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导师

1刘泽功

机构职务

现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现任职务: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安徽理

工大学副校长

刘泽功在职分工

负责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高教研究、学术出版、网络信息等工作,分管科技产业处、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学术出版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煤与瓦斯共采实验室(院士办公室)

刘泽功简历

刘泽功,男,汉族,1960年出生,安徽凤台人,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安全技术及

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获奖情况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困难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抽放瓦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第二完成人),2003年;

(2)、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钻孔巷道抽放瓦斯技术研究,(第二完成人),2001年度;

(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复杂特困条件下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边抽边掘抽放瓦斯技术研究(第二完成人),2004

度;

(4)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创建安全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完成人),2000年度;

(5)淮南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复杂困难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抽放瓦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第二完成人),2004年;

(6)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单一松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巷道边抽边掘技术(2001BA803B0411),通过科技部验收,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第四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省团委,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科协、省青联)

(2)2004年度,安徽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安徽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等)

(3)2002年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兼职

安徽省学术技术后备人选;

安徽省煤炭学会理事;

安徽省通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安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淮南市科协常委。

2导师姓名: 谢广祥

谢广祥,男,19587月生,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重

点学科——采矿工程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985年由煤炭工业部选派赴波兰克拉克夫矿冶学院培训学习;

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2年至2003年选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修学习。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基金、“十一五”国家重点攻关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煤炭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矿业大

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等刊物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获省市优

秀论文奖,其中被EI收录多篇,编写部级规划教材3部。曾获“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十佳高校青年”称号、“安徽省

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安徽省模范教师”称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等,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师表彰。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

步奖及其它省部级奖9项、另获“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项、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2项、市级

科技进步奖5项。 aM=UXC

教育情况: $=zw5;emT

博士学位(2001-200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采矿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1985-1987)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工

学士学位(1978-1982)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

教学情况 h
KnyJf.

讲授博士、硕士生课程 :博士课程:《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放顶煤理论与技术 》;硕士课程:《放顶煤开采

技术》、《软岩峰后特性及巷道支护技术》、《能源开采新技术》。

3 袁树杰 矿井火灾 

袁树杰:1963年生,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煤与瓦斯共采实验室副主任。199812月获得波兰克拉

科夫矿冶大学硕士学位。20055月获得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学位。20079月获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

格。200612月被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和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聘为安徽省煤炭行业一通三防专业专家。20079月被波兰克拉科夫

AGH理工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710月获得波兰克拉科夫AGH理工大学颁发的“中波合作贡献”奖章和证书。20099月荣获“

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2篇被EI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外出

版专著1部《矿井火灾及其评价方法》(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主持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一

项,中国与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一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一项。[1]

4石必明

石必明,教授,博士,196410月出生,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科研副院长, 19877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通风与安

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6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安全工程及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

工程及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职业健康协会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安徽省安全生产专家。   一

、教学及研究生培养   曾讲授过“通风安全学”、“矿山瓦斯与矿尘防治技术”、“矿业安全”和“安全系统工程”等安全

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高等通风工程”、“软件工程”和“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等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效果良好,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高素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已培养毕业统招硕士研

究生12名、高等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名,在读统招硕士研究生13名、工程硕士7名、高等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

7名。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低透气性高瓦斯突出煤层预抽与湿润耦合防突作用机

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煤层气开采应用基础研究”,主

要负责其中子课题的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工作;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开采高瓦斯煤层群瓦斯灾害综合防治

技术”和“单一松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巷道边抽边掘技术”的现场测试和实验室工作;参加与淮南矿业集团等三家单位合作的

“复杂特困条件下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瓦斯抽放技术及应用实践”项目,该项目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主持安徽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保护层开采覆岩透气性时空演化规律及应用技术研究”1项,主持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

2项;主持“深部边远采场可控循环通风应用技术研究”、“低透气性高突煤层掘进面综合防突技术研究”及“立井快速安全揭

开突出煤层关键技术研究” 等横向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岩石力学工程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煤炭学报”等杂

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检索。出版《保护层开采覆岩变形移动特性及防突工程应用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专著一

部。   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1项。

5 戴广龙 煤矿通风与防灭火

戴广龙  戴广龙,男,19628月出生,博士,教授,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副院长。19877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

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6月毕业于淮南工业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7月毕业于中国

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届、第四届安全生产专家,安徽省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安全专家,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

技术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   长期从事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及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

学研究,重点研究领域:煤矿通风与防灭火。主持完成和承担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省教育厅自然基

金重点项目(2002jk287ZD1项,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1项、“十五”攻关2项、国家973项目1项和省自然基金2项。主持完成和

承担厂、矿横向科研项目28项。在《煤炭学报》(中文版)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编著著作2部。获得省级教学成

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

省级科技成果8

6 吕品

吕品  (1963-),1985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2003年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获安

全技术及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参加过“煤矿瓦斯灾害演化及防

治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参加过“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目

,主持“煤层注水湿润半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研究”、“煤矿

通风系统优化”、“矿井高温防治技术的研究”、“煤层注水防尘技术的研究”等委托科研项目约20余项,并公开发表学术论

30余篇,参编教材4部,获省部级奖励1项。

7 何启林 煤炭自燃氧化动力学与千米深井揭煤安全技术研究

人物简介

  何启林,(1963-),男,安徽省无为县人,现为安徽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教授,工学博士,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19867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1991年在淮南矿业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6月在中国矿

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67月毕业后一直留存安徽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主持

一项国家创新技术项目“复杂地质开采条件下煤炭自燃发火规律及对策研究”的研究,参加一项973国家重点基础项目子课

题“不同热流条件下煤热解动力学模型与着火燃烧特性”的研究。目前,正在从事煤炭自燃氧化动力学与千米深井揭煤安全技术

研究,近4年主持横向课题10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达100多万元,解决多项煤矿生产中的重大安全技术难题。

科研获奖情况

  主持的项目: 1、“火区下采煤的实践与应用的研究”获得2004年国家安全监察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复杂地质开

采条件下煤炭自燃发火规律及对策研究” 获得200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论文及出版专著情况:   在各种期

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在近五年在《ARCHIVES OF MINING SCIENCE》(波兰)、《中国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

学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等刊物与国际学术会议上发其中论文20多篇

,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的论文有10篇。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

主要代表论文

  1 The Laboratorial Researches on the Rate of Oxygen Consumption by Coal During Its Self-heatingARCHIVES

OF MINING SCIENCE》(波兰),2004年第三期,SCI检索。 2 TG-DTA-FTIR技术对煤氧化过程中规律性进行综合研究,《煤炭

学报》,2005年第一期,EI检索。 3 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过程动态数值模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EI检索。 4 Study on Critical Value of CO of Forecast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英),2003年第二期。 5 煤水分含量对吸氧量与放热量影响程度的测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三期,EI检索。

6 Application of Grey System Theory in the Safety Evalution of Coal Mine,《中国科技大学学报》,20048月,EI

检索。 7 煤的氧化和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三期,EI检索。 8 低瓦斯矿井煤层瓦斯

异常涌出的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EI检索。 9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mineral

ingredients in coal on its spontaneous combustion,《国际采矿会议论文》(波兰),20038月,EI检索。 10

Adiabatic Oxidation Study on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矿井安全技术国际会议论文》,20074月,EI检索。

11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Rule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n its Oxidation Process by Thermal

Analysis,《矿井防治与控制技术国际会议论文》,200710月,EI检索。 12 变温条件下煤的结构与吸氧量的关系, 《煤炭

学报》, 2007年第八期,EI检索。   专著与教材编著情况: 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防火防爆》。   

8 王佰顺  

王佰顺,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教授,博士,从1984以来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

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主要承担和曾经讲授的课程有:安全学原理、安全信息工程、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爆炸防治理论与

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与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VB等。科研方面,主持安

徽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项,市级基金项目1项,与煤矿企业合作项目(横向)几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十

余篇,其中被EI收录2篇。

9

《安徽理工大学导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