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后集体评课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后评课

时间:2011421

地点:二楼电教室

参加人员:师大王老师、初中语文老师代表、小学全体语文教师

评课过程:

一、何书萍老师说课

说教材

我选定的教材是《天游峰的扫路人》,它是一篇散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教学本篇课文,我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感知描写方法,并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品味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说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字词,疏通课文。(第一课时解决)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3.朗读人物对话,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品味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峻。

2、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我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位老人有深刻的了解,我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老人的外表,二是:老人的三次话语。首先从课文中两处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结合图片入手,让学生了解老人的简朴、勤劳、健康。有的同学已经很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如:从“褪色”体会出老人的节俭,长期在外劳动,风吹日晒才会褪色等等。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充分感悟老人内在的精神,我主要抓住课文中作者与老人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抓住老人的语言,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到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老人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练习说话。学生们在各抒己见中充分体会了老人的内心。通过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的语气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并用自己对老爷爷的话来总结自己的感悟。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安排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观赏天游峰视频导入、研读交流、拓展延伸。

1、观赏天游峰,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初步回顾上堂课的学习,为课文的感悟打下基础。

2、研读交流。

1)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

    环境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所生活的特殊背景,烘托出人物具有的可贵品质。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天游峰很高,很险峻,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天游峰的高而险,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2)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首先通过观察书上的图片和朗读第38自然段中的老人外貌描写, (“精瘦”、“褪色”、“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感受到这是一位俭朴、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我与扫路人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主要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他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提问: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扫路人与山的情感之深,乐在其中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

3、拓展延伸。

面对这样一个质朴善良,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让学生写几句话,来抒发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教学终归还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留下不少缺憾,例如:对自己所设计的问题放不开,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个性没有凸显出来,例如,在老人和作者对话的朗读上。上课时看到下面黑压压的都是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比较紧张,不能完全放开,女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我希望得到听课老师的指导意见,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二、评课

师大王老师:

1、优点:成功的一节公开课

1)教材把握准确,言文悟导,让学生自己去找关键词语,主题明确。

2)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中心,很多学生在诵读方面素质高。

3)多媒体教学对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4)教师声情并茂,自然流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不足:

1)精神提炼有些分散,需要一点画龙点睛的功夫,提炼亮点,上升高度。

2)多数老师对多媒体比较依赖,要更多地利用黑板等,让学生再造想象。

初中代表马艳玲老师:

1、与初中的教材衔接非常好。

2、知、品、悟的过程很到位,精神品质把握很好。

小学代表发言:

孙媛老师:

1、理解与诵读相辅相成,注重情感体验。学生诵读水平较高。

2、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让学生对天游峰有了感性的认识。

史晓文老师:

何老师课堂上很豪放,与平时的婉约截然不同,汗水成就梦想。课堂上学生读出了滋味、情味,中心把握好。

周楠老师:

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可见下了很多功夫。

课堂上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读书方式多种多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得动情,老师讲得也很动情。

教师提问由浅入深,让学生有着眼点,很精巧。

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极有逻辑性。

谢书记:

总体不错,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还存在不足,还有待提高。

孙校长:

感觉是一节很朴实的语文课,但也是一节值得挖掘的语文课。

《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后集体评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