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复习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传承都需要语言和行为,都是动态的过程。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还表现在如有的学者所说的“灵魂”,“即创生并传承他的那个民族(社群)在自身长期奋斗和创造中凝聚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集中表现为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它表现在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存在形态和特性等方面。总之,特定的价值观、生存形态及变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特性。

2、 AT分类法

答:由阿尔奈发表的《故事类型索引》一书,汤普森对其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形成了“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主要是将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

3、 人生仪礼

答: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它是一种世俗礼仪,一般又称为“通过仪式”,也就是帮助个人通过种种生命过程中的“关口”,使之在自己的心理上及与他人的关系上能顺利达成。

4、 文化空间

答:文化空间是用来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形式的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

一、 简答题

1、 为什么传承人属于无形文化财产?

答:无形文化遗产,是指无形的文化遗产,诸如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宗教、神话、礼仪、习惯、习俗、节庆、手工艺等不能够固化的人类财富。无形文化遗产因绝大部分信息都集中并生动地存储于传承人身上,其传承的东西有加大的价值,可以创造出有形的文化遗产,

所以,相对于传承人创造的有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了。

2为什么说田野调查是民俗学中最重要的、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答:民俗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深入扎实的田野采风基础上的。田野作业的方法是民俗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得来的资料,能使我们看到活的民俗形态,看到形形色色蕴含着民俗意义的文化产品,是忠实可靠的资料。

3有人认为,该灭亡的东西就应该让它灭亡,而没有必要人为地抢救它,这样会违背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样,对这种濒危文化,我们就应该让其自然走向灭亡的道路,而人为地保护是多余的,你对这种观点是怎么看的?举例论证你的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发掘它、传承它、保护它不但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自己祖先的尊重,也更体现着对于我们自己历史的善待。就如蒙古族长调民歌大师哈扎布,长调女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退休后回到草原故乡,举办长调歌手培训班,培养出一批掌握了两位大师艺术风格的优秀弟子,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人为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的有效继承。

5、 思考成人礼的文化意义

:①建立标志系统这一切的标志

②通过考验,确认成人

③完成死亡——再生过程

④文化、生活、行为方式的教育

成人礼后,成人礼者从此必须结束可以不负责任的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进入成人群体,负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6如何理解田野资料与文献资料在民俗研究中的关系

答:田野资料是民俗研究中的忠实可靠的资料,是民俗研究的基础资料。文献资料民俗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为民俗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支持。(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6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变异?

答:时至今日,伴随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也逐渐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也不再如先辈那般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渐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大肆吸金的噱头。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我们应该加大人为保护措施,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承载中国人“和为贵”处世精神的重要载体。

三、论述题

1、为什么世界各地普遍流传着洪水神话?为什么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洪水神话在情节结构及细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否有共同的源头呢?如果有,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呢?请谈谈自己的思考。

答:其实很简单,因为那个时期处于冰川消融时期,世界各地都在不断的由于大面积的冰川消融引发不同程度的洪水,海平面也提升了很多,而这个时期正好是人类第一次神话文明的始源,那时期的人类没有合理的解释来说明这些现象,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人们也同时升华为神。所以这个时期世界各地神话故事都是以洪水灭世来作为开端。相似之处: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源头:济乌苏德拉洪水神话是东西方同一洪水神话的源头。途径:文字记载、口头流传、人口迁徙等。

2、 很多民间文学作品都被改编,走进影视,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部你印象深刻的影视作品,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谈谈你的看法。

答:影片《小武》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山西小县城的真实风貌,它没有精心的布景,没有职业演员,却震惊了世界。观众通过这部影片看到的不止是一个单纯的故事,更是一段记忆,同时也是了解中国最广大民众生存状态的窗口。真正这国家是什么样子,这国家的人是什么样子?不是大城市,是农村,真实的中国人也是在那样的地方。于是在他的影片中,我们常常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大多数人的境况。而民俗学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的现象。有些时候,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存在着两种形态的互渗,用一个个古老的民间故事的套式,展示当地的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看似遥远古老的文学类型,在现代化的时代中寻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影视剧的兴盛发展无疑为它创造了一片乐土。

《非物质文化遗产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