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

目 录

第一册…………………………………………………………………………3

第二册…………………………………………………………………………6

第三册…………………………………………………………………………10

第四册…………………………………………………………………………16

第五册…………………………………………………………………………25

第六册…………………………………………………………………………34

第七册…………………………………………………………………………45

第八册…………………………………………………………………………59

第一册

第一课:人

第二课:手、足

第三课:尺、刀

第四课:田、水、山

第五课:狗、牛、羊

第六课:一身、二手

第七课:大山、小石

第八课:天、地、日、月

第九课:父、母、男、女

第十课:红、黄、蓝、白、黑

第十一课:小猫、三只、四只

第十二课:白布、五匹、六匹

第十三课:碗、几、桶、桌、盆、椅

第十四课:我、鸟、你、虫、他、鱼

第十五课:早起、月落、日出

第十六课:哥哥、弟弟、上学去

第十七课:书一本、图多、字少

第十八课:池中鱼、游来、游去

第十九课:水盂、墨盒、笔架、书包

第二十课:窗前、阶下、红花、绿叶

第二十一课: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

第二十二课:散学、 回家、青草地、放风筝

第二十三课:兄大、妹小、兄唱歌、妹拍球

第二十四课:开窗、扫地、拭几、磨墨、执笔、写字

第二十五课:在昨日、今日、明日、棉衣、夹衣、单衣

第二十六课:我姊妹、在房内、持剪刀、裁新衣

第二十七课:竹帘外、两燕子、忽飞来、忽飞去

第二十八课:在家中、孝父母、入学校、敬先生

第二十九课: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

第三十课:大路上、人往来、或乘车、或步行

第三十一课:月季花、朵朵红、姊呼弟弟、快来看花

第三十二课:虾多足、身有节、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第三十三课: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

第三十四课:渴思饮、饥思食、渴时饮茶、饥时食饭

第三十五课:两岸间、架板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

第三十六课:庭前树、有鸟巢、小鸟一群、树间飞鸣

第三十七课:画一幅、马八匹、或卧、或立、或俯 、或仰

第三十八课:姊呼妹、同游戏、拍皮球、踢毽子、滚铁环

第三十九课:小室中、灯火明、母教女、取绒线、学手工

第四十课:院中雄鸡、日将出、喔喔啼、日将中、喔喔啼

第四十一课:一小舟、河边行、前有桨、后有舵、上有布帆

第四十二课:有老人、提竹篮、入市中、买鱼一尾、步行还家

第四十三课:左右手、共十指、左五指、右五指、能取物、能做事

第四十四课:人面上、有眉、有目、有鼻、有口、舌在口内、耳在两旁

第四十五课: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

第四十六课:好哥哥、好弟弟、手牵手、同回家、母为儿、解书包、携儿入室

第四十七课:米多少、用斗量、布长短、用尺量、米十升、为一斗、布十寸、为一尺

第四十八课:有客至、看我父、我迎客、入室内、父见客、问姓名、父坐右、客坐左

第四十九课:小学生、十余人、操场上、同游戏、彼为将、持长刀、我为兵、负短枪

第五十课:功课完、放学回、哥哥妹寻、同游庭中、晚饭后、坐灯前、先习国文、后习算学

第二册

第一课: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先读字音、后读字形

第二课:午饭时、天气热、黑云起、大雨至、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第三课:荷花上,有蜻蜓、两目、六足、四翅、身有节、能屈曲

第四课:明月将出、虫声四起、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其声不一

第五课:羊毛、鼬毛、皆可制笔、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

第六课:头宜常沐、身宜常浴、发宜常梳、牙宜常刷、衣宜常洗

第七课:秋日新晴、群雁南来、高飞天空、或如一字、或如人字

第八课:园中花、先后开、桃花红、李花白、桂花黄、菊有多种、颜色不同

第九课:小弟弟、在母怀、见姊来、伸手向姊、姊抱弟弟、窗前徐步

第十课:梧桐两株、枝高叶大、霜降后、叶渐黄、西风吹来、落叶满阶

第十一课:夜卧有床、床上悬帐、枕与席、被与褥、俱在帐中

第十二课:一幼女、剪彩纸、削竹签、制为风车、风吹车动、旋转不已

第十三课:雨初止、天气晴、一猎人、骑白马、出城去、手擎枪、向空中、击飞鸟

第十四课:东西邻、两学生、一姓张、一姓王、早餐后、同入学、功课毕、同还家

第十五课:春夏秋冬、是为四季、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天气各异

第十六课:有农夫、住山下、编茅为屋、编竹为篱、日初升、荷锄出、日将落、荷锄归

第十七课:鸡有雌雄、雄鸡能鸣、羽毛甚美、雌鸡能生卵、又能伏雏

第十八课:河畔有鸭、数十成群、头大、嘴扁、颈长、足有蹼、或游水中、或行岸上

第十九课:取火燃烛、光照四壁、人在烛旁、壁上有影、人坐、影亦坐、人行、影亦行

第二十课:小学生、集操场、分排两队、同习体操、先生发令、曰行则行、曰止则止

第二十一课:雨将晴、河水清、两渔翁、须眉皆白、披蓑衣、戴箬帽、同坐岸上、张网捕鱼

第二十二课: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第二十三课:牛力大、能耕田、能挽车、其肉可食、其乳可饮、其角与皮、皆可制器

第二十四课:巷中有屋、四面短墙、向南开门、客堂在前、书斋在旁、卧室在后

第二十五课:天方明、人已醒、披衣下床、日光满窗、梳洗完、至窗前、取帚指尘、取丰拭几

第二十六课:一队长、执刀前行、数小兵、擎枪后随、列队出、旗影飘飘、开步走、鼓声冬冬

第二十七课: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与客闲眺、前有青山、旁有流水

第二十八课:北风起、大雪飞、登楼远望、一片白色、雪止日出、檐溜成冰、其形如管

第二十九课:口,有唇有齿、唇在外、其色赤、齿在内、其色白、饮食从口入、言语从口出

第三十课:一童子、坐河旁、手持小竿、系饵钓鱼、水中鱼、来吞饵、钓丝一动、举杆得鱼

第三十一课:鼠比猫小、猫比犬小、鼠见猫、匿穴中、猫不能入、猫见犬、登屋顶、犬不能上

第三十二课:小池塘、春时水深、冬时水浅、两女子、在池畔、以桶汲水、以杵捣衣

第三十三课:旷野结营、筑土为墙、杆头大旗、随风飘动、营门外、有两兵、手中持枪、分立左右

第三十四课:古时兵器、有戈矛、有刀剑、有弓箭、近时兵器、多用枪炮、能及近、能及远

第三十五课:我长兄、在他乡、年年作客、久未归家、我居家中、思兄无已、写信一封、问兄安否

第三十六课: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只、插瓶中、置案上、瓶中花香、时时入鼻

第三十七课:书台上、墨一锭、砚一方、纸数张、墨色黑、纸色白、磨墨蘸笔、纸上写字、黑白分明

第三十八课: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

第三十九课:小阁一间、四面皆窗、可以透光、可能通风、我来阁上、独坐窗前、笼中鹦鹉、对我学语

第四十课:衣有长短、有大小、绸布尼绒、皆可为衣、绸衣美、绒衣暖、寻常衣服、呢布最宜

第四十一课:好童子、能做事、朝起、自著衣履、夜眠、自铺被褥、当食、自取碗箸、入学校、又能勤读

第四十二课:广场中、锣声起、群儿往观、一小猴、披红衣、戴假面、骑羊背上、东往西来、状如走马

第四十三课: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早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

第四十四课:学生竞走、数人列队、先生执小旗、举手一挥、学生奋力前行、一人先至、众皆拍手

第四十五课: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

第四十六课:宅后有园、叠石为山、山上筑亭、山下种树、姊姊妹妹、携手同游、妹登山、立亭中、遥呼姊来

第四十七课:鼠,耳大,尾长,嘴尖,齿甚锐,能啮物。常居穴中,昼伏夜出,既畏人,尤畏猫。畜猫捕鼠,鼠害可免

第四十八课:池中养鱼,一儿立池畔。鱼见人影,游入水底。儿持饼,投水面,群鱼皆出,争食不已

第四十九课:种竹成林、每至春时,林中生笋。笋初出土,其端甚锐,其外有箨。及长,箨解叶生,遂成新竹。

第五十课:秋千架,高丈余。柱上架梁,梁上悬绳,绳端系小板。人立板上,两手握绳,渐荡渐高,空中往还。

第三册

第一课 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第二课 禽兽

禽兽之属,饥知食,渴知饮。又能营巢穴,以避风雨。其奇者,能效人言。惟不能读书,故其知识,终不如人。

第三课 燕子

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第四课 击球

冯儿善击球。欲高则高,欲低则低。进退俯仰,可连击数百次。又能向壁横击之,不落地上。

第五课 文彦博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第六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第七课

茶树生山间,高数尺。春时,采其嫩叶,焙干之。用以泡茶,味清而香。饮之,可以解渴。

第八课 采桑

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第九课 指甲

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过长,则做事不便,又易藏垢,故宜常剪之。

第十课 洒扫

房屋之中,污秽日积,不宜居人。故每日早起,必用帚扫地。扫时先以水洒之,则灰尘不扬。

第十一课 苍蝇

儿独坐观书,苍蝇群飞,驱之复至,甚厌之。明日,以告先生。先生曰:室中不洁,则苍蝇来集。汝能勤洒扫,使无垢秽,则蝇自少矣。

第十二课

帽,所以护脑,四时皆用之。天暑时,多用草帽;天寒时,多用呢帽,或以缎布为之。

第十三课

庄儿将入学,母曰:儿尚着棉衣,不觉热乎?人之衣服,因寒暑而异,今日天热,可易夹衣。儿曰:诺。遂易衣而出。

第十四课 七曜日

七曜日者,曰日曜,曰月曜,曰火曜,曰水曜,曰木曜,曰金曜,曰土曜,谓之一周。每遇日曜之日,学校皆放假。

第十五课 司马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不得死。

第十六课 兵队之戏

温课已毕,弟谓兄曰:吾辈可游戏乎?兄曰:弟欲何戏?弟曰:吾辈有竹刀、木枪,习为兵队可乎?兄曰:可。遂率诸弟,为兵队之戏。

第十七课

帘之为用,可以隔内外,阻灰尘。夏时炎热,用帘以蔽日;冬时严寒,用帘以御风。故门户、窗牖,皆可用帘。

第十八课 蚁斗

蚁居穴中,性好斗。一日,黄蚁黑蚁,成群而出。列阵于阶前,各据一方,蚁王率之。群蚁皆奋斗,至死不退。

第十九课 蜘蛛结网

蜘蛛在檐下结网。既成,一蜻蜓飞过,误触网中。小儿见之,持杆挑网。网破,蜻蜓飞去。

第二十课 打麦

麦有多种,大麦先熟,小麦后熟。熟时,持镰刀割之,晒于场中。既干,农夫农妇,入场打麦。

第二十一课 逐雀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第二十二课 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第二十三课 孝亲

朱儿事亲孝。每得食物,必以奉母。一日,至姑家,姑给以果饵,儿不食。姑问故,对曰:将携归奉母也。

第二十四课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第二十五课 樱桃

群儿游园中。樱桃已熟,形圆而色红。儿采数枚,与弟妹分食之。核小浆多,其味极甜。

第二十六课 张元

张元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坠元园中。群儿欲取食之,元独不可。群儿问其故,元曰:是邻家之果,非我所宜取也。乃与群儿收果,送还邻家。

第二十七课 教弟

兄弟读书,弟年尚稚,好游戏。每晚间,兄招弟,同坐温课。弟有不知者,兄必详为解释。久之,弟亦自知勤学矣。

第二十八课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二十九课 织绵女

赵达之妹,善画工织。尝以彩丝织绵,大者盈尺,小者方寸。锦上有纹,为龙、凤之状。

第三十课 插秧

大雨如注,田不骤满。既晴,数农夫,戴草笠,入田插秧。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

第三十一课

饮食之水,或取于河,或取于井。水有清浊,浊者多污物,又有小虫,饮之,易致病。故烹茶煮饭,宜用清水。

第三十二课

养生之事,不可一日无火。灯与烛,非火不明,饭与菜,非火不熟。天寒之日,烧炭炉中,又可借以御寒。

第三十三课 勿戏火

杜狨 持纸,向火为戏。母见之,曰:火能燃物,偶不慎,小则灼肌肤,大则焚房屋,不可戏也。儿自是不复戏火。

第三十四课 梁儿

梁儿喜诳语。偶持钓竿,独游池畔。失足堕水,大呼求救。人皆以为诳,不应。及闻哭声,急往视之,则梁儿衣尽湿矣。

第三十五课 鹦鹉

架上鹦鹉,白毛红嘴,时学人言。有猫缘柱而上,举爪将攫之。鹦鹉惊呼曰:猫来猫来。童子闻声趋至,猫急遁去。

第三十六课 蝴蝶

园花盛开,花上有蝴蝶,六足,四翅,色甚美。妹举扇扑之。姊曰:蝴蝶之翅,有毒粉,能伤目,不可扑也。妹从之。

第三十七课 借伞

兄弟自校中归,路遇大雨,衣尽湿。适经舅家,敲门借伞。舅见之,急携入室。曰:湿衣在身,将生疾病。取衣令易之。

第三十八课 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第三十九课 勤学

谢生初至校,每日功课,不能及人,心耻之。乃益勤学,虽遇日曜日,温习不辍。及考试时,谢生功课最熟,师大奖之。

第四十课 贾易

贾易七岁丧父。其母彭氏,纺织以自养,令易入学读书。有时与以钱,为果饵之费。易不忍用,积得百钱,仍以还母。

第四十一课 扑满

扑满,形圆而略扁,上有孔,钱由孔入,不能复出。既满,则扑而碎之,取其钱。故曰扑满。

第四十二课 方向

清晨,祖携孙出门。祖曰:尔知方向乎?日出于东,没于西。今尔向日而行,是为东方,背后为西。右手为南,左手为北。故视日之出没,可以辨四方也。

第四十三课 人影

明月在天。儿行廊下,若有人蹑其后。大惧,奔告其姊。姊曰:此汝身之影也。汝立灯前,行日下,皆有影,岂忘之耶?儿乃悟。

第四十四课

谭儿将卧,指灯而言曰:汝夜夜照我读书,其我之好友乎?时已晚,汝我皆宜休息矣。乃熄灯而睡。

第四十五课 乘凉

晚餐之后,凉风入户。母偕女,院中乘凉。母讲故事,女在旁听之。手挥小扇,为母驱蚊,乐而忘倦。

第四十六课

萤,飞虫也,生于卑湿之地,腹后有光。晚间,常见水边草际,微光闪烁,去来无定,即萤光也。

第四十七课

污水中有孑孓化为蚊,喙甚锐,刺入人肤,吸血而食之。日间畏光,常集于暗处;天将晚,则成群飞出,其声嗡嗡。

第四十八课 食瓜

杨儿放学回。天热,行甚急,汗流口渴。见案上有西瓜,剖食过半。有顷,腹胀而痛。母曰:儿食瓜过多,所以病也。后当慎之。

第四十九课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第五十课 藕粉捣藕于臼中,以布滤其汁。及其澄清,取下沉之粉,晒干之,可以久藏不坏。食时,和以糖,取沸水冲之。

第四册

第一课 我国

中华,我国之国名也。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世世相传,以及于我。我为中华之人,岂不可爱我国耶。

第二课 大总统

我国数千年来,国家大事,皆由皇帝治理之。今日民国成立,人民公举贤能,为全国行政之长,是谓大总统。

第三课 蟋蟀

秋夜,有蟋蟀鸣于墙下。弟问姊曰:蟋蟀口小,鸣声颇大,何也?姊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

第四课 贪食之蝇

瓷缸储蜜,群蝇咸集。一蝇贪食不已,足为蜜胶,不能脱。群蝇见之,皆飞去。贪食之蝇,遂死蜜中。

第五课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秋时开花,或深黄,或淡黄。每遇微风,浓香扑鼻,人咸爱之。花落,取以和糖,贮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第六课 黄豆

黄豆,茎高数尺,开白花,荚长寸余,含豆二三。其初色青,后渐黄。为用最大,或榨油,或造酱,所余渣滓,既可饲畜,又可肥田。

第七课 爱弟

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

第八课 陪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坐,已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第九课 画竹

窗外修竹几竿,竹影满窗。一女坐窗前,取素纸,铺案上。濡笔和墨,画竹一枝。粘于壁间,母见之,称其能。

第十课 采菱

小村旁,有菱塘。广约十亩,塘水澄清。夏秋之间,菱初熟,浮于水上,或青或红。村中女子,邀邻伴,划小舟,同往采菱。

第十一课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颇丰。

第十二课

地面有山,或一峰独立,耸入云际;或数峰相连,千里不绝。山之大者,草木生之,禽兽居之。而金、玉、煤、铁之属,又产于其中。诚无穷之利也。

第十三课

兽有二种,其居山野间者,曰野兽;其为人所豢养者,曰家畜。家畜性驯,可任劳力,供食品。野兽凶暴,能为人害。然猎者捕之,食其肉,或取其皮、毛、骨、角,以为器服之用。

第十四课

狮,野兽也。雄者状甚猛。爪如钩,牙如锯,目光炯炯如电。头有毛,如披发。其力最大,能食虎豹。

第十五课 诚实童子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卖柑者曰: 子诚实,可嘉也。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第十六课 果园

吾家有园,遍种果树,培壅甚勤。一年之间,先后开花。花落,结为果,累累满树。及熟,摘而食之,较买诸市中者,味尤鲜美。

第十七课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十八课 衣食

人之身体,以衣护之,以食养之。衣食不足,即有冻馁之虞,然衣过暖,食过饱,皆足致病。随气候而易衣,定时刻而食物,则身体自安。

第十九课

农夫耕稻,手足勤劳,历春夏秋三时,始得粟。又用砻去壳,用臼去糠,始成白米。然后炊之釜中,或为饭,或为粥。食者当知其不易也。

第二十课

布类甚繁。以麻织成者,曰麻布,宜用于夏日。以棉织成者,曰棉布,宜用于冬日。又有杂麻与丝,织成花纹,其光彩类绸缎者,则为丝布。

第二十一课 洁净

汪生好洁。发常梳,身常浴,衣服常浣,室中亦甚洁净。其友蔡生则否。汪生告之曰:污秽不去,则易生病,不可不戒也。

第二十二课 游戏

午饭已毕,先生率学生,集于体操场。或唱歌,或击球,或抽陀螺,随意游戏。及闻铃声,排班入课堂,无一后至者。

第二十三课 不误时

清晨,兄整理书包,将往学校。弟曰:时尚早,盍稍留乎?兄曰:修业当有定时。若迟迟不行,必误上课时刻。弟曰:善。乃与兄偕行。

第二十四课 赵至

赵至之父,以耕为业。至年十三,父令就塾读书。一日,闻父叱牛声,掩面而泣。师问故,至曰:吾年少,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劳苦,故自悲耳。

第二十五课 亲恩

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有疾,则延医诊治。及年稍长,又使入学。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

第二十六课 母羊求救

童子出游。有母羊向之悲,既前走,又屡顾。童子怪之,随其后。至一池旁,见小羊堕水中,哀号方急。童子乃握其角,提置岸上。母羊偕小羊,欢跃而去。

第二十七课 乡人

乡人种菜为业。每日晨起,担菜两筐,入城中,沿街唤卖。人以其索价不二,菜又肥美,故争买之。乡人得钱,易布与米,一家衣食,得以无缺。

第二十八课 腌菜

寒霜屡下,园菜渐肥。取而曝之,俊略干,置缸中,腌以盐。旬余,便可取食。若藏之于瓮,泥封其口,虽留至明年,犹可食也。

第二十九课 器具

人居室中,饮食卧起,皆需器具。惟匠人造器,劳心力,费时日,其成不易。用器之人,应知爱惜,不可任意毁伤也。

第三十课

儿立镜前,见镜中有一人,向之笑,彼亦笑;招以手,彼亦招以手。至镜后,则不复见。大惑,走以告母。母曰:人不能自见其面,故当以镜照之。镜中之人,即汝影也。

第三十一课 车(一)

陆行用车。车有轮,其形圆。轴贯其中,故能旋转。大车,用辕驾骡马,御者坐车前,执鞭驱之。小车,则用人力,或推之,或挽之。

第三十二课 车(二)

古时行车,或用人力,或用兽力。近百年中,新制迭出。有用汽力者,曰汽车;有用电力者,曰电车;亦有仍用人力,而行驶最轻便者,则为脚踏车。

第三十三课

象,体壮而健,皮坚而厚,口有两牙,伸出唇外。其鼻甚长,能吸水,纳于口而饮之,又能卷取食物,如人之用手。

第三十四课

狼形似犬,性尤凶残。爪牙甚利,能食牛羊。夜深,结队而出,横行山野间,常为行旅之害。

第三十五课 不识字

山有狼,猎人谋捕之,设阱山下,大书墙上曰:下有狼阱,行人止步。有不识字者,误蹴之,坠阱,大呼求援。既出,人指墙上字告之。乃叹曰:吾苟识字,岂至此哉!

第三十六课 匡衡

匡衡好学,家贫无书。其邑有富人,藏书甚多。衡乃往为仆,而不求偿。主人称其贤,假以书。匡衡遂成名儒。

第三十七课 甄女

甄逸有幼女,喜读书。诸兄谓之曰:女子当习女工,汝读书,将焉用耶?女曰:古之贤女,未有不学。世间学问甚多,吾不读书,何由知之?

第三十八课 岁寒三友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第三十九课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趺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四十课 敬老

雪初止,路中泥滑。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仆地。一童子趋而扶之。既起,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老人欲具饭饷之。童子曰:恐家人盼我。遂辞出。

第四十一课 运动

钟儿饭罢,跳跃为戏。未几,气喘汗出,腰腹作痛。父曰:运动失宜,有碍卫生。饱饭之后,当缓步院中,使所食之物,易于消化。今汝饭后跳跃,是失宜也。后当慎之。

第四十二课 守规则

唐生性粗浮。师戒之曰:学生在校,无论何时,不可妄言妄动。授课之室、体操之场、憩息之所,皆有规则。汝宜谙习之。唐生守师训,渐以谨慎闻。

第四十三课 戒诳语

司马光幼时,与姊共弄胡桃,欲脱其皮,不得。姊去,一婢以汤脱之,及姊复来,并告姊曰:吾能脱之矣。其父适见之,呵曰:小子何得诳语?光自是改过,终身无诳语。

第四十四课

枭畏日光,昼不见物。常乘夜而出,其飞无声,觅小鸟食之。小鸟恨甚,昼间,遇枭于林中,群起啄之。枭缩首,敛翼,不能与小鸟 争也。

第四十五课 蝙蝠

鸟与兽哄,蝙蝠常中立。鸟胜,则蝙蝠飞入鸟群,曰:吾有两翼,固鸟也。兽胜,则蝙蝠走入兽群,曰:吾有四足,固兽也。未几,二族议和。蝙蝠在侧。遂共斥之。

第四十六课 宇文深

宇文深儿时,常折草为旌旗,累石为营垒,布置行列,颇合兵法。其父见而怪之,曰:是儿年尚幼,已能若此,他日必为名将。后果以战功闻于世。

第四十七课

国无大小,莫不练兵以自卫。一旦敌至,出兵御之。或为步兵,或为炮兵,或为马兵,或为工兵,或为辎重兵,皆所以御敌也。

第四十八课 习体操

伍生畏习体操,谓其师曰:我体弱,不能操也。师曰:体操能活血脉,强筋骨,正可以医体弱者。尔常习之,必能获益。伍生从之,身体渐健。

第四十九课 夺旗竞走

诸生集体操场。画地为大圈,夹植短杆,围以长绳,旁竖红旗,五人并立。先生执旗立于侧,举手一挥,五人竞走,循圈三周。先至者,夺红旗而返。

第五十课 敬国旗

学生,汝观飘扬之五色旗,非吾国之国旗欤?此旗之色,红在上,黄次之,蓝又次之,白与黑更次之。凡我同胞,皆当敬此国旗也。

第五册

第一课 全体之功用

人体可分三部:曰头,曰干,曰肢。头中有脑,为运动知觉之本。外有耳目口鼻。耳司听,目司视,鼻司呼吸,口司饮食言语。自颈至腹为干,内有脏腑,所以消化食物,运行气血。两手两足为肢,以手做事,以足行路。此全体之功用也。

第二课 齿

孩童初生,口内无齿。七八月之后,次第发生,名曰乳齿。对七八岁时,乳齿渐落,尽换新齿。新齿生时,乳齿动摇,拔去之,则新齿排列整齐。

第三课 剪发

辫发为满洲制度。我国古时无有也,世界万国亦无有也。民国成立之初,即下令剪发。既便于做事,又合于卫生,有百利无一弊。凡我国民,勿固守陋习也。

第四课 纸鸢

纸鸢之状,有鸟,有鱼,有蝴蝶,有蜈蚣,有老人。系以长绳。风起时,一人持其尾,登高纵之;一人急振其绳,则纸鸢乘风而上。其大者,上缚弓弦,风激弦鸣,其声泱泱,故又名风筝。

第五课 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质软如绵,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第六课 黄帝

黄帝姓姬,名轩辕。时有蚩尤作乱,帝与战而胜之,遂杀蚩尤。诸侯尊为天子。黄帝作弓矢,以供战争;作舟车,以利交通;作衣服、器具,以为养生之用。后世利之。

第七课 嫘祖

上古之民,未有衣服,其用以蔽体者,夏则树叶,冬则兽皮。及黄帝时,西陵氏有女曰嫘祖,为黄帝元妃,发明蚕丝之用。乃教民育蚕治丝,以制衣裳。

第八课

春夏之交,蚕子始孵化,蠕蠕如黑蚁。稍长而蜕,凡四次,经三四十日,吐丝作茧,不食不动。又旬日,成蛾,乃破茧而出。蛾复生子,至明年又孵化而为蚕。

第九课

蚕既成茧,可以缫丝。其法:煮茧釜中,溶其胶质,乃寻其绪以抽之,卷于丝车之上。如茧多不及缫,可先以火烘之,使蛹死不复成蛾,可以久藏不坏。

第十课 家信

卞生静坐观书,邮局送一函至。卞生日:此吾兄之信也。急呈诸母。母接函,拆而阅之。

第十一课 地球

吾侪所居之地,圆而略扁,故名地球。人立高山之巅,远望海中来船,先见船桅,后见船身。其去时,船身先没,船桅后没。环游地球者,如向东而行,方向不变,久之,必回原处。此皆地圆之证也。

第十二课 蚁行球上

地上有皮球,两蚁缘球行,一向左,一向右,未几,集于一处。母指以示儿曰:球形圆,两蚁分途而行,不易方向,故能相值。地球之圆,即此可为证也。

第十三课

陆地可以居人,大者曰洲;小者孤立海中,曰岛;三面在水,一面连大陆者,曰半岛。

山,突起于平地,小者曰埠,曰丘陵;能出火者,曰火山。平原者,地之平坦者也;其地势高者,曰高原。沙石之地,无水草者,曰沙漠。

第十四课

地面之水,大者曰洋,其次曰海。海水弯入陆地,可以泊舟者,曰海湾,亦曰港。

大陆之上,有低地潴水者,曰湖,曰泊,其小者曰池。

流通地面之水为江河,在山间者,为溪涧;其自高处倾泻而下,遥望之,如悬空之布,是为瀑布。

第十五课

古时洪水为患,民无安居之所。帝舜忧之,命禹治水。禹乃苦心一志,导水入江河,顺流至于海。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未遑一人,水患始平。舜以禹有大功,禅以帝位。禹乃继舜为天子,国号曰夏。

第十六课 汤武

禹崩,其子孙世继其位,凡四百余年。至桀无道,汤举兵伐之,代夏为天子,国号商。

汤之子孙,传国六百余年。至纣无道,武王举兵伐之,代商为天子,国号周。

古之诸侯,以伐暴救民,行革命之举者,自汤武始。

第十七课 牡丹芍药

牡丹,古人称为花王。茎丛生。花有单瓣,有重瓣,以白与淡红者为贵。惟培植独难,常有败叶腐蕾之患。芍药之美,次于牡丹,而培养较易。花谢后,割其茎,秋时分种之。及明年夏时开花,丰艳可爱。

第十八课 华盛顿

华盛顿七岁时,游园中,以斧斫樱桃树,断之。其父归,见而怒曰:樱桃吾所爱,谁斫之?家人惧,不敢言。华盛顿趋至父前,自承曰:斫樱桃者,儿也。父遽释怒,执其手慰之曰:汝能不欺,予不责汝矣。

第十九课 笼球

师率学生十余,同往游戏。场中竖长竿,竿头系小笼。分学生为甲乙二队,对立竿之左右。甲队各持红球,乙队各持白球,争掷笼中。掷毕,解笼数之,红球多于白球,胜负乃决。

第二十课 驴遇虎

驴蒙虎皮。群兽畏之,无敢近者。驴自喜得计,时时出行,以威群兽。一日,遇虎。虎以为同类也,就而与游。驴骇极,大鸣,弃皮而遁,数里不敢息。

第二十一课 二蟆

二蟆同居小池。天久不雨,池涸,议他徙。路过一井,其一悦之,将跃入;其一曰:井水固佳,苟有他故,不适吾意,又焉能出?故但顾目前,不图其后者,取祸之道也。

第二十二课

地面之水,为日光所蒸,他汽上升,聚而为云。云遇冷,凝为水点,滴沥下降,是为雨。

不见夫釜中沸水乎?水热化汽而上腾,此成云汽之理也。汽冷则聚为水点,此成雨之理也。

第二十三课

焚松桐之枝,而取其炱,和以胶质,范以模型,晒而干之,是谓墨。注水砚中,以墨磨之,则成墨汁。如以磨墨为苦,可于暇时,预磨而储之,或蓄于壶,或蓄于盒,为用尤便。

第二十四课

古时无纸,以漆书于简,或书于缣帛。简重帛贵,得书甚难。汉蔡伦始造纸,至今称便。

凡树皮、稻稿、敝布之属,皆可制纸。然常用者,多以竹为之。故产竹最盛之地,出纸亦最多。

第二十五课 丛树

大风之后,兄弟行郊外。见道旁老树,高数十尺,为风所拔,横于地上。又数武,过丛林,则损伤殊少。小树数株,亦无恙。弟问兄曰:风能拔大树,不能拔小树,何也?兄曰:大树孤立,故易拔。小数丛生,故难摧。

第二十六课

麻茎中空,高六七尺。叶大花小。春种而夏刈之。剥麻皮,久浸水中,更析为细缕,可以织布。其粗者,或结为网,或绹为绳,为用至广。

第二十七课

漆树生山谷中,大者高至二三丈。夏秋之间,割其皮,接以竹管,有汁流出,是为漆,以髹器具,可免污朽。若以彩色调漆内,而后髹之,尤为美观。

第二十八课

古时商业,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及后世交易日繁,乃以金属铸钱,专供交易之用。周代以后,始定钱为圆形,中有孔。近年改良币制,圆而无孔。以铜铸者曰铜币,以银铸者曰银币。大小轻重,各有定数。人皆便之。

第二十九课 收条

戚家送物来,父写收条与之。儿问曰:是有何用?父曰:此收条也,我以财物与人,则人书收条与我。人以财物与我,则我书收条与人,所以为凭证也。

第三十课 假书

稽生嗜学,不能致书,恒假之于其友。其假书也,必预言还期。既假,必谨慎披阅,勿使污损。及期,必整理而归之。或有未阅竟者,俟异日而假焉。若误损其书,则购新书以偿之。以此假书于人,无不应者。故嵇生家徒四壁,卒能博极群书,有名于时。

第三十一课 我国革命

国家政治,拂逆人民之公意。人民不得已,以武力颠覆政府,谓之革命。

前清季年,政治纷乱,国势砧危。忧国者,谋改革政治以救亡,于是革命之说日盛。

辛亥之秋,革命军起于武昌,各省响应。清帝退位,遂建中华民国。

第三十二课 地图

壁间悬地图一幅。学生问于师曰:此为何图?师曰:此中华民国地图也。汝等试观之。北京为国都,中央政府设立于此。其余何者为山,何者为水,何者为城邑,皆宜谙习之也。

第三十三课 广州

广州,广东省城也。负山面海,珠江横贯之,其支流密如蛛网。水利饶足,故土地多膏腴;转运便捷,故工商尤发达。而广州之饶富,遂甲于全国。

粤汉、广九两铁路,皆起点于此。交通尤为便利。

香港,广州之属地也,为英人所占领。筑港开市,海舶云集,其市肆之繁盛,乃突过于广州。

第三十四课 造屋

造屋之法,屋基甚高,所以远潮湿也;沟道宜广,所以泄潴秽也;窗户宜多,所以通空气、透日光也;厨房、厕所宜隔远,所以避烟灰及浊气也。否则不合于卫生,人居其中,必多疾病。

第三十五课 蜜蜂

庭花盛开。蜜蜂往来枝间,吸花之甜汁,酿蜜于房,以为冬日之粮。其房以蜡为壁,簇聚如球。秋时,割其房,取蜜,可以调味,可以制药。故养蜂之利甚大。

第三十六课 杀雁

庄子出于山,舍于故人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噫!雁以不材,遂先见杀,人可不自儆乎?

第三十七课 跳绳

范生取一绳,执其两端,向上掷之。绳自顶过,将及地,跳而越之。且掷且跳,旋绕不已。既毕,更选二人,分立左右,持长绳而转之。绳至地,则一人跃入,渐增至三四人,同跃同止。足不蹴绳,至数十次乃已。

第三十八课

秤,所以称物,而别其轻重也。计重之法,十厘为分,十钱为两,十六两为斤,百斤为一石。秤杆有星,大者每星为一斤,次者每星为一两。小者或以钱计,或以分计,或以厘计。皆视其杆之大小,锤之轻重耳。

第三十九课 孔子

孔子,字仲尼。博学多能,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余人。时世乱,孔子为鲁相,三月而国大治。鲁不能信用,孔子去之。周游列国,凡十四年,不得行其志。乃归鲁著书,至今称为圣人。

第四十课 孟子

孟子,邹人也。尝受业于子思之门,故学说一宗孔子。当是时,天下分为七国,竞事征伐,人民困苦。孟子以爱民为本,讲仁道,主息兵。诸侯莫能用,退而与其徒,著书立说。其传于世者,有孟子七篇。

第四十一课 孟母

孟子少时读书,其母方织。孟子忽中止。母引刀断其织,诫之曰:汝之废学,犹断斯织也。自是之后,孟子乃勤学。

孟子见东家杀豚,问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子初有知而欺之,是以教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

第四十二课

鹰,喜食小鸟。嘴曲如钩,爪利如刃。羽翮甚健,虽久飞不倦。目光尤锐,去地数十丈,能见小物,常盘旋空际,注视地上以觅食。鸡雏之属,苟为所见,则攫之而去。其飞极疾,人每不及防也。

第四十三课

槐树之上,有一巢。老乌栖其中,不能高飞,翘首遥望,呜呜而鸣。小乌常出觅食,有所得,即衔之归巢,以哺老乌。先生语学生曰:乌为鸟类,尚知爱亲,为人子者,可不孝养父母乎?

第四十四课

猴形似人,性灵敏,能 解人意,遍体生毛,且有尾。足趾甚长,常攀援树上,探果实而食之。

猩猩,亦猴类也。身躯高大,有毛无尾。性暴而力大,常为人患。

第四十五课

祝儿与父立廊下。忽见阴霾四布,大风猝至,空中冰块,堕地有声。儿大骇。父曰:是名雹。空中水汽,将成雨点,忽为高处冷风所吹,骤结冰块,错杂下降。害田禾,伤人畜,毁庐舍,往往成巨灾也。

第四十六课 草帽

在气和暖之时,宜戴草帽。惟曩日所用者,多购自外国,耗费至巨。我国山东诸省,原有草缏,可为草帽之材料。今人纠立公司,设厂自制。果能出品精良,必畅销于各省也。

第四十七课 西瓜

西瓜,春时种之。芭蔓生,花黄色,瓜形浑圆。熟时,大者重可上余斤。盛暑之日,剖而食其瓤,汁多味甜。瓜中有子,炒熟之,可去壳而食其仁。

第四十八课 戒吸烟

潘儿戏吸烟,喜甚,既而咳嗽不已,涕泪交流。母怪问之,儿具以告。母曰:吸烟无益,且有毒,其气触喉,即致咳嗽,非可玩也。童子尤宜戒之。

第四十九课 自治

于生性懒,书籍、纸笔,随意抛散。其友陆生则不然,阅书既毕,必收置原处;习字时,纸墨笔砚,陈列有序;唾涕必向痰盂。师谓于生曰:若陆生者,可谓能自治矣。

第五十课 告假

邵生每日到校,未曾稍迟。先生屡赞其贤。一日,将上课,邵生不至。适有持函来者,展阅之,则邵生之请假书也。

第六册

第一课 人之一生

人之一生,犹一岁之四时乎。春风和煦,草木萌动,一童子之活泼也。夏雨时行,草木畅茂,一壮年之发达也。秋冬渐寒,草木零落,则由壮而老,由老而衰矣。然冬尽春来,循环不已,人则老者不可复壮,壮者不可复少也。语曰: 乎时乎不再来。愿我少年共识之。

第二课 微生物

微生物形体至少,种类尤多。其有毒者,能致人于疾病,或酿成瘟疫。但非目力所能及,故人多忽之。

空气之中,随处有微生物。而沟浍之水,污秽之物,尤微生物所发生者也。故吾人居处,宜择空气清新之地。勿饮不洁之水,勿食不洁之物,此卫生之道也。

第三课 微生物预防法

病之发于微生物者,常由痰涎散布,以传染于他人。故痰涎必以器受之,若无器,则纳之巾中。凡堂室、道涂间,皆不可任意吐唾。若值瘟疫发生,饮食卧起,尤不可与病人密接。所用器物,宜以沸水或用消毒药水涤之。此预防微生物之法也。

第四课 沐浴

皮肤有孔,所以排泄汗液也。若为尘洉所阻,则汗泄不畅,故沐浴宜勤。

沐浴不特除垢,又能助血液之流行。若用冷水沐浴,则皮肤坚强,偶冒寒气,不易致疾。惟浴后,必以干布擦之,使皮肤红润而后止。

衣冠亦宜清洁,若任其污秽,虽日日沐浴,无益也。

第五课

豖孕四月而产。产辄十余子,每岁二次。其食物也,不甚咀嚼,凡菜根、谷食之属,皆宜断碎而后喂之。豖畏热而好浴,不得良水,则辗转于污泥中。故畜豖者,宜导清水以浴之。

豖肉多脂膏,味浓厚。惟中有寄生虫,必熟煮之,然后可食。其腌者,以腿为最美。

第六课

鸟类之体,遍生毛羽。前肢为翼,故能高飞。其趾间有蹼,能游泳水中者,谓之水鸟。鸟类之嘴,为坚硬之角质。无齿,故食物不嚼。其骨及毛管,中空而无髓,故质轻而善飞。

兽皆胎生,鸟则卵生。惟鸟卵,必孵之而后成雏。

第七课 文字

吾之心意,怀而不宣,人莫能知,故必赖语言达之。然相隔稍远,语言不可闻,仍无从达其意,于是以文字代之。

有文字,则虽远隔万里,不难互通其意。且古人之言,可以贻之今人,今人之言,可以贻之后人,其便利为何如乎。

第八课 秦始皇

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中原,北逐匈奴,南取南越。土地日广,国势大振。然重税繁刑,虐待人民。虑民之叛已也,收天下兵器,铸为金人。恶民之议己也,烧诗书,坑儒生。及始皇死,叛者群起,秦遂以亡。

第九课 万里长城

我国北方,自昔有匈奴之患。燕赵诸国,筑城以防之,各保疆土,不相联属。及始皇伐匈奴,大败之,乃修筑旧城,合而为一,后世号为万里长城。年久颓废,累加修筑。今所存者,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凡五千余里,为世界著名之巨工。

第十课 兄弟

史儿有兄,作客他乡。每有信回,史儿必取读之。久之,能自写信。一日,有表兄赴兄所。史儿即缮一信,托其携往。兄得之,大喜,即写信覆之。

第十一课

父问儿曰:金属之中,孰为贵?孰为贱?儿曰:金最贵,银次之,铁为下。父曰:金银虽贵,仅为用钱币及妆饰耳。铁价廉而用广,家居之什物,农工之器具,需铁最多。世界百业之兴,皆铁之功也。

第十二课 汽机

英人瓦特,少时,见壶中水沸,壶盖自开。怪而求其故。始知沸水化汽,其力甚大。遂因其理,创制汽机。其制有锅炉,有汽筒,有机、轮。锅中煮水,通汽于筒,激动其机,则轮自旋转。汽力愈大,轮转愈速,今日工厂、舟车,均利用之。

第十三课 汽船

宋儿从父至江畔,一舟破浪而来,上有烟囱,黑烟上腾。儿问父曰:昔闻师言,舟之行,恃帆与橹。今是舟无帆、橹,而行甚速,何也?父曰:是为汽船,船中有汽机,下有轮。燃煤蒸汽,汽激轮,则舟前行,故无借于帆、橹也。

第十四课 汽车

车行于地,或用人力,或用牲畜之力,一日不逾百里。自蒸汽之理既明,于水则有汽船,于陆则有汽车。汽车之行也,全赖汽机。所经之地,必敷铁轨。车行轨上,一小时可百余里,非寻常之车所能及也。

第十五课 体操

人之身体,以运动而日健。运动之有益者,莫如体操。

体操之事,进退步伐,各有规矩。故能活血脉,强筋骨,又能助全体之发育。学生在校,肄习各科,伏案之时,多于运动。惟能常习体操,则身体日强,疾病日少。

第十六课 捉迷藏

群儿相聚,为捉迷藏之戏。先携手作大环,甲儿立环中,以巾束木。诸儿环绕疾走,左右各三匝,然后俱蹲于地。甲儿呼乙儿,乙儿 遥应之。甲儿张手摸索,获一人,摩其顶,制手(上下结构)其衣,抚其足,呼曰:乙儿在是矣。揭巾视之,则丙儿也。复以巾束目,摸索如前,卒得乙儿。于是令乙儿代为盲者。

第十七课 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用兵。时西南夷颇强盛,帝遣使通之,皆内属。会月氏与匈奴有怨,帝遣张骞往观之。及归,详述西域地势,及物产风俗。乃遣兵往征。匈奴、月氏诸国,先后臣服。中国之威,震于绝域矣。

第十八课 马援

马援少孤贫。尝谓人曰:丈夫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乃躬自耕牧,家财渐富。既而叹曰:凡殖货财,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财虏耳。遂尽散之。后自征交趾还,故人迎劳之。援曰: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何能卧床上,死于儿女之手中耶!月余,乌桓入边,援自复请击之。

第十九课

天既曙,楼窗初启,寒气侵人。刘儿见屋瓦皆作白色,诧曰:昨夜雪乎?母曰:霜也,非雪也。儿曰:何谓霜?母曰:空中水汽,接近地面者,入夜遇冷,则凝聚为霜。遇大冷,则冻结为霜。今屋上积霜甚厚,故色白如雪儿。

第二十课 甘蔗

甘蔗,生于热地。有赤白二种。大者高丈余,茎有节。节间生叶,叶长而阔。蔗熟而味益甜。

取甘蔗之茎,榨出其汁,贮釜中。以火煎之,渐凝为小粒,状如细沙,色赤而微黑,号为沙糖。再提炼之,则质纯为色白,号为白糖。

第二十一课

竹茎圆而中空,茎有节,由节生枝叶。其横于地下者,曰竹鞭。

竹性耐寒,冬日不调。凡通风向阳之处,植之无不活者。平时无花,及将死,则开花结实。

竹之用极广,可建屋编篱,或制成各种器具。而笋味鲜美,尤冬春之佳馔也。

第二十二课 奇异植物

动物有知觉,植物则否。然植物知觉之妙,或有类于动物者。以指触含羞草,其叶遂缩,枝亦下垂。又有捕虫草者,叶上有毛,毛中有液。蚊蝇之属,偶触其毛,则卷而食之,积久尽消,如食物之入胃然。或以小片牛肉投之,其被食犹蚊蝇也。

第二十三课 簿记

银钱出入,无论多寡,备记于簿。则有余不足,可以稽核,诚至便也。

簿记之法,入款曰收,出款曰付。收付相抵,即知存余之数。逐日详记,至月杪而清洁之,自无遗忘之患。

第二十四课 鸡雀

兄率诸弟游庭中,见鸡栖于埘,群鸟归巢。兄戏谓弟曰:埘中有五鸡,若杀其一,则余几鸡?诸弟皆曰:四鸡。兄曰:然。继问之曰:树上有六雀,举枪击之,一雀坠地,斯时树上尚余几雀?”皆对曰:五雀。兄曰:非也。举枪击雀,中弹者坠,不中弹者必惊去,安得尚有五雀耶?诸弟始恍然。

第二十五课 螺与小鱼

海滨小鱼,时为大鱼所食,不能御。其旁有螺,见害己者至,则藏身壳中,莫能伤之,恒以此傲小鱼,小鱼无如之何。一日,有物自上而下,砰然有声。小鱼皆惊散。螺仍伏居不动,久之,昂头出窥,则身在竹笼,陈列市中以待沽矣。

第二十六课 押忽大珠

西域贾人,有奉珠求售于尚文者,索价六十万。识者曰:此所谓押乎大珠也,六十尤酬之,不为过矣。文问曰:此宝作何用?曰:含之可不渴。文曰:一人含之,千万人不渴,则诚宝也。若一珠止济一人,为用已微。吾所谓宝,米粟是也。有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岂不愈于彼乎?

第二十七课 班超

班超使西域,至鄯善。其王甚礼之,会匈奴使至,忽疏懈。超会吏士语之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夜奔匈奴营,斩其使。于是降鄯善,定于阗、疏勒。继又请发兵,征服未降诸国,威震遐迩。封定远侯。

第二十八课 诸葛亮

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其庐,始得见。与语,大悦,遂出任事。及备即帝位,亮为丞相。帝崩,受诏辅后主。时南夷不服,率军征之。夷酋孟获,以勇悍著,亮欲服其心,七擒而七纵之。获止不复去。南方既平,更北出伐魏。与魏将司马懿相持不下,旋以病卒于军。

第二十九课 民族

我国土地广大,民族复杂,其尤著者,曰汉,曰满,曰蒙,曰回,曰藏。虽然,人类好动,迁徙无常,战争也,经商也,宦游也,种种原因,或使一族分为数族,或使数族混为一族。故现在之名称虽异,究其事实,殆无从辨析也。

今者,合五大民族,建立民国,休戚与共,更无轸域之可言矣。

第三十课 武汉

武昌,湖北省会也。据长江东岸,隔江与汉口、汉阳相对,自古称为重镇。

汉口,当汉水入江之口。京汉铁路,自此直达北京。粤汉、川汉两铁路,亦将以此为终点。实南北交通之枢纽也。

革命之役,民军崛起于武昌,越一日而得汉阳,又一日而得汉口。形势所在,故兵家必争之。

第三十一课 长江

我国大川,以长江为最著,长凡九千九百余里。其源发自青海,东南流经川边以入云南。折而东北,仍由四川东境,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而入于海。下游水深而阔,支流甚多,既利交通,尤便灌溉。故其南北两岸,皆为富庶之区。

第三十二课 黄河

黄河,我国第二大川也。源亦出于青海,由甘肃入绥远。折而南,经山西、陕西之间。出龙门,折而东,经河南、直隶、山东入海。长凡八千八百余里。

黄河上游,多行山谷中,自高而下,水势湍急。出龙门,行于平地,势即纡缓,致泥沙随处淤垫,河身渐高,沿河之地,反低于河身,于是筑堤防之。及春秋水涨,往往溃堤四出,为害甚烈。

第三十三课 群蚁

群蚁共攒螳螂而走,螳螂一奋其臂,则蚁之扑倒者无算。然随仆随起,攒行如故,卒拽入穴。夫以一蚁比螳螂,则蚁小而螳螂大。以千百蚁比螳螂,则螳螂小而蚁大。故天下之最强者,莫如群力。果能合群,孰能敌之?

第三十四课 绵羊

绵羊,角弯曲如螺旋,或有无角者。肉与乳,可供食。皮可为裘,革可制囊。而毛之为用尤大,其毛细长而柔软,可织呢绒及毡毯之属。我国西北各省,皆有绵羊。居民多取其毛,以供织物之用。民国成立,改定服制,需呢益多,则羊毛之功用益广矣。

第三十五课

农夫居乡,以耕为业。若麦,若稻,若豆、棉,若蔬,耕耘收获,各有定时。故恒终岁勤动,不得休息。然人事尽矣,而螟、蝗、水、旱、风、雹,一旦猝至,则收获之物,常致不稔。且牲畜、肥料,及一切农具,俱不能缺。农之劳费如此,彼安坐而食者,不可不念其功也。

第三十六课

世界之物,或生于自然,或由于人造。棉与茧,生于自然者。纺之为纱,缫之为丝,则其价倍。更织以为布帛,则价又倍。若加鲜丽之颜色,或精美之刺绣,其价又骤增焉。其他物价,因人工而递增者,莫不类是。工之利大矣哉。

第三十七课

日用之物,或出于农,或出于工,若无待于商者。虽然,农工所出,常因地而异。凡日用所需,若布帛之为衣,若黍、稷、稻、粮之为食,若金、石、木材之为宫室,为器具,固非一地之农工所能备也。惟有商以转输之,乃能取四方之物,集于一地,用物者无待远求。此商之所以可贵也。

第三十八课 上海

上海,江苏之一县。地处长江下游,东临大海,交通便利,中外商货,咸萃于此。民国纪元前七十年,划城北之地,为外国租界,管理地方之权,遂归外人。近者我邦官商,就租界南北,经营市场。又将城墙拆除,以利交通。异时繁盛,当不逊 于租界也。

第三十九课 烹饪

吾人常食之品,米、麦、豆、菽,所以充饥者也。鱼、肉、蔬、瓜,所以佐膳者也。烹饪之法,因物而异,或煮之,或蒸之,或煎炒之。

食品不良,最易致病。故物之有恶味者,或已腐败者,皆不可食。姜、椒、葱、蒜,其味辛辣,多食之,亦足伤身,不可不慎也。

第四十课

油有多种,烹调食物,常用豆油。菜油、麻油、花生油次之。豆油,以牛庄为最多,其次则青口,各省皆仰给焉。

房屋器具,所用材木,燥则易裂,湿则易腐,以桐油涂之,可以经久不坏。

灯火之用,亦赖于油。自煤油盛行,而用豆、菜等油者,日益少矣。

第四十一课

酱,所以和味也。造酱之法,以熟豆若麦饼,置于幽僻之处。数日发霉,取盛缸中,加盐水晒之,月余而酱成矣。其以豆制者,谓之豆酱。以麦制者,谓之面酱。

榨豆酱而收其汁,则为酱油。其色黄,晒之则黑,烹调者必用之。

第四十二课 鸦食贝

海潮初退,群贝露沙上。众鸦就食之,贝壳坚,鸦竭力啄之,不能破。于是各衔贝高飞,至三四十丈,乃坠贝于石上,破其壳而食其肉。

凡物之下坠也,愈高则力愈大。如掷杯于地,高仅尺许,往往无恙;若至十余尺以上,未有不碎者。鸦殆知此理也。

第四十三课 义马

有一骑兵出战,为敌人所虏,梏其手足,置之后营。夜半,闻马嘶声,审为己马,匍匐至马所,以齿断马缚,令速去。马起立,见主人被梏,不能行,乃以口衔主人,疾驰而归。人皆称为义马。

第四十四课 唐太宗

唐太宗勇而知兵。佐高祖成帝业,海内渐定,乃复用兵于域外。

太宗既即位,以突厥最强,首命李靖讨破之。又遣将击吐蕃,伐高丽,辟地日广。

太宗锐于图治,能用贤。自东晋以降,扰乱二百余年,至是,乃复睹治平之象矣。

第四十五课

梅花盛开,包儿折数枝,插瓷瓶中,灌以水,供诸案头。晨起就案,见瓶有裂痕,疑为人毁,奔告其父。父曰:凡物热则涨,冷则缩。惟水至结冰时,不缩而反涨。昨夜严寒,瓶口之水,先结坚冰,其下亦渐次凝结,愈涨愈大, 瓶不能容,故破裂也。

第四十六课 物体

曝冰于日,则冰化为水。煮水于釜,则水化为汽,则一物而三变也。冰坚凝,是为固体。水流动,是为液体。汽则升于空中,目不可见,是为气体。

要之,遇冷则气体变为液体,液体变为固体。遇热则反是。世间无生之物,皆有此三变,水其最显者也。

第四十七课 废物

世界之物,各有所用。其无用者,谓之废物。食物而余骨,燃薪而余灰,及蔽衣之不堪蔽体者,皆是也。虽然,骨可制器,灰可取硷,布帛之蔽者可造纸。一切废物,无不类是。故工业之种类愈多,则物类之废弃愈少,在人之善用而已。

第四十八课 南京

明太祖以平民起兵,代元而有天下,奠都金陵,名曰应天府。其子成祖,移跸于北平,未几,改为顺天府,因号顺天为北京,应天为南京。南京负山带江,形势雄壮,甲于东南。且有津浦铁路,北达天津。沪宁铁路,东抵上海。舟车往来,水陆无阻。故民国成立之初,以是为临时国都焉。

第四十九课 北京

北京居直隶中部,北负长城,东滨渤海,形势为各省之冠。有内外二城。内城公署林立,各国使馆,皆在其内。旧时宫殿,踞其中央,巍墙峻宇,穷极侈丽。外城环内城之南,商市殷盛,京奉及京汉铁路,皆设总车站于此。北京地势,得居中驭外之宜。故元、明、清三代,皆以此为京师,今国民仍之。

第五十课 朋友

程、董二生,居同里,学同校,相爱如昆弟。久之,董生随父游北京。往别程生,怅惘不已。程生曰:男儿志在四方,尔我情况,当邮书以达之。董生诺之而别。

第七册

第一课 地球大势

大地浑圆。高者为陆,低者为水。约计之,则陆占其一,水占其三。陆分五大洲,曰亚细亚洲,曰欧罗巴洲,曰亚非利加洲,曰亚美利加洲,曰海洋洲。

水之大者为洋。洋有五,曰太平洋,曰印度洋,曰大西洋,曰北冰洋,曰南冰洋。岛屿之属,孤峙水面,不与大洲相连者,则分属于附近之洲。

第二册

海于地球之上,四面贯通,非若陆之有断续也。其近岸处较浅,渐远渐深。风定波平之时,海面如镜。而海底则凹凸不等,如陆地之山谷。动植各物,亦杂产其间。

濒海居民,多习水性,常悼小舟,捕鱼虾,采水藻。或系绳腰间,缒入海底,取珊瑚、蚌蛛之属,以博厚利。盖海滨之人,其视海也,无异于农夫之视田。

第三课 共和国

共和国者,以人民为国家主体。一切政务,人民自行处理之。故亦为之民主国。

虽然,一国之人数至多,欲人人民闻政事,为事势所不能。于是有选举之法。选举者,由多数人选举少数人,使之代理政务也。

共和国以总统组织政府,以议员组织国会。总统、议员,由人民公举。其职权任期,皆有限制,故无专擅之弊。

第四课 平等

自古专制国,恒设特别阶级,或以种族,或以门第,或以宗教而享特别之权利。甚者以他级人民为奴隶,生杀予夺,惟意所欲。不平孰甚焉。

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不论何人,权利义务,无不从同。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此所以无不平之患也。

第五课 自由(一)

吾有身体,无故而被拘束。吾有财产,无故而被侵夺。吾有言论、著作,无故而被干涉。推之居处、营业、交际、信仰,事事皆受限制,而不得行其意,则生人之幸福,其所存几希。甚矣,不自由之难堪也。

共和国之法律,凡属个人之自由,不特他人不得侵犯,即国家亦不得侵犯。其尊重自由也如是。

第六课 自由(二)

共和国民,既人人自由矣。然则不论何,惟吾意之所欲,无施而不可乎?是又不然。所谓自由者,法律范围内之自由也。苟违反法律,则刑罚随之矣。

且人人皆有自由,其在我者,固不欲放弃之,岂在人者,乃可以侵犯之?东哲之言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西哲之言曰:不侵人之自由,乃为自由。吾少年真爱自由乎?其三复斯言。

第七课 亲属

父之父为祖父,父之母为祖母。祖父之父、母为曾祖父、母。曾祖父之父、母为高祖父、母。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父之兄为伯父,父之弟为叔父,父之姊、妹为姑母。兄、弟之子为侄。姊、妹之子为甥。

母之父、母为外祖父、母。母之兄、弟为舅父。母之姊、妹为姨母。

伯、叔父之子为从兄、弟。姑母、舅父、姨母之子为表兄、弟。

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弟妇。子之妻为媳。女之无为婿。

第八课 投报

凡人有爱慕之情,恒思借物以表之,于是有投报之事。

物品至众,非一人之力所能尽具。是以吾偶得物,无论轻重,苟为吾友之所需,即可举以相赠。如或隔居易地,各就其土之特产,远道以邮寄之。

语云:礼尚往来。吾之于友然,友之于吾亦然。盖施者无责报之心,受者有酬答之谊。若夫无故而馈人,无故而受人馈,皆非君子之道也。

第九课 沙漠

地球之上,平原、山、水,皆有生物,惟沙漠则不然。

沙漠幅员广大,或绵亘至千里,地乏水、草,故不适于居人。常起飓风,卷沙挟石,飞舞空际。骤落则掩埋人、畜,莫可逃遁。昼间气候,炎热如焚。入夜则异常凛冽,至见霜、霰。行人苦之。世界最大沙漠,在非洲之北。我国则蒙古、新疆皆有之。

第十课 橐驼

渡沙漠者,必用橐驼。橐驼力大性驯。趾有厚皮,能涉沙而不没。背有峰,中贮脂膏,饥时则溶入体中,以补养之。腹有水囊,驼将远行,辄先饮水储囊中,故能跋涉长途,久而不渴。渡漠之人,尽挈日用所需之物,载之驼背。载时,驼跪前足,以俟主人之积物。行竟日,知且息矣,复跪于地,俾主人卸其所负焉。

第十一课 岳飞

金兵侵宋,中原之地多沦没。岳飞驻军偃城,与金兵遇。时金有禁军,皆衣重铠,贯以韦索,三人相联,号拐子马,宋师屡为所败。一日,飞令步卒,持刀入阵,第斩马足,勿仰视。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飞挥军出击,大败之。

自是与金人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飞乘战胜之威,将渡河北伐。而奸臣秦桧主和,召飞还,诬以谋反,杀之。宋室遂成偏安之局。

第十二课 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少有大志,人莫能测。值岁饥,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时元室失政,豪杰蜂起。太祖从郭子兴起兵。子兴死,遂领其众。既定集庆,召官吏、父老语之曰: 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吾除之。民大悦。

第十三课 掷环

诸生课毕,共谋游戏。一人曰:盍掷环乎?众曰:善。乃至场中,植木杆为标,高约二尺。分学生为甲乙二队。二队之人,相间作圆阵。甲队各持红环,乙队各持白环。先生立其旁,发口令。众依次掷环,以中杆多者为胜。其不善掷者,或斜出不中杆,或不及杆而止。掷毕,计中杆之数,红环多于白环,胜负乃决。

第十四课 音乐

审察声音,而施之以节拍,是为音乐。音乐感人最深,能使人乐,能使人悲,能使人奋起。其为器也,或丝,或竹,或金、革。其为声者,轻重高下,各有定法。有时若抑而忽扬,由徐而转疾,则音响美妙,益能动人。

古之学校,礼、乐并习。礼以节其进退,乐以和其心志。今学校中有唱歌一科,盖亦行古之道也。

第十五课 空气

空气者,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嗅之无臭味。吾人生息其间,未尝觉也。惟挥扇时,觉有凉风拂面,则空气动也。空气动,即谓之风。

人、畜数日不饮食,犹不致死。若断其空气,饿顷即毙。故善养生者,其居室必多辟窗牖。朝夕游散,常在空旷之地,则所吸空气,自无秽浊之患。

第十六课 传染病

病疫之人,体中必有微生物。生殖繁而速。恒由唾、洟、便、溺,发散于外,故能传染。

瘟疫之属,或为温,如春温、秋温、冬温是。或为痧,如白喉痧、瘪螺痧是。或为痢,为霍乱,为鼠疫。凡此诸症,始起于一二人,不久蔓延各地,死人无算。他若肺痨、癣、疥诸症,虽非疫病,亦能传染。

防疫之道,在乎清洁,使微生物不得生殖,则疫自绝矣。

第十七课 种痘

小儿初生,每易染痘,俗称天花。患者或不救,且易传染。

我国种痘之法,取患痘者之痂,和药制之,名曰苗。纳于鼻中,七日而出痘,天花自此可免。是法传至欧洲,英医齐纳改为牛痘,取苗于牛,种于臂上,术尤完善。我国亦废旧法从之。欧洲通例,儿生三月必种痘。每间数年,必复种之,以防复发。我国则仅于二三岁时一种之,故有未种而染痘者,亦有既种而复发者。是不可不慎也。

第十八课 物类

地上之物,种类甚多,不可纪极。然大别为二,曰有生之物,曰无生之物。

土也,石也,金也,皆不能生长者,所谓矿物是也。

有生之物,又可分之为二。一为能动者,一为不能动者。

草、木能生长,能传种,然限于所生之地,而不能自动,所谓植物是也。

虫、鱼、鸟、兽,以至于人类,既能生长,又能以己意自为动作,所谓动物是也。

第十九课

草,根浅而茎弱,硗瘠之土,亦能繁殖。故山坡、水涯,及崇崖、峭壁,无不有之。

春时,草色青青,随处蔓延。秋、冬,霜、雪降,则茎黄而枯。其根及种子,伏于土中,次年复生,不假人力之种植也。

谷类之为草之有益者,则用人力耕种之。至稂莠之属,能害嘉谷,则芟刈之,或于冬间纵火焚之,以其灰为粪田之用。

第二十课 种茶

茶,小树也。山坡瘠土之不宜谷者,种茶无不繁茂。越三年,始可采撷。更越二三年,其味愈美。至六七年,味渐劣,乃铲去之,易以新种。春时茶叶最嫩,故香味最佳。过此,则叶老而味薄。

苏、浙、闽、皖诸省,产茶颇盛。运售于欧、美者,岁值银数千万元。近则印度、澳大利亚等处,广行种植。吾国茶业,稍就衰敝矣。

第二十一课 蚕丝

本部诸省,无不宜蚕,而江、浙为最,广东次之。江、浙、广东,饲蚕皆用桑叶,山东或用栎叶,湖北或用樗叶。

我国四千年前,已知制丝之法。汉时传入外国,外人争宝之。通商以来,出口之丝,岁值甚钜。近以饲育不善,蚕多病。而法、意等国,饲蚕益精。日本蚕业,本取则于我国,近亦仿行西法,产丝几与吾国匹矣。

第二十二课 陶器

陶器之制,先取碎土,杂以沙,和以水,而范之以模型,入窑烧之,始成坯。坯粗而不泽,乃敷以泑,复烧之,即成陶器。

江西之景德镇,陶器特精,常贩运四方,供全国之用。江苏宜兴县,有紫泥陶器,亦颇著名于世。

自通商以还,东西陶器,份来吾国,国人喜其式样精巧,争购用之。今江西、湖南,有纠合公司仿制者,销行亦渐广矣。

第二十三课

水中动物,鱼类最多。江、海、陂塘,无不产之。

鱼皮有鳞,所以御敌也。其胸腹有鳍,能拨水,如舟之有桨,所以进也。其尾能左右,如舟之有舵,所以转也。腹中有鳔,以贮空气,鳔胀则气满而体轻,鳔缩则气泄而体重,所以为浮沉之具也。头部有鳃,水自口入,而由鳃出,所以吸水中之空气也。鱼之官体如是,故特宜于居水焉。

第二十四课 鲸鱼

海中有大鱼焉,其名为鲸。长凡数丈。口大喉小,顶有孔,常浮水面,自孔中呼出水汽,望之如瀑布。

鲸之尾鳍,与凡鱼等。然鲸无鳞腮,又非卵生,故有鱼之名,无鱼之实。

鲸不能久淹水中,逾十分钟,必一出水面。亦不能失水,失水即死。其肉可食,其脂可为油。

第二十五课 食物

食物所以养生。然择品不良,或食之不时,则致病。

牛乳、鸡蛋,滋养料最多,又易消化。若肉,若谷,若蔬、果,亦足养生,惟必合数品食之,或相间食之,乃能互相补助。至烟、酒之属,均有醉性,食之无益而有害。

口之于味,好恶不同。而常食之羹肴,大抵尚咸,偶以香、甜、酸、辣诸味佐之。

食物宜细嚼。即柔软之物,不必细嚼者,亦宜含口中片时,以涎沫润之。皆使其易于消化也。

第二十六课 运动与休息

人之身体,以运动而日健。肠胃之消化,血液之流行,脑筯之功用,皆有资于运动。然运动过剧,亦有劳乏之弊。故运动之后,不可不休息。

有一时之休息,如操练之后,继以游散。有交易之休息,如习字之后,继以读书。至于休息之久而溥者,则为睡眠。盖一日之中,应事接物,决无全体休息之时,非睡眠不足以偿其劳也。

第二十七课 泰山

入山东境,即望见泰山。山巅高入云际。抵泰安,则至山麓矣。行五里为一天门,崖上皆植小松,道旁多杏花夹之。又行十余里,两崖如削壁,高可百丈,岭路逶迤如羊肠。更上六七里,至三天门。又五里,乃至山巅。有数石崛起土中,所谓岳巅是也。

山上有日观峰。天将晓时,登峰东望,见白云朱霞,出没其间。久之,一轮红日,突现眼前,若自海中踊跃而出者,故俗谓之浴日。

第二十八课 西湖

杭州城外有西湖。湖之中为孤山路,孤山峙立。下有苏堤,界湖为二,东曰外湖,西曰里湖。里湖之胜,以玉带桥为最。外湖之盛,以三潭印月为最。

湖北曰北山路,通以白堤。西北有灵隐、韬光诸胜。湖南曰南山路,登南高峰,可以远望钱塘钱江。登凤凰岭,则有九溪。溯溪而上,得十八涧,泉之胜,叹观止焉。

湖滨多古庙、名祠,并有林、亭之胜。而林和靖、岳武穆诸坟尤著。游人争趋之。

第二十九课

凡热度不同之物,乍相切合,则热度较高之物,必传其热于热度较低者,使之平均而后已。

人之热度,无论寒暑,不稍变易。而空气之冷暖,则甚无恒。时而空气之热度,低于人身,则体热外散而觉寒,不可不有以保护之。时而空气之热度,高于人身,则外热内侵而觉暖,不可不有以障御之。保护也,障御也,皆衣服之功也。

第三十课 衣服

衣服之宜于保护者,以不传热之料为之。故(左涌去氵右毛)毛暖于羔裘,木棉热于葛布,深色优于浅色。至用之于障御则反之。故夏衣尚白色,取其返光而却热也。

衣服以适体为主。不宜太紧,又不宜太宽。盖紧则束缚,阻碍血液之流行。宽则易受风寒,亦非卫生之道也。

第三十一课

棉有草本、木本二种。木棉产于广东等省,树高大,实大如拳。草棉产于直隶、湖北、江苏等省,夏初下子,至秋开黄花。花落结实,实熟而绽,中有絮,轧去其子,以弦弹之。然后搓之为条,纺之为纱,织之为布。惟旧法用工甚繁,需人多,费时久。今则上海、湖北等处,建大厂,用汽机,其法以数器相连,自轧子而弹絮,而搓条,而纺纱,而织布,不及数时,即已竣事,便孰大焉。

第三十二课

盈天空,皆星也。其排列有定所,历久不变者,谓之恒星。绕恒星而旋转,循一定之轨道,周而复始者,谓之行星。绕行星而旋转者,谓之卫星。日者,恒星之一也。地球则为绕日之行星。月则为绕地之卫星。地之绕日,凡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一周。月之绕地,凡二十九日有奇而一周。慧星亦绕日之行星,惟其运行,不循一定之轨道,故其隐、现,亦无一定之时期。

第三十三课 历法

依地球绕日之一周,以为一年者,谓之阳历。分每年为十二月,每月或三十一日,或三十日。惟二月为二十八日,遇闰则二十九日,大抵每四年而一闰。

依月球绕地球之一周,以为一月者,谓之阴历。每年亦十二月,每月或三十日,或二十九日。积二年余而置闰月,则其年为十三月。

世界各国,多用阳历,惟我国向用阴历。自民国成立,亦改用阳历矣。

第三十四课 指南针

昔黄帝与蚩尤战,军士失道,帝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后人袭其用意,造为指南针。外廓圆,中有孔,立一小柱,指南针横置其上,使能四面旋转。针止时,一端向南,一端向北。自此器传入欧洲,航海之术,遂益发达。今日远涉重洋,无失道之患者,指南针之力也。

第三十五课 珠算笔算

珠算为我国旧法。以木为算盘,中隔横木,贯以柱,每柱七珠,二珠在 ,五珠在下。在上之一珠,当在下之五珠。用法以十递进,自右而左。近世算术,颇尚笔算。其法以笔演数,加、减、乘、除,各有定号。偶有错误,易于检改。且高深之理,奇零之数,非珠算所能演者,笔算无不能之。惟珠算简而得数速,故阛阓中交易之事,常用珠算,以其省时也。

第三十六课 时辰钟

上古之时,日出而知晨,日入而知夜,初无计时之器也。后世人事日繁,渐知时之可贵。于是竖表以测日影,制漏以计时刻,分每日为十二时,人始知按时作事。

英人创制时辰钟,分每日为二十四小时,时有六十分,分有六十秒。其制益精,其时益准。

一日之间,动作、食、息,庆、吊、酬酢,为事至众,必守所定时刻为之,庶无惰废之虞。而时辰钟者,能使人知一定时刻,无稍差误者也。故人皆乐用之。

第三十七课 日报

人有耳、目,即有闻、见。然其闻、见所及,往往限于一地。欲周知各地之事,则日报尚焉。

日报者,各地有访事员,日录其所闻、见而报之,常者报以书,要者报以电。得之外国,则译而记之。有编辑者,择要而类比之。又为之论说若批评,以明其事之关系。故无论何地之人,其成败、利害之所关,可以各从其类求之。至于学校之设置,商肆之经营,及其他要事,又可登广告于报端,使遐迩咸知,不亦便乎。

第三十八课 日记

日记者,以日为纲,以事系之。记言,记动,所以自检记也。记见闻,记心得,备遗忘也。记疑,备问也。记过恶,促改悔也。记朋友酬酢,考其损益也。预记要约之事,恐负人也。是皆阅历之关于德业,而足以增处事之智识者。他如书函往来,金钱出纳,晴雨、寒暑之变迁,无不可详列之。日记之有裨于智识如此。而按日为之,又可练习记事之文焉。

第三十九课 勿窥私书

蓝、项二君,相善也。蓝过项,不遇。见案上有项致友书,取而读之,未竟而项至。谓蓝曰:人之私书,何与君事?蓝曰:事无不可对人言者,尔、我至交,又何秘焉?项曰:不然,人心不同,如其面焉。且书信秘密,为文明国之通例。窃窥私书,不特有损道德,亦法律所不许也。蓝大渐, 急谢过。

第四十课 勿听私语

有物于此,无论我将自用,或将以与人,设有人焉,从而强劫之,则谓之盗,从而私取之,则谓之窃,此人人所知也。

不惟物也,言语亦然。我发言而人听之,则其人必我之所许也,犹之我以物与人,非他人所得觊觎者。设或有听人之私语者,固不啻私取人物,亦有损于道德也。

第四十一课 矿物

矿物分二类。金、银、铜、铁、锡等,为金属。煤、盐、玉、石等,为非金属。金属虽析之极细,仍能熔化。非金属性脆易碎,既碎,不能复合。

山岭重叠之处,多有矿产。惟采出之时,其质常间沙石,必提炼之,始足以供人用。

矿物为人利用者,莫如煤、铁。而其产额,亦颇足以应人类之求。我国煤、铁之富,甲于全球,而开采者寥寥。藏富于地,而举国患贫,不亦愚乎?

第四十二课 煤及炭

古来森林最多,后经陵谷变迁,湮没土中,与沙石、泥土相间,积压既久,遂成煤。色黑有光,质脆易碎,火力甚强,故汽机用之。

炭为人工所制。其法于土窑中,叠木数层,窑顶开小孔,以通空气。遂自窑底用火燃之,俟木已尽燃,泥封其孔,使窑中火熄,然后开而出之,则木已成炭。质松色黑,烟焰绝少,最合烹饪之用。

第四十三课 我国疆域

我中华民国,居亚细亚洲之东南。疆域广袤,占全球陆地十分之一。西北界西伯利亚,西南界印度,南接安南、缅甸,东隔海与日本为邻。

国中可分为五部。曰十八省,汉族居之。曰东三省,满族居之。曰蒙古,蒙族居之。曰青海、新疆, 回族居之。曰西藏,藏族居之。近来交通益频,多移徙而混合,不能以地域限之也。

第四十四课 天津

天津在北京东南,直隶之大都会也。地临渤海,铁路四达。民国纪元前五十二年,开辟商埠,以紫竹林为各国租界。贸易之盛,亚于上海。

我国路政失修,习为固然。即毗连租界之地,道途湫隘,恒为外人所诟病。惟天津租界之北,街衢广平,树木整齐,若公园、植物园、劝工场,皆足以供游览。警察规则,亦颇完备。

第四十五课 清季外交之失败(一)

中国自元初侵掠欧洲,欧亚之往来始繁。然多遵陆而行,道途险远。及明季世,葡萄牙初由海道至澳门。荷兰、英、法继之,而交涉自此日盛。

民国纪元年七十三年,林则徐禁鸦片。英人不服,遣兵犯江浙。越二年,与英议和,割香港,偿兵费,是为外交失败之始。纪元前五十五年,粤吏捕盗于英舰,粤民又杀法教士。越三年,英、法联军逼都城。俄人调停和局,乃以九龙租于英,许英、法人入内地传教。俄人亦取黑龙江地,以为酬谢。

第四十六课 清季外交之失败(二)

安南、琉球、朝鲜,其始皆我属国也。纪元前三十年,法人侵安南,刘永福破之。越三年,又至谅山,冯子材御之。法不得逞,乃以海军攻福州,清军舰队尽毁,安南遂属于法。

日本既灭琉球,又窥朝鲜。纪元前十八年,朝鲜有乱,清师援之。日军亦至,协议不决,遂开战。清师大败,海军亦歼,不得已,割台湾、辽东以和。俄人久有并吞满洲之志,见日本之取辽东,不便于己,因约法、德二国,迫日本以辽东还中国,日本从之。

第四十七课 清季外交之失败(三)

纪元前十五年,山东杀德教士,德人借口据胶州湾。自是俄居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法据广州湾。外侮日至,国势日蹙。

纪元前十二年,义和团倡言能御枪炮。载漪、刚毅、徐桐辈,欲借之以御外人,扰乱日甚,德公使被戕。德、法、俄、英、美、奥、意、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越年,和议成,赔兵费银四万五千万两。而俄兵之在满洲者,延期不撤,日本击之,俄师大败,日势益张。东三省之大局,又一变矣。

第四十八课 雷电

空中之云,或高或低,各储电气。二电相触,乃发声光。其声谓之雷,其光谓之电,实一物也。惟光行速,声行迟,故常先见电而后闻雷。云中之电,与地中之电相感,人触之辄死。故雷雨之时,勿倚高墙,勿着湿衣,勿立树下,皆避电之法也。

若夫预防之法,莫如避电针。其制以金属为棒,置于屋之高处,下端以铜丝通于沟渠,则云中电气,缘之入地,可免雷震之患矣。

第四十九课 珠江

我国南境大水曰珠江,乃合三巨川而成。三巨川者,西江、北江、东江也。而西江为最大。西江之上流凡三,曰黔江,曰郁江,曰桂江。黔、郁分流,会于浔州之东,称浔江。又东至梧州西南,与桂江会,始有西江之称。又东流至广州境,北江自北来会,东江自东北来会。三江既合,总称珠江,南注于海。

珠江流域,包有广东、广西二省。其源多发于滇、黔、赣之南部。水利之饶,长江以外,无与匹也。

第五十课 运河

我国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故域中大水,皆由西而东。其以人力凿成,沟南北而通之者,则有运河。

运河之工,始于吴王夫差,隋炀帝复引而长之。然皆在江、淮以南。及元代建都于燕,欲漕南方之粮,以输之北方。淮水以北,亦节节开浚,于是南北运河,渡江跨河,一线相通。长凡二千五百余里。运河自浙江经江苏、山东,而至于直隶。昔日行旅往来,多取道于是。自海道通,运河失修,渐就淤塞。今者津浦铁道告成,南北交通之利便,又十倍于运河矣。

第八册

第一课 国史大概

我国开化最早。火食始于燧人,畜牧始于伏羲,稼穑医药始于神农。及黄帝以甲子纪年,年数始可考,传至今日,盖四千六百余年矣。黄帝作兵器,以平苗族,武功最盛。乃创文字,建宫室,制衣裳,文化大备。唐尧、虞舜之时,号称极致。君位传贤,世谓之禅让时代。至夏禹始传子,而世及之制定。

夏桀无道,商汤伐而代之。商纣无道,周武王伐而代之。世谓之征逐时代。

第二课 国史大概(续一)

夏时诸侯,号称万国。互相吞并,至商而余三千,至周而余八百。周室东迁,五霸迭兴,存者仅百余国,是为春秋之世。后又并为七国,是为战国之世。秦始皇灭六国,废封建,置郡县,中国乃统于一。

汉高祖代秦为皇帝。传至武帝,征匈奴,服西域,威震四方。其后王莽篡之。光武中兴,谓之东汉。其季世,魏、蜀、吴三国鼎立。至晋复合为一。未几,五胡乱华,晋室东徙。割据中原者,先后十六国。及北魏兴,遂分为南北朝。至隋又合为一,以至于唐。

第三课 国史大概(续二)

唐初曾灭高丽,征吐蕃、突厥、天竺诸国,所向有功,境土日辟。及季世,藩镇擅权,分为五代十国,至宋始合为一。而辽又兴于北方。金兵灭辽侵宋,宋室南渡,遂成偏安之局,是为南宋。

元人由蒙古入主中国。兵威强盛,奄有朝鲜、俄罗斯诸地,而日耳曼、印度及南洋群岛,亦被侵略。

明太祖以平民起兵,灭元而代之。及其季世,有流寇之乱,满洲乘之,遂入关而有中国,是为清。近者革命军起,清帝退位,遂建立中华民国。

第四课 干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谓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地支。古人制干、支之名,以记年、月、日、时之号耳。乃今之言星命者,则谓人之贫富、夭寿,皆主于命,视其生时之干支,可知终身之休咎。信此说也,则命之富者,虽贫可不必力作,命之寿者,虽病可不必延是医,宁有是理耶?且全国之人,每日之同时生产者,奚可胜计?其干、支既无以异,而贫富、夭寿,果无不同欤?虽愚者亦知其诬矣。

第五课 舟车(一)

陆运以车。或用人力,或用畜力。日不逾百余里,而险隘之地又阻焉。舟之行也,借风与水之力,行驶较速。然时遇逆风、逆流,则其迟滞,且甚于车。自汽船作,一日行千里。汽车则又倍之。且凿山通道,架桥济川,所至皆坦途焉。汽车创自英人,而欧美各国,相继仿造。轨道密如蛛网,甚有行于海底者。有钩贯成桥,架空以行者。盖汽车既兴,而陆运于是大便。

第六课 舟车(二)

造铁道,行汽车,陆行之速,虽汽船远不逮焉。然铁道之建筑难,汽车之容积小,其运费最昂。故笨重之物,不求速达者,无不资于水道。今有米一石,欲行千里之途,以汽车运,则费千钱。若运以汽船,不过三百钱。帆船则仅百钱而已。

要而言之,求速达,则帆船不如汽船,汽船不如汽车。欲省费,则汽车不如汽船,汽船不如帆船。各视其物之所宜耳。

第七课 邮政

自昔通信之法,官有驿站,民有信局,毕甚繁费。自邮政兴,凡通常之信,费仅三分,可以通行全国。其他书报、货物、银钱,各视其轻重、种类,而异其费。遇要件则加费挂号,若有遗失,邮局赔偿之。

邮政票分数等,各标价值于其上。寄件者,依应纳之价,购票粘于封面。局中即为转递,到时不更给资,故人便之。

第八课 电报

邮政便矣,然遇急事,犹嫌其迟缓。于是乎有电报。法于通都大邑,遍设电报局。各局相距之地,隔数丈,则植木杆,置金属之线于其上,以通电气,是谓电线。其隔洋海之处,则沉电线于水底以通之。电报局中,各置电机,与电线接。机有二,曰发信机,曰受信机。发信者按机动之,他处之受信机,即随之而动。故相隔虽远,而传信之速,则转瞬间耳。

第九课 电话

电话之制其植杆架线,略如电报,而以受语、送语二机,传达声音。凡欲用电话者,先告之总局,由局设一机于其家,通以电线。线端系一筒,筒有二孔,一端就耳,一端就口,则可以互相问答。童子游戏,恒以数丈之线,分系二竹筒,向此筒细语,则其音由线传于彼筒,响应甚捷。其理与电话同,惟不用电,故不如电话之及远。

第十课 种树

凡种树,毋求珍异,毋过茂密。求珍异,则靡费而需时。过茂密,则昼阴郁而夏多蚊。

种树之法,先种果树,花树次之,叶树又次之。果树如桃、李、橘、柿,皆佳种也,实熟可食。花树则桂花、蔷薇,色丽有香,复易培植。叶树宜择松、桧、冬青之属,取其凌冬不调,亦有用之材也。

园庭之中,多种竹,能避寒风。艺蔬则绿色湛然,采而食之,且较胜于市品焉。

第十一课 艺菊

菊之种类最多,四时皆有之。然以秋日开花者为贵。菊之形,与他花异。花瓣丛生,其数恒以百计。

菊之生长最易,摘其茎,插土中,无不活着。然欲得美花,则培养宜谨。

艺菊之法,当花萎之后,刈去其茎,使根埋土中,以避霜雪。别治新畦,多加肥料。及春,根自生芽,移植肥土,每株相间尺许。叶际所生之枝,悉摘去之,使养液集于一茎。至夏,茁长渐高,扶以细竹,不令倾折。则秋时开花,美而且大。白者如雪,黄者如金,或如玉,或如锦绣,绚烂夺目。

第十二课 水汽循环之理

雨、露、霜、雪,自上而下,渐集地中,自空隙处流出地面,是谓泉源。集众小泉而成川,集众小川而成江河,胥入于海。虽然,雨、露、霜、雪,果何自来?海之受水,何以不溢?则皆水汽循环所致也。

河、海之水,日光晒之而化汽,升腾空中,高者为云,低者为雾。既冷而凝,滴沥下降者为雨。雨遇严寒,先冻后坠者为雪。夜凉,水汽着草木而凝者为露。气候愈冷,露更成霜。然则云、雾也,雨、露、霜、雪也,水也,一而已。

第十三课 爱国

国以民立,民以国存。无民则国何由成?无国则民何所庇?故国民必爱国。

舟行大海中,卒遇风涛,则举舟之人,不问种族,不问职业,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者?舟为众人所托命,生死共之也。

国者,载民之舟也。国之利害,即民之休戚。若人人各顾其私,不以国事为重,或且从而破坏之,其国鲜有能幸存者。西谚曰:叛祖国,犹舟人自穴其舟也。可不戒哉?

第十四课 国庆日

我中华立国亚洲,数千年来,政尚专制,相沿不革。自民国成立,革新政体,扩张民权。创历史未有之观,开亚洲共和之幕。溯厥由来,不可无以纪念之。

十月十日,民军起义于武昌,革命旋告成功。翌年,正式大总统又于是日就职。故今定是日为国庆日。

每届国庆日,官署学校,一律休假。高悬国旗,并开庆祝会。所以志不忘也。

第十五课 选举权

国家有国会,地方有议会,其议员皆由人民选举。

有普通选举,有制限选举。普通选举之制,全国人民,俱有选举权。制限选举之制,则以地望资力之殊,选举权从之而异。

有直接选举,有间接选举。由普通人民,径选议员,曰直接选举。由普通人民,先举选举人,由选举人更举议员,曰间接选举。

人贵自主。故财产我自理,职业我自择,选举权亦然。欲举何人,惟意所欲,不受人干涉者也。

第十六课 租税(一)

有乡人囊米负钱,入城输租税。谢生问于师曰:租税作何用?”师曰:以供国家之度支,如官俸、兵饷等是也。谢生曰:吾有田,自耕之,自获之,官吏兵卒,未尝稍分吾劳,奈何出租税养之?

师曰:官吏,为民治事者也。兵卒,为民保障者也。设无官吏,则强凌弱,众暴寡。不幸见侮于人,亦无所控告。至于寇贼、敌兵之来,尤必赖兵卒以捍御之。且尔之田宅,他人不得而占据之,尔之财物,他人不得而攫取之,皆赖官吏、兵卒之保护也。不然,尔能一日安乎?

第十七课 租税(二)

谢生曰:国家之租税,皆仰给于农乎?师曰:否,工厂、商店,以制造转输为利者,亦无不纳租税也。商者,遂得免租税乎?师曰:不然,农夫之粟,工、商之货,非皆自食而自用之也,必将售之于人。其所纳租税,恒加于物价之中。譬如米一升,值钱四十,什一而税之,则售价必四十四矣。布一匹,值钱五百,什二而税之,则售价必六百矣。故租税虽取诸农、工、商,而其钱仍出于购物之人。然则一国之中,无论贫富,无有不纳租税者。特农、工、商自纳之,他人则假手于农、工、商耳。

第十八课 赵奢

赵奢,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奢以法治之,执平原君用事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奢也: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耶?平原君贤之,言于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第十九课 分业之利益

一人各治一业,事似迂也,而成功甚速。一人兼治数业,事似便也,而操业难精。于是分业之事以起。有木工语其妻曰:吾挥斧捶凿,用力既多,甚似为苦。妻曰:吾事炊饭缝衣,亦不堪其繁冗。由是夫妻谋相助,俾剂于平。日则共往工场,食时同炊爨,夜亦同事裁缝。岂知妻就工终日,板不成斫,且毁刀凿,伤指,妨缝纫。夫对灶燃火,饭既焦不可食,剪裁终夜,屡误屡改,尽束布无一成者。彼此心力俱瘁,工作皆无效。乃大悟分业之便,更约如初,而工事家事均就绪。

第二十课 戒轻率(一)

居室所以藏身,非他人所得侵也。有人于此,入他人之室,不待其主人之承诺,率然径进,得无有不便于主人者乎?

昔者,孟子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以告其母,曰:妇无礼。母曰:乃汝无礼也。礼不云乎,将入门,问敦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夫家庭之内,夫妇之间,居室之权,相与共之。然而进退之不可以苟也如此,况其他乎?自爱者其慎之。

第二十一课 戒轻率(二)

甲生性坦率,高谈大步,旁若无人。乙生屡规之。甲曰:此我自由,无与他人事也。

他日,二生乘舟赴某地。舟人喧哗,对语不相闻。甲生恨之。乙曰:乙亦知喧哗者之为侵人自由乎?然则子之高谈雄辩,宁异于是?甲曰:吾知过矣。

无何,二生游公园。甲生引吭高歌,手舞足蹈。乙生曰:子之高吟,不扰人之对语乎?子之舞蹈不妨人之散步乎?舟中之事,岂遽忘之?甲生立自责。

自是刻自检束,于大庭广众之间,无大言,无剧笑,见离坐离立者,不敢参于其间。遂以恭谨闻。

第二十二课 旅馆

今试游于通都大邑间,入其旅馆,污溽繁杂,若不可以一夕居者。此固经营者之不善,亦因旅客之不守公德,有以致之。恒人家居,虽一器一物,无不加意爱护。至于旅馆,往往任意污毁,曾不为后来者计。何也?以非久居之地,故不复顾惜也。

昔叔孙婼所馆,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如始至。郭有道每宿逆旅,辄自洒扫。去后,人至,见之曰:此必郭有道昨宿处也。古人之重公德也如此,非吾辈之模范欤?

第二十三课

盐之为用,至广也。可以调味,可以造酱,可以腌菜若肉,久藏不腐。

制盐之法,就海滨平地,作纵横方罫之田,固以黏土,上铺细沙。潮满时,引入田中,日光蒸晒,积久渐涸,所余盐质,与沙混合。煮而融解之,水汽蒸发而盐成矣。又有晒盐,掘地为井,筑土为池。平时渍水于井,使成卤。戽之于池,晒而成盐。其出盐之多寡,以池之大小为差。四川诸省,距海较远,多用井盐。其法先察盐脉所在,穿土为井,汲水煮盐。又有产于矿中者,名石盐。其为用与海盐、井盐无异。

第二十四课 金属

金属之苗,产于沙土、岩石中。矿人得之,去其渣而取其精,种类甚多,最著者为金、银、铜、铁。金色黄,有光,质重而柔。颗粒细者,谓之金沙。成块者,谓之金块。其值最贵,可为钱币及装饰之用。

银色白,亦有光,其用同于金,特不如金之质重而值昂。

铜色紫,而钢于金、银。可以铸钱制器。

铁为金属之至刚者,色黑,值贱。为用尤广,凡器物多以铁为之。

第二十五课 纸币

钱币者,所以供交易之用也,大抵以金属制之。其虽非金属所制,而亦具钱币之效者,则为纸币。

纸币之制,或曰钞,或曰票。自唐以来屡用之。今日市上所流行者,率以代银币之用,各标定值。少者一元,多至百元。花纹精美,又由发行者签字钤印,故他人不易仿造。

纸币流行之远近,视发行者之信用。文明各邦,以发行纸币为国家特权。币额有定,又存储现金以备兑换。故信用昭著,而商市亦日趋于稳固也。

第二十六课 积贮

农夫耕稼,不能有丰而无歉也。工商营业,不能有嬴而无绌也。好如婚嫁、医药、丧葬等事,意外之用费实多。使平日毫无蓄积,则其道必穷。

虽然, 贮金银于匮匣,拥钱囊而起卧,难免水、火、盗、贼之虞。不若存之银行若钱庄,可备不时之需,又得子金之利也。

贮金生利,初似甚微,积久而增,所益颇大。设有人焉,月存银一圆,月息千分之五,积之十年,可得百六十余圆。二十年则四百五十余圆。若存数更多,所积更巨矣。

第二十七课 钱业

钱业有数种,曰钱庄,曰票号,曰银行。虽资本之大小不同,其以存借、汇兑为业,则一也。存款之例,无定期者息轻,有定期者息重,借款则反是。其信用未著者,必以物产抵押,或由有信用者为之保证。

甲地之款,托钱业汇至乙地,是为汇款。以纸币换金银,或以金银换铜钱及纸币,是为兑款。

大抵借款之息,较重于存款,汇款则酌取汇费,兑款则酌取贴费,此钱业取赢之道也。

第二十八课 通商

一地之物产,不能无赢绌。彼此交易,以有余补不足,两利之术也。

我国地在东亚,昔时以为四邻小邦,文化皆不及我,故守闭关之策,而谓外人为夷狄。自外交失败,始订通商条约。出入口税则,既为彼所限制。各国领事,又庇护其商民,及其佣雇之华人。论者遂以利权丧失,谓为通商之害。虽然,外人所不服我法律者,亦借口政俗之不同耳。我苟改良政治,增进民德,护以海陆军实力,安见通商之为害乎?

第二十九课 赌博之害

利,人所欲也。然必勤劳而得之,节俭而用之。若赌博之事,欲以少数之母财,攫多数之赢利,不足恃也。

赌博不能有胜而无负。负者往往破家荡产,或流为乞丐、盗贼。即幸而获胜,倘来之物,视之不甚爱惜,任意挥霍,悖入悖出,亦非可久之道。且以有用之光阴,虚糜于无益之事,则生业荒。启侥幸之心,长贪欲之念,则心术坏。为祸之烈,非片言可尽也。

第三十课 少年

一少年在兵营为鼓手。某日,将校会宴,大将劝饮。少年辞曰:吾不嗜酒。大将曰:汝终日击鼓甚劳,可少饮酒以舒之。少年固辞不饮,大将不悦。

副将在旁,欲试之,故厉声曰:汝必饮一杯,是军令也,违令将斩汝。少年改容曰:军令不胜恐惧,然饮酒非兵士职。昔者,吾父以酒疾不起。吾入营是,吾母戒曰:汝终身勿饮酒。虽有大将之命,不能破慈母之戒。声泪俱下。坐中将校,莫不感动。由是少年益受大将信任,有名于时。

第三十一课 军人

军人,至有荣誉之人也。为军人,亦国民之义务也。生为男子,苟非犯罪废疾,靡有不当为军人者。

吾国古时,本有征兵之法,全国之民,莫不当兵。惟老弱则汰之。唐宋以后,专用募兵,兵与民始分为二。于是士、农、工、商,各营其业。所谓兵者,大抵以游民充之。重文轻武,沿为风俗。国势衰颓,职此之由。诚欲转弱为强,当复行征兵之制。使凡为国民者,俱能尽卫国之责任,人孰敢侮之哉?

第三十二课 兵器

鸟有爪距,兽有蹄角,皆所以自卫也。国之自卫恃兵,兵所以能自卫,则恃兵器。

古者,相击之器,梃刃而已。护身之具,甲盾而已。其后有弓矢,而所击杀者渐远。有城郭,而所保护者亦渐广。然以今视之,其拙陋已甚。盖自制造日精,陆有炮台,海有战舰,攻守之具,猛烈无比。古之城郭、弓矢,至此皆无用矣。

第三十三课 狮虎豹

野兽之猛者,曰狮,曰虎,曰豹。

狮毛色黄褐,身长六七尺。雄者头有长毛,披于颈上。性猛烈,咆哮之声,可达数里,群兽闻之,莫不栗惧,故世称之为兽王。

虎毛亦黄色,间以黑条文。其性嗜杀,昼夜狙伺人畜,虽不食,必残之。每行辄腾跃,又善泅水,能绝河而渡。

豹之躯干不如虎,而文采过之。毛有黄黑点,散作斑文。升树殊轻捷,猎取树中动物,其技优于狮、虎。

第三十四课 大山

我国大山,自古必称五岳。五岳者,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也。古时疆域褊小,以为域内大山,无过于是。实则山之大者,当首推昆仑,最高处,达一万七千余尺。

昆仑在西藏之北。其东行之脉,分三支。北支起青海之北,经蒙古、满洲,达山东,泰山属焉。中支起青海之南,经甘肃、陕西、山西,入河南,恒山、华山、嵩山皆属焉。南支起西藏之东,经云南、贵州、湖南等省,衡山属焉。

第三十五课 大湖

大陆之中,低洼之地,众水汇之,则成湖。著名大湖,首称洞庭,而鄱阳、洪泽、太湖次之。洞庭在湖南,鄱阳在江西,皆北汇于长江。洪泽湖在江苏、安徽之间,太湖在江苏、浙江之间,俱与运河相通。他如安徽之巢湖,云南之滇池、洱海,亦称巨浸。

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湖泊亦多。而青海最大,面积埒于洞庭,惟少支流,故乏交通之利。

第三十六课 慈善事业

聚人而成国,聚国而成世界。世界之上,同为人类,皆宜相爱。推其相爱之情,发为周急济贫之举,是为慈善事业。

人生至苦之境,莫如饥寒与疾病。彼贫民之失业者,老弱、残废之无依者,遇饥馑、兵燹而罹其殃者,设无人收养而存恤之,其曷以自存欤?

吾尝见宅心慈善者矣。其慕义趋事,惟恐不及。蠲资产以助之,劳心以营之。流离之民,赖以免于死亡者,何可胜计?此吾党所宜取法者也。

第三十七课 慈幼

人之生也,自襁褓时,至于成人,养之教之,皆父母之职也。世之为父母者,莫不爱其子女,子女受父母教养,自无失所之虑。若不幸而早丧父母,则教养之事,不能不恃他人。我国各地,皆设育婴堂,专收无父母之婴儿,佣乳媪以保抱之,法至善也。惜养而不教,收效未广。今之慈善家,有孤儿院之设,其事与育婴无异。惟兼教以技能,使至少壮之时,足以自谋生计,则尤仁人之用心矣。

第三十八课 人体

人体合首、身、手、足而成。首为全体最要之部。数骨相合,中空而藏脑,其外为面。面之上部曰额,两旁曰腮。身分胸、腹二部。胸后之背,背有脊骨,脊骨两旁有肋骨,肋骨凑合处为胸。胸内有心有肺,肺下为腹,肝与胃居其中,胃之下有大、小肠。

臂与腿相似,各有大小二节。手与臂相连处曰腕,脚与腿相连处曰踝。大小臂相连处曰肘,大小腿相连处曰膝。

全身之肌肉,有皮包裹之。手掌与足掌之外皆有毛,而发为最长。

第三十九课 侍疾

世间最不自由者,莫如病人。有美味不能食,有胜境不能游,呻吟床笫间,困苦至矣。疗养之法,访医求药,治疾之本也。然病人身心之安否,侍疾者尤宜审知之。

病人忌寒风,故户牗宜谨,然必以时启闭,俾祛浊气。卧具、衣服,宜常洗濯,或曝之日下。食物则以易消化者为主。

凡可愁、可悲、可怕之事,勿语病人。宜择事之快意者,与之谈论,庶几身心康乐,而疾病易瘳。

第四十课 鼠疫

鼠疫之由来甚古,前五百余年,尝盛行于欧洲,六年间,死者二千余万人。近则我国闽、广、奉天等处,蔓延甚烈。

疫之发生也,必有鼠为之先导,必有虱为之媒介。盖鼠既染疫,其自液中毒菌至多。鼠身之虱,聚吸其血,腹中饱贮毒菌。病鼠既死,鼠虱弃之,或转而袭人,吐其毒菌于所吸处。菌既入血,化生奇速。逾五日,发大热,腋间结核,更数日而死。医治得活者,十无一二。

第四十一课 鼠疫预防法

鼠疫预防之法,以灭鼠为最要。封窟穴,谨盖藏,使鼠类无所容身,上策也。至于捕鼠之法,莫如畜猫。家有良猫,鼠畏其威,相率远飏。他若以铁笼为阱,张机以陷之。又或置毒药于食品中,诱而杀之。鼠类苟绝,疫自无从而生矣。

不幸疫病既发,屋内墙壁、器具,宜用煤油或沸水涤之。其衣服或薰以火,或濯以消毒之药,使鼠虱尽死,庶不致传染他人。若平时开辟窗户,扫除尘秽,使室内净洁,亦去虱之一道也。

第四十二课

虫,动物之小者也,种类甚多。或高飞空际,或跂行地上,间有游泳于水中者,其生殖最易。性畏寒,冬日霜雪降,虫多死。有不死者,深伏土中,不饮不食,名曰蛰。及春暖,蛰者复出,死虫之遗卵,亦先后孵化。

蚕吐丝,蜂酿蜜,此虫之宜饲育者也。书生蠹,木生蛀,螟、蝗能害稼,蚊、蝇、蚤、虱能害人,此虫之宜杀除者也。

第四十三课 牛马

牛马性驯而有力,农家常畜之。田事初起,用以耕田。既获,用以转运。凡劳役之事,多以牛马代之。良农之畜牛马也,丰其刍、豆,调其燥、湿,圈厩中时时扫除。体垢则取水浴之,剔其毛,刷其肤,必清洁乃已。若有疾,则招兽医治之。

人过劳则生病,牛马亦然。故驱使之时,必择其力之所胜者,更常令休息,勿使过于疲乏。牛马既得其所,则体壮力足,所任劳役,自能称主人之意。

第四十四课 行政

国中公共之事,为人民所不能自理者,则任用官吏,使施行之。

凡事之利害,溥及全国者,其行政之权,属于中央政府。事之利害,仅及一方者,其行政之权,属于地方官厅。惟地方行政之范围,以不背中央法令为断。

民主之制,国家有国会,地方有地方议会,实操议政之权。行政官吏,特就议员议决之件,按律实行而已。

第四十五课 法律

凡众人集合之团体,必预定规则,以为行事之范,乃可保秩序而增利益。故学校有学校之规则,商肆有商肆之规则。至于连胜,其人益 ,则关系益大,其规则自必益详。所谓国家之规则,法律是也。

太古人民,未成社会,争夺贼杀,所恃者,强权而已。后世社会成立,渐演进而为国家,于是法律亦渐备。

共和国之法律,由国会制定之。国会议员,为人民之代表。故国会之所定,无异人民之自定。吾人民对于自定之法律,必不可不谨守之也。

第四十六课 司法

国家之治安,人民之保障,惟法律是赖。虽然,有法而不行,与无法等。故必有司法,所以纠正违法,判断诉讼者也。

专制国之法律,司法者得以已意为轻重,或仰承君主上官之旨,而上下其手。立宪国则不然。司法官之审判,一切以法律为依据,其职任终身不迁,他人亦莫得而干涉,故无舞文弄法之弊。

第四十七课 世界强国

世界强国,咸 英、俄、法、德、美、日。英为欧北岛国,海军强,商业盛,属地遍于五洲。德在欧洲中原,地处四战,故其训练陆军,力求精强。法之海、陆军,亚于英、德,而文物、制度,又为欧洲各邦所宗仰。美处西半球,罕与欧洲兵事,故特以富称,近亦扩张兵备,稍稍干涉世界之事。俄地跨欧、亚,幅员最广,常有蚕食鲸吞之志。日本,亚洲小国,风俗俭啬,民气勇锐,自战胜强俄,遂民五大邦争长矣。

第四十八课 待外国人之道

虎、狼,至暴力。鹰、隼,至鸷也。然不闻有自相食者,何也,爱其类也。

今无人可以不爱其类乎?一家之人,吾类也,吾爱之。积家而成国,是一国之人皆吾类也,吾亦爱之。积国而成世界, 全世界之人,独非吾类乎,吾奈何独不爱之乎?

未开化之民,往往以他国之人言语、服饰之不同,风俗、礼貌之中异,以刻酷轻薄之行遇之。及交通既盛,文明大启,始知同为人类,则无论肤色如何,程度如何,皆当待之以道。既不幸两国开战,互相攻伐,然侨寓之商民,宜保护之,被伤之俘虏,宜疗治之。夫两国开战之时,而国人之互相待遇,犹宜如此,则平日可知矣。

第四十九课 游历之乐

人处斗室中,郁郁无聊。一旦出里巷,则豁然开朗,胸襟为之一畅。无他,眼界骤扩故也。

平时得一丘一壑,徘徊其间,目眩而心赏之,以为天下之奇观也。及乎登高山,浮大海,始知前者所见之小矣。

方读书时,于其所言盛境,所传都邑,或古人行军之地,鲜不心向往之。一旦亲临其地,则涣然怡然。他如禽虫之形态,花木之荣枯,以及农、工、商贾之器具,皆得一一目睹。较之徒观图画者,不尤确而有征乎?

第五十课 毕业

学校之中,计时授课,而预定毕业之期。届期,则第诸生品行之良否,功课之优劣,而授以证书。所以证明其学之所至也。

某区国民学校,中多良师。其学生亦殷殷向学,故成绩为诸校冠。毕业之日,校长集诸生于学堂,诸生之父母,及他校之教师咸莅。校长既授证书,更演说以勗学生。旁观者皆拍掌称善。

《爱上小古文民国老课本(1-8册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