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氏畜猫教案

二十三 外婆的手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闪烁着哲理光芒的语句,比如第46节,1014节,17—20节,这些细节和语句都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这样才能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 难点: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有不少蕴含人生哲理、文质兼美的语句,而且整篇课文又比较长,学生在阅读时不容易读懂。针对这些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思考,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语段以及关键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再联系全文来反复品读的方法,从而读懂课文;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对重点的细节描写进行潜心品读。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 释题解疑 教师板书:女红

2、 “女红”什么意思?

3、 教师描述《红楼梦》中林黛玉为贾宝玉绣香袋的情景。

4、 在教师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林黛玉为贾宝玉绣香袋时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如果把这段文字取名为《黛玉的手纹》,你觉得好吗?(引出课题《外婆的手纹》) 学生朗读,正词正音。

初读感知

1、 把握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并圈画:你认为文章的关键词是什么?(文章的关键词往往在文中多次出现并且潜隐着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设)

手艺(艺术家)

样式

手纹

文物

……

学生默读、圈画的同时,学会筛选文本信息,把握文章关键词。

抓住关键

1、 品读课文 手艺(艺术品)

关键:把握外婆做衣的态度和灵感的来源。

1)一个普通的妇女,有着怎样的手艺?为什么把外婆所做的打补丁的衣服、绣品称为艺术品?(也可补充某些艺术家创作时的虔诚态度的小片段,那么外婆是怎样对待衣服、绣品的?)

2)师小结板书:

做衣样式 做人样式

2、 样式

1)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深读文本,找到表现外婆做人样式的细节或句子。)

2)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一句中的关键词。

3)追问问题:

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外婆当时生活的“孤寂”和“悲苦”?

除我们已经提到的细节以外,还有哪些细节表现了外婆的“仁慈”、“ 安详”、“ 宁静”?

3)板书:

人性美

(在孤寂和悲苦中的仁慈、安详和宁静)

3、 文物、手纹

1)妻子和女儿对待外婆留下的鞋垫的态度是怎样的?我的态度又如何?

板书:保存 复制

2)为什么我选择保存外婆送我的鞋垫呢?

3)为什么我选择“复制”外婆送我的鞋垫呢?

(引导学生朗读1620小节,抓住“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一句,谈对于外婆的“手纹”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默读和思考,重点品读1~79~13节相关细节,感受外婆对于做衣、刺绣和大自然的朴素、虔诚的态度。

尽量抓住细节、句、词来理解,如第10小节“凝视”、“一动不动”、“如梦初醒”等等。

带着“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并筛选信息,抓住关键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再结合前文来理解关键词“孤寂”、“悲苦”和“仁慈”、“ 安详”、“ 宁静”。

在理解外婆的“仁慈”、“ 安详”、“ 宁静”的时候,反复朗读并体会1114节中写到的细节。

循着“我为什么要保存和复制鞋垫”这一问题,抓住关键句“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和“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再联系前文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围绕“手艺”和“艺术品”这两个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1~7节,9~13节的相关细节片段的描写来体会外婆:一对待做衣、绣品的朴素、虔诚、庄严的态度;二收罗大自然的好东西化为艺术灵感的生活态度。

围绕“样式”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第4、第8两句句子,再联系课文其他相关语句,在进行信息的筛选后反复品读。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一句,再抓住这一句中的关键词“孤寂”、“悲苦”和“仁慈”、“ 安详”、“ 宁静”来理解前文中的细节,特别是还没有关注到的1114节中外婆在鞋垫和枕套中所传达的仁慈、安详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我的细细密密的爱。

问题(2)帮助学生小结以上所品读的内容,理解作者想保存的是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和热爱。

问题(3)重点还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段落的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的方法,引导其抓住“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和“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再联系前文的学习,从而理解“手纹”和“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的深层内涵:“我”想通过复制鞋垫进入了外婆的心灵世界和她的精神境界,永远延续和传承这种寄托在艺术品上的自然美、人性美和伟大的生命的力量。

教后记

二十四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大雁心理活动的言语,感受大雁在困厄中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和宁死不屈服命运的可贵品质,体会爱情与自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对大雁的态度,把握侧面烘托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品读描写大雁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感受大雁在困厄中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和宁死不屈服命运的可贵品质,体会爱情与自由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难点:分析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对大雁的态度,把握侧面烘托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介绍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和小序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

2、据说元好问因耳闻目睹大雁殉情的凄惨故事而写下这首千古名篇的,那么当代军旅作家石钟山笔下的“雁”又演绎着怎样的一段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震撼人心的文字吧。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给文中的语段注上标记。(注意“迷惘(wǎng)、裹挟(xié )”的读音)

2、请同学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一只受伤的雌雁落入张家,张家为了获取利益,剪去了这只雁的翅膀,大雁从此失去了自由。但是大雁并没有放弃希望,她梦想着有朝一日与自己的伴侣重回蓝天,一起翱翔。第二年春天,当雄雁飞临,雌雁挣扎着冲向天空,可是她彻底失败了。两只大雁在绝望之下,毅然而决然地选择了死亡:他们“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殉情而死。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师:大雁的感情是真挚的,在受伤后她仍向往着天空的心理活动也是复杂的,请同学们散读课文并圈划文中大雁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状态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2、师:小说的结尾不仅让张家夫妇惊呆了,更让我们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他们用这种方式自杀了。”大雁为什么选择死亡?

师: 当大雁在苦苦的挣扎,而作为人类的代表——张家夫妇及村民们又是怎样的态度?请学生圈划批注交流相关语句。

1、圈划出有关描写大雁的相关语句,并请学生互相交流品味;

预设:第2节:“她高昂着头……她的目光充满了绝望和恐惧。”失去了自由的大雁,只能与鹅为伍,但她内心“装满了屈辱和哀伤”。第12节:“肩伤不再疼痛的时候,她便开始试着飞行了”“她终于无法飞行了……她仰着头望着落雪的天空,心里空前绝后地悲凉。她遥想着天空,梦想着南方,……她的眼里噙满了绝望的泪水。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她在企盼和煎熬中度过。”第17节:“她彻底绝望了,也不再做徒劳的努力了,她美丽的双眼里蓄满了泪水,她悲伤地冲着丈夫哀鸣着”大雁的不屈、悲哀、伤感与绝望缘于对天空、自由、尊严的渴求。

2、预设:体现大雁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宁死不屈服命运的可贵品质。

预设:圈划态度的句子:第7节:“‘养起来吧,瞧她多漂亮’。人们议论着,新奇而又兴奋。……

‘她下的蛋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人们看到了她这一幕,都笑着说:‘瞧,她要飞呢。’”

18节:“围观、议论着、嬉笑着,……咱们不仅能吃大雁蛋,还能吃大雁肉了。……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人们的态度是冷酷而寡情的,他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大雁对天空、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他们只想着个人的私利——“卖个好价钱”、幻想着吃大雁肉。对他们作者是谴责的,但他们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就是要通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大雁的可贵品质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沉思。

读读背背 迁移鉴赏

1、圈划出你认为描写得很精彩的语句,读读背背,并体会故事结尾的妙处。

2、教师介绍赵丽宏的《致大雁》(节选)

3、教师小结:大雁最后留给我们的形象是意味深长地:“僵直的头仍冲着天空,那是他们的梦想”,“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人元好问在一千多年前的追问,今天我们似乎寻到了答案。同时,我们比古人感受更深的是大雁对自由、对尊严的渴求,而人们的寡情值得我们反思。

教后记

二十五 麻雀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圈划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运用衬托手法表现思想观点的写法。

2、感受文章中麻雀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

说明:

本文选自《杂文报作品选》,课文取材广泛,内容涉及麻雀自然习性的介绍,捕捉后的绝食行为与倔强神态的描绘,又有对喜鹊、乌鸦、白头翁、鹰、鹦鹉、鱼鹰等其它鸟类情况的介绍。但全文“形杂而神不杂”,文中以麻雀“对人类依赖性最强”来突出麻雀并不因此而屈从于人类的可贵品格,同时又以其它鸟类被人类征服、利用的事实来反衬麻雀的“倔强”、“凛然不可冒犯”的以死相抗的伟大精神,而这种精神远远超出了麻雀本身。全文以麻雀这一人们常见常闻的小鸟为载体,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理”寓于形象之中,寄予麻雀深刻的寓意,引出了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严肃主旨,启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重点句、段,认识和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

2、难点:文中选材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一些有关麻雀的资料。

2、同学们喜欢鸟吗?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4、麻雀在作者心目中又是怎样的一种鸟呢?

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也是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从学生自己的爱好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为后文学习作准备。

诵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心目中麻雀的与众不同。

阅读要求:⑴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⑵边读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鸟?

2、请同学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1、学生边读边圈划文中的有关词句。

⑴要求积累的字、词有:奢侈shē chǐ、雏鸟chú、繁衍yǎn、翱翔áo、禁锢gù、土崩瓦解、桀骜不驯jié ào、俯首帖耳、差遣chāi。⑵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鸟?

2、交流各自的读后感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是重要的学习习惯;交流读后感想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堂生成的重要前提。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提出问题,通过品读圈划,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1 要求同学圈划出表现麻雀与众不同的语句。

圈划的语句:如:

①麻雀是对人类仍赖性最强的鸟类。但是,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②这小小的生物在鸟类的种族里实在不起眼,“语”不惊人,“貌”不出众,却在以生命捍卫着自由、活泼的天性。

③没有人可以养活一只麻雀,麻雀与被饲养的命运无缘!

④没有哪一种生物能够像麻雀这样,将其作为整个种族的精神,代代相传。

⑤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

2、请同学交流自己圈划的语句,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尤其要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麻雀表现出的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死的精神。在交流过程中要注重朗读指导。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也可补充一些理解句意的方法。重点理解“依赖”、“唯一”、“最后的烈女”等词语。预设的小问题有:

①“依赖”的意思是什么?麻雀对人的“依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②为什么说麻雀是“唯一”不曾向人类屈服的鸟类?

③“烈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最后”的烈女?

对预设回答:

①“依赖”的意思是麻雀依靠人类而不能独立生活;食、住两个方面。

②其它鸟因为食物、压力、安逸的原因而向人类屈服。

③拼死保全贞节的女子;麻雀用生命捍卫尊严和自由,而这在被人类征服的动物界是绝无仅有的。

2 提出问题:课文关于麻雀的生活习性和其它鸟类的内容可否删掉?为什么?

3 交流发言。明确:不能删,

麻雀“对人类仍赖性最强”突出了麻雀并不因此而屈从于人类的精神,其它鸟类被人类征服、利用的事实反衬了麻雀的不屈不饶。

4 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18自然段。

5、教师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小结:麻雀为了捍卫尊严、捍卫自由,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不足惜。

把教师的提问作为学生的思维导向,透过文字表面,引导学生在阅读、圈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归纳、理解、感受麻雀的精神。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是“语文味”的重要体现。

合作探究

体验感悟 1、提出问题:麻雀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尊严、捍卫自由,你认为麻雀这样做值不值得?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1、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2、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讨论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对话”

拓展延伸 领悟主旨

古往今来,有这种“麻雀精神”的也不乏其人,试举例说明。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其实作者是在借物讽人,应对学生的理解作由物及人的引导,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课后作业

教后记

三三《束氏畜猫》宋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通过动作、神态来刻画形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言词语:咸、且、啖、度,理解全文内容。

3、懂得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会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理解全文内容。

2、学习从生动的故事中提炼寓意的方法。

理解本文的寓意:过度的安逸享受缺乏实践锻炼,很容易磨灭斗志,难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讲一个自己熟知的寓言故事,并提炼故事寓意。

2、导入本文,简介作者:

宋濂 1310---1381)明代著名学者。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龙门子凝道记》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记叙了许多生动有趣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狸狌(Lisheng 熙熙(xixi) 赤鬣(lie) 磔磔然 (zhezhe) (duo)

三、疏通课文,掌握大意

1、词语解释

若(及,至于) 啖(吃)

2、解释下面的句子

举世之物,咸无所好

世间的东西都不喜好

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吃完了肉就懒懒散散地走走,和悦快乐。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 猫看见老鼠有两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亮,红色的胡须,唧唧吱吱乱叫,便以为是什么怪物呢

3、翻译课文

二、概括课文段落内容

第一段:写一个姓束的卫国人喜欢养猫,多达上百只的猫将四周的老鼠吃得精光。

第二段:写城南有个读书人因家中老鼠为患,想借束氏的猫来灭鼠。

第三段:写猫遇老鼠之后的种种表现。

四、布置作业

译文及加点词翻译

第二课时

一、深入细读,感悟寓意

1、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狸狌长期依赖束氏,不去捕鼠。(束氏日市肉啖之)长期被主人畜养的缘故。

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不要溺爱;要自立自强;不要养尊处优、不要抛弃特长、要注意生态平衡。

二、课堂练习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①之。狸狌生子若孙②,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挪而出③。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以啖肉故(缘故) B.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C.意为异物也(意思) D.鼠度其无他技(估计)

答案:C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A.束氏日市肉啖之 B.咸无所好

C.南郭有士病鼠 D.但饥辄唪

E.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答案:A、每天,买 B、都 C、以…..为患 D、只要 E、很久,估计

(3)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以啖肉故(生活过于安逸,不愁生计)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好逸恶劳,久处舒适环境,自身特点就会退化,甚至向相反方向转化。

五、布置作业

1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文故事。

2 完成同步练习。

教后记

译文《束氏畜猫》 宋濂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

野猫,这里泛指猫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世间的东西都不喜好,只喜好养猫。猫,是捕鼠的动物,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指住宅周围 野兽吼叫,这里指猫叫。

他养了一百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都被捕完了,猫没吃的了,饿得整天嗥叫。

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

每天

束氏只好每天到集市上买肉给它们吃。猫生了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吃肉的缘故

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

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得到肉吃。

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的样子

吃完了肉就懒懒散散地走走,和悦快乐。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为患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中正遭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出来乱窜,甚至有的跌落到水瓮里去,他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

这里指老鼠的胡须

猫看见老鼠有两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亮,红色的胡须,

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指老鼠吱吱鸣叫的样子。

唧唧吱吱乱叫,便以为是什么怪物呢,所有只是环绕着瓮沿走走,不敢下去捕捉。

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到老鼠堆里去。猫害怕极了,只是对着老鼠嚎叫。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腾跃

过了许久,老鼠估计猫没有什么本领,就去咬它的脚,猫吓得用力纵身逃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唯好畜狸狌( ②以啖肉故(

③但饥辄嗥( ④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2.从文段中找出一个与“举世之物”的“举”意义相同的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古义是( ),今义是( )。

A.唯好畜狸狌 B.以啖肉故

C.南郭有士病鼠 D.有堕瓮者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本为( )词,活用为( )词,意为( )。

A.狸狌无所食 B.束氏日市肉啖之

C.意为异物也 D.狸狌奋掷而出

5.与“鼠度其无他技”中的“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道不通,度已失期 B.先自度其足

C.宁信度,无自信也 D.物换星移几度秋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②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③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④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7.狸狌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喂养 ②吃,这里有“喂”的意思 ③就 ④借 2.“咸无所好”的“咸” 3C 忧虑,被某件事情骚扰;疾病 4B 名,动,买 5A(估计) 6 7.狸狌长期依赖束氏,不去捕鼠(答“束氏日市肉啖之”或“长被束氏畜养的缘故”等也可)。 8.开放性问题,只要观点正确且与原文有联系即可(提示:可从束氏的角度、狸狌的角度、狸狌与老鼠关系的角度引发,如不要溺爱、要自立自强、不要养尊处优、不要抛弃特长、要注意生态平衡等)。

《束氏畜猫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