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迁移拓展——标点
一、知识点梳理: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一)口诀学习法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是间引,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是直引,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 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b.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郭?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充当了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 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b.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在哪里建。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 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⑸表示明确的数字之间,要加顿号。
例: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⑹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⑺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⑻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是间引,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是直引,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⑴“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
如:“你好,”他笑着说,“可以帮个忙吗?”
⑵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⑶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8、破折号
⑴、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⑵、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①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如: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②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③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9、书名号
⑴、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⑵、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而应用引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⑶、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10、省略号
⑴、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⑵、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三味书屋中师生朗读的差别引出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进而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明确三味书屋中师生朗读的差别。 2、迁移训练,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领悟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原则。 教学难点:
结合习题判断并修改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来了解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情况。同学们先来回顾一下文章21——24段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师生读书时的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 好,那么大家发现老师和学生读书时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学生读书没有标点停顿,老师读书有标点停顿。) 对,那么为什么学生读书没有停顿,而老师读书有停顿呢? (学生回答:学生不懂,而老师懂。)
很好,郭沫若曾经说过:“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就错了。”所以学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原则对我们以后的阅读与写作都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知识点梳理:(幻灯片展示)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一)口诀学习法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是间引,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是直引,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 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b.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郭?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充当了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 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b.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在哪里建。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 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⑸表示明确的数字之间,要加顿号。
例: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⑹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⑺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⑻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是间引,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是直引,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⑴“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
如:“你好,”他笑着说,“可以帮个忙吗?”
⑵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如:三峡工程、京广铁路 “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⑶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8、破折号
⑴、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如: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⑵、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①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如: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②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③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如: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9、书名号
⑴、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⑵、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而应用引号。 ..如: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⑶、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 〈中国工人〉发刊词》
10、省略号
⑴、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如: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⑵、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如: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三、迁移训练:
结合习题判断并改正错误的标点符号。



四、作业:
结合语境给小短文加标点:
一个雨天,主人不想让来客投宿,于是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看了,偷偷加了标点呈回“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再也不好意思赶客人走了。

[标点符号] 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天下雨,我是骑车子去学校呢?还是乘公共汽车去学校呢? B、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C、他在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D“这是怎么啦?筱雨。”妈妈一进门就问:“是不是发烧了?”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好,”他笑着说:“可以帮个忙吗?” B.这里有牡丹、玫瑰、荷花……等十几种花卉。 C.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D.“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
B.柠檬黄色素、玉米香精、糖精钠等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食品都适合。
C.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 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 原来,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C. 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 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和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方法”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3.3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和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方法” D请以《我和祖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内,严禁抄袭。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C、我很喜欢《花千骨》这部电视剧以及剧中的主题曲《年轮》
D、四月的人民公园,芍药、郁金香、牡丹、与海棠花次第开放,真是群芳争艳。 7.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5年“青歌赛”上,歌手王晰凭借其出色的嗓音一举夺得流行组唱法冠军,被著名歌唱家韦唯誉为“低音王子”。
B.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班进行了大扫除。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C.陈光标先生为什么要高调行善并决定“裸捐”?是有意炒作自己呢?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
D.“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