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小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7——20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1、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角的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直尺、圆形纸、多媒体课件 红领巾、扇子

2、学生准备:圆形纸、直尺、彩笔、三角板

(信封装:两张硬纸条、图钉)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先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一分钟后,教师提问,这些图形里都有什么?

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的角,但在数学课本上这是第一次接触角,对角的了解不是很具体细致,有可能回答:这些图形里都有角。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鼓励,强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里面都有角。

教师相机引入新课:同学们,角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实物图中找角

1、课件出示实物图:

多媒体课件逐个出示:红领巾、三角板、小闹钟、打开的折扇、饮料、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物体名称。

师:谁想说一说图上有哪些物体呀?(学生会说出图中各物体的名称。)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发现各实物图中的“角”

指名说发现。

4、小结: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

三、实物中找角

1、从实物中找角。

①明确要求:

师:在咱们小组的桌上有三角尺,现在小组成员一起找一找角在哪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活动,找角,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找“角”的情况。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指角的方法。为下一步教学角的正确指法,使学生初步建立对“角”这一图形的正确认识作准备。)

②小组成员汇报。

师:你们找到这个种物体的角了吗?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呀?

师:拿着你们的东西,到前面边说边指给大家看。

师:你们小组对这位同学的发言还有补充吗?

师:其他小组对这个小组找到的角有补充或不同意见吗?

(如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教师要给机会展示。)

(预设:学生指角时可能只是指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教师准备了红领巾和打开的折扇

再次指两名同学上来边指边说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先让一个小组的想法得到充分展示,然后再让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找角和指角的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指角的方法奠定基础。)

2、研究指角方法:

①提出疑问:

师:刚才有的同学是这样指角的。(教师演示学生指角的方法:“只是指了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个角吗?

(学生回答:不是。)

②小组讨论:

师:对,这是个“点”。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角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添加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小组讨论”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同伴之间的商量、讨论,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角的表象的印象。)

③再次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预设:很可能有的学生会指出角的两条边。)

根据学生指角的方法,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这样指,感觉好像这个角的两条线只有这么长。

④教师示范指角方法:

师:你看,老师这样指,行不行?注意瞧,这是一个角。

师: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物体找角、指角,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很可能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

四、折角,初步感知角有大小

1、提出要求: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那如果老师让你来折一个角,你会不会呀?

好,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拿出来。试一试,能不能折出一个角。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折出不一样的角。

2、学生折角:

在学生折角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折角的方法,以及折的角的大小。为下一步展示学生作品做准备。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可以先指名说说是怎样折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折角的过程,再挑选学生的作品予以展示。

4、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同学们折的角,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折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① 先指名说出自己的发现。

② 然后让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③ 最后教师小结:有的角比较大,有的角比较小。看来,角是有大小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角是有大小的。)

五、做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提出要求:

师:如果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角,你能做吗?打开信封,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师:看看有什么?

(学生: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这3样东西来做一个角吗?试一试。看谁做的又好又快。

2、学生利用两张硬纸条和图钉做角。

(在学生做活动角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让图钉扎到手。)

3、汇报做角方法。

(说明: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①指名展示做好的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②展示不同做法。

师:谁跟他的做法不一样?。

4、教师小结做角方法。

师:把两个硬纸条对齐,然后把图钉钉在纸条的一端。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做角方法后,教师应做总结,从而让学生明确做角的方法。)

5、玩活动角,说发现。

①提出要求:

师:好啦,举起你做的角来。玩一玩,看你能发现什么?

②学生玩活动角。

在学生玩活动角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倾听来自学生的“自言自语。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那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是学生个体的独特发现。

③说发现。

师:谁想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刚才已经折了角,做了角,那大家来描述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有尖尖的角

生2:有直直的线

生3:角的头是尖尖的

生4: 有两条直直的线

…….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大家说的很好:角有尖尖的头、两条直直的线,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都是有自己名称的,想知道吗?

在同学们的期待声中,来看大屏幕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的组成。

(电脑边演示边出现角的各部分名称。)

2、说一说。

师:在小组内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角的每一部分叫什么?

七、画角,掌握角的画法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会做一个角了。如果现在让大家来画一个角。你能画出来吗?

2、学生画角。

(在学生画角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画角的方法,画角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步展示学生的画法和教学角的正确的画法做准备。

3、指名现场画角。

挑出画的好的角后,让画漂亮“角”的小主人现场画角给全班同学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画好的角,学生只能看到静态的结果;至于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只有让学生把画角的过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学生才能了解角的画法。所以增加一个指名现场画角的环节。这一环节,对于下一步教学角的正确画法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4、电脑演示画角方法。

师:那到底正确的画角方法是什么样的呢?你想知道吗?

课件演示画角方法,教师结合演示说明画角的过程。

师:在画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尺子。注意往这儿看,我们可以先画一个“点”。然后用尺子沿着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说明:在课件演示角的画法时,教师要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因为角是怎么画的,给学生看动态画法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用语言去表达画角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结合演示说明画角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画法。)

师:请你用正确画法再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充分体会画角的过程并掌握画角的方法。

八:欣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图片)

九、我学会了吗?(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1、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课件出示5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找一找。

让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找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找角,增加找角的难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数角

让学生在角的边变化的情形下找角,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十、总结升华。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教师予以评价。

十一:课后作业

同学们回家找一找家中的角,指给爸爸妈妈看!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学情分析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建构起“角”的正确的表象。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效果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四制小学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二单元"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评测练习

1:下面图形中是角的画,不是角的画×

2:找一找,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

3: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思考:添上一条线,变成了( )个角?

再添上一条线,变成了( )个角?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信息窗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课标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过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也认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初步认识角。包括: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个部分的名称,会画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同时在研究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上也离不开角。借助实物图来理解角的概念都是认识角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结合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1.让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图,并从其中的实物图中抽象出角,亲历操作活动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

2.通过折叠、制作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角的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3.让学生知道画一个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4.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通过观察实物并从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挖掘角在生活中的“原型”。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学生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的物体的活动。因此只有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较系统的概念和数学模型。

1.教师应提供恰当的、精心选择的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将这种角与数学意义的上角加以区分、对比观察,加深对数学意义上角的感知,从而引领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经历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教师给予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明确角的构成要点。突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3.让学生在做活动角、折角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动态的角,利用这些动态的角帮助学生理解角的特征及角的大小变化,体会到角的大小与所折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形成对角全面而系统、正确的认识。

丰富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逐步加深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后续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数学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