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 说课稿

《探索宇宙》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说课的题目是《探索宇宙》。(出示PPT

(一) 解读教材、分析学情 

《探索宇宙》是教科版六(下)《宇宙》单元中的第8课。(出示PPT《宇宙》单元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的星体”的内容标准建构的。(出示PPT这是教材,《探索宇宙》一课是《宇宙》单元的最后一课,起到了单元小结的作用,涉及了较多的天文知识。如果要进行实际观测天体和星系,限于天气和器材的原因,不现实;如果要做实验:模拟星系,难度太大;单纯的由老师讲解,又枯燥了些。因而我们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网页浏览、搜索引擎、QQ群交流等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此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地学习,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来表述研究过程。

(四)教学过程

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膨胀的宇宙

这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是初步了解宇宙:(由近及远)分别是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第二层是了解宇宙的状态——在膨胀。

第二部分:充满活力的宇宙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恒星的变化。

第三部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努力、付出、成功、失败等。)

(五)信息技术与本课的整合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的链接,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首先说一说课前准备和导入部分的整合点,太阳系是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出示PPT同时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收寻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采用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相整合的方式,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出示PPT让学生上网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出示PPT

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降低思维的坡度,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

类似的环节还有:探索恒星的一生、(出示PPT人类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成就等等。(出示PPT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使学生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学习得以延伸,真正实现了课内外的链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对比较突出的矛盾。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合理的形式(数据、图表、文字)展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实效性。

宇宙的状态——在膨胀”,已经被恒星的红移现象所证实。教科书中只是用了一句话来说明。(出示PPT这一句话,有着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教育内涵,对学生的认识来说极为重要,学生在读到这一句时,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与此有关的问题。(出示PPT)“有活力的宇宙”,“有活力”指的是什么?“怎么来证明它有活力呢?”学生们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出示PPT

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用的方式是:借助网络开放、交互、大容量的优势 ,精心筛选筛选相关网站。(出示PPT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网站,(出示PPT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数据、图表、文字来表述研究过程,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六)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信息技术下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学生在展示中学习,在交流中碰撞,水到渠成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具体体现在:

1、 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

2、 提高了教学效率,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持久性。

3、 3、具有灵活的交互性、共享性。

金东区东孝小学 吴德浩

《探索宇宙 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