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讲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19日至12日在京召开

出席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倍受关注?

中央公布会议召开时间之后,与会议相关的问题都成为社会热点,为什么引起媒体与社会的如此关注?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三中全会已成为了一个划时代变革的符号

35年前,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从那时起,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自己每届的三中全会上,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推出一个个事关全局宏观战略的重大决策成为了一个富有中国经济重大变革的重要会议。

也正因此,在中国的政治语汇中,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核心内容是拨乱反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清理了历史重大问题,恢复了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的新决策,这一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历史转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鉴于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推动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8年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鉴于当时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理。

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

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共进行了八次三中全会,虽然每次三中全会的主题都是改革开放,但这次三中全会和前面几次相比,其全面性、深刻性远远高过前面七次会议,是一次全面的改革、攻坚的改革、系统的改革,也是一个惠民的改革,

这是一个经过七个多月酝酿和预热,集中了党内外人士智慧、承载了13亿人民梦想的改革方案;是经过中央领导人密集调研,各部门、各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参与,众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几上几下讨论修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改革方案。而且那么多人都对《决定》注入了自己的期盼和解读:企业家希望能有一个不被权力左右的公平竞争的市场;年轻人希望能不凭关系、“不拼爹”,凭能力和奋斗获得发展的天地;农民工期盼着打破户籍造成的壁垒,至少使自己的儿女们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还有更多的人希望物价、房价能降下来,工资和福利能涨上去……群众的这种期盼,反映的是对改革的信心,对党的信任,对中国梦的信念。

所有改革必须要从“比较单一”到“全面综合”的改革,从“相对容易”到“艰巨复杂”的改革,从“浮在表面”到“攻坚深化”的改革,从“摸石过河”到“顶层设计”的改革。人们也期待着这次会议能为中国的变革带来新的气息。所以说,这更是一次决定中国历史和未来的会议。

(二)、老百姓生活中的问题,包含着人民群众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期待

按惯例,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分别讨论党和国家机构的人事问题,三中通常要为本届中央和政府的施政方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不管是开局的中央八条规定,还是政府的约法三章,还是习近平、李克强一再强调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性,都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正是由于良好开局和对深化改革的强调,而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改革35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不同程度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自身的发展、自身的生活质量、自身生活的品质。

当前,“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 仍是民众所关注的焦点,被人们称作新三座大山

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环境污染:在全国江河水系中,70%受到污染,45%已严重污染甚至丧失使用功能,流域城市的河流95%以上严重污染。在世界城市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有16个,在前十位里,中国有7个。

造假严重:有人说,现在假食品只要不吃坏肚子,假电器只要电打不死人,假药假酒只要不毒死人,就算造假者还有良心

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有民众、老百姓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

另一个问题就是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导致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也令老百姓深恶痛疾。2012年,因贪污受贿成为,全国处理了30315人,平均每天就有83人倒下。18大之后,我们又有15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谈自己最大的感受,那就是:一、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是收入差距扩大,二、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是贪污腐败蔓延,三、人民群众最担心的是通货膨胀再起,四、人民群众最期待的是生活更加美好。

所有的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设计一种新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此次会议包含着人民群众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期待

(三)、中国发展的大量矛盾和问题,期待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处在新的历史转折期、发展期,或者说处于新的历史座标点上。中国已经取得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发展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矛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等等。

我国东、中、西部固然得到发展,但占全国GDP的份额,东部61.7%,中部19.7%,西部18.6%

从产业上讲,第一产业10.1%(发达国家5%以下),二产45.3%(发达国家低于30%),三产44.6%(发达国家高过65%)。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

另一方面就是产业之间的水平不平衡。有的产业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而有的产业发展史非常落后的。

发展方式依然是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三高一低。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我们现在的石油依存度快达到60%,铁矿石的依存度已超过60%,需要科技创新来改变现状。

从微观经济来说就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内的需求,01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又给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机遇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出口受阻,之后国家实施经济刺激政策,投入4万个亿,吸纳地方14个亿的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现在了现在的产能过剩。

美国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的能源革命。这一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不是我们的太阳能革命,不是风能革命,而是页岩油和页岩气技术的革命。页岩油、页岩气的价格便宜到什么程度?我们春晓油气田的天然气运到上海,每立方米大约是3.68元,美国的页岩油把它打包装船运到上海以后再落地的CIF价格是1.68元。现在页岩油和页岩气基本上可以完全替代原油和天然气,替代率高达98%左右。

从宏观经济来说就是消费需求不足,货币超发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通胀危险加大,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政策既不能松也不能紧的两地困境,社会矛盾加剧。

在经济领域,政府对微观领域干预过多,对民营企业,包括国营企业干预过多,造成市场失灵,造成我们转型升级困难。

所以在以上情况下,如何实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等,都是老百姓所期待的。中国政府,如何创新现在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新机制,来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世人关注。

所以此次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不仅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也要深化政治改革、文化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等,向宽度、广度、深度进军的改革。

三中全会前夕,总理李克强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勾勒了此次改革不是小修小补。他讲过“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闯险滩,必然要触动利益”。 习近平也讲到,敢于在深水区进行探索,敢于动利益。这些言语,显示了终于深化改革的决心,也估量了难题。但中央也清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才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人民网梳理《决定》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制度一词以183次高居榜首。改革(137) 、机制(115)、健全(93)、建立(83)、推进(67)、深化(49)。这些高频词汇的多次出现,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坚定决心。

我们现在的改革实际是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是由一系列的问题产生来倒逼我们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不改革就不会得到发展。

(四)、中国的改革世界关注。

中国随着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随着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确立,也随着美国经济的日益衰落,中国在全球的分量越来越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10.7%,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也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年均增速,经济总量相继超越德国、日本,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4.4%升至去年的10%左右。

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五十五万亿人民币,按现有汇率折算近九万亿美元,美国第一是十五万亿美元,我们相差约6万亿美元,日本第三约5万亿美元,我们高出4万亿美元,德国第四大约4万亿美元,我们高出约5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现在拥有3.5万多亿美元)。现在的中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大致有500多种全球第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20%,

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好的增长1%多一点,差一些的就负增长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体量比较大的几个,增速普遍不超过2%,个别好的也不超过5%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事情、中国政府的事情,也波及到全球。因为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它涉及到中外各国的贸易问题,经济越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贸易越强、越大,中国的就业、中国增长的幅度就越关系到美国和世界很多国家的增长速度,所以世界各国都期望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世界关注。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光明日报的评价简洁鲜明而又鼓舞人心,内涵深刻而又催人奋进。就其丰富内涵而言,既是宏伟的目标,也是推进改革的方法论,既包括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也包括惠及百姓的改革目标。

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第一句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句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所谓宏伟目标就是现代化。

所谓方法论,就是在推进改革的方法上,要体现,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就是要全面,不是单一。协同性就是上下推动。整体性在决定中包括16部分,60条改革,大约有300多小项的改革。

所谓五位一体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全面的改革。这五个方面,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革最终目标要惠及百姓,主要体现在三个让上,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所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既宏伟,又具体。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国家都想搞现代化,最后只有十几个走过来,好多走不过来,为什么?不是这个治理方面出问题,就是其它治理方面出问题。这次把改革的目标放在提升我们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治理体系的建设上,这对于确保我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决定》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做了清晰的说明

时间表:2020

路线图就是六个紧紧围绕

1、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着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来进行改,不能离开这个主线。

2、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个主线来改。

3、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着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设文化强国这样一个目标去改。

4、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来改。

5、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要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建设,如何把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得更宜人、老百姓更适合生活来改。

6、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党如何来领导社会经济发展,就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水平来改,提高党在新历史时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能力来改。

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其它改革随后跟进。要发挥牵引作用。

方向明确才能步履坚定,目标清晰方可凝神聚力。

(二)改革的重点和核心

我们这此改革涉及面很广,固然是面面俱到,但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怎么来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就是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去我们讲叫基础性作用,这次讲决定性,实际提升了市场在配置资源、在经济运行中更加重要的作用。

换句话说,我们过去讲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这次更体现为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我们已从政府的调控变化也可以看出它里面的变化。

从十八届二中全会到今年全国两会,中央提出简政放权,既要精简机构,更要转变政府职能。大家可能从电视上看过,有人曾经画了一张叫做审批的万里长征图,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收费,创业者不堪重负。我们在尽力为各地城镇新增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而各种审批、检查显然把人民群众这种创业的热情给抑制了。

今年半年多来,中央政府下大气力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简政放权也有阻力, 2012年全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数额为16609亿元,这个数字或可间接反映出行政审批改革之难。

简政放权的政策,就是向社会、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鼓励大家就业创业。由于政策到位,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和前些年相比较,呈现一种迸发式的增长。

由此可见,排除了其他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给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合理的、透明的、公开的、法制的竞争平台,就可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规范政府的职能,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的管好、管出水平。李克强总理也讲过,正确的抓经济就是不要当司机,不是直接开车上路,而是管好路灯,当好警察。政府要回归本位,就是要保护产权,保护好市场。

比如,国家机构改革,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为什么?就是由过去多个部门管的,进行了整合,尽力改变九龙治水、三个和尚挑水最后又没水吃的局面。从婴儿奶粉入手,把婴儿奶粉当药品管,用药品监管的方式来监管婴儿奶粉,保证奶粉安全。

还有,如何解决就业,政府需要想更多办法。今年在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中央提出,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中央有八项规定,政府明确提出约法三章,要从三公经费上开刀。今年从中央机关开始做,行政经费砍了5%。这样就腾出来一些钱,干什么?其中一项是给小微企业减税,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免了。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600万户、上千万就业人员。

在投资领域,政府积极改革投资体制。机构改革,把铁道部撤销了,改成了铁路总公司。为什么?就是由于原来的铁道部是政府组成部门,政企不分,实际上导致融资困难,只能靠财政给钱,靠国家信用去发债,结果这两年铁路建设步伐在放慢。我们国家到现在铁路运营总里程只有10万公里,美国是25-27万公里,如果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铁路里程很少。应该说,铁路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国家下决心把铁道部变成铁路总公司,既实现了政企分开,也使铁路作为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融资,让社会资本进入。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如《决定》中提到的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比如:市政服务:道路清扫、保洁、城市绿化管养、管道修缮维护、垃圾收集等。

社区公共服务:包括对社区家庭和居民个人提供权益维护、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心理辅导和矫治、纠纷调解、治安、外来人口管理、公益服务、老年服务等。

我们在养老和健康服务业上和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就是和与我们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也差了10个百分点。据了解,在一些特大城市,要进公立养老院,如果今年50岁开始排队,要排上30年,甚至40年,那就得至少等到80多岁了,这说明养老服务供给很不够。

截至2012年,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社会养老床位数为21.5张,城乡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十分普遍。

有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1万亿元,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就要靠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来解决。

非基础性教育和医疗服务:包括特殊人群教育、学前教育、幼稚教育资源的委托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突发事件后的精神救助等。

行业性公共服务:行业调查、统计分析、资质认定、项目评估、业务咨询、技术服务、贸易纠纷诉讼、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等。

技术性、中立性公共服务:包括咨询、监管、评估、科研服务、再就业教育培训、农民工就业培训、社会就业指导和服务等。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就会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三)改革的预期目标

这个预期目标是说到2020年,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致,就是通过改革到二0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重要领域我理解大家关注的像土地、户籍、国有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等这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体系完备、运行有效的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次全面深化改革,中央要求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要继续贯彻好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要大胆深化改革,敢闯敢干,又要实事求是,防止盲目蛮干;就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改革是采取了一个渐进改革的战略,而没有采取苏联东欧那些国家的休克疗法

什么叫做休克疗法?一针麻药打下去,人就晕了,然后就拉上一刀子,就开始做手术,然后把伤口给缝上,人醒了,改革完毕,这叫休克疗法

邓小平说这个东西对我们中国可能不行,人太多,块头太大,甭说拉他一刀子,一针打下去,可能就醒不过来了。所以我们怎么办?采取保守疗法,就叫做渐进式改革。

什么是 “渐进式改革”,简单的讲就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先外围、后核心;先经验、后推广。一句话,就是先易后难。

这样改革的好处就是减少阻力,避免大的风险,便于探索、积累经验、易于成功。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助长了机会主义,导致权力寻租,形成了弱势群体,造成了社会不公、两级分化严重的局面。

三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要继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努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下一步的改革,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这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同时还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

为了推进全面改革,这次会议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决心。

过去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怎么改需要探索。而现在的改革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同时还要求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要加大了对改革的预期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地探索改革怎么样一步一步、有条不紊进行。下一步的改革思路是摸着石头过河、坐着船过河、搭着桥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各种设计多元结合来很完善地设计改革路径,从而避免改革出现问题。

(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最终惠及百姓。

《决定》明确打出改革的旗帜,并且是全面深化。这已经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尺度。这甚至说包含两大含义,一个是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发展道路将得到继续,另一个是十八大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

会议指出,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因为如此,所有的领导人都关心这个GDP

李克强也关心这个GDP。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中提到:从去年四季度,因为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7.8%,今年继续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为什么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

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

我们现在每年大学生有700万,还有300万的自费大学生需要就业。这1000万的大学生都是社会的精英,精英是会出主意的,放在好地方会出好主意,如果长期失业大家都知道他会出什么主意。我们每年还有四五百万的专业军人需要安置,还有一个2000万人的农民工队伍。这三股力量加起来,一个会出主意,一个会打仗,一个敢冒险,三股力量集中起来时很厉害的。所以我们之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为了保就业,我们必须要保证GDP的增长率。

今年年初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到了67月份,包括国际货币组织等好多机构都下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摩根士丹利发表的超级熊市情景预测,中国的GDP增速将在今年下跌至5.5%,而明年则为4.5%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要稳增长、保就业,中央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但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因为我们的赤字率已经达到2.1%了。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定力、稳定政策。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还必须稳中有为。怎样稳中有为?那就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

可喜的是经过我们的努力,经济增长从二季度的7.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7.8%,也让我们看到了回升的希望。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了9.8%,铁路货运量也增长了7.3%,这都是和经济增长是匹配的。

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发展为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决定》中,促进发展的亮点很多:

比如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中,我们把基本经济制度由十八大表述的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有公有制和私有制、非公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重要过去没有讲的,为什么?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把非公经济让它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摆在重要位置?大家看以下数据就非常清楚。

到去年年底非公经济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所有制构成占60%,而国民经济国有经济占40%。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在整个国家城镇从业人员占75%。我们每年新增劳动力95%的让非公经济部门吸收,真正的被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吸纳只占5%。非公经济无论在经济规模、在就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促进发展,必须提高非公经济的地位,以更多优厚的政策来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所以下一步非公有制经济要得到保护,同时也要得到支持,要废除所有对非公有制经济不合理规定,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鼓件的私建立代企制度。(三个公平、三个鼓励)

突出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在一些市场运作当中,其它行业不愿介入的行业中发挥作用。另一个就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能减弱。或者说国有企业索要承担的社会职能不能减弱。如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国资委前主任蒋洁敏出事前曾是起草组成员,不过他激烈反对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提升至30%

还有就是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中,我们提出要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提出要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努力改变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级财政勉勉强强、地市在政拆了西墙补东墙,县级财政叫爹哭娘的局面

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提出要要素平等交和公共源均衡配置,让农民能得到更多的收益。让农民增收。路径有三个,第一让农民进城,只要能够进城,就会有产业,有产业,农民变市民,他的收入就会有提高,他的保障体系就会提高。第二个,让农民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高产值和生产力。要利用土地流转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或者有条件的农民也可以做专业合作社、做家庭农村等新农村组织形式,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制度进入农业和种植业。第三,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抵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因为农民现在最大的财产无非就三样,宅基地、耕地和住房。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有很多新的提法,但有三条底线是不能突破的。第一,不能改变土地所有制,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第二,不能改变土地的用途,农地必须农用;第三,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基本权益。

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展自由()区。扩内陆沿边开放。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技术创协调发展。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关协作。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域互互通,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形成全方位放新格局

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其亮点就是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商民主体系宽协商渠道

深入展立法商、行政商、民主商、商、社会协商。重点推政治商。要容、商程序。拓展商民主形式,更加活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商、界别协商、提案商,增加商密度,提高商成效。商于策之前和施之中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就是垂直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让审理者裁判、谁审判谁就是最终裁判。不要审完以后上报领导一级一级申报,由裁判者负责。

《决定》用了700多字的篇幅,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作出了清晰的把握和全面的部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等。

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就是把你的权利列在清单上进行公开,便于监督。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

同时我们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等等,说到底,就是发了促进更好更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没有农村的改革,就没有农产品的极大丰富和农业基础的稳定;没有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今天工业大国的地位;没有恢复高考,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建设人才,是改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过去经验是这样,未来也是如此。

(五)、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加快结构调整,不断释放红利。

改革35年以来,改革红利不断产生、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国家不断强大都是改革红利积累起来的,没有改革红利就没有当代中国伟大的发展,没有我们国际水平、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过去GDP增速居于全球第一位,超过美国好几倍的速度,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增长之后,直接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所以说全国人民腰包满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增长了,国际旅游也多了,这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维持经济长期增长必然要破坏环境。高速增长的代价就是高度使用环境、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于是带来人们环境质量的下降。

另一方面,在中国过去30多年以来改革红利中,其中人口红利占据很长的时期。

据统计,2010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达到峰值,2011年和2012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相应的人口抚养比开始上升,这意味着人口红利开始消失。

随着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的消失,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相应减弱,必然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

下一步如何创设红利,三中全会公告中提出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关键要勇于创新,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李克强总理讲要释放改革红利,关键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这里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增加劳动的参与率:我国在2011年到2020年间,劳动力总量会减少,潜在增长率水平将会继续下降。但如果通过改革让劳动参与率更高,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只要每年的劳动参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潜在增长率就可以增加0.88%,这是相当可观的。

扩大内需:最近国家就要发4G牌照。现在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3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交易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带动了很多人就业。有很多人搞网络销售,就等于是自己开了个小店,而且不用租商铺,成本很低。创业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提供各种便利和发展新的商业业态,可以提供更多创业机会。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1112日凌晨确认,11.11购物狂欢节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三倍多,其中仅天猫就达成了132亿元,淘宝则完成了59亿元。如果将百元大钞摞起来,191亿元可高达1.9万米,相当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828)23倍。如果用常见的点钞机来清点,需要耗费133天。数据显示,11.11一天涌入了2.13亿网民。

今年,11.11购物狂欢节,55秒后,活动通过支付宝交易额便突破1亿元;67秒,交易额突破10亿元;24点,支付宝总交易额达到350.19亿。截止当天2030分,17家商家销售额突破亿元,43家超5000万元,443家超1000万元。

 2012年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与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进行了一场“电子商务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的辩论,两人甚至为十年后电商在零售市场份额能否过半设下亿元赌局: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王健林给马云一个亿,否则马云给王健林一个亿。

马云称相信网购的力量可以把房价、物价打压下来,同时更希望双十一能够促进企业的成功转型。

推动经济发展,不光是稳住政策、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还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寻求发展的红利,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35年以来,改革不是越来越易,是越来越难,特别是各种利益矛盾的纠纷,各种利益阶层、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纷,会阻碍全面改革的进程。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凝聚全国人民、全党的智慧,攻坚克难,才会取得成功

三、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把握进而贯彻《决定》精神?

(一)、《决定》是纲领性文件,关键是把握内含的政治理念

依照大众的迫切心态,《决定》应当告诉大众所希望所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其实,《决定》是纲领性文件,不是具体操作规范,《决定》不可能直接规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体制的具体措施,尤其无法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操作性目标。也就是说,决定主要明确指导下一步工作纲领和思想指导,是宏观的决策,有了宏观决策,大量改革措施会在今后具体部门的工作中应运而生,而且还要反复实践,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才能推开。

另外,就是我们中国的地域广阔,结构复杂,也导致同一政策也不一定都能适用,所以学习《决定》,关键是要把握执政党内含的政治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领域的巨大改革,也源于一种实践的探索。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有个成功的经验,更有过失败的教训,把握内含的政治理念也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那就是学习、实践。

通过解读公报,可以强烈感受到这次中国抓改革的决心坚定。一看重视程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由总书记亲自说、直接抓,过去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是总理亲自抓。二看组织领导,此次改革有组织机构和时间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进行领导、督促、落实,三是有时间限定,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四看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内容不光涉及经济领域,还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是一次真正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时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上升为决定性,更鲜明更明确突出市场的作用。

有位专家讲到,他说过去就没有一个领导敢于把目标定的这么近,2020年,仅仅7年,就是在重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时间、目标是给世人的一个承诺,是新一届中央集体向全国人民的一个承诺,也使一种自加压力、敢于探险的勇气,必定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所以对于这次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把握内含的政治理念。要深刻认识和认真落实全会重大部署,按照全会提出的路线图、时间表,扎实推进各领域的体制改革。

(二)、《决定》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关键是增强自觉性、坚定性

政治纲领主要解决政治认识,它为我们确立的是一种清晰的价值坐标,以此引领社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道路实践35年来的政治认识全过程,一系列具体决策部署逐步应运而生,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邓小平设计中国的改革道路,也使强调先做后说,强调不争论,而是用实践来检验。

在起草“《决定》文件的时候,习近平提出“三不写”,就是一般性的问题不写,重复性的问题不写,发展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写,也体现出中央用于探索的过程。

全面深化改革也需要探索,35年的改革,尽管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没有根本性触及,出现了大家所讲的“改革疲劳症”,改革的动力在减弱,改革的共识在减少,改革的批评在增加,改革的成本、代价、难度在增大,“改革到了关键时期”,“改革到了深水区”,“改革到了十字路口”等等,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但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我们的改革是社会问题倒逼我们去改革。中国35年的伟大实践,也在证明改革开放是代中关键择,是党在新的时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行的新的大革命。所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所以我们对任何一种事情的认识都不能固化于一种状态,固化一种思想。和政党在许多方面的认识要一致,重大发展走向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方向中感知一种思路和走向,一种精神的脉动,在此基础上将自己引入改革的洪流,既作追随者,同时又作开拓者。

所以学习《决定》,必须要原原本本地学、全面系统地学、深入持久地学,认真研读,从中领悟道理、把握真谛要义、掌握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实现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

当前,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与即将开展的群众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要与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要与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要与贯彻呼市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展示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愿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