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函

陕政函 〔2011〕166号

教育部:



    为建设西部强省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规定,2011年6月,我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对西安财经学院申请设置西安财经大学进行了考察,经省政府审定,认为该院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标准。现就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的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安财经学院是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陕西经贸学院和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是省政府与国家统计局共建、陕西省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74人,其中研究生363人,本科生15028人,专科生851人,生师比17∶1。共开设本科专业37个,形成了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校区占地面积1579亩,生均64.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0.99万平方米,生均37.48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24.52万平方米,生均15.07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43万元,生均4602元;图书馆图书181.22万册,生均108册;现有专任教师940人,高级职称人数407人,其中教授12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74.9%,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3人,占教师总数的20.5%。



    二、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对经济管理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对西部地区提出了培养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特别是西北地区需要就地培养能够长期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培养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统计、财税等面向西部、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为迫切。近年来,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我省迎来了新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层次与素质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据《陕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预测,到2015年,全省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将增加到75万人;到2020年将增加到100万人。因此,培育和组建在我省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西安财经大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和省部共建高水平财经大学的需要。西安财经学院的前身之一——西安统计学院曾是国家统计局于1954年建设并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积淀了浓厚的行业特色,学校的学科布局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具有独特性,尤其是统计学等学科在区域和行业居前沿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数据,统计需求急剧扩大,统计内容日益广泛,统计任务繁重而艰巨,统计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兴办好一流的统计教育,培养出一流的统计人才,才能为统计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新鲜血液;只有大力发展统计教育,才能不断推进统计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方法创新和思路创新,才能促进全民族统计素养的提高。因此,设置西安财经大学是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突出行业特色,创新教育模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



    2010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了共建西安财经学院协议。为支持西安财经学院更名大学,国家统计局将在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把西安财经学院纳入整体规划统筹考虑;陕西省政府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西安财经学院的支持力度,为西安财经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使西安财经学院成为陕西省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是适应我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的需要。我省高等学校众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目前,省内的39所本科院校中,冠名为“大学”的有17所,其中大部分是工科优势突出的大学,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为主的大学较少,以财经为主的大学还没有。设置“西安财经大学”,有利于调整我省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培养更多的适应我省及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财经学院实现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逐步转型。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展,专业体系富有特色,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已基本具备更名为大学的条件。



    2007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共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现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8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3项,科研经费总额3801.77万元,近五年科研经费年均760.35万元。2006—2010年,学校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80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799篇(SCI、SSCI、EI、ISTP、CSCD、CSSCI来源期刊发表689篇);出版著作80部。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富有开拓精神,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呈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具备管理多科性财经大学的能力。



    三、有关建议



    (一)学校名称。



    根据我省高等教育布局规划和西安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考虑到历史传承,经论证,建议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



    (二)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类型定位: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构建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卓越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设成在西部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到2025年,建设成各项办学指标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三)办学经费。



    学校“十二五”期间所需办学经费约15亿元。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资助和科研投入。其中国家财政拨款约79000万元,学校自筹约67000万元,社会资助和科研投入约4000万元。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可靠,能满足设置西安财经大学建设发展的需要。



    专此函报,请予审批。

    附件: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论证报告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联系人:高峰029—8733858513709246090

附件: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论证报告

                                          (数据截至2011年6月30日)



    西安财经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共建、陕西省主管,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200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陕西经贸学院和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原陕西经贸学院是陕西省主管并重点建设的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西北贸易学校,1981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原西安统计学院是隶属国家统计局在我国唯一的以统计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西安统计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西安财经学院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及陕西省培养了8万多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全国统计系统1/9县级以上的业务骨干出自该院,陕西省县以上财政、税务、统计系统的局长、副局长有70%以上是该院毕业生。



    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要求,经省教育厅组织考察并研究,认为该院基本达到了更名“西安财经大学”的条件。现论证如下。



    一、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必要性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西部大开发以及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等方面来看,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更名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对财经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进和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对西部地区提出了培养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特别是西北地区需要就地培养能够长期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培养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统计、财税等面向西部、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为迫切。近年来,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我省迎来了新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层次与素质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据《陕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预测,到2015年,全省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增加到75万人;到2020年增加到100万人。另据陕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财经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调查显示,在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经济、管理学科占17.9%。在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中,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在财经类人才需求专业排名中位居前列。西安财经学院作为我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高校,担负着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因此,培育和组建在我省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财经大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该院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产出了一大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西部发挥国防科技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对策研究》、《城镇水资源产权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研究》、《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西部农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研究》、《西部大开发中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利益关系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如何实现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部地区“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战略研究》、《陕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西安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西安市建设节约型社会中长期规划》,与榆林市合作项目《榆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等。近5年来,该院教师向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报告、政策建议50多份,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省长赵正永等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的10余份,为西部和我省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与升级、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发挥了高校智力源、思想库的作用。



    (二)更名符合行业发展和省部共建高水平财经大学的需要。



    200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客观分析自身的历史传统、学科特色、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目标和路径,准确把握在什么方面突破现有优势。比如:一些原属中央部门管理的大学,行业背景突出,学科优势明显,长期以来在为行业服务中发挥了龙头作用,要继续支持这些大学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西安财经学院的前身之一——西安统计学院曾是国家统计局于1954年建设并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积淀了浓厚的行业特色,学校的学科布局在我省乃至全国具有独特性,尤其是统计学等学科在区域和行业居前沿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数据,统计需求急剧扩大,统计内容日益广泛,统计任务繁重而艰巨,统计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兴办好一流的统计教育,培养出一流的统计人才,才能为统计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新鲜血液;只有大力发展统计教育,才能不断推进统计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方法创新和思路创新,才能促进全民族统计素养的提高。因此,更名大学是学校弘扬优良传统,突出行业特色,创新教育模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



    依据刘延东同志的讲话精神,为了加快西安财经学院改革与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2010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了共建西安财经学院协议,把支持西安财经学院更名大学作为省部共建协议的主要内容,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马建堂局长、朱静芝副省长等省部领导对西安财经学院更名大学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为支持西安财经学院更名大学,国家统计局将在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把西安财经学院纳入整体规划统筹考虑;省政府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西安财经学院的支持力度,为西安财经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使该院成为我省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三)更名符合陕西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的需要。



    我省高等学校众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在省内目前的39所本科院校中,冠名为“大学”的有17所,其中大部分是工科优势突出的大学,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为主的大学较少,以财经类为主的大学还没有。近几年来,根据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西安财经学院积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起社会学科、管理学、理学、人文学科、工学等5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了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立足陕西、服务西部的多科性财经大学,体现了西安财经学院主干学科的特点和今后发展方向,有利于调整我省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提高我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培养更多的适应陕西及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更名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财经学院实现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学院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展,专业体系富有特色,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大为改善。该院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德国安哈尔应用科技大学等国外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目前已有50名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此外,学院还与美国、英国、比利时、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今后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国内影响较大、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从学院长远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现在的校名已不能准确地反映学校的现状,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目前,省外与该院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和层次相当的财经学院大部分已更名为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大学也是与省外财经类大学接轨与同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名为大学后,可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构筑新的平台,必将有利于吸引更多高层次高水平教师到校任教,建设好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加强学科群建设,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竞争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可行性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该院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办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基本达到更名大学的条件。



    (一)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1579亩,生均64.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0.99万平方米,生均37.48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行政用房24.52万平方米,生均15.07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43万元,生均4602元;图书181.22万册,生均108册;有“法意网”“统计年鉴”数据库15个,实现了资料检索与借阅的自动化;投资2100万元,建成了万兆骨干、1100个信息点的校园网络;建有中央与我省共同资助建设的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中心、财税信息化管理实训中心、企业策划与设计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等23个基础实验室,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实验室、政府统计网格实验室、管理工程实验中心等13个中省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有长期固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89个。



    (二)规模和层次。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74人,其中研究生363人,本科生15028人,专科生851人。从2004年起,学校即与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18人、博士研究生3人。2006—2011年,学校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德国安哈尔应用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83名。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4个学科门类。



    (三)专业结构。



    学校共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社会学科、管理学、理学、人文学科、工学等5个学科门类的15个一级学科,其中社会学科(主要是经济学和法学)、管理学和理学(主要是统计学)是学校的三大主要学科门类。



    在社会学科门类中,设有经济学、财政学、税务、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投资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9个本科专业,覆盖了该学科门类的经济学类、法学类、政治学类3个一级学科,本科以上在校生4541人,占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29.50%。在管理学门类中,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电子商务、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工业工程16个本科专业,覆盖了该学科门类的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4个一级学科,本科以上在校生6876人,占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44.68%。在理学门类中,设有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覆盖了该学科门类的统计学类、数学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一级学科,本科以上在校生2309人,占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此外,学校还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设计、广告学等专业,覆盖了人文学科门类的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艺术学类4个一级学科。



    (四)学科建设。



    现有统计学、财政学、经济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这些重点学科在统计理论与应用、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西部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与国防经济发展、西部农村公共经济与财税政策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和特色。



    学院的西安统计研究院(与国家统计局共建)、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陕西省信用研究中心、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西部农村公共经济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中心、西部法制研究中心、现代管理决策与对策研究中心4个校级科研基地。



    (五)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94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407人,其中教授126人;生师比17∶1;有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5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占教师总数的74.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3人,占教师总数的20.5%;另有71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4人被西北大学、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等高校聘任为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巾帼标兵等7人。近年来,学校建立了一支高层次的兼职教授队伍,何炼成、方开泰、马建堂、刘世锦等18位著名学者被聘为兼职教授。



    (六)科学研究。



    2006—2010年,该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239项。3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科研经费总额3801.77万元,近5年科研经费年均760.35万元。



    该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计580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1799篇,在SCI、SSCI、EI、ISTP、CSCD、CSSCI来源期刊发表689篇,出版著作80部。



    学校主办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陕西省高等学校权威社科学报;《统计与信息论坛》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两刊”均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七)教学工作。



    2007年,该院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学校凝练的“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培养‘信得过、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共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



    2003年以来,该院作为全国高校统计学专业学士、硕士优秀论文评选牵头单位,连续组织了四届评奖活动。在第四届统计学专业优秀硕士论文评选中,2篇硕士论文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几年来,该院学生在“全国高校财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中获奖157项。大学生足球队自2000年起11次荣获我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6次闯入全国总决赛,2010年荣获全国第4名。



    (八)办学经费。



    该院“十二五”期间所需办学经费约15亿元。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自筹、社会资助和科研投入等。其中,国家财政拨款约79000万元,自筹约67000万元,社会资助和科研投入约4000万元。随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提高自筹经费的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省政府也将逐步加大对高校的支持与投入力度。



    (九)领导班子。



    该院本届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富有开拓精神;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呈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具备了管理一所多科性财经大学的能力。



    三、学校发展规划



    按照建设大学的条件和要求,该院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办学类型定位: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



    (三)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四)学科专业定位:构建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干,文、法、理、工、艺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五)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社会。



    (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七)总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设成在西部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到2025年,建设成各项办学指标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四、关于学校名称的建议



    根据我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规划和西安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考虑到历史传承,经论证,建议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设置西安财经大学的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