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增长极产业结构发展比较分析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比较研究

摘要: 十一五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20064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十一五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将随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之后,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三个发展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滨海新区作为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所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已将近六年,但在自身发展和对周边城市的经济拉动上并没有达到如同浦东新区和深圳一样的高度。本文通过对三区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比较,归纳出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滨海新区 浦东新区 深圳特区 产业结构 比较研究

一、 三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特征比较

结构调整不仅是我国落实宏观调控的主线,更是反应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向战略性选择。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的演替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化的选择。应该说,无论是其产业发展经验还是教训,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都具有经典的借鉴意义。

(一) 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深圳年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1048.4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581.51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6年的1.448.350.3发展为0.147.252.7,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发展格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了深圳经济发展,其产业结构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1、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明显

截至2010年,深圳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1.67亿元,同比增长了15.67%,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50.3提高到2010年的52.7,提高了2.4个百分点。深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大物流的发展:2010前三季度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7.4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8.23%另一方面,深圳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向服务业领域延伸的新趋势,着力发展金融、文化产业、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可以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本上与第二产业发展的齐头并进,甚至发展更快,产业结构演替特征正逐步显现。

2、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上积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形成了计算机及外设设备、通信设备制造、充电电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培育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民营高科技企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日渐完善,企业已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绝对主力,并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特色。主要体现在:90%以上的研发机构主要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主要集中或来源于企业;90%科技成果主要产自于企业。

3、 产业发展的外向型特征突出

由表2可以看出,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10年,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3467493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0418355万美元,进口总额为14256575万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227.89%。对外贸易成为拉动深圳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时间序列可以看出,深圳结构调整的步伐还是很快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与1996341.61%相比,14年下降了113.72%。这主要得益于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扩张的数量型增长方式正向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化。

4、 外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凸显

在深圳的经济发展中,外资的推动作用一直都很明显。随着深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大、高素质人才的聚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外资的流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所用外资投资额由1996年的1827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878万美元;商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外资额1996年的7.4%增长到2010年的27.57%2006年,FDI重点投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仓储、科研和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业,这些行业实际吸收外资总计9.38亿美元,占服务业吸收外资的75%。2007年以来,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印度银行深圳分行、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中意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相继选择在深圳落户,深圳已成为拥有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表1 深圳三次产业结构 (1996—2010)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2011),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整理

表2 深圳进出口贸易情况(1996—2010)

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2011),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整理

(二) 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由表3可以看出,上海市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496.4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707.5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6年的0.964.534.6发展为0.743.256.1,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格局发展成为产业发展格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了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其产业结构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2007年之前,浦东新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大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直到2007年,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53%,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46.8%,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服务业逐渐成为浦东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因素。浦东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1995年以后发展战略的调整,即强调以金融、贸易、出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故而在其后的发展中,重点向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2、 重化工业发展趋势放缓,现代制造产业发展强劲

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源环境刚性的制度制约,重化工业发展速度缓,相反,成套设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芯片设计、装备制造、代工、封装、测试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总投资100亿美元,占全国一半以上。产业链高端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浦东的主导产业选择,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浦东工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3、积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契机,产业融合趋势明显,产业集聚度高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和先进制造业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浦东新区正是顺应了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其产业融合特征明显。新区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依托上海的制造业优势,适应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特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有效促生了总部研发经济、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

3 浦东新区三次产业结构 (1996—2010)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2011),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整理

(三) 滨海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特征

1994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来,新区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9年,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810.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8%。其中,新区三次产业结构由1994年的1.9967.9230.092009年调整为0.1967.4432.37,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发展格局,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推动新区经济增长了绝对主导力量。

1、 第二产业主导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且工业结构中的重化工业特征突出

由三大产业在对经济贡献的比重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是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所占份额达到整个经济的一半以上。而工业一直是滨海新区发展强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电子、石油开采与加工、汽车制造、现代冶金及大乙烯、大炼油等成为滨海新区支柱产业。

2、 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明显

自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4年的11.46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463.63亿美元,12年间扩大了40.46倍,实现了年均39.99%的增长速度。在2000年之后,外贸进出口呈现出盈余与逆差交替波动状态。这一方面反应了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因素对新区外贸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年来的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增大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缩了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

3、 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在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且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截至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8.95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235.99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383.47亿元,二者之和为619.46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5.4%,而金融业完成增加值61.12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5.46%,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78.47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7%。

4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 (1997-2009)

资料来源:根据《天津市统计年鉴》(2010),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整理

二、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竞争力较弱,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竞争力与深圳、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相比都比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已经影响了滨海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2009年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967.4432.37,而深圳为0.147.252.7,浦东新区为0.743.256.1,从这些数据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滨海新区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服务业缺乏竞争力,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滨海新区要加快完善配套制度,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而现代服务业涉及面非常广,一定时期内要有所侧重,滨海新区要结合自身优势,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不断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空间;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企业,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而且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否则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不仅会影响滨海新区制造业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会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

2、滨海新区第二产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比重最大,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1997年至今,滨海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超过70%。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滨海新区第二产业产值已完成了从1997年的262.72亿元到2009年的2569.87亿元的飞跃,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滨海新区第二产业在高速发展中内部结构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第二产业这种高速发展将难以持续。第二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应注重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还应该加强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效应,实现第二产业在新区经济中的真正主导作用。

3、 腹地经济相对落后,产业造同

滨海新区所处的环渤海地区腹地广阔,但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都相对比较落后,各主要城市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有限,周边几个城市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局面,产业趋同性大于互补性,难以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链,不能为滨海新区经济辐射功能提供良好的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更多的体现在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上,滨海新区要获取区域竞争优势,必须着力处理好三大区域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一是滨海新区与天津城区的互动发展:二是新区与京冀的合作与发展;三是新区与环渤海的合作与发展。

首先,要明确产业定位,避免产业趋同。

其次,新区要分担北京的工业经济功能,并借助北京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共同挖掘区域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潜力。

第三,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津冀应在重化工业基础上发展临港工业,在发展中找准优势,实行错位发展。

最后,新区要借助港区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和东疆保税港区的体制创新优势,通过无水港的建设和延伸,和高效便捷的大通关服务,做强做大物流产业,服务辐射环渤海。

《中国三大增长极产业结构发展比较分析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