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临床意义。
①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可使其暂时性升高。②病理性增多可提示为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23人体感染时白细胞有哪些变化?
.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的感染时,白细胞增多;②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如伤寒、副伤寒等,白细胞减少;③某些病毒感染时,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减少;④某些原虫,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减少;⑤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中有核左移现象;⑥某些极重感染时,细胞亦减少。24简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的临床意义。
.①相对性增多: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绝对性增多:a.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有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可分为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高原地居民,重的慢性心肺疾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则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有关。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名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常见于:①急性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为其最常见的原因;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如严重外伤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等;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④急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铅中毒等;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2.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①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及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如X线、γ射线等物理因素和氯霉素、抗肿瘤药等化学因素损伤骨髓;④脾功能亢进。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答:中性粒细胞核象是指粒细胞核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正常人周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1%-5%),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超过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的粒细胞。常见于化脓性感染,基辛溶血,急性失血及急性中毒等。核左移可伴白细胞总数增高,也可不增高甚或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和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及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