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诗席慕容的诗及其风格

席慕蓉的诗席慕容的诗及其风格写文章之前,我在我的生
活周围与网络上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从16岁到50岁。
席慕蓉的诗我的问题很简单,问道:您喜欢席慕容吗?为什么?16岁的少男少女回答:很喜欢,就好像写出了我的心事。
25岁到50岁的回答有两种,一种:从读书时代起就喜欢,一直到现在,
休闲时还有不断拿出来读的习惯,就仿佛在重温我们的过去,重新回到了少年情怀。
另一种:受到过席慕容的影响,现在仍然喜欢,但是不像过去那样喜欢了,特别是自己开始写诗以后。
三种回答反映了不同读者群对席慕容诗歌的不同感受,其共同点却集结于席慕容诗歌的普遍的社会影响力。
甚至对于某些写诗的人而言,尤其7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诗写者,她们对诗歌发生兴趣、从模仿到自觉的书写,都是因了席慕容的启蒙。
汇集于《女子诗报》的西叶重庆、慧子湖南、柏水福建兰雪湖南等即此中典型代表。
谈及席慕容诗歌的热力,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1989年,那时年轻人有两件大事:背英语、背席慕容的诗。
这曾令少数一些诗写者嫉妒并恶意诋毁,其实大可不必。席慕容热显示了诗歌优丽雅致而通俗平白的特征与魅力,其内容与形式恰好供给了时代的需求与大众的接受能力
说到俗白,古有白居易为先贤。

白氏可以经久而为经典之一种,席氏为什么就不呢?邓丽君可以被奉为经典,而同样席卷海内外汉语大地的席慕容为什么就不呢?1981年的《七里香》开始,席慕容的诗居然一版再版,成为畅销诗人,成为一代读者的精神爱侣。
这在诗歌史上十分罕见。这一种诗的艺术形式及其存在价值颇值得我们客观地进行思考和总结。
西叶说:有些诗歌适合大家读,有些诗歌适合诗人们自己超越。这是中肯的。
我们既要肯定诗歌艺术创新、先锋的价值,同时也要重视诗歌面向普通大众写作的意义。
席慕容从13岁开始写诗,24岁左右在欧洲留学时开始大量写诗。她写诗却不具有面向大众的先在意识,而是面向自我的,个人的,收到了真实感人的效果。
她的诗有三大主题:爱情、生命和乡愁。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爱情诗历来受到少年、青年的欢迎;有关人生、生命的思索与态度,也正是少年、青年所最欲感知与关注的;而乡愁——不论从狭义怀乡:故乡、故还是广义念旧:童年、友人、宗族的角度进行观照,也都带着民众的普泛性。
艺术的普遍的内容引起普遍的注意和喜爱并且成为流行,是因为它具备自己自足的独特的艺术性,具备诗的能够被大众所辨识、欣赏的普遍元素。
读席慕容的诗,可以感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二、通俗浅白,中国韵致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
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
《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
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中,洛夫的诗歌具古典之美,余光中沉郁,郑愁予属于天才写作。
与台湾现代诗潮的世界性、超越性和纯粹性以及所造成的某些晦涩难懂相比较,席慕容的诗却更具普适的人间情怀。
这种人间情怀堪称世俗情怀,既是对现代人精神茫然的现实关怀,也是对大众审美品质的贴近关照。
不论诗人本身是否具有这样的写作意识,但事实的结果已经如斯造就。尽管诗人创作时是个人化的,却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平均诗歌水准,因此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
而同时,作为诗歌艺术品之一种而又获得畅销,诗人却仍然保持了为诗的本色,在写法、取意上既接近于70年代末台湾现代诗的重写古典题材或衍化古诗意象的探索,又颇能体现新世代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当然,这属于一种宏观关照。
诗人是在个性抒写、现实普照与艺术镂刻之间、无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席慕容曾经在2006年的上海书展会上谦虚地说:我写书是为了我

自己,我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写诗是我生命里面最自由的,不受人干扰的•…从1981年到2004年,从我第一本诗集出版到现在2006年——作者23年了。
如果非要问面对畅销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幸运。三、诗中有画,琅琅上口席慕容首先是个优秀的画家,因此她的诗,每每透出一股画意。
她融合中西绘画的技巧,以敏感细腻之笔,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渴盼与追忆,对美好青春的悠悠冥想和对易逝岁月的无奈与感伤。
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中有很多诗画之笔,《山月——旧之一》可谓代表之一。
在山中午夜松林象海浪月光替松林剪影你笑着说这不是松管它是什么深远的黑透明的蓝一点点淡青一片片银白还有那幽幽的绿映照着映照着林中的你在你的林中诗人运用色彩、色调、明暗、光线等绘画手法将诗意图景化,远近相宜,古雅清淡,富有中国水墨的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王维的经典,亦属于70年代台湾新世代的创作倾向之一。
但席慕容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归为哪个世代、哪个流派的倾向,她是与世无争的,她的诗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以手写心,因此真诚感人。
席慕容的诗还兼具中国古典诗歌音乐性的优秀传统,读来时而如慢板的音乐,时而如清澈的山泉,舒缓深情,富有韵味,也琅琅上口。
这同样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四、女性写作,婉约缠绵前不久,在陈仲义和谢春池老师主持的鼓浪屿诗

歌节上,曾有一个环节专门进行了女性与诗歌的讨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安琪福建的中性写作,刘亚丽陕西的女性写作,马莉广东的及物写诗等;当时我也发表了一点个人的写体会,可归纳为无性写作,即写作时并不存在性别的先在意识。
诗歌反映了写作即时的情态、感觉、情感等,所以同一个诗人一生中的不同作品,既有小情绪的反映,也有比较广阔的表现。
文明进程至今,女诗人与男诗人的写作,首先应定位为人的写作,不要还有性别的界限。
席慕容的诗,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质朴纯净,语言亲切柔美,犹如现代李清照,颇得婉约缠绵的精髓。
她的柔媚、痴迷与伤感的言辞风格,是深深地打上了男权文化语境的烙印;但她诗中所体现的对爱的态度、追求、理解,却充分体现着一个接受西方文明的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
与此同时,大陆的舒婷第一个因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写出了《致橡树》等杰出的作品。
两者艺术倾向不一,而意识相近,影响力也不相上下,在女性诗歌中颇具代表性以及两岸同胞的地区差异性。
席慕容的散文既获益于她从小多思善感的生命智慧,又得益于她的诗。像《有一首歌》等集子,以诗笔为文,温馨怜悯,题材也多元。
《我的家在高原》、《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等,抒写了一个脱离了族群的孤独灵魂的迷失、忧郁、寻觅和回归,对于渐渐迷离于自己文化传统的人们

来说,这是个警醒,也拓展了诗人观察世界的深度、宽度和厚度。
席慕容是个纯粹的艺术家,诗、画、文一体,而且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诗的创作上,席慕容不仅善于汲取中国古典的营养,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追求诗的意境美;而且还受到5060代台湾现代诗的一点影响。
因此,她的诗可以说是既俗且雅,既契合大众,又高于大众;既高于大众,又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从而打开了大众通向诗歌的殿堂之门。
席慕容诗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直接指向了它的存在价值——广泛的影响力及其所产生的引导、启蒙作用。
作为一件精致优美的艺术品,它使得诗歌为普通人所认识、接受有的年轻人甚至因为由衷的喜爱而投身于写作,从而有机会进一步认识诗歌,并因为艺术创造恒新、永不满足的内在规律而走向探索和创新之途。
从普通的阅读型读者而为创造型的准读者,为迷茫的现代人提供安慰的精神粮食,又为新诗的后继有人、不断进取吸纳更多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力资源,这是席慕容为诗歌的存在和永生所做的最大的贡!席慕容的诗及其风格席慕容
(1943-,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席慕容:《美的导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席慕容:《美的导师》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

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
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
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我们先从最容易,最直接的做就是:多带他们接近大自然。
观察儿童画,我们可以发现,越年幼的孩子,对自然界的向往越大。他们作画的题材虽然以小我为中心,但是,每一张图上,总不会忘记加上一个太阳公公、一座山或者一朵小花。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泉源,孩子们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幼年时一切的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
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苦心和你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
至于如何培养这种接触呢?我想,从婴儿能够出户接受日光浴时便可开始了。
当然,假如你相信胎教的话,那么,你可以开始得更早。
假如家居在乡下,或者近郊,那比较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家居在闹市里,做母亲的就要稍微辛苦一点了。
•…心穷!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中国人很爱贴标语:现在的儿童,就是将来的栋梁。儿童是民族的幼苗。
每个成人都会点头称是,并且也深信不疑。
但是,却没有人,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儿童的心灵的充实。
没有灌溉的幼苗会长得好吗?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文意为浩荡大江河。
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专业画家,曾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获多项奖。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
代表作有《一个开花的树》《七里香》《芊芊芳草》等。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由其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因其浓厚的思乡之情,让留在家乡和漂泊在外的蒙古族儿女广为传唱。
从席慕容的作品里,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里的任何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聆听生活,生活会告诉你,你的生活,你的生命是有多么的精彩。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多彩的。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很枯燥,觉得你的生活千篇一律,没什么值得记录的,找不到写作的素材,那么,请

你去读一读席慕容的散文集,里面有琐碎的生活细节,有柴米油盐,有萍水相逢的行人,有风和日丽,也有阴雨绵绵。
这些,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但是我们把它们视为了责任,在读者眼里,该是多么的无奈
但是她不是,在她眼里,它们都是让她的生活充满乐趣的必要元素,她珍惜这些,所以也乐于把他们都记下来。
一个学生的调色盒,很普通,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但是,从它,她却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看到了父母对儿女的期望,看到了身为教师的责任。
一条每天都走的路,一路的桐花树,有多少人每天在这里经过,
来去匆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它们的成长,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它们
为了那短暂的花期所做的努力,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这么美的事物转瞬即逝,又有多少人,在落花满地的小路上,回头看一眼它们,它们的凋谢感到惋惜,甚至掉下一颗泪珠。
应该很少,我们都是那行色匆匆里的一份子。
但是,席慕容却为它们停下来了,她和它们一起等待,一起迎接最最灿烂的生命,和它们一起默默地接受生命的残酷。
很多很多。
这些都是生活,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却被大多数人忽略了。人们误以为,生命是枯燥的。
其实,人们都错了,人们失去了观察的心。
张爱玲的悲凉、三毛的自我,虽然都让读者很沉迷,可能是因为她们的生

活离读者太远了吧,读者这一辈子也不可能遇到,所以只能从她们的作品里去感受、去认识。
但是席慕容不一样,她让读者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真实,在这个不应该悸动的季节,读者的心悸动了。作为一位女画家、诗人,她有许多关于美术教育的真知灼见。比如从一些美育的小事着手:1.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这个美丽世界。
2.一定要多与小儿散步,多接近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做个欣赏者。3.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是作为父母的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4.第一次给孩子买蜡笔,一定要买一盒36色的。5.儿童卧室要用调和的色彩。
6.多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学会大胆地用饱满的色彩表达或表现完
整的内心世界。
7.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创作或欣赏的过程中,获
得内心的欢愉和自由的感受。
8.美就是一种真实,自然与宽容的生活态度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
一个人都可以是美学家。
9.从小培养孩子的美育和品位,以及良好的信仰。席慕容在《美术教育》
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
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

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全班孩子没有一个是牺牲者。
因为,让身体健康的活着,和心理健康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读席慕容的散文有一种暖意,仿佛纸间会真的散发出优雅的梔子花香味,仿佛有阵阵微风从发间吹过,仿佛暖暖的阳光正从头顶懒散地斜射下来。
读着席慕容在不同的岁月写下的文字,会有不同的感觉。
她的思想在一点一点地沉淀,最终被酿成一坛上等的好酒。就在不经意间,酒香淡淡地散发出来,醉倒了读者的心。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是对花卉的描述,二是颜色的词汇使用。
在于花的描述上,各种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容本身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其意象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
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席慕容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
席慕容的蒙古族名为穆伦席连勃。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
虽然并没有在内蒙古草原生长,但她却是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中成长的,5岁以前的席慕容还会讲一口蒙古语。
生于重庆的席慕容,少时由于处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一直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了台湾。

《古诗十九首》是席慕容接触到的第一本诗歌读物,里面有许多寄托乡愁的诗句,如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从此,淡淡的乡愁与思念故乡的情绪与席慕容结缘。席慕容便在日记上,通过写诗来平衡内心世界,乡愁成了她内心世界的一个深深的烙印与情结。
作为一位画家、诗人,席慕容把自己的乡愁写在了诗里,画在了画上。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甚至在作品底色上都能看到草原大漠的影子。
一片沙漠上,一棵树留下它长长的影子,那是在故乡才能看到的场景,而席慕容在从未去过家乡时就画下了这样的油画。
席慕容:《美的导师》席慕容的故乡是内蒙古,她对于内蒙有特殊的情感。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席慕容释放内蒙情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席慕容释放内蒙情结1989年的故乡内蒙之行,可以说是席慕容创作生涯上的分水岭,那个写《七里香》的席慕容,年轻的、孤独的、有一点忧郁的席慕容,再也回不去了
席慕容,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她是一位诗人,80年代,她的诗犹如一阵清风,飘过浅浅的海峡,在大学校园里撩动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
她是一名画家。
14岁开始学画,大学毕业后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回台湾后,担任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多次画展,深受好评。
如果不是1989年的那一次内蒙之旅,席慕容的生活应该是平淡安静的。

画画,写诗,教书,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那年,席慕容第一次踏上故乡内蒙古的草原,心中藏了40多年的乡愁如火种般一瞬间燃烧起来,一发不可收。
从此,她又多了一个称号---执著的寻根人。
在刚刚闭幕的2006年上海书展上,席慕容带着她完全不同以往的创作风格和深深的乡愁亮相。
内蒙情结席慕容说:"在没去内蒙前,我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蒙古族人。
"席慕容的蒙古族名字全称为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她是蒙古族王
族之后。
虽然并没有在内蒙古草原生长,但她却是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中成长的,5岁以前的席慕容还会讲一口蒙古语。生于重庆的席慕容,少时由于处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一直在颠沛流离,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了台湾。
"在每一个地方,我都只待一段时间,所以每到一处,我都是一个外来者,
异乡客。
刚把周围环境熟悉了,却又成了一个转学生。作为一个永远的转学生,我内心是很孤独的。
"《古诗十九首》是席慕容接触到的第一本诗歌读物,里面有许多寄托乡愁
的诗句,如"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从那时开始,淡淡的乡愁与思念故乡的情绪便在席慕容的心里埋下了火种,从此,她便在日记上开始等待,通过写诗来平衡内心世界,乡愁成了席慕容内心世界的一个深深的烙印与情结。

草原、故乡对于她来说一直是一种期待与守候。随着岁月的流逝,血液里沉淀了越来越厚重的故乡情结和渗入生命的蒙古族血统。
作为一位画家、诗人,席慕容把自己的乡愁写在了诗里,画在了画上。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包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甚至在作品底色上都能看到草原大漠的影子。
一片沙漠上,一棵树留下它长长的影子,那是在故乡才能看到的场景,而席慕容在从未去过家乡时就画下了这样的油画
难怪一位旅居台湾的蒙古族老人看了她的画,用不流利的汉语说:"这好像是我的老家。
"听了这话,席慕容哭了,她能感受到那种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迟来的旁听
"这十几年对我而言是一堂必修课,我很幸运能上这样的课,在故乡这个课堂里,我既没有学籍,也没有课本,我的身份只是个迟来的旁听生。
我既没有生在内蒙古草原,如今也不会自己的母语,但十几年下来,我还算一个用功的旁听生。
"席慕容这样评价着自己。
1989822日,对于席慕容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46年的等待,在这一天变为现实。
1989年两岸解禁,年逾不惑的席慕容在第一时间收拾行装,归心似箭,
飞赴内蒙古。
在踏足内蒙古草原的那一刻,席慕容感受到一种获得新生般的震撼,获得

自由与解放的超脱。
行车在天边的草原,倾听着西拉木伦河缓缓流过,翻过了大兴安岭,兴安盟科尔沁草原就在那里。
在这片热土上,祖先曾流血流汗,开荒牧马;这里冬季冰封万里,夏季春暖花开,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这草原的气息---席慕容的内心被这一切激荡着,
"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认为这是自己用
年的等待换来的,我将我46年的积蓄释放出来,我觉得我心里存在一
46
个草原"
1989年的故乡之行,可以说是席慕容创作生涯上的分水岭,那个写《七
里香》的席慕容,年轻的、孤独的、有一点忧郁的席慕容,再也回不去了。
回到台湾,她独自在淡水山坡的工作室里闭门创作,三天两夜写出一篇五六千字的散文。
写作时她还会常常哭泣。
这种生活整整过了一年。一年中,她推迟了所有的画展,取消所有其他的计划,专注写她前往内蒙古的感受。
《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200元。在上海书展的新书签售会上,一袭黄衫、笑眯眯的席慕容看到读者对着这本昂贵的新书爱不释手,却又不忍下手的尴尬情状,颇有些无奈。
"这本书以照片为主,而且印数较少,成本太高导致定价较高。真的很抱歉。
慢慢来吧,虽然现在有一些小读者买不起我的书,但是我希望等以后他们

可以买得起的时候我的书还在。
席慕蓉的诗"《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书中大部分照片都是席慕容自己拍的,她所用的相机是丈夫刘海北精挑细选的,尽管她对摄影一
窍不通,连镜头上的数字、光圈到底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但就是凭着对故乡的痴迷与眷恋,她把内蒙古草原的点点滴滴都收进了眼中。文化传播者在长期的旅途中她找到了草原的真正内涵,找到了家乡人特有的宽容乐观。
在鄂尔多斯乌审召,她看到一位喇嘛制作一件佛雕时,她感受到文化的渊源还没有断层,信仰还在;在赤峰红山,她看到几百年的敖包四周还留有那一块块饱经风霜的石头和那三条意蕴深远的边线;在阿拉善,她看到了300年的神树,有祖祖辈辈的守树人住在树下护树,一年又一年。
在大兴安岭的草地上,她看到一个像马蹄子的水滩,当地人说,那是圣祖成吉思汗骑马经过这个地方时留下的马蹄印,天长日久,马蹄印下长起了茂密的草,蹄缝间的陷处涌出了泉水。
她感到神话还在,故事还在,就像其他的内蒙古文化一样一直不离不变。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是席慕容一再重复的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
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人的文化。每个人应该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族群的文化特点,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席慕容(1943-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
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容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席慕容释放内蒙情结席慕容《时光九篇》推荐理由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

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迄今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她的爱憎情仇,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一族一国所可范围,那是宇宙庞伟的光影下永恒的母题和眩惑!席慕容《时光九篇》内容简介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美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充满着对人情、爱情、乡情的领悟。
她的诗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大陆后,风靡一时,曾经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这次作家出版社特取得席慕蓉独家授权,并由席慕蓉亲自审订,集中推出席慕蓉目前所有诗集六册,即《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迷途诗册》《边缘光影》《我折叠着我的爱》,这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席慕容《时光九篇》作者简介席慕蓉,女,祖籍内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
.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专攻油画,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1968年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及1987年台.湾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在国内外
举行十余次个人画展。
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五十余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油画及素描专任教授。

现为专业画家,并为内蒙古大学、南开大学、宁夏大学、南通工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六校的名誉
或客座教授。
亦是内蒙古博物院荣誉馆员及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蒙古国、美国及日本都已有单行本出版发行。
席慕容《时光九篇》精彩书摘为了争得那些终必要丢弃的我付出了整整的一日啊整整的一生月圆的晚上一切的错误都应该被原谅括我的难题是挥别之后如何能永远以一种冰般冷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年轻的我在弃船之前曾含泪写下今夜月华如练••…曾经珍惜护持的面具已碎裂成泥一切都只因为我依旧深爱着你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劝酒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席慕容《一棵
开花的树》教学设计2.席慕容《长城谣》优秀教案3.读《席慕容散文》有感4.席慕容的爱情诗五首5.席慕容励志诗句6.席慕容经典诗一棵开花的树7.详细解读席慕容的乡愁8.席慕容散文鉴赏《此刻》10.席慕容《盼望》赏析席慕容《时光九篇》简介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
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浅析席慕容爱情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浅析席慕容爱情诗歌摘要席慕容是台湾著名诗人,其诗歌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她的爱情诗大多蒙着一层淡淡感伤,因挥之不去的感伤而更动人心。诗人对于这种感伤格调选择原因,以及掩盖在感伤表层下的深层意蕴,和

爱情诗歌总体特点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席慕容;爱情诗;感伤席慕容崛起于70年代的台湾诗坛,其诗歌自
20世纪70年代末起风靡华文世界,其作品是一版再版,掀起的席慕容热经久
不衰,堪称当代华文文学世界一大奇观。
席慕容的诗歌代表作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纵观席慕容的诗歌: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情和爱散落在席慕容诗歌殿堂里的各个角落,在俯拾而望的情爱故事里,感伤,忧郁,怅惘,充斥其中,诗人不断地通过设置遗憾性情节,来渲染夸饰心中一个个破碎了的梦。
浪漫感伤格调构成了席慕容爱情诗歌最大的特色。
下面,我想就席慕容爱情诗歌走上浪漫感伤主义道路的原因,以及通过这种感伤主义格调所显现出的席慕容爱情诗歌的深沉意蕴,和其诗歌在意象的设置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进行一番简要分析。
一、浪漫感伤格调的选择弗若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本能的满足,文学创作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文学艺术是幼年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他的替代。
十三岁开始在日记中写诗歌的席慕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朦胧中有了对爱和生命的最初感悟。
然而,这种感悟是满含哀愁的,一如她在《时间草原》序中所言:恍如有种悲悯从高处对我们俯视,又恍如重逢那消逝以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初始的对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识的乡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席慕容的心中,愁绪来自于生命的初始阶段,即使美好如爱,也必然是忧伤的,真正的情爱是由痛苦和不幸浇灌而成的罂粟花。
可是,现实却跟席慕容开了一个多么友善的玩笑啊,她的爱情婚姻生活一帆风顺。
正如她自己在《七里香》后记〈一条河流的梦〉中说: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
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经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安排都有深意,我愿意按着既定的轨道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
席慕容本身没有苦难的生活经历,但却有对痛苦的一种初始的体验。
而这体验只是感性的,犹如梦中的海市蜃楼,上苍没有给她触摸的机会,即使年少时有过那么一段青涩的恋情,那种无疾而终的淡淡忧伤,犹如装饰她人生旅程的带刺玫瑰,痛并快乐着。
悲喜交加的一段经历,更衍化为诗人的人生经验,成为她日后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所以在这无法选择的矛盾困惑中,席慕容从美好的现实中沉静了下来,剥离生活表层的幸福外衣,开始对人生命运进行深层探索。
所以,以《雨中的了悟》、《请别哭泣》、《为什么》为代表的席慕容诗

歌大都被一层悲剧性情境所笼罩,她不断地讴歌痛苦,礼赞离别,表现出了对亏缺性情境由衷的欣赏。
诗人在一段段感伤性的述说中寻找童年时期失落的梦,真诚而又热切,读来凄婉迷离,叫人潸然泪下。
二、深沉的主题意蕴《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席慕容的爱情诗向我们奏响了一曲青春的挽歌。
在挽歌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年女性对爱对生命的深切体悟:光阴流逝,红颜老去,有缘无份。
然而,诗人没有沉浸在苦痛中而无力自拔,面对无奈和不幸,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在宿命意识掩盖下坦然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
在《回首》中,她唱道亲爱的朋友啊难道青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在席慕容所构建的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里,抒情女主人公大都经历了一段彻入心扉的爱情,最终在失却后的缅怀中升华了对爱的认识,最美的时光不是相爱,而是别离后的思念,而是思念中的无怨无悔。
对于爱情,诗人不在乎天长地久,朝夕相处,爱因失去而美好。这在她的诗歌《盼望》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
对于爱情,甚至是生活,席慕容更在乎的是一种内心感受,真正的爱情必须上升到精神的高度。
爱是超越婚姻,拒绝物质的,爱是人们真心的付出,而且更多的只能存在

于心中,现实的拥有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也如她在《江河》序中所说的你所给我的,我已经收到了,你给我那就是我的,此生此世我会感激,我不必去跟别人抢那幅字了…坦然,超脱的心境溢于言表。
在短暂的失去与永恒的完美中,诗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这样就把对生命和爱的认识上升到一种形而上的高度。
正是这超越感性的理性认识,也就完成了席慕容作为一名中年女性对时间,对生命,对爱的成熟的个人体验。
使她的诗歌实现了感性的超脱,达到了智性的高度

三、精心的意象营制在席慕容为我们构筑的诗意世界里,既有感觉的流露,又有智性的思索,在感性和智性的交融中,更通过对颇具象征性的意象的设置,扩充了诗歌的内涵,又丰富了诗歌的美感,达到一种如古人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境界。
对意象的精心营制,是席慕容诗歌的一大特色。
《文心雕龙神思》篇: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一直以来,中国诗学传统就非常重视意象的设置,把意象的设置作为文学的首术,甚至把意象运用的好坏作为品评文学作品优劣高下的标准参物。
席慕容继承了这一优秀的诗学传统,非常重视意象的选择和设置。她的诗歌常用莲作为主要意象体,通过莲这一意蕴深厚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爱的哀婉忧伤和纯洁至美的深切体念。

在《莲的心事》里,她写道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诗人直接就将自己比作一支盛开的夏莲,一支鲜艳绽放,又在翘首等待的莲,莲在诗人的笔下,已经被充分的人格化。
诗人借莲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隐秘的心事。
对爱的渴望,然而囿于传统的束缚,又只能等待,在不忧不惧中,在一种心静如水的淡定矜持中,等待男人的欣赏,采摘,然而最终还是错过了。是谁的过错呢?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完全处于一种被
动的地位,虽然缺乏一种大胆主动的精神,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美丽、静穆,矜持。
借助莲这一古典意象,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的欣赏和思慕之情。
在《缘起》中的荷,《一棵开花的树》中的树,特别是《十里香》中繁复的意象组合,这些意象的设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关于情和爱的无限遐想,具有一种言外之味,弦外之音,更给席慕容凄婉的诗歌殿堂里抹上一层典雅柔婉的色调。
四、独具的语言特色诗所以为诗,取决于语言。优秀的诗人都热衷于对诗歌语言的探求,席慕容的诗歌取得巨大成就和她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性探求是分不开的。
欣赏批评席慕容的诗歌,对她的语言特色的探讨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语言的使用上,席慕容的爱情诗歌语言是细腻隽永,平缓单调的。她大量地从古代诗歌语言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
在《生离别》中,她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词汇的使用更使我们感受

到抒情主人公的情之深,悲之重,暗通了中国古代的怨妇之悲。
给诗歌的浪漫感伤格调更增添一种沧桑之重。读来毫无不顺之感,迎合了中国传统的诗歌美学特征。
在传统的选择中,她又摒弃华丽典雅的用语,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深广的意义。
在《悲歌》中: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
寥寥几笔,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给我们叙说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由最初的相爱到最后的相离。
以及离别后的心理状况,透过这种心理,我们又感受到了生命在
时间面前的无能为力,时间流逝是生命所不能左右的痛苦。
诗人在这简单明畅的语言中宣泄了自己的真情。
不管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给读者以无限宽广的想象,从而也就很好地实现了话语容量的最大化。
席慕容还非常注意诗歌语言的纯洁性,完全拒绝粗俗、丑陋、恶的语汇。即使是表现感伤,忧郁的情绪,她都会选择一些清新,干净的语词,如:青春、年华、梦、山川、浮云等。
在语言上对美的追求,丰富了整个诗境的美感,显现出唯美主义色彩,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五、结语席慕容的诗歌为当代华语文学涂上浓郁一笔,不管是在主题的提炼还是语言的使用和意象的选择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

诗人在对爱的感伤体验中升华了对爱的认识,使我们可以在这欲
望横流的社会重拾对爱的信心和希望,席慕容的诗歌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慰藉品,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1]尉天骄主编.台港文学名家名作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06.[3][]波德莱尔著.恶之花[M].郭宏安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析席慕容爱情诗歌

《席慕蓉的诗席慕容的诗及其风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