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谭兴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A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1.五步操作程序: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1.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2.地势起伏(大、小)3.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1.等高线的分布2.河流流向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等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8.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9.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3.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4.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10.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2.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4.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11.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1.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2.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12.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13.大陆性气候的特征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2.降水少。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14.海洋性气候特征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2.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14干湿度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15.雾、霜的影响因素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5.风力的影响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16.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

17.河流的水系特征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

18.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19.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20.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21.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注意:内力+外力,不可遗漏

22.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 (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影响

影响因素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海区的封闭度

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23.怎样分析赤潮成因?(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24.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2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题型17 2.水文特征(题型18 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6.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1.自然原因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物需水季节。2.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3.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4.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27.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28.河流水量大的原因1.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2.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3.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29.河流的补给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30.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31.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

3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3.河流有凌汛的条件1.由低纬向高纬流。2.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3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如:(1)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35.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上游

中游

下游

其它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

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

36.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人手:1.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2.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3.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4.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5.控制人口增长。

37.人口分析要素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

38.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影响:1.获取足够的劳动力;2.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3.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2.对迁出地影响:1.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2.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3.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8.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水运功能);4.资源条件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宗教因素;科技因素;旅游因素 39.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②乡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③交通发达。 40.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 41.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2.卫星城的作用:①分担大城市的职能。②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③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④促进城市合理发展。

43.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4.地价: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44.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1.自然方面:1.地形(山区、平原)2.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2.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    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45.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2.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3.有利于当地资源外运,所需产品运入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

4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4.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环境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47.工业区位条件评价:1.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2.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协作配套条件

48.工业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   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49.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数量 5.科技(基因、保鲜、冷藏等)  6.工业基础。注意: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分析。

50.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51.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实例: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靠近上海市场。

51.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1.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     2.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2.社会经济条件:1.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大小、客货流量大小)  2.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3.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 4.政策条件

52.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1.自然条件:1.地形(水流速度)  2.气候(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 3.河道(宽度,水深度)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数量密度、经济水平,运输需求量

53.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   2.地形(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54.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大陆架情况(面积广阔、海水浅)    2.水温情况(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搅动)3.河口处(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

55.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影响初始发射速度,影响燃料消耗和发射成本

3.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

2.交通:交通便利(沿海、沿铁路)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

56.隧道的选址条件1.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 3.长短(造价成本)

57.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长途汽车站1.站前路况(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沿主干道)3.地价和土地面积 2.市内公交站1.与其他站台近且错位; 2.距道路交叉口近;3.靠近商业点;        4.避开十字路口

58.飞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2.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3.环境要求:距市区有一定距离,附近不能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养殖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

59.交通条件评价1.交通方式和种类;    2.交通线路密度;     3.交通方向与经济点关系 60.湖泊的分类: 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中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 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61.分界线: 1.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2.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3.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5.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6.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7.400 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 农耕畜牧 、暖温带中温带、 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中国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中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世界各大洲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世界大洋界线

(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

四大主要地理区域界线(常用)(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界线:秦岭、淮河。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长城。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
下载文档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