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作品分析
中国
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
《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
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
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5.赏析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指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均为华丽的题材,但此构图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6.赏析马王堆T字形帛画
属两汉时期作品。帛画全长2米,画面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像,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请等人间生活;下段绘有神怪、龙蛇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是引魂升天。墓主形象或正或正侧面,形象服饰刻画的惟妙惟肖。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连为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构成升天的气氛,将画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7.赏析秦汉陶俑《乐舞杂技俑盘》
1.作品共塑21人,其中表演者7人,乐器伴奏者7人,观赏者7人。
2.分组排列,身份有所体现。在粗轮廓的飞扬流动中,体现出一种力量、运动的气势和欢乐热闹的气氛。
3.造型古拙、夸张、神态鲜明生动,俑人有动有静,再加上用朱、黄、粉、赭等色彩描绘,更增加了艺术形象的生动性。
8.赏析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此画全卷长近12米,绢画。画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有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王希孟充分运用了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散点透视,以精微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本图采用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法,画出了千里江山的壮阔;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和景物的高地远近,产生一种阳光扑面的感觉。
9.赏析崔白的《双喜图》
是宋代崔白的代表作。画中在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雀和被惊扰的也已之间形成明显的呼应关系。《双喜图》运用工瑾与粗放相结合的笔法,用工笔双钩填彩描绘山鹊,用半工半写或完全写意的笔法描绘枯木、衰草和山坡。崔白花鸟画创作中兼工带写的独特技法,打破了“皇家富贵”对北宋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给当时的花坛带来清新之风。
10.赏析梁楷的《太白行吟图》
此画是宋代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横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括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将人物神韵的刻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梁楷的减笔画对明清及现代画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1.赏析徐悲鸿的《群马图》
《群马图》作于1940年,徐悲鸿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峻、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只供学习与交流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