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

专题讲座

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主讲教师:王漫(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我们对2011年课标的解读,既要关注到2011修订版课标与2001年实验稿的变化,捕捉十年课改实践之经验教训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的体现,也要关注两份文件中没有变化、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东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本讲座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解析;第二部分分类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教学要求,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重点是阅读部分。由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小学与中学有许多相通的东西,不同学段的教师也应开阔思路,了解自己所教学段之前后学段的目标要求,本讲座没有把小学和初中分开论述;另外,由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部分,2011修订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变化不大,限于本次讲座的时间,这里不再阐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高度把握语文教学

1. 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2011课标在前言部分,对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句放在这段话的末尾。中间一句话,则是对基本特点的具体解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种改动,把2001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2001实验稿说的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的问题,一是把语文语文课程混淆在一起论述,二是仍然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习惯性的标签来给语文课程定性,却又不好明说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因为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早就遭到了质疑)。而2011课标的处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今后讨论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时,要告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套路,要从综合性、实践性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教学的得失。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论争中摆脱出来,广大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要大力纠正课改实践中,脱离语言文字、仅仅靠思想内容谈论人文性、在语言文字之外寻找和培养人文精神的积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那么,所谓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在第3页最后一段,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接着说:“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从这段话的前一句,可以归纳出语文学习综合性的三个方面:能力训练点的综合、语文与生活的综合、三维目标的综合。再看课标20页(教学建议部分)的论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两段话中的第一段,再次阐发了综合性的三个具体表现或要求;第二段话,则是更具体地提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提出了专题学习的学习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评价建议部分,课标再次强调(27页):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011课标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继承了2001实验稿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在一些细节上又有补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课程的根本目标

语文素养2001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新课改强调的人文修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两方面的内涵。这里不再赘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里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三条原则

我们用三个关键词,帮助老师们简要把握这三条原则:

1)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既强调主流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实践取向。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值得注意:此处删掉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句话。这并不是说今后的教学就要返归传统的知识教学,而是避免过去十年对语文知识的片面理解、过度轻视和错误处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汉语特点。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强调语感,提出整体把握,是2001年课标思想的延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谈基本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抽象的理念和状态,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2011课标,在保留实验稿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同时,新增内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把实验稿中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它值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指课程格局,也涉及教学理念

在这个条目下,2011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又提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是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双重规定。传统语文的学习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网络)都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 解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首先注意:2011课标把2001年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扩展为课程目标与内容,应该说,这意味着课程目标内容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课程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那么,课程内容应该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支撑物。课程目标是学会什么,课程内容是具体学什么。比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目标,那么,提升朗读能力的各种具体的知识和方法,就应该是课程内容。遗憾的是,2011课标的论述,并没有在课程内容上有很多实质性突破。但是,一线的教师,应该从课标第二部分标题的变化,意识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说法,课程改革的出路就在于语文知识(课程内容的核心)的除旧纳新,要走出对教学法和课程资源的简单依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共有10条,我们略做分类,帮助老师们整体把握:

()识字与写字

1. 全面把握识字教学的三个目标

一是培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如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识字的具体要求。除了识字量的规定,还明确了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汉语拼音和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强调独立识字的能力,包括查字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21页)。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意教学生扩大识字量,忽视了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这是亟待改进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 修订版的变化:减轻负担,降低要求

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16001800”降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降为“800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实验稿的“2000个左右降低为“1600个左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的获得提供保障。修订稿结合着新增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还明确给出了先认先写300个字。先练写这300个字,其实与古人练字时先写上大人,丘(孔)乙己有异曲同工之妙,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作基本功准备。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基本字表中的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就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针对相关调研反映出来的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修订稿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力图把汉字的认、写、讲、用同时推进的时候,却恰恰是在削弱、忽视各种目标的特点和规律。开始练习写字应该注重的是写的质量,要求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如果打好基础,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期望切实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的教学观念和做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补充两个字表:基本字表300字,常用字表3500字。老师们在识字教学与评价中应该重视利用这两个字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 加强写字要求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反复出现在四个学段。

21页: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还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背景:社会各个方面强烈呼吁写规范字,减少错别字,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有必要大力加强。

(二)阅读

总目标第7条,关于阅读的要求如下: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段话一共6句,每句话阐明一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句:阅读方法

第二句:阅读基本能力

第三句:阅读文体的规定。注意: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2011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实用类文章阅读的重视,其具体要求在学段目标中有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四句:文言文阅读要求。

第五句:背诵的量化规定。(积累)

第六句:课外阅读的量化规定。

专家团队

【主讲教师】

王漫,现为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北师大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近年来,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性研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中,担任语文学科负责人,执教各种类型的教师教育课程,长期深入中小学课堂开展实践研究与教师培训。同时参与北大、北师大及全国各地“国培计划”的教学工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专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北京出版社2007),主编《语文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参与编著《语文比较教育》、《高中新课程怎样教》等书,为人教社的初高中语文教材撰写多个单元的教学指导(教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论文《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初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目标定位》等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专题讲座

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主讲教师:王漫(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我们对2011年课标的解读,既要关注到2011修订版课标与2001年实验稿的变化,捕捉十年课改实践之经验教训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的体现,也要关注两份文件中没有变化、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东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本讲座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解析;第二部分分类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教学要求,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重点是阅读部分。由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小学与中学有许多相通的东西,不同学段的教师也应开阔思路,了解自己所教学段之前后学段的目标要求,本讲座没有把小学和初中分开论述;另外,由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部分,2011修订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变化不大,限于本次讲座的时间,这里不再阐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高度把握语文教学

1. 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2011课标在前言部分,对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句放在这段话的末尾。中间一句话,则是对基本特点的具体解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种改动,把2001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2001实验稿说的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的问题,一是把语文语文课程混淆在一起论述,二是仍然把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习惯性的标签来给语文课程定性,却又不好明说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因为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早就遭到了质疑)。而2011课标的处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今后讨论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时,要告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套路,要从综合性、实践性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教学的得失。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论争中摆脱出来,广大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要大力纠正课改实践中,脱离语言文字、仅仅靠思想内容谈论人文性、在语言文字之外寻找和培养人文精神的积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那么,所谓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在第3页最后一段,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接着说:“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从这段话的前一句,可以归纳出语文学习综合性的三个方面:能力训练点的综合、语文与生活的综合、三维目标的综合。再看课标20页(教学建议部分)的论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两段话中的第一段,再次阐发了综合性的三个具体表现或要求;第二段话,则是更具体地提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提出了专题学习的学习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评价建议部分,课标再次强调(27页):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011课标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继承了2001实验稿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在一些细节上又有补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课程的根本目标

语文素养2001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新课改强调的人文修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两方面的内涵。这里不再赘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里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三条原则

我们用三个关键词,帮助老师们简要把握这三条原则:

1)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既强调主流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实践取向。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值得注意:此处删掉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句话。这并不是说今后的教学就要返归传统的知识教学,而是避免过去十年对语文知识的片面理解、过度轻视和错误处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汉语特点。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强调语感,提出整体把握,是2001年课标思想的延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谈基本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抽象的理念和状态,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2011课标,在保留实验稿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同时,新增内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把实验稿中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它值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指课程格局,也涉及教学理念

在这个条目下,2011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又提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是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双重规定。传统语文的学习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网络)都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 解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首先注意:2011课标把2001年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扩展为课程目标与内容,应该说,这意味着课程目标内容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课程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那么,课程内容应该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支撑物。课程目标是学会什么,课程内容是具体学什么。比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目标,那么,提升朗读能力的各种具体的知识和方法,就应该是课程内容。遗憾的是,2011课标的论述,并没有在课程内容上有很多实质性突破。但是,一线的教师,应该从课标第二部分标题的变化,意识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说法,课程改革的出路就在于语文知识(课程内容的核心)的除旧纳新,要走出对教学法和课程资源的简单依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共有10条,我们略做分类,帮助老师们整体把握:

()识字与写字

1. 全面把握识字教学的三个目标

一是培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如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是识字的具体要求。除了识字量的规定,还明确了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汉语拼音和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是强调独立识字的能力,包括查字典。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21页)。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意教学生扩大识字量,忽视了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这是亟待改进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 修订版的变化:减轻负担,降低要求

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16001800”降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降为“800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实验稿的“2000个左右降低为“1600个左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的获得提供保障。修订稿结合着新增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还明确给出了先认先写300个字。先练写这300个字,其实与古人练字时先写上大人,丘(孔)乙己有异曲同工之妙,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作基本功准备。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基本字表中的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就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针对相关调研反映出来的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修订稿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力图把汉字的认、写、讲、用同时推进的时候,却恰恰是在削弱、忽视各种目标的特点和规律。开始练习写字应该注重的是写的质量,要求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如果打好基础,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期望切实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的教学观念和做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补充两个字表:基本字表300字,常用字表3500字。老师们在识字教学与评价中应该重视利用这两个字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 加强写字要求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反复出现在四个学段。

21页: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还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背景:社会各个方面强烈呼吁写规范字,减少错别字,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有必要大力加强。

 

(二)阅读

总目标第7条,关于阅读的要求如下: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段话一共6句,每句话阐明一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句:阅读方法

第二句:阅读基本能力

第三句:阅读文体的规定。注意: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2011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实用类文章阅读的重视,其具体要求在学段目标中有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四句:文言文阅读要求。

第五句:背诵的量化规定。(积累)

第六句:课外阅读的量化规定。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