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析
一、单元选文情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哲理之思”所选的课文都寄寓了作者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今昔的繁盛枯荣,来表现作者对 “疾病的痛楚”“生死的疑惑”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这篇文章原来选编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教材使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师生都比较认可这篇文章,但也有部分老师反映课文所表现 的关于生命的思考,于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次新编教材,将这篇文章适当延后,调整到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以小桃树从 “蓄着我的梦”的桃核到长成小树的故事,来暗喻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文中既有对儿时的回忆,又有对奶奶亲情的 难忘,还有对人生挫折的体会,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外国诗二首》选的是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前者表明对生活逆境的态度,后者表达对于选择人生道路的思考。这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但写法不同,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方面有比较 好的教学效果,原来就搭配为一课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这次仍然保留。《古代诗歌五首》选的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望岳》王安石 《登飞来峰》、陆游《游山西村》。将五首诗编入一课,便于集中学习背诵古诗,达到课程标准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目标。
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总体上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思考有的离学生的体验近一些,比如 《一棵小桃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所表达对生活挫折的态度,学生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有的则需要生活阅历的积淀,比如 《紫藤萝瀑布》中关于生死病痛的思考,《未选择的路》中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对学生的理解提出较高要求。这种难易课文的搭配,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也进一步训 练学生感悟和思维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课文从写法上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对于大部分学生,借景抒情的文章接触得比较多,教师以往的教学里也常有涉及,学生理解的难度不会太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托物言志上。
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这种写法,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传统。比如屈原的《橘颂》,拿橘树寄托自己的志向,开头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就表明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这种托物言志的诗文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的显著类型,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时,要注意弄清楚它与借景抒情的联系和区别。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都是借助外在的客观存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借景抒情的“景”是自然景物,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比如 《陋室铭》的“陋室”就属于物,而非景。借景抒情的 “情”,指的是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志”则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比如 《紫藤萝瀑布》写紫藤萝,虽然有悲伤的情感,但还有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这是“志”。要注意的是,在文章里所托之物是自然景物时,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者常常有交融。比如《一棵小桃树》从全文整体来看是托 “小桃树”言志,但在对小桃树的具体描写过程中,也抒发了怜爱之情。
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是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主要是从内容或形式上,对相同或不同体裁、题材、写法的作品进行相同点或不同点的比较,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培 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拓展阅读量。在单元的整体设计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