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学习目标: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画面:《蜗牛和黄鹂鸟》

人们看到正在爬葡萄架的蜗牛和鸣叫的黄鹂鸟,就展开了想象,想象出了二者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

请学生看一样东西。(图片)

问:这是什么?(根雕)

问:你们再仔细看看,它像什么?

问:你们真会观察。一个普通的根雕经过仔细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像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像力的文章——《童趣》

2、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二、怎样学好文言文?

(一)怎样学好文言文:

1、熟读、背诵;

2、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3用心领悟。

(二)翻译句子的方法:

1、翻译要求:

信:忠实原文。

达:把原文的内容完全准确表达出来。

雅:译文优美。

2翻译的具体方法(五字口诀): 增删移留换

增:指补充原文省去的成分;

删:指删去某些不能译出的虚词;

移:指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语序;

留:指保留原文的某些词语,如人名等专有名词;

换:指更换古今词形、词义不同的词。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⑴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学生会在语言上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但要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上发音饱满。(生齐读)

zhì miǎo jiāng lì lì wèi然称快

凹凸āo tū 虾蟆háma nĭ

⑵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读出节奏。(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能/张目·对日

E、昂首/观之,项/为之·

F、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

G、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H、蹲其身,使/与台齐。

I、见/二虫斗草间。

⑶学生齐读,读出感情,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2、概括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和把握)

1)本文依次写了那几件童年趣事?

A 观察蚊飞

B观察花台草木

C观虫斗驱蛤蟆

2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合作学习,通译全文:

四人为一组,借助课文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翻译,不求字字落实,学生能对照注视说出大意即可。)

(一)、师生逐段共同质疑提问

第一段

1、“明察秋毫”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古义: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表明视力极佳。

今义: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物外之趣”的“趣”指什么?

作者从平常的景象或事物中通过想象和联想而获得的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3、本段中的那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时有物外之趣

4为什么我会有物外之趣

视力极好,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pǐ)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5、第一段的段意:

总写童年时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6、背诵这一段。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第二段:

1、 解释:

1)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2)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3作群鹤舞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 于,在。拟:比作。

4)昂首观为之 之,指蚊子。 项, 脖子、颈项。“强”通僵硬

5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

6)作青云白鹤 观,景象。

7 徐:慢慢的。 以,用,介词。

2、本段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3、读背第二段。

第三段:

1、解词:

1)蹲身,使(之)与台齐 代词,自己。 之,代词,指身体。

(2) 丛草 ----看作(当作)

3 为,是。 壑,壕沟。

4 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第三段写我观察土墙、花台、虫草的乐趣。

3读背第三段。

第四段:

1、解释:

1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2 庞然大物 体积极大的东西。

3 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打 驱逐、驱赶 代词,指癞蛤蟆

4一癞虾蟆 原来(是)

5

2观虫斗驱蛤蟆的乐趣。

3 本段紧扣,说明我观察入神,表现了我的正直可爱、天真无邪。

4、读背第四段。

四、品读赏析,合作探究

1、品味文中精彩语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学生间互相交流感受

2、合作探究

1)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2)、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

A 观察蚊飞的乐趣

B观察花台草木的乐趣

C观虫斗驱蛤蟆的乐趣

3)、说说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

文章中的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

4)、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5)、癞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将蛤蟆驱到别院?

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

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

主要是它破坏了“我”的审美情趣。

6)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A、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B、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浓厚兴趣。

7)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五、课堂反馈: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 察秋毫 鹤唳云端

(2)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空中

(4)昂首观为之

(5)又留蚊于素帐中,烟。

(6)凸者为,凹者为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见藐小物必细察纹理

(9)使冲烟而飞鸣

(10)身,使(之)与台齐

(11)

(12))神游(于)其

(13)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15一癞虾蟆

(二)、课后习题

1.解释划线的词:

(1)( )为之  

(2)( )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 )       

(4)( )正浓

(5)( )出神              

(6)( )之别院

2.解释成语:

(1)明察秋毫 (古义)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表明视力极佳。

(今义)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3.解释下面这些词的不同意义。

昂首

作青云白鹤观( 景象

4、翻译下面的句子:

5下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A )

Azhì lèi ní guāng

Btū miǎo yí dūn

Clì páng 凹āo hè

Dhè lài chá zhàng

6.选出没有比喻义的句子( D )

A.夏蚊成雷。 B.果如鹤唳云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D.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7哪句中有通假字?( B )

A.必细察其纹理。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作青云白鹤观 D.凹者为壑。

8没有直接写作者有物外之趣的句子是( )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怡然称快。

C.见二虫斗草间。 D.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9、填空: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下面我们来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经历,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童趣。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他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们有时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腿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他的身子便仍旧飞去。希腊路吉亚诺思(Lukianos)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

2、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ī)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译文: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气冲冲地就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寓意: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七、课文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刚刚度过自己的美妙的童年,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物外之趣,让学生来讲一讲,让大家分享快乐!

八、布置作业

1 把原文和翻译一同写在作业本上。

2、把你童年的趣事中最精彩的一个写在作业本上。

3、背诵课文

《《童趣》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