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

(一)项目区概况 1

1、普定县概况 1

2、项目区基本情况 1

(二)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 2

1、气候条件 2

2、环境优势 2

3、区位优势 3

4、水资源条件 3

5、社会经济条件 3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4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4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4

(一)产业发展项目 4

(二)基础设施项目 5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6

(一)投资概算 6

(二资金来源 7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9

七、项目管理措施 11

八、体制机制措施 12

九、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12

(一)扶贫效益: 12

(二)社会效益: 13

(三)生态效益: 13


贵州省普定县2014年度

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1、普定县概况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隶属安顺市,东与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平坝县比邻,南与镇宁县、六枝特区相接,西靠六枝特区,北抵织金县。普定县城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普定县行政辖区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1090.49平方公里。普定县的行政区划为5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为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苗族、布依族是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2010年,全县年末户籍人口有4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721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725元。

2、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马官镇,位于普定县东南部,全镇总面积115.0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721人。适合林下养鸡的森林及灌木林面积3120亩。具有林下生态养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项目区涉及马官镇的双玉村、带动堡桥、屯院、余官共3个村。项目区目前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有近一半人口未实现脱贫。

项目区4个村,共有为16个自然村,56个村民组,共有农3358户,15795人。其中贫困户444户,贫困人口990人。耕地面积6654亩,闲置荒山45座,林地1500亩。项目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且已安通了自来水管道。

双玉村、玉屯于201010月成立了“普定县自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成员36人,分别由双玉村、堡桥村、断桥村、屯院村等4个村的种养殖大户组成;此项目的牵头和组织协调由自赢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实施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自赢”合作社的发展方针是“科技引领、规模养殖、规范管理、以点带面、互惠彼此、共同发展”。最终目的是“以合作社本身的发展壮大带动项目区乃至辐射到周边村寨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2014年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普定县自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双玉村投资300万元,已发展林下养鸡1.5万羽,带动农户100户发展林下养鸡2.56万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林下养鸡规模,为项目实施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

1、气候条件

普定县地处黔中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1度,年降雨量1369.6mm6-8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3度,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霜期213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雨热同季,气候凉爽,享有“天然大空调”之美誉,具有发展无公害养殖、果树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2、环境优势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森林覆盖率达35.6%,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项目区土壤肥沃,多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呈微酸性,PH5.56.5之间;加之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指数低,具有发展无公害生态养殖的优势。

3、区位优势

普定县地处黔中偏西,具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可依托贵黄、贵遵、贵兴等高速公路,短时间把产品运往省外市场。同时因气候、环境、发展养殖的优惠政策等原因,外地养殖户和销售商正有计划把养殖基地移入我县,可依托柳江集团、养殖大户引领农户发展无公害肉鸡养殖,实现基地规模化。项目区境内建有山塘水库1个,还有自流人畜饮水工程多个,水源丰富,大大满足养殖生产的正常需要。

4、水资源条件

年降雨量1369.66mm,分布在58月。项目区境内有青山、猫猫洞、牛路河水库3个,储水量2万立方米以上。并有1.2万亩耕地已修建灌溉沟渠和机耕道,有小水池365个,储水290立方米,为养殖提供了水源保障,可满足生态蛋鸡养殖产业发展的需要。

5、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马官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8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501万元;林业产值33万元,牧业产值1057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5696元。

养殖大户15户,养鸡合作社2个,畜产品经销商26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技术、科技人才及产业基础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1、财政扶贫资金

1)建设地点:林下养殖基地建在双玉村、带动堡桥、屯院、余官共3个村。共计4个村

2)建设内容:养殖基地建设:肉鸡10万羽;生产设施:养鸡场围栏50000平方米;鸡舍5000平方米;育雏室5000平方米;育雏笼成套设备330套;自动饮水成套设备1300套;技术培训100人次。整合部门项目:双玉村一事一议(修机耕道)5公里、沼气池建设40立方米、电网改造和青岛对口帮扶项目

(二)项目性质:扩建;

(三)实施单位:普定县马官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一)产业发展项目

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无公害食品鸡肉蛋标准:NY 5034-2005,应用鸡无公害鲜、冻禽肉及禽副产品的质量安全评定;技术依托单位普定县农业局集科研、示范、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5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农艺师34人,技术员76人。下设兽医站、农推站、植保站、土肥站、茶叶站、中药材生产管理站、、品改站、水产站等31个站股,具有较强的技术综合能力和专业科研能力。承担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各种科研技术推广项目5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粮食高产示范项目,有害生物预警与检测综合站建设项目,具备了项目实施、管理、运行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本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落实技术服务措施:(1)成立项目技术服务组,由农业局分管畜牧的副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的站股负责人及项目乡镇兽医站站长组成。技术服务组负责完成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生产示范等工作,实行技术人员包村、包户,完成技术人员与养殖户的技术帮扶对应关系,无公害技术达100%。(2)技术培训:在项目区进行2000人次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使种养殖掌握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副加值;完成无公害养殖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打造无公害畜禽品牌,实现以质量创品牌,构建营销平台,实现产销分离。

(二)基础设施项目

1、鸡舍建设项目

1)选址:选择林间相对平坦的地点并按南偏东的方向合理建设鸡舍。

2)鸡舍建设:地面采用简易混凝土找平,墙体采用水泥标砖砌制,墙体厚1218cm墙身高22.5m,屋面盖石棉瓦或水泥小板。鸡舍要求保温隔热,并能防火防雹。

2、林下养鸡围栏建设项目

采用2 m高塑料围栏安装,每隔4m用竹筒或圆木立柱固定,围栏下方用土压实,防止鸡只走失。

3、供水管道安装项目

主管道采用2寸钢管安装,分支管道采用61寸塑料管道安装。

4、供电线路安装项目

加工用电安装三向交流电,用4平方铜芯线安装;照明用电线路用1.5平方铜芯线安装。

1)双玉村一事一议项目:修机耕道5千米,投资50万元。建设标准为长5000米、宽1米、厚10厘米,路基用砂石铺底,路面浇200#10厘米厚混凝土。

2)沼气池建设工程:养殖场建户用沼气池240立方,合作社社员建户用沼气池60户,投资20万元;

3)电网改造400万元

4)青岛对口帮扶项目投资40万元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062.55万元,其分项投资构成如下:

1、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共投资140万元,其中:

1)雏鸡(肉鸡)10万羽,投资65万元;

2)饲料:每羽投资12.67元,共投资75万元(详见财政扶贫资金用途表)

3)采取养殖户向合作社借贷的形式,在一年后收全部回财政资金,再借贷给第二批养殖户,依次循环,形成滚动式发展。

2、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用途

整合部门总投资510万元

1)双玉村一事一议项目:修机耕道5千米,投资50万元。

2)沼气池建设工程:养殖场建户用沼气池240立方,合作社社员建户用沼气池60户,投资20万元;

3)电网改造400万元

4)青岛对口帮扶项目投资40万元

3、合作社资金用途

自筹资投资411.55万元,主要生产设施。其中:养鸡饲料51.75万元,养鸡场围栏50万元;鸡舍投资150万元;育雏室投资150万元;育雏笼成套设备3.30万元;自动饮水成套设备6.5万元(详见自筹资金用途表)。

4、匹配资金

县级匹配1万元用于

技术培训费:培训100人次,投资1.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62.5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10万元,合作社投资411.55万元,县级匹配资金1万元

10万羽林下养鸡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项目滚动发展周期限1年,预先拟定年5滚动式发展。

22014年,在项目批复后10天内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第13个月完成林下养鸡基地建设(鸡场围栏、育雏室、育雏笼设备、自动饮水设备)。第四个月完成30000羽养殖规模,第8个月完成6000羽养殖规模,从而完成组织100(其中:贫困户60),第十二个月形成10万羽养殖规模,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第611月完成机耕道、沼气池建设任务。在第12个月内完成循环周期,对滚动式发展林下养鸡做好示范带动。完成投资1062.55万元,同时申请项目验收。

32014年,完成循环投资5515.5万元,养殖规模11万羽,扶持贫困户60户。

42015年,完成循环投资6067.05万元,养殖规模12万羽,扶持贫困户70户。

52016年,完成循环投资6618.6万元,养殖规模13万羽,扶持贫困户80户。

62017年,完成循环投资7170.15万元,养殖规模14万羽,扶持贫困户90户。

72018年,完成循环投资7721.7万元,养殖规模14万羽,扶持贫困户100户。

林下生态养鸡扶贫项目滚动式发展实施进度安排表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1、项目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此次项目的实施,马官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长:洪国豇(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副组长:陈光禄(副镇长)

员:王兴国(经济发展办主任)

舒服刚(畜牧兽医站长)

汪东波(双玉村支书)

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工作,在项目实施中督促、协调和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工作。

同时双玉村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长:杜德达(双玉村主任)

副组长:汪东波(双玉村报账员,合作社成员)

员:罗传祥(合作社法人,理事长)

杜良文(合作社成员)

杜德贵(合作社成员)

金开艳(合作社成员)

负责组织项目具体实施,确保项目进度,使扶持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2、群众利益连接机制:

合理流转林地,实行大户承包的集约经营的运作机制,农户在流转林地时以高出林地自然利润的100200元的租金支付给农户。让农户直接受益,同时养殖大户吸纳安排林地流转户,进行养殖管理,以获取劳动报酬,实现农户零风险的经营管理。

采取协会+品牌+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鸡的销售价格,使养殖户从增加的附加值中直接受益。

通过林地入股、参与集团经营,农户从中获取林地收益和劳动收益。

3、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以“自赢”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借贷财政资金,产品回收、技术支持等环节,把散养户组织起来,形成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使农户受益。

4、资金循环、滚动发展

以“自赢”合作社为载体,1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采取借贷回收再借贷再回收的自己循环使用模式,实现滚动式发展模式,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惠及更多贫困户。每个生产周期的养殖规模10000羽,可安排10个养殖户。在5年后,可累计扶持600户养殖户,其中贫困户400户,占养殖户的66.66%

5、技术保障措施

1)技术支撑:县政府或项目实施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签订技术支撑协议或合同,技术依托单位专家的姓名、职称、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教学科研推广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2)技术培训: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管理培训工作,确保掌握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6、合作社的情况

“自赢”农业经济发展合作社是项目参与实施,现有社员36人,包括社长1人,副社长1人,名誉副社长1人,常务理事2人(1人兼秘书),技术人员2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7人。

七、项目管理措施

1、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和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参与式扶贫制、标示标牌制、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评估验收制、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制,实行项目中期绩效评估与后期竣工自查验收,把绩效考评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兑现奖罚。

2、资金管理: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改革意见”的要求,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责任制、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制、资金使用审计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逐项进行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自查合格后,向市(州、地)扶贫办提交“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和“申请项目验收报告”,做好迎接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3、市场服务体系:在市场带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链条上,加强产业关联度建设,建立农户与市场、专业合作社与市场、龙头企业与市场、农户与示范户、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与市场等利益连接机制和技术、信息、市场服务体系等。

八、体制机制措施

建立健全农户与经济合作组织、示范户、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有偿无息使用机制,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封闭运行,建立产业化扶贫发展基金,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永续利用,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产业化扶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九、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望产生的预期效益分析。

(一)扶贫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产肉鸡250吨,总产值650万元,利润250万元。投资利润率17.58%。项目区5年合计受益贫困户400户,贫困口人1400人,户均增收2.5万元,人均增收7142.85元。

(二)社会效益

1、带动效益

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项目村周边村寨发展养鸡5万羽,从而形养殖区,受益人口达到2184人,提供210人的就业机会。

2、产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使养鸡成为项目区的致富产业,进一步升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强农,养殖富民的产业扶贫效益。

3、构建无公害养鸡生产平台

项目实施将建立林下养鸡场,为农户提供鸡苗、养殖技术、销售市场,为在项目村搭建了无公害养鸡生产平台,使农户从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养殖户的经营理念。

4、构建无公害生产技术服务平台

通过协会组织农户,采用无公害生产实用技术,实现从普通养殖生产向无公害养殖生产转变,整体提升项目区养殖农户的科技水平。通过领导包村,干部蹲点,技术人员服务群众的方式,从而加强与农户的联系,保证项目实施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三)生态效益

项目规划中把坡地、山地用来发展经果林下养鸡,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并采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减激素、兽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了养殖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配套沼气、蔬菜、养殖、经果林生产、实现了蔬菜养殖(养鸡)经果林沼气蔬菜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