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加快创新扶贫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安顺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其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年来,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农村扶贫对象从201174.65万人减少到2014年末43.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30.79%下降到201417.7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3526元增加到20146671尽管如此全市贫困面大、贫困面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确保我市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安顺民革市委组成调研组,对安顺扶贫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顺市辖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和紫云自治县6个县(区)和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名胜区3个县级派出机构,都属于国家规划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市岩溶出露面积662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1.52%;在岩溶面积中,石漠化面积为296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2.04%,其中强度石漠化面积为771.7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954.5平方公里,轻度石漠化面积为1243.5平方公里,还有潜在石漠化面积1182.27平方公里

我市镇宁、关岭、紫云三个民族自治县和普定县4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市县区的66.7%86个乡镇(街道)中有53个贫困乡镇,贫困乡镇数占全市乡镇(街道)的67%;全市1007个行政村中有569个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的56.5%,贫困人口43.83万人。特别是重点县、一类重点乡镇以及地处边远的一类村,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要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调研,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市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是致贫返贫成因复杂,扶贫攻坚难度大、成本高我市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致贫因素复杂,因灾、因病或因市场风险的返贫现象较为普遍,扶贫攻坚难度大。

是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差距大。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4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51。三个民族自治县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11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378元扩大到2014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730元。农民收入渠道不宽,收入较低,农业及外出务工仍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乏力。

是农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城乡差距较为突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还有部分建制村组不通公路,偏远贫困乡村行路难、上学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扶贫开发机制亟待改革创新。贫困地区政绩考核还是偏重于地区生产总值,针对贫困户的扶贫措施总体上缺乏精准性、连续性、全面性,贫困村缺乏人才、信息和技术,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效果效率及监管力度有待提高,金融扶贫的风险分散机制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的激励机制和引导办法不足。

五是扶贫资源出现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贫困人口缺乏稳定持续性收入来源。近年来,我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扶贫工作当中,成效显著。但是,在扶贫资源的分配上以及贫困人口自身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着问题。一方面扶贫资源、要素没有实现全覆盖,不少农村出现了精英捕获”现象,即扶贫资源向经济基础好、容易出政绩的村倾斜,甚至在有些地方表现为“扶富不扶贫”;另一方面贫困人口自身拥有的土地、房屋资源并没有完全开发和利用,导致贫困人口缺乏稳定性、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三、主要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保证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政府提出的“327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确保我市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327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指南,认真贯彻落实,稳步推进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政府提出的“327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强化思想,统一认识,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监督和考核体系集中力量保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顺利完成“七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任务,力争在2017年之前基本实现我市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在2020年之前稳步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狠抓“六个精准” ,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贫困户识别工作程序,确保扶持对象精准。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把产业项目与农民意愿相结合,打造精准产业项目。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金准。落实好“七个到村到户”,确保措施到户精准。根据各村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选派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驻村,确保因村派人精准。改进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工作机制,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脱贫成效精准。

(三)以创新扶贫为核心积极开拓思路,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以及经营权之间的权属和界限,实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农村住房保障新机制,对农民住房保障权做出明确界定,允许农民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住房财产权进行抵押、担保和转让。根据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合理引导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四)以产业扶贫为根本,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调整对扶贫工作的带动能力。

加强旅游开发规划引导,对贫困地区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带动旅游相关的餐饮、旅馆、电信、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旅游扶贫的发展空间,增加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注重结合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和贫困人口真实意愿,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支撑,做好山地特色农业,继续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我市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农业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转变,打造我市特色优势扶贫主体产业格局,为扶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五)以金融扶贫为支撑,拓展融资新渠道,缓解扶贫工作融资压力。

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发挥信贷支持精准扶贫作用。加大农村贫困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力度,对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和担保支持。推广普定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流转试点改革经验,缓解农业规模经营的融资瓶颈难题,四是改进金融服务。针对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的不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地方与有关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小额贷款保险等开展扶贫信用贷款。

(六)以医疗扶贫为保障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支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急救机构建设,完善农村急救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市(地、州)县级医院通过结对子、对口帮扶等形式,帮助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积极发展面向农村、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七)以教育扶贫为重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增强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建设;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助学工程”。围绕扶贫主导产业,培养一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创业能手,力争逐步实现“雨露计划11人”目标;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5100工程”,开展企业“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服务,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异地培训等办学模式,培育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培训进园区,就业在园区。

以社会保障扶贫为基础抓紧“两项制度”,切实保障无力脱贫户基本生活。

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扶贫低保户,通过精准扶贫“七个到村到户”的实施,使他们脱贫致富;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五保户和低保户),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政策性兜底,形成“低保生存、扶贫促发展、同步奔小康”的工作格局。

《政协提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