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作者:郭亚茹 李雨亭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0

        [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因此,通过对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对非遗进行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88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经济价值,它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同时也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它表征着民族身份、民族标志和民族认同。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它的存在主要依附于人这一载体,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承,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中国拥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优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范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05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二者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代传承、口耳相授并与当地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