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的机遇和风险

三、四线城市的机遇和风险

首先我们对各种形式的城市划分标准进行一下梳理并统一确认一次:根据房地产行业在全国城市发展的状况和公开的流行说法,通常我们把房地产行业的发轫地区和最发达的城市如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划分为一线城市;而把天津和一些发达的省会城市如杭州、成都、沈阳等及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如大连、青岛等划分为二线城市;习惯将地级市甚至一些落后省会城市如青海、呼和浩特等划分为三线城市;毫无疑问县级市和县城就是我们所谓的四线城市了。

  本文不想对业内和媒体已经充分关注的一线和二线城市饶舌,只想对几乎被主流文化忽视的三线和四线城市做一次巡演和探讨——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线和四线城市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三线城市:

  一、人口规模基本都在100万以下;

  二、几乎没有一座超过15万平米的现代住宅小区;

  三、住宅价格瓶颈均价2500元/平米左右;

  四线城市:

  一、人口规模基本都在20万以下;二、几乎没有一座超过10万平米的现代住宅小区;三、住宅价格瓶颈均价1500元/平米左右。

  而且这两类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方经济薄弱,甚至没有成型支柱产业和产业经济链,观念和意识比较落后。但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和出政绩,地方首脑招商引资方面愿望强烈,所以在土地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口子开得很大甚至有悖于国家和中央的政策。一个大项目尤其是招商引资项目通常都会成为首长工程,各方面的支持力度都超越常规。比如在一开始的接待规格上都会令投资商有点受宠若惊——警车开道,几大班子领导轮流坐庄。但也有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排外情绪严重,阎王好送,小鬼难缠!或者一届政府一届书记(市长)一个令,客观上通常弄得虎头蛇尾甚至是敞开大门招商关起门来打狗——商人成了政治和地方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利润来源除了优惠政策空间外,在实践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开发模式和产品形态:几乎所有的住宅小区都最大限度地增加商业面积,甚至拓宽到二层和地下一层。赢利模式是住宅保本或赚小头利润,大头全靠商铺赚。有的城市甚至出现“剥皮建筑”的奇特现象,即只盖临街住宅,里面不动,因为临街能出商业面积。还有的城市住宅小区把一层和二层全部做成商业面积,四周是商铺,中间是大超市或专业市场,把二楼平台做成住宅的入口和绿化等配套环境,既保证了利润的最大化,又未降低小区的品质,真是一举两得,别开生面!

《三四线城市的机遇和风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