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体会感受文章所要表现的情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打开思维。但在学习《李时珍》一课的时候,由于文本特点的原因,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置和学生理解的引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伟大贡献;

2、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文中关键词;

3、结合金钥匙联系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志愿和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通过理解、想象等体会他所付出的艰辛。

教学难点:感受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教学训练点:通过想象、对比、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从而感受编写过程的艰辛,感受伟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介绍李时珍,板书课题。

2、学生谈自己对李时珍的了解。

3、教师小结:李时珍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编写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

二、走进《本草纲目》,初步感受伟大

1 抓住数量词,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本草纲目》?

      生:《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数量词一百多万一千八九百种,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3)、师小结:两个数字,说明了《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因此,《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物书。

2 通过和旧的药物书对比,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1)、师:而当时旧的药物书却有……

2)、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通过对比,体会《本草纲目》的完善,再次感受它的伟大。

3)、引导男女生对比读:总而言之,女生读——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可《本草纲目》却男生读——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

4)、教师小结:《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这样一比较,我们不由感叹——《本草纲目》真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3 抓住终于,体会不易,感受伟大。

1)、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整整二十七年终于体会编写的不易。

2)、通过删词比较法进一步对比,感受艰辛,指导读出感受。

课件示句子: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

4、师生轮读五段,整体感受《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伟大。

三、走进艰辛的准备过程,进一步感受伟大。

(一)、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李时珍做所做的准备工作:采药、尝药、访药。

(二)、学习采药片段,感受不怕

1 默读采药片段,感受艰辛的付出。

2 汇报交流,理解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读出词语中饱含的艰辛:

1)、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山高路远,感受采药中环境的艰险。

 师:看到山高路远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浮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生:山很高,高得插入云霄,路很远,远得看不到尽头。

2)、通过对字的学习,理解严寒酷暑,感受采药时气候的恶劣。

师:这个词语中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热,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预设生:上面有个,代表太阳,火辣辣的,下面是个,指的人,顶着烈日在行走的人就是李时珍。

师:火辣辣的太阳晒着,烤着,真热。其实,在古代,字是这样的。出示课件(说文解字的由来)。指导书写字。

暑,篆文(日)(者,饮煮)。古人认为是热之极;

3、教师指导个体读句子:严寒酷暑,山高路远,李时珍毫不退缩,读出他的坚定。

4、想象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课件示句式: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的名山,进行语言训练。

5、通过朗读,读出李时珍面对困难的坚定和不退缩。

(三)、体会尝药的危险和访药的艰苦。

1、在尝药和访药的过程中,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指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归纳,完成题单。

2、交流,走进内心,感受李时珍不畏艰辛。课件出示:

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

2)、他不怕______________,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

3)、他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体说,引导学生个体读。

1)师:你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吗?

    预设生:怕。

    师:可李时珍却……以此类推引导学生个体读三个不怕

(四)、感受不怕背后的精神力量。

1、教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这几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那就是——不怕。所有的不怕,正如李时珍曾所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

2、体会心中的信念。

   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志愿,让李时珍至死不怕难?相机板书:救死扶伤。你是怎样理解救死扶伤?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救死扶伤

(五)、紧扣信念,动情诵读。

1、师:是啊,正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

2、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尝药的危险,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3、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艰辛,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4、师:是的,孩子,他所有的不怕,所有的付出,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立下这样的志愿——生读: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

四、凝聚感动,铭记伟大:

1、读写结合,凝聚感动。

  1)、师:就这样,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而这部书也成就了李时珍伟大的人生,在世界医学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板画:书与丰碑)

2)、书写墓志铭。汇报交流。

2、向李时珍致敬。

     师(结合板书总结):同学们,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字字都凝聚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有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种种都是他伟大人生的见证,这部书是伟大的著作,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所以我们说——生齐读:一本书是一种信念,一本书是一段人生,一本书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一篇人物传记,对中段学生来就,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对教材解读的时候,我对文本做了新的资源重组——紧紧抓住课文的文眼:伟大,即一位伟大的人编写了一部伟大的书,同时,这部伟大的著作也成就了其伟大的一生。结合这样的解读,我的教学设计紧抓课文的灵魂处:伟大的书为突破口,从课文第五段对书的评价入手,通过学生对两个关键的数量词的理解,初步感受到《本草纲目》的伟大;再通过巧妙地切入,进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一个对比:旧书的不足与《本草纲目》的完善,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印证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再接下来的重点段落四自然的学习上,我采用了先的教学方式,首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关键词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理解,运用想象理解法说文解字理解法,帮助孩子体会到采药的途中环境的艰险、气候的恶劣,接着用一个统领的问题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题单,自主学习,通过编写的不易,更深入的让孩子体会到了伟大。整个课堂,我都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声音和气势,激发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个课堂实施上,我注重落实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无论是对生字认识,重点词语的理解,还是学生情到深处的朗读,读与写的有机结合,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做到真正关注了学生生命的状态和终身的发展,做到追求课堂的求真务实与回归生命的本真。

《《李时珍》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