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青春之歌》的课堂教学探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杨沫《青春之歌》的课堂教学探讨
作者:梁沛詹玲玲王月莹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6
要:《青春之歌》作为红色经典,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文章以讲授传奇式叙事为核心,通过还原手段,力图还原时代、人物和革命来了解传奇的内核,进而让学生了解《青春之歌》的文史地位。关键词:传奇化叙事;时代;人物;革命;地位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220-02杨沫的《青春之歌》作为红色经典,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夏济安先生由于隔岸观火,对于《青春之歌》的双主题现象的看法是颇有意味的,他认为:一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找革命,二是一个罗曼蒂克的女人寻找英雄般的生活。前者与我们大陆学者的看法相差不大,后者则可启发我们的思考。其实,无论是寻找革命还是寻找英雄般的生活都是一个传奇,如何让学生深刻了解《青春之歌》的意蕴,紧握住传奇式叙事这一切入点,还原时代、人物和革命,或许对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会大有助益。一、还原时代,力求立意:新颖性《青春之歌》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学潮运动,这是一个当代学生陌生的领域,这是一个需还原的时代《青春之歌》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学生依然陌生,这也是一个需还原的时代。显然,课前布置学生针对性搜集相关资料,熟悉时代,是讲好《青春之歌》的一支蜡烛。课堂上先让三两个学生概述时代背景。《青春之歌》以·一八一二·学潮运动为背景,这类资料不少,作为一种文学常识积累即可。重点则可放在十七年的政治文化语境,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给学生挑明:一是建国初期的文学生态。作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讴歌。它们以独特的魅力,给读者一种新鲜的感触,开辟新的天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是杨沫的成长经历的投影问题。文学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可以用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同时,文学折射了人生的道理,很多在现实中无法表达的观念和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愿望,都通过小说的形式来展现。从《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的经历来看,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她,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当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并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来描绘,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形象,以此来纪念自己的改变。在作品中,林道静的革命道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色彩,但同时,林道静革命成长的道路上具有重重困难,显示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革命者所要经受的磨难。至此,就像曼海姆概况的那样一定的观点和一定的一组概念由于与某种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并产生于这一现实,便能够通过与这一现实的密切联系提供更多的揭示它们含义的机会。教师可启发学生,是否会对寻找英雄般的生活有所触动?对《青春之歌》的立意挖掘是否柳暗花明又一村?二、还原人物,力求形象:独特性基于作者杨沫与《青春之歌》林道静的经历的同质结构,这是讲好《青春之歌》的第二根蜡烛,杨沫在创作过程处理与林道静是煞费苦心的。一是依照现实中的去塑造林道静,这个人物身上有杨沫自身的生活影子,更有杨沫的阅历和思考。二是杨沫站在更高的角度细致地描写出了她所热爱的林道静,使人物形象生动而又血肉丰满。林道静拥有单纯与善良的品质,有时表现得倔强、执拗,有时又表现得脆弱而缠绵,她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都是独有的。她从一个富有正义感、反叛封建婚姻的个人主义奋斗者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经历了一段段特殊的革命历程,痛苦的体验包含了朋友的背叛,爱情、婚姻的破裂,革命者的误解等等。林道静的不幸、追求、抉择时刻触动人心,她的坚持、勇敢、奋斗,又是值得人们学习与效仿的。林道静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人物,成长与追求的道路中,犯过错误,但最后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得以改正。至此,是否有可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记录了林道静青春成长的传奇经历的叙事、承载了太多的激情燃烧的三段浪漫爱情故事,是开启《青春之歌》芝麻门的第三根蜡烛。三、还原革命,力求历程:曲折性林道静的革命道路是曲折的,她的成长改变主要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有关,正如她的思想的改变过程与革命历程所走过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苦闷彷徨阶段。最初,林道静只是一个涉世未深,充满幻想的女学生,对封建家庭的不满,对自由婚姻的渴望,致使她勇敢的选择了离家出走。可惜只身来到北戴河寻找表哥以谋求生存之道的她,在北戴河一系列的打击迫使她最终选择了跳海这一条路,幸好命中的白马王子余永泽拯救了她的肉体,让她得以从生。余永泽的出现让缺少亲情的林道静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从而开展了一段爱情。但受封建传统影响的余永泽希望林道静能够当个贤内助,在家相夫教子,而林道静追求的并不只是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不满于每天无聊繁琐的相夫教子生活的她再次离家出走。这一时期的林道静具有投身革命初期所具有的民主革命要求和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她积极追求真理、富有正义感,但又较多地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温情和对革命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社会现实认识的不透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二是追求探索阶段。这时的林道静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开展革命活动时束手束脚,无法摆脱枷锁,不能与传统彻底决裂。在这时候,她遇到了共产党员卢嘉川,他不仅是林道静所倾慕的男人,也是她所崇拜的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的革命引路人。在卢嘉川的启发与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际斗争的锤炼,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去克服性格中软弱的部分,和代表传统思想的余永泽彻底决裂,举起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大旗,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一时期着重表现了马列思想对她的影响,并且在党的教育、革命的实践下,使她在斗争中实现了思想立场的转变,从个人奋斗走向集体主义的革命道路。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追求革命时,卢嘉川被捕,使她的革命道路难以前行,她不知所措,对未来感到无比迷茫,这时候她遇到了革命领导者江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以及对革命活动的领导,使林道静深受启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雨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克服了小资产阶级思想,接受了更先进的革命意识,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并不断地努力与奋斗着。这一时期着重描写她入党后所面临的考验,在北大开展的一系列任务,面对困难时,仍不忘记她肩负着的战斗任务,领导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在革命的征途上勇往直前,使她的革命历程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新颖性的立意、独特性的形象、曲折性的革命燃起的三根蜡烛的照耀下,体现了《青春之歌》的特色,展现了传奇化叙事的方法。同时,也反应了《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突显人物性格,利用余永泽与林道静的爱情、卢嘉川与林道静的爱情、江华与林道静的爱情这三者的对比,来展现林道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说明革命战士的爱情对带有封建传统的爱情给人更深的体会。通过以上剥笋还原的学习,《青春之歌》蕴涵着与时代现实相连的记忆,充满了时代文学的想象,自然其文史位置也就凸显出来,不仅仅是主流通常观点认为的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中成长史,也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逐梦的成长史,只是这个梦是在革命的摇篮酝酿、发酵,在这外衣的遮蔽下,我们是否忽视了怀春少女的人性追求?这样的话,夏济安的发现则是有别有意味的。参考文献:[1]夏济安.HeroesandHero-worshipinChineseCommunistFiction.theChinaQuarterly,No.3.(123.[2]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2.

《杨沫《青春之歌》的课堂教学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