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说”“写”的关系谈起

从“想”“说”“写”的关系谈起

一 想、说、写 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不论具体做什么工作,都不能不会写。至少时常要写信,写通知,写报告,写总结,写工作日记,写便条,等等,要写很多东西。因此,要学会写作。 怎么样才能写得对,写得好呢? 要写,总得有一定的内容,有一定的意思可写。内容对。意思对,写出来才会对;内容好,意思好,写出来才会好。要内容和意思对,而且好,那就要有生活,有知识,更重要的,得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这些,要通过各种科学的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来取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把好的内容和意思写出来,得用工具──文字。不能运用文字,纵有好的内容和意思也写不出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笔下写的这些字,无非是代表嘴上说的话的符号。所以,根本的工具是语言。要写得对,写得好,必须会运用语言。前一方面的问题不是这里要谈的;这里要谈的是后一方面──运用语言的问题。 为什么说根本的工具是语言呢? 要写一件什么事,先要想想这件事。不想是写不出来的。怎么想法呢?我们想一件事情试试。比如,我们想,“我要认真学习写作”。想这个意思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出现了什么?脑子里并不像演电影似地出现了一幕景象──一个人坐在桌旁,手里拿着笔,桌子上铺着纸,等等,而是出现了“我要认真学习写作”这五个词组成的一句话。也许不这么完整,只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两三个词。这就表示,我们想事情是用语言作工具在想的。把想事情所 用的语言材料有组织地说出来就是话,把话用文字写下来就是文章。想,说,写,这三件事的关系就是这样。 明了这种关系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很愿意自己写得好,对于“怎样写”这个问题很重视,可是对于“怎样说”这个问题很不重视。这是本末倒置,这样学习写作是很难学得好的。有些人重视写,也重视说,可是不重视想,说话或者写作的时候不耐烦好好地想一想,常常脑子里还模模糊糊的就说出来、写出来了。这样,说的话或者写的文章也一定模模糊糊,不准确,不鲜明。而且,养成这种思想不周密的习惯,对于学习和工作很不利,这样学习写作也是不容易学得好的。 要善于思考,善于说话,这是学习写作的根本。 然而,不能因此就认为会想、会说和会写是毫无区别的一回事。要会写必须会想,会说;可是会想,会说还不一定就写得对,写得好。 这是为什么呢? 想事情是用语言作工具的。可是想的时候所用的语言,很可能是零碎的,片段的,也可能是粗糙的,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时候。还需要组织一番,修理一番。想事情,也有时候只想到一些形象或感觉,没有形成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的时候就要找到适当的词句来表达。想是自己想,只要自己明白了就行;说和写是有对象的,必须使听的人或者读的人也明白。这是想和说写的区别。 说和写也不完全一样。说话是说的人和听的人面对面进行的。一边说着可以用一边打手势,作表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换个方式重说一遍,再加上说话的时候有现实环境,让对方懂得是比较容易的,话说得马虎一点虽然不好,还不至于完全妨害思想的交流。写的时候没有这些便利,差一点都不行。这不能有所偏废。前边说过,三者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从这个角度说,学习、训练应当三个方面兼顾,并且适当地结合进行。长期以来存在着偏重写作,忽视想和说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加以纠正。 二 语言的运用 运用语言很容易,也很不容易。说它很容易,因为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语言环境之中,生活、学习、工作,天天都要用到语言。人对于语言,简直像对自己的双手一样熟悉。说它很不容易,因为语言是一种丰富多采、变化无穷的东西,人借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把语言掌握得十分纯熟,十分准确,不经过艰苦的学习是办不到的。 运用语言首先得运用得对,进一步还得运用得好。 日常生活之中,所要说的话一般是很简单的,大致都说得对。信口说出,没有错误,这种能力不仅大人有,几岁的孩子也有。要提笔写,情形就不同了。所要写的,不都是日常生活中说的“早。过来!上课了。开会了。今天真冷!您贵姓?”那些极简单的话。如果对语言掌握得不够好,写起来就会出错儿。 对不对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们用的每个词是否恰好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一点不走样。比如,我在作一件什么工作,想请你也为这件工作出点力,一块儿把它作好,我该怎么说呢?是说请你“帮助”,还是“协助”,还是“援助”,还是“支持”,还是别的什么?用哪个词才能最准确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表达得准确,就对了;不准确,就不对。 另一方面是,合不合大家说话的规矩。说话是有规矩的。这规矩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少数人定的,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共同定的。也不足开会讨论决定的,而是在长时间实际使用这种语言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换句话说,是约定俗成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必须遵守;不遵守,别人的耳朵不答应,不是听着别扭,就是干脆不懂。比如,说“已经看”不行,得说“已经看了,已经看过”。“了、过”没有什么实在的意思,可是非用不可,这是规矩。说“迷胡地睡了一会儿”不行,得说“迷迷胡胡地睡了一会儿”,在这种地方要把“迷”和“胡”重复一下,这也是规矩。话简单,不大会犯规;话复杂,一不留心就可能犯规。 运用语言运用得好不好,情形就复杂得多了。怎么ⅡL{对,有些固定的标准;怎么叫好,那可没有止境。说一般的原则,运用得好的语言,首先必须准确,必须对。不准,不对,无论如何也谈不到好;准了,对了,就决不至于怎么坏。再进一步,语言得鲜明、生动。意思不错,也合规矩,可就是说得疙里疙瘩的,别别扭扭的,拖泥带水的,那还不好;要爽朗,要干净。对了,爽朗了,干净了,还要求生动。干干巴巴的话,有气无力的话,都是不好的。要有骨头有肉,要有优美的风趣,要有力量。 这么看起来,要运用语言运用得对,而且好,不是件简单的事,得下工夫学习。 三 词汇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一个人如果知道的词很有限,或者知道不少的词可是不知道怎么用,他的语言能力一定不高,运用起来一定不会处处都对,更不要说处处都好。我们说话,有时候比手划脚好半天,说不出来,往往是因为词不够用,想不好话该怎么说。常常听见说“词不达意”,也往往是词不够用的结果。 词汇要从生活里学。生活里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认识了这些事物。同时就学会了表达这些事物的词。生活丰富,词汇一定也丰富;生活贫乏,词汇也必然贫乏。 词汇还可以从阅读的作品里学。我们天天看书,看报。书报里告诉我们许多事情,许多道理,丰富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也教给我们许多词。看书报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切都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是不好的。那样,对于所读的作品一定懂得不透彻,里边有许多有用的语言材料也白白地从手头溜走,没有把它抓住,学会它。有的人急切希望自己能写好文章,可是不肯多读书:读书也不肯多用心,只是走马看花地溜一遍,这样,写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学习词汇必须勤用词典。词典告诉我们词的意义和用法,是一位非常忠实的老师。要学习语言,必须养成勤用词典的习惯。 四 语法 前边说运用语言有规矩,那些规矩就是语法。每个人从小就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就学会了语法。从生活中学到的语法是不自觉的。要运用语言运用得有把握,必须把不自觉的习惯变成自觉的知识。这是学习语法的主要意义。 语法讲运用语言的规矩。讲规矩总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因此,学习语法要有耐性,不能怕枯燥,──当然,讲语法的人和书应该想法尽可能讲得不枯燥。 要讲运用语言的规矩,首先必须把语言分解分解,知道语言是怎么构成的,然后才能明了构成的各个部分有些什么规矩。可能出什么毛病,正像要知道人的健康状况首先要知道人体是怎么构造的道理一样。分解语言,认识它的构造,这是一件比较细致的工作,看起来难免有些琐细,而在开始的时候,又好像没有什么用处。正像我们开始知道喉头有八对软骨的时候,觉得这个知识没用一样,因此,学习语法不要怕难,不能性急,──当然,讲语法的人和书应该想法尽可能讲得有用而不难。 语法要从讲语法的书里学,也要从生活和阅读的作品里学。经常注意话是怎么说的,章里的一个个句子是怎么写的,这对于学习语法很有帮助,这样学来的语法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五 修辞和作文法 语言要运用得好就要有些技巧。运用得好的技巧就是修辞和作文法。 一,修辞包括两方面。一是词和句子的选择,一是语言的组织。同一个意思,可以用甲词甲句表达,也可以用乙词乙句表达,而甲乙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作文法呢,一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多说哪里少说,前后怎样联贯,上下怎样衔接,也有种种办法。用的办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些就是修辞作文法的问题。 可以看出,修辞和作文法是为文章的效果服务的,因此,有一般的原则,有各种可用的方法,可是没有绝对的规矩。文章是为一定的目的、写给一定的对象看的。方法的运用不能离开这目的和对象。也可以看出,学习修辞和作文法既要从书上学习那些原则和方法,更要从阅读的作品里学习实际运用的榜样。 19584

《从“想”“说”“写”的关系谈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