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直接布置者,所以,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学生家庭作业过多过重的负面效应和危害性,因而,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过程中,要做到:

1、作业布置必须清楚而且具体。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情。作业布置的作用就是使每个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业必须清楚而具体。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口头布置作业这种形式应该尽量避免。作业的要求、内容可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我在班上专门布置了部分学生在班级备忘录上记载家庭作业的要求和内容。当然,我会特意安排“特殊”的学生进行记录,可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责任心。书面形式的作业布置既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遗忘,还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误解——这里既有教师的责任,又有学生的责任。

2、家庭作业要有针对性。布置作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习达到大纲的要求。

3、家庭作业要讲究适度。作业是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在讲授阶段已经理解和记忆的新知识,通过独立作业转化为技能技巧,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作业这一环。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中的学生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单纯强调多练是不行的,只有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在刀口上,才会有效果。

4、家庭作业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承认差异,并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优秀的学生免做家庭作业,而选择自主创意的作业;中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做一部分创意休闲作业,同时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性作业;班级中的差生则完成老师布置的巩固性作业。这样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这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家庭作业设计成星级作业: 

“☆☆☆☆☆”级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如学了总分结构的构段类型后,让学生写一些总分结构的段落。 

“☆☆☆☆” 级作业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胃口,难度中等,既有运用又有巩固,如课后练习、教辅资料。 

“☆☆☆” 级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词语、朗读背诵。 

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这样,就做到了使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够得着”,C类学生“低起点,小坡度”消化得了。

5、家庭作业要讲究形式。

①、趣味性家庭作业。农村学生缺少家长督促,小学生自控力又不强,本身又不愿做作业,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注意讲究形式,注重新异,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味性,避免千篇一律笔头作业。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我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在学习了《庐山云雾》后,我建议学生课后收集庐山云雾的图片、文章、诗歌,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半截蜡烛》后,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②、开放型家庭作业。 我们的家庭作业必须要跳出书本,走向开放。譬如让学生利用礼拜天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也许这些作业不来自课本,也许这些作业也不需要动笔,但正是这些向社会、向学生心灵开放的作业,恰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也使他们在作业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

③、生活型家庭作业。生活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用生活丰富家庭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从而对家庭作业产生兴趣。

2)、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是家庭作业的完成者,也是作业的主体。我们要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的效率。

1、开展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作业动机

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懂得,作业架设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桥梁。今天的作业不仅与昨天的学习有关,而且同明天的学习有关。前面的作业为后来的学习提供了准备条件,后面的作业是前面的学习的补充和发展。

2端正作业态度,改变不良作业行为

学生总是互相影响的,教师可以利用班上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博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端正作业态度。对一些后进生,教师应引导分析错误的作业态度,让他们认识到不认真、不诚实的作业行为所产生的危害性,改变其不良的作业行为,努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认真做”、“独立做”。同时教给学生合理的分配时间,有的同学放学先玩耍,然后再做作业,于是在做作业时就容易感到疲劳,效率就不会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制定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休息,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教会学生选择光线好、安静、桌椅高矮合适的地方做作业。要求自觉远离电视机、录音机等噪声源,不要在人经常走动的地方做作业。作业时要有积极的心态,准备做作业时,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全部抛开,尤其是不要想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事,要静下心来,只关心作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提高作业效率。

3、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帮助后进生正确归因,鼓励其自信和进步,多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形成愉快、和谐、乐意作业的良好心态。

4、经常给学生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应时常特意找那些作业习惯差的学生谈心,肯定他们平时的闪光点或近阶段的些许进步,提出认真完成作业的要求。与此同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进行督促,努力矫正他们不良的作业习惯。 总而言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每个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家校沟通,提高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在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的研究中,学生家长的因素不容忽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态度,因为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一般回家做,教师不能直接控制,因而家长既是小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督促者,也是提高作业效率的配合者。这就要求家长做到:

1、作为家长,要重在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上下功夫。为防止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敷衍了事,家校之间的沟通就成为保证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应和教师达成约定定时到学校走访老师,经常电话联系教师,以便随时监控孩子的作业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

2、作为家长还要正确对待自己孩子近阶段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态度,并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帮助措施。例如运用“情感诱导法”——与孩子一起回顾前面作业的成就,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给父母带来的喜悦,来帮助那些作业漫不经心的孩子进入作业的最佳心态,因为在这段时间他的感觉会变得很敏锐,记忆力好,思维活跃,作业的效果也较好。

3、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认真作业,仔细检查,按时完成。当然,针对个别学困生的作业,家长可以适当辅导。

4、家长还应多抽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做练习、查阅资料等。这对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视野的开阔,自信、自尊性格的形成都是十分有益的。孩子在家长欣赏、表扬、鼓励、激励、帮助下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得很精彩。这对孩子端正家庭作业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具有很好的影响作用。  

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

1、重点评价法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经过我近一年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使他们看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互评与自评法  

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一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先给自己打上等级并注明打上这个等级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对对方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再有就是集体评议,一般是采取实物投影或放在教室“展览区”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同学的作业,先让学生来点评,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还不够需要改进,教师可以作必要的引导及最后的分析点评。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作业自评互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当他站在评判者的角度审阅自己作业的时候,比原来在学生的角度检查自己的作业时更有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更利于他下一次作业的提高。  

3、多次评价法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便算完结。因此,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这样的不良循环。多次评价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而由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已做的有关作业如果达到要求,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加分。事实表明,多次评价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4、小组评价法  

课堂作业评价小组通常以4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小组批改这种形式的主要好处有:  

第一,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全体同学面前,集体的赞扬与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小组批改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传播信息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与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三,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民主,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敢于发表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善于追根究底,敢于据理力争。  

在进行小组批改时,由谁来当小组长比较好?在课题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采用“轮流执政”的办法比较好。“轮流执政”当作业批改小组长,为每一个人,包括差生在内,提供了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要强、好胜,希望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是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共同心理。快要轮到差生当小组长时,他这时对自己的作业特别认真,有不会的地方,主动请教其他同学或问老师、家长,直到完全做对,彻底弄懂为止。教师在差生轮到当组长时,要多留心以鼓励与指导,不要挫伤他们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家庭作业和部分课堂作业还可采用小组轮改的方法,即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当批改组长。批改时,由组长担任“小老师”,并以组长的作业为“标准”,组员们共同研究题目的答案。确定正确答案后,由组长完成批改工作并及时向教师汇报批改情况。  

5、家校互动法  

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也参与评价。我们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在本子里设立一个“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小栏目,让家长定期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让评价真正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扬长避短,有效提高作业质量。  

6、鼓励评价法

对学生来说,做作业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所以作业不但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反馈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改变批改方式,养成良好习惯

以前批改学生作业,我习惯用“√”和“×”来告诉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为此,常遇到这样的尴尬事情:有学生拿着作业委屈地对我说:“刘老师,我这一道题是对的,你怎么给我打“×”了?“细一看作业,是学生擦去了错误答案,并订正了,但原来的“×”却无法擦去,就这一“×”似一把利剑刺伤了学生的自尊,斩断了学生的创新之路,我想批改作业不能再用“×”,发现学生作业有错的地方,就把错误用“○”圈起来,如组词“到(到外)”,红的圈提醒了学生,“到外”这个词是“处”写错了,再如所写的一句话有错别字,只要圈住写错的字,学生拿到作业本,一眼就能发现错误,并认真改正,改对了,我顺着“○”的底部画一个“√”。“○”虽不好看,但似孩子战胜困难后高兴双臂欢呼胜利,更像老师用双手小心地托住一颗稚嫩的心,维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如果作业中的错误没改对,“○”仍不动,似乎盼望学生去思考,去检查,直到改对为止。

②、勤写批语,实现情感交流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作业批改时要注重对学生个性、情感、态度的评价和引导。我把批改作文时用的评语迁移到学生平时作业当中,从实际出发,善用激励性语言,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完成特别好的作业,我用赞赏的语气。如“你的作业真棒!”“这么漂亮的作业,老师和同学们都爱着。”“好!非常认真!”“能干!”当发现一些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我就写上:“从你的作业中,老师看到你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你的字比以前漂亮了。”作业中错误较多的学生,大都在班里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对他们的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便批上“别灰心,相信你下次一定行。”对于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我利用批语提醒他、督促他:“加油!”“你的答案是对的,但书写不够工整,红花与你擦肩而过了。”积极的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找到了小学生对待家庭作业不同态度的本质原因,逐步探索出了改变学生对待家庭作业消极态度,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作业模式。(二)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三)家校沟通,提高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

经过一年的有效的实施这些研究方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效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

在这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专著及上网查阅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意识到了小学生家庭作业过多过重的负面效应和危害性,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之前我总是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力求布置作业少而精、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努力避免作业的重复性、单调性,每次布置作业都让学生感到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的质的变化:书写认真了、作业整洁了、正确率高了、数量足了,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教师再向他们要作业了,每天我一到学校学生们就拿着作业围了上来,都希望老师能第一个批阅他们的作业。

3)提高了家长自身的素质。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现在许多家长都能抽出一些时间陪着孩子做作业,在孩子作业做完了后能主动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问题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打骂,而是采取了一些较科学的方法比如:引导、讲解、鼓励和孩子一起重做等等;我把我的手机号告诉了每一个孩子,有些家长在外地打工不能当面与我沟通,就经常打电话与我联系了解孩子的状况或询问辅导孩子的方法;以前到学校交完作业本费转身就走的现象没有了,而是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看谁对孩子关心得很。

4)完善了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机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我在作业批改中用良好的人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用恰当、贴切的符号或语言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作业评价方法的研究实践,使我明白了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作业,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评价,把学生的作业本当做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使每个学生愿意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作业上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小学生对待家庭作业态度的调查及对策研究》历时一年整,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

1《小学生对待家庭作业态度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内容。学生作业态度的改变、作业效率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课题研究者要按照新课改的形势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研究新的问题,探索出新的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家庭作业的要求和效率。

2时间有限,有点力不从心。提高学生家庭作业的效率,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同时还要避免作业的重复,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还要经常在学生展开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心理、作业需求;还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和学生谈心;认真评价每份学生作业等等。由于,我身处农村的一个顽小,师资力量薄弱,我带六年级语文同时还兼带其他三门学科教学,还要负责整个学校的工作,每天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很多事情虽然早就计划好了往往不能真正落实,所以,在对我班个别学困生身上本课题的研究收效甚小。

附件:

1、质量比较好的读书笔记:

①、如何做一名创造型教师---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②、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③、如何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读斯腾伯格《教育心理学》有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2、质量比较好的案例:

①、个案研究之学生不做家庭作业现象分析

②、个案研究之学生做家庭作业马虎、潦草现象分析

③、学生“搜集并积累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④、学生在家阅读《鲁宾逊漂流记》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以上八篇文章我认为质量较好。

《提高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作业的革命教师沙龙活动落下了帷幕,然而真正的作业的革命尚未开始。正如刘春生的忠告一样:作业的革命首先的是自己的,要挑起作业的革命的重担需要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和追寻教育理想的情怀。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一群怀揣着教育理想的教师勇敢地站出来,挑起这付重担,准备踏上革命的道路,开展《提高小学生作业有效性》课题研究。现根据课题研究的相关规定,召开开题认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予审议。

一、选题缘由

从自开展作业的革命沙龙系列活动以来,引发了大家对当前作业在存在的问题的讨论与反思。从调查问卷和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当前的作业设置单调,作业量大,随意性大,学生不喜欢,而且作业效果不明显。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受应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作业目的集中指向应试,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另外,教师作业批改管理任务也十分繁重,缺乏有效合作,高耗低效,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同时作业评估方式也十分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模式。

尽管有些教师对此有过反思,并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尝试,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思考和有效的团队协作,所以绝大多数改革比较感性、随意,并且很难持久。所以我们一直妥协于这种弊病极多的作业方式下不能改变。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学校有着一群不愿在体制压迫下苟且一生的怀揣着教育理想教师,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应试的牺牲品,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幸福的社会公民;我们也不希望就这样自己因循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终了自己的教育人生,我们要追寻更加完满幸福的教育人生。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大家对作业的革命有着强烈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提高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给学生,也给自己的教育人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天窗。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学生作业问题,相对于教学论的其它领域,其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研究的类型上,各国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为定性研究,另一类为定量研究。

    (一)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作业的意义作业过重的归因及解决作业过重的措施。目前,我国的研究多属于定性研究。

       在归因问题上,我国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北京市教科所的陶文中认为主要是教育宏观结构与教育体制不尽合理;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等诸因素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上海市教科所的顾志跃则从社会的思想观念宏观教育结构办学体制与学校质量招生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控教育大纲与教材教学过程教育评价八大方面系统分析了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还从上述各方面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

       (二)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与实验两种方法来进行的。 

   1、调查。目前主要集中于下列问题:作业的现状;过重的作业对小学生发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课外作业的态度;课外作业的适宜数量。

   2、实验。实验方法的运用以美国、德国为代表,尽管两国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上存在许多不同,但在研究范围上都集中于下列课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的内容与结构;作业的反馈策略。

      从世界范围看,对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都在逐步走向全面化与科学化,研究的课题也开始逐步深入。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国重定性研究,而对作业设置、管理、评估的质性研究严重不足,大多停留在感性的经验基础上。国外的定量研究由于国情不同,又很难适用于我国的教育现状。

 2.许多研究是由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进行的,其研究成果多是理论与数据的分析,再加上成果共享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没有转化为教学实践。

3.不仅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就是我国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相同,因此没有一种研究可以做为通用的模式可以解决所有学校作业的问题。

   总之,目前世界各国的现状及研究都表明了,对于小学生作业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以使实践中的作业环节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切实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身心全面发展服务。

我们开展的《提高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解决我们学校以及和我们学校类似的有着共同问题的学校、教师在作业设置、管理、评估方面的实际问题,其侧重点在于教学实践,而不是理论分析,虽然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科学的分析,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一研究解决我们学校当前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学校的决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可供操作的策略、资源、范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以下教育理论:

1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在这几个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探讨,厘清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避免教育目标的窄化或泛化。

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目的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成功的可能,避免我们被单一的智商所约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同时弥补其不足,为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服务。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置、管理、评估作业时转变观念,采用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在设置作业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做作业时能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会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的革命沙龙中的调查问卷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当前作业有变革必要的占87%;愿意参与作业革命的占85%。同时从讨论中也可以得知,当前的作业内容、形式、管理、评估都存在在许多问题,学生、家长、教师都渴望对此进行改革,然而作业的革命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课题,靠个别教师的自发行为很难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组织一批有勇气,有开拓精神的教师来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十分必要。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改变当前作业设置单一、枯燥的现状,拿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谁知规律的作业内容、方式,提高作业设置的科学性。

2.     解决教师作业管理困难,通过行动研究与理论提升,撰写出作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为教师进行作业管理提供有效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3.     改变单一的作业评估方式,建构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一套有效作业评估的模式。

4.     探索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探究如何寻求备课组,同一班各科任教师,教师与家长等各方的合作途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建构学习型组织,

5.     探索多元师生评价方式,为学校对师生进行有效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6.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新教师。

 

五、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作业

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布置下,在课堂内外完成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从作业涉及的内容和广度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学科作业、拓展性作业、主题性作业。

学科作业,指以语、数为主的与学科知识高度相关的作业。

拓展性作业,指语文、数学学科知识以外,与学生身心密切发展相关的作业。

主题性作业,又称综合实践作业,是指内容较广,时间跨度较大的一系列与学科学习,学生身心发展相关的作业。

从作业的过程来分主要分分三个环节:作业的设计、作业的管理、作业的评估。

作业的设计,指的是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内容、形式。

作业的管理,指的是教师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收发和批改作业。

作业的评估,指的是教师评价、反馈学生作业的成就的方式,以及作业后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提高作业效果的措施。

(二)有效性

有效性是相对那些重复、低效、无效,甚至有损学生身心的作业而言的,提高作业有效性指的是通过作业改革,减少或消除无效的作业,使作业的设置、管理、评估等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业成就,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以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减少和消除低效和无效的作业,加强作业设置的目的性、针对性、合理性,使作业各环节更加科学有效。

2.改变作业目的集中指向提高应试能力的现状,避免窄化的作业观,在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为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作业在培养健康全面的社会公民方面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   课题研究的对象

    莲塘三小一至六年级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所任教班级的学生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课题研究的范围从学生完成作业的场所来分包括课堂作业(主要指语文、数学作业)、家庭作业。从作业的内容来分包括学科(主要指语文、数学学科)作业、拓展性作业、主题性作业;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包括作业的设计、作业的管理、作业的评估。

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科学、有效的作业的内容、完成的形式。

2       作业完成的过程如何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情趣性。

3       作业管理的策略、方法。

4       作业评估的标准、方式。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即围绕教育教学中有关作业的实际问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观念和行为,最终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作业框架。另外为了增强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涉及调查法、实验法等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9.12 -2010.2):课题认证、理论学习和工作准备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认证;成立课题组,进行分工;建立专业发展书库,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2010.3-2011.6):以问题为中心,以理论为指导,分工协作,以年级为单位,以语文、数学学科为中心,兼顾综合学科,探索对作业的内容、形式、管理、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形成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并拿出一套作业题库和优秀作业范型。

第三阶段(2011.7-2012.1):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整理优秀作业案例、成果,同时把成果在校内推广,进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成果集。

 

八、预期成果和研究任务分工

(一)   预期成果

 

(二)   研究任务分工与工作思路。

1.       任务分工:

课题总负责:万浪标

主要任务: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进行指导,及课题研究的统筹工作。

语文负责人:曾海军(低段)、熊发顺(高段)

主要任务:负责语文学科的理论指导和相关研究工作的统筹、策划、执行。

数学负责人:姜秋花

信息处负责人:魏考贵

主要任务:负责课题研究网络资源的平台建设,资源信息的发布,网络维护,相关技术支持和后期成果制作。

主要任务:负责数学学科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工作的统筹、策划、执行。

课题组成员:所有参与课题组人员

主要任务:负责所任教学科作业的设计、管理、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反思实践经验,形成经验论文和作业案例库。

2.       工作思路

课题研究组所有成员在学校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框架下进行,服从学校日常管理制度。课题研究组分为两个梯队,理论研究梯队和行动研究梯队。理论研究梯队负责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工作内容,为课题研究其他成员提供理论支持。行动研究梯队在理论成员的指导下,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反思,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成员本身也必须参与行动研究,以保证剂量研究的实效性,同时还要负责调查、分析其他研究成员的研究行为、成果,撰写相关的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从三个维度展开。学科作业、拓展作业、主题性作业。

学科作业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作业为中心,以提高学业成就为目的,围绕作业的设计、管理、评估开展工作。这项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参与。

拓展性作业和主题性作业由理论研究成员通过组织大家学习、对话,同时开展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拿出工作方案,在部分研究教师和班级中进行实践,等初步形成有效的操作方法之后再在课题组内进行推广。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扩大其影响效果,所有工作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包括博客、论坛、校园信息发布系统等,对内对外发布研究信息,通报研究进程。

所有研究成果课题组和全校共享,但成果所有权属于成果发布人自己。

《如何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