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集锦(一)
王吉锐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B、讽富人自实粟讽:劝说C、实欲携贰其徒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轻:轻易2、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③自是外户不闭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⑥巩先期区处猝集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1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让百姓形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明)李贽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①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嗛之,即缴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②,群臣更进迭谏,皆不听。得亮策,乃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擢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宋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闻之皆喜。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虽为布衣,荐士恐弗及。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
李卓吾③曰:终始知公者叶,虽与文公④游,文公不知也。乃郡守周葵早岁便知亮,

2


异哉!堂堂朱夫子反以章句绳亮,粗豪目光,悲夫!士唯患不粗豪耳,有粗有豪,而后真精细出矣;不然,皆假也!(选自《明代散文选注》,岳麓书社出版,有删改)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屡辞征辟,后诏至京,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即日授左司谏,直诏文馆,赐巾服简带”(《宋史。隐逸传》。②重华宫:为孝宗所居处,借指退位为太上皇的孝宗。③卓吾:李贽,号卓吾,明代思想家、文学家。④文公:朱熹,字元晦,文公是其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朝士白事,必令揖亮白:明白B、居无何,亮家僮杀人居:居住
C、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首:首先D、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故典:先例、成例2、从词类活用看,括号中词的用法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例句:欲(榜)朝堂
①沐猴而(冠)②(风)餐露宿③(衣)锦还乡④(丰)衣足食⑤(草菅)人命⑥扬(长)避短7不(期)而遇8不(耻)下问A、①⑥8B、①③7C、②③7D、④⑤8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亮很有才气,喜欢谈论兵法,写作水平也很高,深得所在地之郡守周葵的赏识与栽培,也因此有幸结识了当时的英雄豪杰。
B、陈亮失意之时,整日借酒消愁,曾有一次,因为酒后骂了当时的主考官何澹,所以遭到了罢免,并被其陷害下狱,受尽折磨。
C、对于光宗不朝太上皇孝宗之事,陈亮的谈论暗合光宗之意,也得到了孝宗与宁宗的认可,所以在考试进士时,被光宗钦点为第一,随后还被授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一职。
D、陈亮家境不是很殷实,才能卓异,性格直率,敢于直谏,前后共上书三次,可堪重用却终生未能得以重用,就连常与他的朱熹也并不真正了解,作者深感遗憾和痛惜。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
⑵终始知公者叶,虽与文公游,文公不知也。乃郡守周葵早岁便知亮,异哉。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

3


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已故的。多用尊长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B、③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

4


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周、齐战于芒山值:恰逢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次:驻扎C、坐除名,配敦煌坐:定罪或因犯„„罪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诣:拜见

5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史万岁骁勇的一组是(
①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③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④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⑤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⑥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A、②⑤⑥B、①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万岁十五岁时,北周和北齐交战,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就预见北周要失败。B、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在冯翊驻军,弯弓射雁,让三军无不心悦诚服。C史万岁已配敦煌,勇武的敦煌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果有功底,开始对史万岁友善。D、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方隋朝将领是原来的敦煌戍卒史万岁,害怕而领兵退去。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2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
(3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集锦(二)
王吉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

6


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移檄购光武购:悬赏捉拿B、发兵攻拔邯郸拔:攻取C、乃闭营坚壁壁:驻扎D、方飨士作倡乐飨:犒劳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A、①死者脱衣以敛之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B、①伤者躬亲以养之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D、①方飨士作倡乐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②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③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①,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7


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②。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哭未及息息:停止B、领会稽太守领:兼任C、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表:任命D、故委心而服事焉委:托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①策薨,以事授权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④公烧其余船引退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B、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开始成为孙氏政权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把曹操赶回江北.又经过濡须之战。稳定了东南的局势。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2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3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8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
白云先生传(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

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

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

殓,虽改葬,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

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掠:拷打。②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③椑(bì):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④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⑤圹:墓穴。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则躬樵汲樵:砍柴B、平生亲故,夙市良材市:购买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催促D、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俾:有益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①久之,始归故里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③学士词人无所取求④请贰之,弗许⑤吾以尽吾年耳⑥定附身衾衣
A、①②④B、③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


1)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2)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简:挑选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年:收成C、出仓谷以禀之禀:供给D、自宰司之被戮辱戮:处死2、下列每组句子中,括号中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②越国(以)鄙远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C、①今国家迁都(于)邺②其制稍异(于)前D、①浩怒,取(而)焚之②吾尝跂(而)望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10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加官进爵。在是否迁都一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引经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解释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厕所之中,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
(2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
(3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到最后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11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④皆泣不能仰视。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②③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12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集锦(三)
王吉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柳宗元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藏石走濑①,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而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故其名曰‘恶溪’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②,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彰秽迹,故其名曰‘浊泾’。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恶、弱,六极③也;浊、黑,贱名也。彼符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与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汲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左右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④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唯吾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⑤。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矫⑥;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⑦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深思而叹曰:“嘻!有余矣,其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
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①濑:湍急的流水。②分寸:指很近。③六极:指疾、忧、贫、恶、弱、凶六种不好的事情。④蒸郁:形容闷热的雾气。⑤翰:指毛笔。⑥矫:即细葛布,比喻单薄的衣裳。⑦吕梁:水名,以水流湍急而闻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3


A、有饮而南者南:南面B、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革:去掉。C、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生育:主宰。D、汝欲穷我之愚说耶穷:追究。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自嘲为“愚”的一组是(
①柳子名愚溪而居②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③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④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⑤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⑥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愚溪诗序》一样,也借溪名为题,假托自述己愚以发泄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对当时善恶颠倒、愚智莫辨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B、文章采用灵动变化的对话形式,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的种种“愚相”,表达了自己虽面对黑暗现实而坚持“不知怵惕”的决心。
C、文章笔墨恣肆而条理井然,诙谐戏谑而寓意深长,作者笔下的自我,是一个反常背俗的形象,表面看来是自矜自负,实际上是自嘲自责。
D、作者通过对“溪神”的回答,隐晦曲折地说明,自己被当作罪人贬到“远王都五千余里”的永州,只不过是因为触犯了那些自称“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的势力而已。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
2)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
3)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①,事母谨甚。研究经术,性謇②特。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已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委妻子,愿以尸体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

14


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奏曰:“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新唐书》【注】①窭:贫穷。②謇:jiǎn正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且窭,事母谨甚孤:幼年死去父亲B、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稍:逐渐C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柄:把柄D、高宗特原义府之罪原:赦免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义方"仁义""忠诚"的一组是
A、①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②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B、①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②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C、①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②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已故也D、①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②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义方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前往京城长安参加明经考试,途中遇到一名徒步赶路的人,了解情况后,就把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震动当时。
B、王义方在朝中不肯走访请托权贵,因此魏征非常器重他,并要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为了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王义方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
C、中书侍郎李义府想占有姿色过人的罪囚淳于氏,要大理寺寺丞毕正义将她从监狱里弄出来。高宗皇帝下令重新审理这个案子,王义方上奏请求,但高宗认为他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
D、王义方担任洹水县县丞时,好友张亮的侄子张皎临死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自己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张皎死后,王义芳按照张皎的遗言,把他安葬在家乡原武,并在坟前祭告,最后将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
2)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
3)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

15


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问涂厕之刑人执:捉拿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列举罪过,指责。C、皆众人遇我众人:一般人D、于是襄子大义之大义:认为很合乎正义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②豫让遁逃山中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④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⑤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⑥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A、②⑤⑥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

16


4、翻译下列各句。
1)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2)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察)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幸东都幸:帝王亲临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讽:劝谏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辞:借口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顾:考虑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

17


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18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集锦(四)
王吉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曦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都。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芝为(大)将军二十馀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馀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选自《三国志·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今若委质于魏委质:委身B、君之诚款,乃当尔邪款:款待C、权数与芝相闻闻:通音讯D、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仰:依靠2、下列各句中,直接表明邓芝“说服孙权”原因的一组是(1)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2)宜遣大使重申吴好。
3)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4)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5)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6)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A124B345C256D34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汉朝末年进入蜀地,没有受到重视和礼遇,就依附巴西太守庞曦。后遇先主,

19


随即被提拔,于是他怨气尽消。
B、先主死后,丞相诸葛亮担心孙权会令起异心,影响两国良好的关系,于是派邓芝去和孙权邦交修好。邓芝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C、邓芝到吴国后,分析了两国结盟的好处和不结盟对吴国的害处,终于说服了孙权,恢复了盟友关系。
D、邓芝为官二十多年,赏罚分明,体恤士兵,为官清廉,从不谋私,生活简朴,家境贫寒,死时没有多余的财产。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2)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曹操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大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
嘉深通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


A、夫智者审于量主量:衡量,选择。B、未知用人之机机:关键。C、太祖问疾者交错错:错过。D、欲以后事属之属:托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嘉“深通算略”的一组是(
①唯奉孝为能知孤意②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③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④及薨,临其丧,哀甚⑤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⑥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A、①⑤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起初投奔袁绍,但通过观察,认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事。后来见太祖,即以其不凡的见以而受到太祖的器重,同时也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主人。
B、郭嘉作为司空军祭酒,为太祖擒吕布、定邺城,屡献奇策。在孙策乘太祖与袁绍决战官渡之机准备偷袭许昌的时候,郭嘉精辟地分析形势,消除了大家的恐慌。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郭嘉死后,太祖亲自前去吊丧非常伤心,并说荀攸等人与自己相同,只有郭奉孝这样的人太少了。
D、郭奉孝谋略过人,太祖非常倚重,以至赤壁失利后,深深地叹息,表现了对郭奉孝的追思之情。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2急之则相持,援之而后争心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维熊
郑威愍公,名骧,字潜翁,信之怀玉人,登宋元符李釜榜进士,除直秘阁。时天步艰难,强敌犯阙,国祚不绝如缕。公束冠登朝,毅然不避危难。
当靖康时,敌分兵西向,关陕诸城,指戈辄靡,如无守者。比公知同州事,锐志固守,为西陲屏障。敌大至,公并力调遣,相持阅五月,羽檄趣援,邻兵无一至者,城遂破,公死之。
先是,敌西窥,大治楼橹①,遣突骑隔水挑骂鼓衅。公则约束将卒,解甲卷旗,以示无意;阴令健儿泅水,火其舟。风顺焰炽,敌舟几尽。渠复出清水谷,略韩城。韩城为同州属邑,公遣将据险迎击之,敌少却,转取洛阳。益兵竞度大庆关,猝至城下。兵疲援绝,犹谕将佐以节义,登陴⑦坚拒。有进避敌计者,公瞪目曰:吾职在守土,去此则谁与捍!况此为三秦门户;脱力竭,吾当身殉此城。终弗顾。
未几,力尽城陷。敌素重公,欲降之不得。事闻,诏赠通议大夫,谥威愍,后赠枢密直学士,立祠同州。
绍兴三年,信州守臣王公,请于朝,又立祠于其邑。余乙酉来守信州,距公历五百年,

21


所庙凡三更,而崇整如故,是可叹也。其裔孙日佶来乞文,爰述其死事颠末,以为传。
赞曰:呜呼!靖康时,得尽如公者,敌虽强,何由南下?乃君臣播迁,宴安鸩毒,曾不思报仇雪耻,徒促缩江南,卒以不振,惜哉!余曾过临安,六陵不封不树,而公之庙,历四朝不改,亦异已。(《明代散文选注》
[]①楼橹:战船。②陴:一种城墙。③六陵:南宋皇帝建在临安的六座陵墓。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公知同州事,锐志固守知:知道,B、渠复出清水谷,略韩城略:侵占C、敌少却,转取洛阳少:稍微D、欲降之不得降:使……投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威愍公“智”和“忠”的一组是(
A、公则约束将卒,解甲卷旗,以示无意登宋元符李釜榜进士B、锐志固守,为西陲屏障犹谕将佐以节义
C、吾职在守土,去此则谁与捍蔽公束冠登朝,毅然不避危难D、公遣将据险迎击之脱力竭,吾当身殉此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威愍公是信州怀玉人。在国祚不绝如缕的危急情况下,他不
避危难,毅然束冠上任。敌人人侵时,关陕诸城的守城将士一见敌人就慌忙败退,但他在同州却锐志固守,使同州成为西陲屏障。
B、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郑威愍公全力以赴,精心调遣指挥,和敌人相持达五月之久。他曾阴令健儿泅水,利用火攻,力挫强敌,虽然有部分援军支援,但最终仍然力尽城陷,以至于英勇就义。
C、郑威愍公以身殉职后,信州守臣王公请示朝廷后,在威愍公的家乡修建祠庙祭祀威愍公。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座祠庙历经多次变更修葺,但一直像以前一样高大齐整,这说明了人们对郑威愍公的敬仰。
D、在文章末尾,作者把皇帝陵墓的荒凉景象和郑威愍公的祠庙历四朝不改的情形作了对比,含蓄地对偏安一隅、不思报仇雪恨的南宋王朝进行了批评,对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郑威愍公进行了赞扬。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职在守土,去此则谁与捍蔽!况此为三秦门户,脱力竭,吾当身殉此城。
(2靖康时,得尽如公者,敌虽强,何由南下?


22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集锦(五)
王吉锐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4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就:参加B、谓老人与相国有旧旧:老交情C、厚资而遣之资:赏赐D、相国遽惊谢曰谢:道谢

23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有一于此,不如死也B、致郁郁而死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C、以污贿不饬罢木欣欣以向荣
D、或传闻之过实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品性堕落,渎职犯法,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4、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3)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

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哀荣备

24


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官人五千余口没:抄没B、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毁:受诋毁
C、亲董戎旃二十余万董:统率D、哀荣备于三朝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⑤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
D、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又睹其父名,谓左右曰:“是尝为东畿宰,朕之生辰,必献诗百韵为寿,善训其子,亦可嘉也。擢置甲科,为将作监丞。拜右拾遗。后鲁国公曹彬、幽州道行营马步军水陆副都部署崔彦进等失律于歧沟,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优诏褒答,召拜御史中丞。太宗宴金明池,特招预焉。宪官从宴,自昌言始也。
河朔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后昌言以书佣翟颍事,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赵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或议弛茶盐禁,以省转漕。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昌言固执如初。即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之,卒以无利而罢。

25


昌言复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乃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唐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悚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
真宗即位。成平三年,与吕蒙正、寇准同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景德初,真宗幸澶渊,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阳。境内有小盗,昌言榜谕:“能告贼者给赏,牙吏即迁职。”枢密使王继英以为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
昌言喜推奖后进。王禹傅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宋史·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唐: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议弛茶盐禁弛:解除。B、真宗幸澶渊幸:特指皇帝到某处。C、王禹傅自卑秩擢词职秩:次序。D、时论以此少之少:轻视。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赵昌言“当官无所顾避”的一组是(
①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②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③昌言固执如初④命径取豪家唐积以给用.⑤众股傈赴役,不浃旬城完⑥能告贼者给赏。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年少时就有大志,曾受到寇准等人的称赞;又有文采,在廷试时太宗看到他的文辞出众、论辩有力,很赏识他,把他的名次提升到甲科,准备大用。
B、当初,太宗待昌言很优厚,将要让他作丞相,但是凭过去功劳再入朝的赵普讨厌昌言强硬不讲情理,最后还是让吕蒙正当了丞相,并想借翟颍事除掉昌言。
C、昌言为官有魄力,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澶州河堤决口,城池将要不保,他怒斥那些役卒,让他们为老百姓考虑,要对得起朝廷俸禄,并要严惩不听命令者。
D、无论太宗还是真宗,都待昌言不薄,从未贬斥过他;昌言也竭忠尽智,报效朝廷,甚至曾因朝廷决策不当而坚持己见,拒不服从皇帝的命令。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
2)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

26


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异:看重B、除亢父令除:废除
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D、会征孙权会:正赶上,恰逢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27



2)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28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集锦(六)
王吉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①报仇,藏命作奸剽攻②,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③。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间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④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⑤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问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注:①以躯借交:以身命帮助友人。②藏命:藏匿亡命之人;作奸:犯法;剽攻:抢掠。③嚼:饮尽,干杯。④邑屋:街坊。⑤践更:汉代规定为国家服兵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折节为俭折:改变。B、非其任,强必灌之任:承受。C、是人,吾所急也急:憎恶。D、仇家曲听解曲:委曲心意。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郭解“侠义”的一组是(①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②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③解使人微知贼处④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⑤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⑥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身材短小,小时候阴险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的时候,亲手杀死过许多人,后遇到皇上大赦天下,自己才得以解脱。
B、郭解姐姐的儿子与人一起喝酒时被人杀死,郭解的姐姐由于儿子被杀,却抓不到凶手非常恼怒,迁怒于郭解,故意不埋葬儿子想羞辱他。

29


C、有个人对郭解非常不恭敬,郭解派人打听他的名字,门客想杀死那个人,郭解却暗中帮助他。那个人知道后就向郭解谢罪。
D、别县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几十个贤人豪杰从中调停,他们始终不听,门客告诉郭解后,郭解在夜里赶去见了结仇的人,他们就听从了劝告。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30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D、刘统勋作为国家的得力大臣,他的去世无疑给当朝皇上带来不小的震动,皇上不仅亲临刘宅吊祭,还亲嘱重臣要向刘统勋学习。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
2)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三、古代诗文阅读,完成1——4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节选自《金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1


A、以中彦领兴元尹领:兼任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当:阻挡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竟:最终D、所司皆依违不决决:判决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
32

《高中经典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