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全市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XXXX市辖10个县,人口530万,每年都有刑释解教人员1000余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在领导体制、管理方式和安置模式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帮教社会化、安置市场化的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被评为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单位。XX年我市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034人,帮教率达到100%,安置率达到965%,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一、创新思路,强化领导,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  
  一是健全帮教组织,构建安置帮教工作的四级络。市、县、乡三级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司法、公安、法院、检察、民政、建设、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定期召开联席会,切实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了一项系统性、社会性、综合性的大工程来抓。各村和企事业单位也普遍建立了帮教站,全市共成立帮教站3100个,帮教人员15000余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四级组织络。  
  二是明确帮教职责,确保安置帮教工作责任落实。我市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和帮教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尤其是工作经费落实和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考核各地、各部门综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定期考核评比。全市将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入了各级财政预算,其中市级5万元,县级3万元。  
  三是整合帮教资源,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化。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团体和大中专院校开展帮教志愿者活动,动员职工、团员、妇女、离退休干部职工和大学生志愿者以“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参与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形成整个社会各层面齐抓共管的帮教合力。  
  二、创新机制,健全制度,促进安置帮教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一是建立提前帮教制度。帮教工作向前延伸,提前与监狱、劳教所配合和衔接,不定期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到监狱看望被关押人员,并积极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系列活动,把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提前介入到了监狱,为他们回归社会后的帮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四定”、“四包”责任制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实行信息化管理,把他们的资料输入电脑,建立动态帮教档案,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住址、家庭状况及表现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切实抓好帮教措施、帮教任务、帮教人员“三落实”,对每个帮教对象明确由两名帮教人员具体负责,签订帮教协议,实行“四定四包”工作责任制,“四定”即定对象、定目标、定责任、定制度,“四包”即包安置、包帮教、包转化、包脱贫。  
  三是建立重点帮教制度。把那些无房住、无家人、无收入的“三无”刑释解教人员、部分“二进宫”、“三进宫”人员、参与杀人、伤害、抢劫等严重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改造不够彻底、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及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列为重点对象,强化帮教措施,做到专人负责、重点管理、严密监控。同时重点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三无”人员提供物质救济,为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帮助就业,确保不出现重新违法犯罪情况。  
  四是建立走访排查制度。安置帮教责任人对安置帮教对象进行定期走访,坚持做到对安置帮教人员“有家庭困难必访,有矛盾纠纷必访,有婚丧喜事必访,遇突发情况必访”,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每月各乡镇、村安置帮教组织对本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了解情况,掌握去向,跟踪帮教,并将人户分离可能造成脱管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上报,确保所有安置帮教人员都不脱管、不失控。五是建立谈心汇报制度。帮教人员每半月与帮教对象进行一次谈心,刑释解教人员每月向安置帮教组织做一次口头或书面汇报,总结自己在一个时期内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同时,由帮教人员所掌握的帮教对象实际表现,写出评语,与本人汇报情况一起装入本人档案,作为评先及解除帮教的依据。  
  三、创新方法,面向市场,努力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业工作  
  一是组建“扬帆”培训服务中心,强化技能培训。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扬起新的风帆,开始新的生活,由市综治办牵头,市司法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在市县两级全面建立了“扬帆”培训服务中心,其宗旨是:面向“两劳”人员,欢迎回归社会,宣传政策法律,进行技能培训,扶助自主创业,帮助推荐就业。对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各县每季度举行一次欢迎仪式,举办一期短期的学习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掌握政策法律知识,了解当地发展形势,并按需要不定期举办技能培训。“扬帆”,培训服务中心的组建,对强化刑释解教人员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扩大安置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创建安置帮教基地,抓好过渡安置。在创建安置帮教基地工作上,我们坚持走出了一条“政府给优惠政策,外商来投资经营,司法行政部门参与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之路。基地主要负责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培训。XX年,我们在袁州区温汤镇引资200余万元,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市直属的,实行多元投资体制的,集培训、试工、安置于一体的安置基地,被省司法厅确定为首个省级基地,这种市场化的基地建设模式也被省司法厅誉为“XX模式”。目前,全市已建立安置帮教基地14个,总投资额达1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果树种植、大棚蔬菜、野生动物养殖、餐饮技能、休闲旅游服务等过渡性安置基地,几年来共培训过渡性安置刑释解教人员506人。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自主创业。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规定把刑释解教人员纳入“下岗失业人员”的范畴,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酌减免收部分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为自主创业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贷款担保;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确保他们找对路、找准路,充分调动起刑释解教人员的自主创业热情。四是建设社会就业安置点,扩展就业范围。积极整合社会就业安置资源,联系各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共同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点,安置部分生活困难的或有技能特长的刑释解教人员。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凡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已建立安置点40余个,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700余人,被安排到就业点工作的人员,至今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有的还当上了部门负责人。  

《全市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