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 - 贝律铭

贝律铭作品

2010-11-13 10:23

留白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历史保护街区的忠王府的西侧,北接拙政园,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从街上看去,建筑群体的高度和与它连接的忠王府的高度相同,只是在造型和色彩上有微妙的差别。由于贝聿铭的设计大量留白,因此从远处看上去,建筑非常明亮。那些勾勒白墙的粗细不等的框架和屋顶,都统一在深灰色中,只是和周围那种接近黑色的苏州传统民居色彩略有不同,这种在色彩上的定调,决定了新建筑和环境的基本关系,即是协调还是冲突。


布局


新馆建筑群由三大块构成。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图书馆、教育设施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入口位于中轴线南端,进入主入口之后便到了主入口庭园,再进入大堂,沿中轴线向北就是主庭院,主庭园水中有凉亭,还有一条水上小路横跨西东于池上。通过西廊可到西部的博物馆主展区;而通过东廊就进入东部的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显然是意识到和新馆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衬的设计。


在大堂可以眺望隔池的巨大影壁,壁前的假山石不是苏州园林中那种代表性的多孔假山石,而是摹仿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远山而排列。


尺度


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都没有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


贝聿在设计展厅的尺度是为藏品量身定做,他观察到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很丰富,虽然比较精致但器形不大,这样在设计时就不能不考虑文物的尺寸。然而展厅之所以被设计成许多几十平方米大小为一个单元的小房间,也是考虑到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有限,但要能够让观者的视线集中,让文物和展示空间形成有机的关系,所以采取了这种书斋欣赏的尺度。


结构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采用开放式钢结构,是对中国传统建筑那种压抑的大屋顶设计是一大革新,贝聿铭虽然没有全部采用平屋顶这种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类型的套路,但是那些出来的,实际上是为了采取顶光,让强烈的阳光折射到展厅中,既有利于观众观赏展品,又有利于保护文物。


此外,中央展厅顶部是以米字形钢结构构成,完全没有任何支撑,然而嵌在结构中的石材,每块重达三四百公斤。它在风格上和整体建筑当然非常协调,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进行力的转换,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重负荷。


让贝聿铭来设计,他都会关心到最细致的部分,包括采用对文物没有损害的无热光纤来做照明,这次的室内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设计都由贝聿铭本人亲自审定,以保证内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谐调统一。


色彩


我们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建筑和庭园的色彩,就是黑白灰三色成调。因此贝聿铭选用颜色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协调白墙,整体色调仍然沿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是由于设计的格局大大革新,所以就成为诠释传统建筑的一种实验。在和忠王府古建筑群接壤的地方,我看到在色彩上的微妙差别。忠王府为白墙黑瓦,而新馆为白墙灰瓦。如果说,新馆中有显眼的色彩跳出来,那就是竹林的自然色。



光,在贝聿铭的建筑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他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柏林的历史博物馆新馆,还是日本的美秀美术馆,让自然光进入室内是所有这些博物馆建筑的精髓。你会发现那些无论是斜射到墙上的光,还是投射到地面上强烈的光,其光的投射范围形状都非常的锐,那是由于先有贝聿铭造型设计的锐,这就是光和形的关系。


链接


现代主义风格的新馆链接紧靠它的忠王府古建筑是最大的挑战。新馆和忠王府只留一路之隔,但是两建筑的高低几乎完全相同,建筑在黑和灰两种色彩上一致,然而新馆可以说是建筑传统风格的提炼版。


此外,在紫藤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植一棵紫藤。贝聿铭特别要求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枝蔓在园中进行嫁接,以此来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也是他试图用一种视觉化的方式,将现代情感链接传统文人之心。


现代艺术进入博物馆是贝聿铭的力推,这个展出空间并不大,但是选择了半个世纪以来,三位国际上著名现代艺术家赵无极、蔡国强和徐冰的作品,从而显示现代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延续。


材料


石材,是新馆建设中使用最多的材料,耗用了将近80立方米的石材。苏州传统屋顶铺的都是小青瓦,但是贝聿铭认为,小青瓦容易破碎漏雨,而且要经常更换,为了找到合适的感觉,设计者用水在这些石材上一遍又一遍地浇淋,最终选取了产于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地带的中国黑花岗石。据说这种石材,晴天是灰色的,下雨后就变成黑色,太阳日照之后又变成了深灰色。



窗是中国庭院和园林中的,苏州园林的窗有多重功能。采光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它还是借景时的裁剪风景的取景框,然而它又是流动空间的通道,窗上各种仿真图案的花格,又让人产生各种联想,有着诗一样的意境。我们可以把新馆中的窗规成几个类型:正方形、六角形、三角形、花瓣形、长方形。观者通过这些窗截取到室外的风景,以增加体验的层次。



池,在庭园中是空间意义上的留白,也是整个新馆的空心之处,因为,只可以观,而不可以入。我们参观博物馆,好像是围绕这个池的巡礼,不是吗?在平面上图可以看到这个池,占据了整个建筑群中几乎四分之一的面积,所以我说这是一座庭园,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建筑。


园中园


紫藤园是园中园。这个正方形之园,最有特征的是园中一颗大紫藤,紫藤攀上藤架,它不是通常的竹架,而是由64个正方形构成的一个大正方形金属框架。通透的架上平均安有64个小灯,可以想像,当夜幕降临时,这些小灯就像天上的繁星包围着紫藤,然而这是一颗有着文人文徵明的血缘的紫藤。


超级积木


纵观贝聿铭后半生的设计,最小单元大都以几何形为基础开始繁衍,正方形是造型的模数。无论是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还是现在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都是沿着正方形网格演变和划分更多的块面。一个正方形拉一条对角线,可以随便切出两个三角形,这就是贝聿铭设计的秘密。尽管变化无穷,都是随着这样的模数演变,因而这种模数可以控制更大的局面。我们看到的新馆,实际上是一些抽象符号和形体的组合,它犹如一个超级积木形,而游者就像在魔方中穿行。


规模


苏州博物馆新馆200311月奠基开工,经过四年的设计和施工,于2006106中秋日开馆,这是贝聿铭亲自选定的日期,意思为大团圆。总投资339亿元人民币,包括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其中新馆建筑面积占1万余平方米。共有大小展厅32间,文物展示面积3600平方米,展品大约为1160()

《苏州博物馆 - 贝律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