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对国防战略部企业培训署和经济开发的意义及启示

 上个世纪60年代,国际及周边形势异常严峻:中苏两党关系破裂,两国关系日益恶化,后来又发展到边界地区的武装冲突(珍宝岛之战)。1962年10月,印度在我西部边界地区挑起事端。退守台湾的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也趁火打劫,加紧对我东南沿海一代进行骚扰和破坏,疯狂叫嚣“反攻大陆”。在北部湾,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战。美国悍然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 阵阵袭来的战争阴云,暴露了我国近代和现代以来国防、工业、交通基本设施都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的缺点,国家领导人产生了要抢在大规模战争发生之前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的想法。这样,从1964-1978 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开始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能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走出来,是同我国建设的各种防空掩体能大大锐减敌人核攻击的威力,中国已做好充分的反侵略战争的各种物质和思想准备,使来犯之敌有所顾忌有关的。”   1客观上讲,三线建设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对今后我国的国防战略部署和经济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11三线建设虽然是以战备为中心,但“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武器装备生产主要依靠一、二线的状况”(2),“改变了国家工业过于集中、东西部工业布局不合理、整体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状况。”(3)三线建设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集中与全国土地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面积占60%的西南、西北地区总共仅有极少数工矿企业。而且绝大部分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设备破烂的小型轻工厂和修配厂,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连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都很薄弱。但到1975年,我国“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和设备水平等,均已超过一、二线地区的水平。在“三线”地区,我国先后“建起了常规兵器、电子、战略核武器以及航空、航天和船舶等30余个工业及科研基地,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的工业系统”(4),部署、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肥、森林、建材、纺织、轻工业、铁道工程、交通工程、民航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商业、邮电、广播、教育事业等 。 这 大大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生存能力、生产能力及战略后 勤保障能力和国防实力。   12“三线建设加快了内地工业的发展,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同程度改变这些地区落后面貌。(5)”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评称:“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这种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 ? 据统计,三线建设期间,我国西南和西北扩建、续建和新建了300余项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交通邮电项目近2000个,形成以重大产业为中心的专业化生产科研基地和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川黔、贵昆、成昆、襄黔、襄渝等铁路干线,形成西南地区新的交通骨干网络,有效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而工业交通的发展,又促进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一批以工矿企业为主的中心城镇,一些偏僻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受影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落后面貌。   13三线建设客观上为西部地区新一轮的开发准备了一定条件    仅经过10几年的建设,发展起了能源交通、国防科技、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国防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铁路、公路干线和支线,优秀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聚集,新的工业中心和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陆续出现。其中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和金昌等,成为著名的新兴工业城市。四川的重庆、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宜宾、贵阳、遵义等,则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机械、电子、航空、轻纺、电力动力设备城市,其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在“三线”地区,以兰州、西安、成都、重庆、贵阳和昆明等为中心城市,形成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在这里,“汇聚了西部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的精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6)。   如果没有当年的大规模建设改善了西部的工业、交通和科技基础状况,今天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别将更加悬殊,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和困难。   2由于客观上存在的备战需要,三线建设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烙印,也遗留下许多问题。   21战备形势紧迫、建设正急正快   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 毛主席指出,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国防工业建设要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争时间,抢速度。各级“三线”建设指挥部都把抢时间、争速度放到了突出地位。一些建设项目采劝三边”原则,即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没有搞好总体设计就全面施工;片面追求速度,忽视施工质量;辅助和配套设施没有建成就凑合投产。不仅造成了许多返工浪费,而且把一些工厂建在断裂层、滑坡带、山洪口或 缺水区,遗留一些以后不好解决的工程建设问题。   22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线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大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当时丧失了人、财、物、产、贡、销的自主权,既无动力,又无压力,也没有活力。结果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23积累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农、轻、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三线建设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重工业、国防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占74%;农业只占14%;轻工业仅占4.4%。结构显然不利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其次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由于三线建设形成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抑制了消费,人民生活受到了影响。“三五”、“四五”时期,职工工资事实上处于冻结状态。这一时期,全国消费水平是1949年以来增长最慢的。   24“山、散、洞”的方针制约后续发展,影响开发效益   由于国防考量,毛主席提出“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意见,中央进而确定“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 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布局被讥讽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工厂所处地区通常信息闭塞,联系十分不便,很多现代化程度高的尖端技术,深山里的条件显然不适合其发展。由于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布点过于分散,并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开发,所以这些镶嵌在西部大地上的一个个现代工业基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受到限制。有时山区内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企业也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无法跟上世界潮流,显得过时落伍。也因此,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   25忽视沿海老基地的发展,影响整体国力的增长   由于集中建设三线地区,全国大量项目、人力、机器设备从沿海地区迁到三线地区。在底子厚、本来能取得很高经济效益的沿海地区,投资相对严重不足,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落后,措施难以配套,大量资金和设备闲置,施工队伍窝工严重,生产、生活问题较多,造成长期不能开工或开工不足。 绩效(Performance) 什么是绩效   “绩效”一词来源于管理学,不同的人对绩效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的效率与效能;有人认为绩效是指那种经过评估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更 多的人认为绩效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是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具有效益、具有贡献的部分,在企业的管理中常被用在人力资源的研究评估中。   绩效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   综上所述:绩效是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在企业中,员工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作出的其他贡献等。 绩效的特点   它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1、多因性   多因性是指一个人的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环境、机遇,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它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以及企业的激励因素。   2、多维性   多维性就是说一个人绩效的优劣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分析。才能取得比较合理的、客观的、易接受的结果。   3、动态性   动态性即一个人的绩效随着时间、职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线建设对国防战略部企业培训署和经济开发的意义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